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悭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護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每逢農歷七月中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報父母恩咒》: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讀音:南(na)無(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懷胎乳哺;推干去濕,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紹繼門風,供承祭祀。
發音注解:
南無:錄音帶多讀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讀(nā那)(mō摸)。無:梵音讀(mó摩),見《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細考古、今字詞典皆讀此音。另外,還有全讀去聲的。今人多讀成南(ná拿)無(mó摩)。另海*濤*法*師著《慈悲的咒語》中注音為南(nán難)無(mó摩)。
曳:此處應讀古音(yì義)。不讀今音(yè夜)。
莎诃:有本亦作“娑诃”,兩者皆可。
功德簡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有佛教報父母恩咒,每逢農歷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盡孝之心又何止拘泥於七月啊!)
附:報恩孝親經句簡選
世尊禮骨。阿難問因。佛說過去父母身。功恩大無倫。垂教後人。眾生可問津。南無報恩德菩薩摩诃薩摩般若波羅蜜。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忍辱經)
依慈父悲母長養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心地觀經)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事壽量而不暫捨,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誦咒回向文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你現在仔細聽著,我當會為你們分別說明清楚:母親懷胎,多數要經過十個月,是很辛苦的。胎兒在母腹的時候,第一個月裡,就像草上的露珠,清早出現,不一定能夠保存到晚上;早晨聚集而來,中午就消失散去。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二個月,恰如凝聚的酥油。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在第三個月,胎兒猶如像凝聚的血團。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四個月,胎兒稍微長成人形。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五個月,胎兒在母親腹裡,已經生成有五部份的胞體,是那五部份呢?就是頭為一種胞體,兩只手肘和兩條腿膝,各為一種胞體,一共成為五種胞體。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六個月,胎兒在母親的腹裡,六種精氣都已經齊全開通。是那六種呢?眼睛是第一種,耳朵是第二種,鼻子是第三種,口嘴是第四種,舌頭是第五種,心意是第六種。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七個月,胎兒在母親的腹裡,已經生成了筋骨關節,數目三百六十,並且生長毛孔,數目約在八萬四千。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八個月,胎兒就生成意識腦智,以及眼睛兩個瞳孔、兩個耳孔、兩個鼻孔、一個口腔、尿道和**等九個竅孔。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九個月,胎兒在母親的腹裡,已經能夠吸收食物,所吸收的都是出自各種物質,像桃子、梨子、蔥蒜、水果、五谷等的精華。在那母親的身體裡,生髒向下面,熟髒向上面,譬如在地面上,有山聳然突出,山有三個名號,第一個名號叫做須彌山,第二個名號叫做業山,第三個名號叫做血山。這些譬喻的山,一次崩塌下來,就化為一條,母親體內的血就凝集成了胎兒的食物。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十個月,孩兒的全部器官肢體都一一生長完成,方才降生下來。如果是決定做為孝順的孩子,出胎的時候會擎起拳頭做合攏手掌的狀態,而安祥順利的出生,不會損傷母親的身體,母親沒有太大痛苦。如果這孩兒決定是做為五逆不孝的孩子,出胎的時候就會破壞損傷母親的胎腹,雙手抓扯母親的心肝五髒,雙腳踏踢母親的胯下骨,使母親痛苦得像千把刀在攪動宰割,又仿佛好像萬把利刃集中刺進母親的心。像這樣受盡極重大的痛苦,才出胎生下這孩兒。如果更進一步分類明白的說,母親還有十大恩德。
第一、懷胎守護恩。
第二、臨產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憂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干就濕恩。
第六、哺乳養育恩。
第七、洗滌不淨恩。
第八、遠行憶念恩。
第九、深加體恤恩。
第十、究竟憐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