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說法是你要到阿彌陀佛那裡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樣發願,跟他相應。
應當知道諸佛發願是為了要攝受眾生,不是讓眾生去學他發願的。否則,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去學諸佛的願,而是看了十方諸佛的剎土以後,歸納成為他的四十八願呢?為什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跟彌陀佛不一樣呢?可見佛佛道同,然而又願願不同。你未來也會成佛,你也會有你的本願。佛的名號不同,本願也不同。所以現在你能讓彌陀願海攝受就行,等到你也成就你自己時,再來發你自己的願,去度化眾生。
當然你願意發四十八願也可以,但是這對往生不重要。因為即使你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或者你是阿羅漢,只要願意導歸極樂,你就是大乘人,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說法不是淨土宗真正的要求。
第二種說法是念佛很好呀,你們還是要廣學多聞。
對呀,要廣學多聞,但是怎麼廣學?學什麼?要學淨土該懂的核心,懂了這個就可以了。我說過淨土法門可深可淺,淺起來幾分講完,更淺的是被冷凍八天、全身發黑,助念照樣能往生。當然要廣的話,三藏十二部都在贊彌陀,那怎麼廣學法呀?所以對一個淨土行者,要他學這部經,學那部經,認為這樣才能學佛求往生,這就把淨土法門講偏到通途法門去了。通途道就是修學戒、定、慧,慢慢地聞、思、修,講什麼參禅,什麼天台的教法,慢慢熏修,這就成了通途道了。我說過淨土法門是大乘特異方便,廣學多聞固然很好,不廣學多聞照樣得到利益。所以對往生而言,這也不是最重要的課題。
第三種說法:要一心不亂呀!要不然往生沒望。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佛法就是有邊了,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量光佛是普遍攝受。如果說他不攝受不得一心不亂的,不是成了有量光嗎?等於說他給求往生的眾生設置了一個高門檻。得一心不亂當然好,沒有得一心不亂呢?十八願不是也可以攝受我們嘛!
還有人說:“你犯了戒,怎麼能往生?”那麼犯了五逆十惡的。怎麼說呢?只要他臨終時至心忏悔念佛,具足十念都可以往生。何況一般也不過是晚上吃飯了,要不然跟人家吵個架,或者說了些謊話,也沒有說大妄語,如此而已。當然犯了戒要誠心忏悔改過。可是經上並沒有說犯了戒就不能往生啊!
還有人說:“誰說能帶業往生?我們的查經報告都寫出來了,經典上根本就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所以一定要消業往生。”我真不理解會有人那麼無聊,為了這個去查經,而且竟然就查不出來。經上不是說了嗎:“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意思很明確,除了五逆、誹謗正法之外,其它的就不除嘛!象這樣的經義都看不出來,是不是語文程度太差啦!很多在家人往生了,他們都消業了嗎?是怎樣消的?《觀經》上說具足十念,念念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這不過是滅掉能障礙現前往生的罪業的意思。如果一定要滅盡才能往生,為什麼還有疑城胎宮和在鐵蓮花裡十二大劫或六大劫等等的分別呢?應該是大家都平等,一去都是蓮花化身才是啊!
第四個問題是“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修行不是太容易了嗎?這跟一貫道的所謂“師父一點玄關即地獄除名、天堂掛號”不是一樣了嗎?
誰說一樣?“點玄關師父”能和阿彌陀佛一樣嗎?阿彌陀佛累劫修行功德加持我們,為什麼我們能夠受他加持?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彌陀聖號代表無限的清淨、智慧、慈悲與方便,我們的心也是自性清淨,所以念一句聖號,等於念一句自性清淨。我們如果整天念李登輝,能不能就一心不亂呢?
李登輝跟我們一樣是博地凡夫,李登輝三個字不過是代表貪、嗔、癡的結構體而已!它無法開顯你那內在具足的自性清淨。而你念萬德莊嚴的聖號是念給你的自性佛聽的,可以洗滌、熏習你的自性,啟發你的智慧德相。你要懂得這個念阿彌陀佛的特別意義。
念佛還有另外一個意義,聲音和我們的肉體一樣,它是唯心所現,聲音當然對我們身心也有影響。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發音對我們就有功德加持。譬如說你的爸爸把遺產交給你,你不經自己努力就獲得這筆財富,能說這是不勞而獲嗎?當然不是!因為你是他的兒子,你跟他有特別因緣,這念佛聲音也表示了你跟彌陀佛的特別因緣,表示了你過去累劫念佛的因緣,它能讓你領受彌陀聖號的深恩。所以這一念其實重於泰山。
我們念佛不是念給彌陀佛聽的,是開啟我們的自性清淨心的。同時也感動彌陀佛,但不是用語言聲音去感動他,而是你念念念佛的一念投歸的至誠的心去和彌陀佛相感應的。你有感,彌陀有應。我再引用一句《無量壽經》偈文來說明此事:“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夢幻響是如幻如化,如果說極樂世界是假,它也是假。如果說極樂世界是真,它也是真。總之,不能離幻找真。天台家早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因此雖然如幻如化,但是不捨如幻如化的作用,所以佛才在如幻當中成就淨土。因為不捨其作用,所以如幻的淨土接引如幻的眾生,投入彌陀真實的願海,然後成就真實的佛果。成就了佛果之後,又如幻的沒有了佛果。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一眾生可度,無一佛可成,當體即空。正是諸法如幻,才能成就無邊的莊嚴,誰說阿彌陀佛是假的呢?既然是如幻如化的,所以“靜坐觀實相,罪業如霜露。”因為彌陀本願有徹底方便,但得眾生堅持往生的心,業不業都不是重點,所以說五逆十惡,也能往生。
第五個問題是十八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麼十八願也沒有攝盡一切眾生,對誹謗正法跟五逆不是它就不能攝受嗎?
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解釋得好,他說十八願是就平常說的通途而論。因為你平時就誹謗正法,你不可能仰信。你不能仰信或者信的不真實,當然不為十八願所攝,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是可能由於你信樂之心不堅固,起了惡心顛倒,因而你就謗法。譬如《梁皇忏》當中,說到有一位外道修到升非想非非想天了,自以為已經成佛,八萬大劫之後,禅定消失,他就想我還有煩惱,我還沒有成佛,佛陀騙我。這一念惡心謗法,立刻墮落為狸貓脖子上一個蟲子。所以你生起惡心謗法,即得惡果。你無法信受極樂世界,無法仰信阿彌陀佛,是你不入彌陀願海,當然就不為十八願所攝。
那麼《觀經》上十六觀下品下生為什麼又能被攝受呢?因為他是地獄相現前,極度的恐怖,生起了一念真誠的忏悔心,具足十念,求佛接引往生,所以可以為十八願所攝。這兩種不同情況,毫無矛盾沖突。起一念惡心,就不為十八願所攝,就不能往生。可是臨終捨掉惡心,起大忏悔心,又可以被攝。就和按開關一樣,按對了電燈就亮,按錯了就亮不了。這是因果律決定的。不是彌陀不接引,佛的本願是要攝受一切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