維摩诘經簡介
《維摩诘經》簡稱《維摩經》,全名是《維摩诘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羅诘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淨名”、“無垢”,诘即為“稱”,故《維摩诘經》又名《淨名經》或《說無垢稱經》。摩羅诘又譯為維摩羅诘、毗摩羅诘,略稱維摩或維摩诘。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诘,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稱的人。維摩诘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
維摩诘經影響
《維摩诘經》中的故事性很強,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象奇迥,富於文學趣味。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胡適說是“半小說,半戲劇的作品”。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學士最愛清談與《維摩經》,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維摩诘經》中佛教教義、文學手法之影響,大量反映惡報、地獄等場面。僧肇在讀《道德經》有 “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之感歎,後來讀到《維摩诘經》,決定出家。《高僧傳》記載支遁在山陰講《維摩經》。王安石作過一首《讀〈維摩經〉有感》的詩:“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割香塗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
《維摩诘經》的“不二法門”思想,深深影響了禅宗的“不二”思想。即所謂的“動靜不二,真妄不二,維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門。”《維摩诘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禅宗公案。宋代以後的士子多好禅學,常講《楞嚴經》和《圓覺經》。自此《維摩诘經》的影響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