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本站通知 :經咒頌念

 

淨慧法師《維摩诘所說經》淺釋認證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維摩诘所說經》淺釋認證版

  淨慧法師

  序 言

  以前發表的淨慧法師淺釋的《維摩诘所說經》,是根據錄音整理。經淨慧法師認證,重新核對校勘,不影響淺釋內容原義。如果前後有文字不符時,以此為准。

  敬請諸位法友同仁涵諒。

  特此說明!

  智慈愧拜

  佛歷二五五三年十月

  西歷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非常幸運與諸位一起讀誦受持佛說《維摩诘所說經》。這部經為大乘經典,是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共分上中下三卷十四品。這位法師的功績,我在講其它經典中介紹過。所以,這裡不講。佛說這部經的主要法義有二:

  一是圓滿出家人的菩薩道,去除輕慢白衣的邪知邪見。佛住世時,佛讓維摩诘居士說法,教化佛的出家弟子。告訴出家弟子佛法在世間,圓滿菩薩道還在世間;告訴出家弟子,很多證得佛位的菩薩,又多示現天王身、外道身說法,也示現長者身、居士身等說法。若出家人輕慢白衣,為未發菩提心的聲聞;若輕慢證佛位的菩薩或示現白衣的菩薩,為自毀菩薩道。

  二是鼓勵在家人精勤修行,增加成道的信心。在家人不要輕視自己,在修行證悟上不分出家在家。在家人只要堅定成道信心,自古至今有無數人證一至四果羅漢、辟支佛、往生佛淨土而證菩薩道。諸位一定要知道,在家人尊敬供養出家人,不是在尊敬供養哪個人,而是在尊敬供養常住佛法真僧。出家人受尊敬供養是沾佛的光,衣食住行的哪一樣不是在家人供養的;哪位一出生就是出家人;哪位出家人的父母不是在家人。再有,佛法只有在家二眾弟子修行,在世間才能圓滿;否則,只有出家人有道,沒有在家人行道,佛法在世間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何談度眾生。還有很多出家人,今生現出家像很威儀,往昔可能是在家人行菩薩道救度,依佛法救度才有機緣今世出家。況且,很多行菩薩道的在家人,前世乃至百世或無量阿僧祇劫都是出家人。出家人和在家人只是身份不同、相貌不同。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有修為的出家人將佛法傳授給在家人。佛住世的時候,就預示了末法時代很多有修為、有成就的人在世間,是白衣。現在,在家人真修真做肯定成就,比出家人要快。為什麼要快呢?天天在逆境當中修行。在家庭生活、社會活動等諸矛盾中修行。能把這些煩惱都轉了,修一個成就一個。前提條件是,必須依正法的修持方法和法門去修行。

  講這部經的緣起是,有很多出家人贊歎此經境界微妙不可思議,是在世間發菩提心,成就菩提心,成就菩薩道必須受持之法;受持此經,才能更好的弘法利生。有很多在家人請講這部經,更好的受持這部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在此講經的第一句話是,非常幸運。

  這部經的經名是《維摩诘所說經》,也稱為《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是以人名為經名的佛說經典。名為維摩诘所說,實為佛說。主要有兩點不可思議,一是在世間受持佛法的人,隨因緣示現不可思議;二是行菩薩道的境界不可思議。

  此經通篇都是諸佛境界,佛說菩薩道是方便示現,智慧解脫微妙法義於大成,今生沒有機緣讀誦受持此經的修行人,實為三生憾事,一慢而失大法,一輕漏而失菩提,是行菩薩道的緣分不具足。維摩诘居士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位富翁的家裡,維摩诘翻譯成中文為淨明。

  【佛國土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諸位都知道,是佛經與外道經論的區別,是佛教常識;所以,不講。佛說法的地點是庵羅樹園。聽法的大眾有大比丘眾八千人;菩薩三萬二千尊;諸菩薩眾,都是善知佛法,識得自我,本自廣行大願,成就大智,已證得諸佛境界,具有諸佛威神;為擁護佛說法道場,護持佛法堅固大城,受持正法寶藏,弘傳佛法大音如師子吼能遍十方世界,而來此世界;又如法友相交,身心安樂,不請自到。諸菩薩眾,都能承傳光大三寶,使菩提種性相繼不斷;並能降伏魔法怨賊,調伏外道,制住邪法。諸菩薩眾,都已身心清淨,恆常安樂,永離五蘊業習因緣相纏相縛,智慧無礙於解脫自在,定念三昧於慈悲喜捨,辯才方便於六度萬行。諸菩薩眾,都於萬行無欲無求、無得無失,心不起法相並忍諸法相、隨順諸法相、善解諸法相;又盡知眾生根基而施教,觀眾生因緣而施救;使受教受救眾生自修自得能持、知根、決疑、答報無所畏,依戒修心自圓福德,依法修行自圓慧德;使受教受救眾生相好嚴身又捨世間飾好,色像第一又捨世間諸相,從而善名高遠,善行皆知;使受教受救眾生深信佛法不疑惑,深行佛法如金剛,又妙音說法覺悟群迷如甘露潤萬物,既能深入緣起立善因、又能斷諸邪見行正法,既說有兩邊而入空道、又說無兩邊而入中道,業習已盡又示現業習未盡,行證自利又無畏利他,行菩薩道。諸菩薩眾,都具功德不可稱量,無有極限,統領大眾如航海導師;既了達諸法深妙義理,又善知眾生心行因緣往來於六道所趣;近似於佛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無上正等正覺的自在智慧,既關閉一切諸惡趣門,又示現一切眾生身為大醫法王而救濟眾生。諸菩薩眾,都自成就無量佛功德,嚴淨無量佛國土,使一切見像聞名的眾生,皆獲戒益法益,絕不空見空聞而無利益。為首的有等觀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還有各天王二萬二千位;還有諸天龍神、夜叉等;還有長者及長者子五百人。五百在家人,供養佛與大眾,莊嚴道場、贊歎道場。

  這時,有一位長者之子寶積居士以偈贊佛後,向佛請法說,我們這五百在家人,都已經發了菩提心;想知道一下佛國土是如何清淨,諸菩薩在佛淨土怎樣修行。請佛慈悲,為我們說一說。

  佛說,哪裡有眾生哪裡就是菩薩的佛淨土。因為,菩薩要隨所教化的眾生而取得佛淨土,隨所調伏的眾生而取得佛淨土,隨眾生善業因緣在哪一國而取得佛淨土,隨眾生發菩提心在哪一國而取得佛淨土。這是逃離三界火宅,報身往生佛淨土,化身成就的菩薩,因地發下弘深誓願度眾生所行的菩薩行。菩薩可化入六道度眾生,度不同的有緣人。就人道而言,千行百業裡的人,都有菩薩化身示現,以不同的形象、方式利益眾生。利益眾生就是報佛恩,報眾生恩;就是圓滿自性功德,成就自性的佛淨土。所以,哪裡的眾生有苦難,哪裡就有化身菩薩的佛淨土,哪裡就有菩薩無聲無息在救度。聲聞人和凡夫不知道菩薩救度人的境界和方式,只有諸菩薩行人知道。在冥冥之中幫助人,又不讓人知道是怎麼回事。

  諸菩薩在佛淨土怎樣修行?在眾生這裡,菩薩淨土指:

  直心是道場。教化眾生實話實說,不誤眾生的正心、正行、正見。有時,可能接受不了菩薩行人所說之法,接受不了是做不來。如有一出家人,聽聞大乘佛法後,發菩提心,在寺廟裡什麼髒活、苦活、累活,都自覺去做。別人說她傻,有的人還打她、罵她;她不但不生氣,還高興地給人磕頭,感謝您的慈悲,去除了我的業力,成就了我的菩薩道。

  深心是道場。培養眾生的功德不光是在說教上,有時是在身行上,行動是無聲的語言。這樣做的目的是,歡迎有功德的眾生往生到佛淨土;菩薩心也是佛淨土。菩薩是行菩薩道的人,用佛法和實際行作,示范給有緣眾生;有智慧的眾生就跟啥人學啥人,也發菩提心。

  布施是道場。布施包括財物和身力及正義語言;法布施除說正法外,行正法也是法布施。沒有行正法為基礎,說法時難具足證悟境界。所以,菩薩布施時,內財外財都布施,而內財是身心行正法布施,才能引領眾生行正法布施。成就眾生無貪功德,而往生佛淨土。

  持戒是道場。菩薩行人在哪裡都是嚴持禁戒的模范,引領眾生圓滿十善道。善是眾生自性回歸,又不執著善,才圓滿自性慈悲功德。有人問我怎麼往生最快,我說你自己覺得像極樂世界的人,並和極樂世界的人比著修最快。可有的人,嘴上說的比菩薩說的都好,行作起來全是三惡道的事。問題在哪裡?沒有實際修行與證悟,光練嘴上功夫了。極樂世界沒有這樣的人,還是去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吧!

  忍辱是道場。佛的三十二相莊嚴,是以修忍辱為主的三十二種功德成就。眾生身忍其辱難;心忍其辱更難。菩薩修忍是忍於心,是忍自已,見性之人無忍。難忍能忍之人之事,是了菩薩行人往昔余業,快速成就佛的淨土。

  精進是道場。精進是針對眾生的放逸而說,散漫享樂和怕苦怕累等習氣是眾生生死解脫的攔路虎,是發菩提心的絆腳石。只有精勤道業,才不枉人生出一回家,信一回佛,做一次人;否則,悠悠萬事轉頭空。菩薩精勤已成道業,教化眾生精勤是宣說自己走過來的路和行路過程。

  禅定是道場。禅定是通過身不散亂,達到心不散亂。攝身根不動,才心行清淨。

  般若是道場。智慧由定而生,離思維而得;又作用於身心轉內外煩惱境界,歡喜煩惱處。有了智慧容易讓眾生從煩惱中解脫出來,讓自性顯現而斷無明。還有,修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三十七道品、救度眾生三災八難、守戒不爭等是菩薩道場。菩薩的道場清淨就是未來佛國土清淨。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三十七道品和不殺、不盜、不邪YIN、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等,在講其它經典時已詳解,這裡不再細講。

  佛說,寶積居士,如果菩薩在煩惱的眾生那裡,能夠隨其直心,就能說道行道;行道超過說道,就能達到深心,有廣度眾生深不可量的誓願,就能調伏眾生,和眾生共同如法而行,眾生也發菩提心。再以菩提行的方便力,讓眾生也成就菩薩道。只有這樣,菩薩自性的佛國土淨,而說法淨、智慧淨、自心淨、功德淨。所以,菩薩要成就佛國土淨,應該先淨其心,心淨才能度眾生的心淨;眾生得心淨,才得自性佛國土淨。

  這時,捨利弗心想,如果按菩薩心淨則佛國土淨這個說法,本師世尊因地為菩薩時是不是心不淨,才讓這個世界不淨呢。

  佛知道捨利弗在想什麼,便對捨利弗說,盲人能怪日月無光嗎!眾生不能見佛國土嚴淨,能說是佛的過失嗎!佛的國土都非常清淨。

  接著,大梵天天王對捨利弗說,我佛國土清淨如自在天宮。

  捨利弗說,我怎麼只見此世界丘陵、坑坎、荊棘等穢惡充滿。

  大梵天王說,仁者心裡有高下,不能證知佛的智慧,才見此土不淨。

  這時,佛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都清淨嚴飾,珍寶充滿,道場大眾都坐在寶蓮之上。佛說,佛的國土就是這樣美好,為了度脫智慧下劣的人,才示現此世界的不淨國土。

  值佛住世的人,仗佛威神,能見清淨的佛國土,大眾實見生實信,實信到實修,實修到實證,實證到實悟,實悟則有實智慧。真實的報身佛國土,真實的清淨,與十方諸佛世界無二無別,一樣莊嚴。現在的人,修行證悟後可以見到十方佛淨土清淨,兜率內院的淨土也清淨莊嚴。可平常的凡夫只能把這些當成神話,超出了思維想象。就連四王天的天宮與宮殿,都是不可望、不可及的事。五百長者子聽佛說法後,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發菩提心,諸聲聞人及天人皆得法眼淨,諸比丘得漏盡意解。

  【方便品第二】

  這時,在佛說法道場的大城中,有一位長者維摩诘。這位維摩诘居士,供養過無量諸佛,具足佛十種名號的功德,早已經證成佛道。所有行作和善思維,住佛威儀。心智本性如海,諸佛之間相互咨詢問候。他的弟子,都受到無量天王的敬重。

  這位維摩诘居士,是他方國土的佛,來此世界不現佛身,而現居士身。因為,在此世界不示現兩尊佛。所以,在未來佛彌勒來此世界成佛前,不會有第二尊佛出現於世。即使有十方諸佛來此世界,也絕不會示現佛身,或自稱是佛。維摩诘居士,是以身證法。而且,維摩诘居士是他方佛來此世界示現居士身,是佛親自認證,不是維摩诘居士自說。

  這尊他方國土的佛,為度眾生一大因緣,以善方便力示現居士身,住此大城。家財資產無量,很多貧民依靠他生活。

  有人問,現在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佛與菩薩住世嗎?我准確的告訴諸位,有!絕對有!出家人中有,在家人中也有。只是他們住世而不露世,你知道他是誰時,他已經離開了你,或你離開了這個世界;只有他們之間心照不宣。西方三聖都有化身在四眾弟子中間,現在住世弘法度人。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就示現居士身,在某大城市為民營企業的老板,利益很多貧困人和殘疾人。又有人問,我們不知道誰是這樣的人,接近這樣的人還有意義嗎?我再告訴諸位,如能在不知不覺中接近到這樣的人,不是三生有幸,是千萬劫有幸。受教化的利根人,即生成就;鈍根之人,也將有始有終。話又說回來,如果自己心行不正,天天在這樣人的身邊,也似是有緣實無緣。弄不好還要墮阿鼻地獄。世間可成就的功德有多大,反面的惡報就有多大。對於身邊的人,你輕慢這位,侮辱那位,認為誰也不如你。恰好被你輕慢侮辱的就有這樣的住世菩薩,他們不會怪罪你,但護法不會放過你;誹謗三寶真僧什麼惡報,你就是什麼惡報。諸位不得不慎!

  這位維摩诘居士,敬奉清淨戒律,嚴持清淨戒律,心念行作,無有絲毫犯戒。性情柔和,從來不生氣或憤怒,以忍辱力調控諸行作。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是佛事,如法行作。從來不想什麼就干什麼,而大精進於持戒修行,行住坐臥,用佛念都攝其心;在做俗事俗務時,也是清淨佛念。而且,能專一其心禅行,靜坐修定;身靜才心淨,身心清靜一定會有定,有定即身不散亂,心也不散亂。由禅定決定生出智慧,用智慧再去教化眾生。

  有人問,維摩诘居士怎麼修布施呢?我告訴諸位,開始說供養無量諸佛是大布施;貧民依靠他生活是財布施,眾生受其教化是法布施。

  有人問,成佛還修六度萬行嗎?我告訴諸位,持戒修行能證果,修六度萬行是發菩提心度人。修六度萬行能成佛道,成佛道後度眾生還要示范六度萬行;如我用此船過河,接引別人也用此船。船為一理,人各有別。

  這位維摩诘居士,雖身為白衣,卻持出家人的戒律;表面上居家生活,而實際上心不執著三界之樂,何況人間之樂;示現有妻子欲愛,身心遠離欲愛,修出家人的清淨梵行;也有兒女親屬,卻不執著天倫之樂;穿衣服很樸素,所用膳食也不講排場;身體已得法喜充滿,禅悅其味。為度有緣人,也經常去打牌或下棋之類的娛樂地方去,但不影響正信。精通世事與理論,但更常於佛法。在人群中,不管男女老幼都認為他是最受尊敬的人。也做生意獲利,但喜歡救困扶貧,如法行作。還經常去學堂等說法論道的地方,開示大乘。若去妓院,開示貪欲和邪YIN之過。若去酒店,能自守其志,也勸導別人不狂亂。

  有人問,世間能有這樣的人嗎?我准確地告訴諸位,在正法時代有,像法時代有,末法時代也有。我見過在官員中有,在知識分子中有,在普通工人、農民中有。這樣的人雖是人群中的少數,但有乘願再來之人,也有多世出家,利根再來之人等。他們在不聲不響地護持佛法,修行正法,示導大眾心向佛法。他們雖為白衣,卻發揮著出家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後邊所講的維摩诘居士說法度魔女,就是出家人想做又很難做到的事。

  這位維摩诘居士,在年紀大的人群中,說法很受歡迎。受到廣大居士的擁護,受他影響都喜歡布施。也受到出家人的尊重,認為他能平易近人,能修忍行。外道人見到他,能放下我慢;大臣們見到他,都認為他行得正,做得端;王子們見到他,都認為他是忠孝的模范;內宮或人民都知道他是有大福之人。

  有人問,一個人能這麼全面嗎?如果是一位普通人,很難做到。如果是一位受到國王重視的大富翁,他的接觸面,能達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這樣的人是人貴言尊,再以言正、身正、心正、行正為前提,以智慧方便為根本,自然有很多人受其教化。講法的法師都要向維摩诘居士學習,講法既不做作,又不賣弄,讓人覺的真實可信,信者可行,行者喜悅。

  這位維摩诘居士,不但在人中受到尊重,也受到各天王的尊重,以大智慧力教誨天王,雖三界無常,但要護法護世,佛法住世一日,天王就護法一日。

  有人問,一個普通人怎麼受天王尊敬呢?又怎麼為天王說法呢?人最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時最不可信的還是眼睛。人的眼睛看不見就認為沒有,其實是被自己的眼睛騙了,是它的功能不夠才見不到。化身佛示現居士說法道場,一有無量天王聽法受教,二有天王供養。

  維摩诘居士現在以方便力示現有病,為眾生說空苦無常法,贊歎菩薩六度和慈悲喜捨等清淨法,贊歎諸佛無量功德和常樂我淨。國王、大臣、王子、官屬和外道人等,得知維摩诘居士病了,有幾千人前去探病問候。凡是去的人,都受其教化,發菩提心,斷一切不善法。

  【弟子品第三】

  這時,維摩诘居士示現有病臥床休息,心想佛大慈大悲,一定也能關心我的病。

  佛知道維摩诘居士心想之意,便對捨利弗說,今日維摩诘居士身體有病,你可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捨利弗對佛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以前我在林中樹下靜坐。當時,維摩诘居士來到樹下對我說,不是平常的靜坐就是宴坐。宴坐比喻人身雖在靜坐而意在吃飯,既身坐於此又心空於此。身在此靜坐,心要將身在三界之內捨掉才是宴坐;無念於心,又能在意中化現各種各樣的威儀形象才是宴坐;身在世間,而心不捨無上佛道正法才是宴坐;於內外無所住而生其心才是宴坐;不見善與不善,而行於中道才是宴坐;為度眾生而示現眾生,又常樂我淨才是宴坐。只有這樣坐,才能證入佛道。當時,我一句話都不能回答,只能默然無語。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問候!

  這時,佛對目犍連說,你可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目犍連對佛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我在一處為諸居士說法。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為在家人說法應如法說。怎樣為如法說,既知實修,又明法理,再證法空。從世間說,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從出世間說,法無世間相,是一法而沒有二法。法是道,是功德,是可證不可求,是可得不可說。按此法理,法無眾生相,法無我相,法無壽者相,法無人相,法無文字相,法無言說相,法無形相,言語道斷,法性本空,不能用固定的物體固定住,不能用思維來衡量,不能用任何理念與之相比較,不依因緣而存在;世間諸法之間都有內在聯系,內在聯系的神秘是佛法入諸法,即佛法性身的妙用;法在自然界中,不因某一事物變化引起變化。既實際存在,又不能被破壞掉;既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又不能用時間加以固定;似乎沒什麼作用,而世間一切功用又離不開;不能用好壞增損來衡量;既不知怎麼產生的,又不知怎麼消亡;既能作用於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對此又不能分出高低上下;既一切觀行離不開,又離一切觀行而存在。

  一些人聽到這裡,肯定會一頭霧水。這個法怎麼這麼玄乎,到底如何從理念上去把握。這恐怕是哲學家和物理學家永恆的話題,永遠無有止境,也永遠說不清楚。從佛教的宇宙觀說,整個銀河系為一尊佛的佛國土,即娑婆世界。銀河系與外星系為一真如法界,既有相同,又有區別。相同於法性,即佛性;區別於願力,即佛度不同業力眾生而形成的願力。眾生的業力不同,感召的世界不同。一佛國土是一尊法性身佛,與一尊報身佛,再與無量數化身佛的同一。佛的法性身為功用,佛的報身為享用,佛的化身為妙用。佛的法性為娑婆世界的安立明確了功用;報身佛既是娑婆世界的主宰,又是享用的報體;佛的化身在法性身范圍內,實踐著報身佛的願力。維摩诘居士所說之法是佛功德成就的法性身之法,既為眾生提供了生存空間,又為眾生出離這個空間提供了可能;眾生無法改變,眾生又依賴流轉。維摩诘居士為在家人說這樣的法是讓眾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眾生要想解脫生死流轉,就必須利用這個法則出世間。維摩诘居士說這樣的法,是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佛教化他的弟子,圓滿菩提行。即佛從正面引導,維摩诘居士從側面輔助,共同度眾生入佛知見;對佛、法、僧三寶一體有正知見,從而堅定眾生出離三界之心。我們既感恩佛,為我們出離三界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又感恩佛來此世界演繹出離之法。眾生顛倒愚迷不知,還在法的末端研究,迷戀為出離而設的迷魂五欲樂。

  維摩诘居士繼續對目犍連說,法的存在與作用形式,豈是用語言表達的嗎?說法的人要證得身空心空,說出法空實相;聽法的人要明白,不要執著語言文字的得失。說法的人是有為,是無常相,要說出法的妙義實相來,讓眾生依真而行。同時,要能觀察眾生的根基如何,根基是過去世善行的基礎,不是今世的學問;是往昔世所積功德,不是今世擁有財富。對根基好的人,說以大乘修行起步,再贊大乘法而發心。對根基差的人,要修行好小乘法,打牢基礎,培育功德,以大悲心而報恩,再為眾生說法。維摩诘居士說法時,八百居士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問候!

  這裡是佛對說法的法師提出要求標准。自己若無證語,不知真空妙有的法相,不能觀察聽法人的根基,把法相流於語言文字相上,是誤人正信、正行。一部《維摩诘所說經》,是諸佛境界,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世間說,難聞難解。

  這時,佛對大迦葉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大迦葉對佛說,我想起自己乞食的事,由於我憐憫窮人,乞食時專選貧困人家,繞過富人家,讓窮人有種福田的機會。維摩诘居士見到我說,應該對窮富起平等的慈悲心,對眾生施普通慈,不分貧富挨戶去乞食。乞食的目的是壞假身相,不受三界之食。心裡什麼也不想,眼睛見而不見,耳朵聽而不聽,鼻子嗅而不嗅,舌食而無味,諸觸而無觸,不覺有自己的存在,也不覺有他人的存在。一切順其自然,這樣心裡的煩惱就滅掉了。如果身心沒有徹底放下,除掉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而修行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種解脫之法,是身心有間雜,不純淨,是以邪身心相而修行正法。這樣得到的一切供養,先供養佛或大菩薩後,自己才受用,可不減自己的福報,心裡也無煩惱;供養人的福報也不損減,是行菩薩道的人如法而行。否則,是聲聞人所行。沒有證得空道的人,應該這樣乞食。我聽了這番話,深起敬心。心想我若也能這樣說法,眾生能不發菩提心嗎?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出家人接受供養應有平等心,不分別供養多少好壞等。起平等的慈悲心,既要給眾生平等種福田的機會,又要如法接受供養。否則,西行路漫漫,負荷已不輕;再加幾斤重,小心有深坑。

  這時,佛對須菩提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須菩提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我往昔到維摩诘居士家乞食,維摩诘居士親自盛滿缽飯後對我說,你如果是真持戒修行,不是混飯吃,不是混日子,就能對得起飯食,對得起諸法;對得起諸法,也就對得起飯食。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能現不斷YIN相,不斷嗔癡相,又能離YIN怒癡,又不讓其毒性害其身;讓現像與離相於一體,又示現欲愛,又能證得解脫;或像提婆達多一樣,現五逆相,而證得解脫;既證得解脫,又現不解脫身,又不被煩惱束縛;只見行於道而度眾生,不見生老病死,又知道所現之身有生老病死;隨自性證入道果,又現不得道果之身,又不能說沒有道果;又不能說是凡夫,又能離凡夫法;又不能說是聖人,又不能說不是聖人;雖然,所現之身具有諸法之相,又能離諸相,不被世間諸法相所染污。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能在不見佛、聽不到佛法的情況下,現身隨外道六師出家,或隨外道六師墮於地獄,於外道中或於地獄中,能救度諸外道眾生去掉我慢與邪知、邪見。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雖現僧像,去外道邪見之處乞食,卻不能將它們度脫至智慧彼岸;去有各種各樣災難的人群處乞食,卻不能度脫他們離開災難;你吃了他們所供養的飯食,等於你也有煩惱,遠離了清淨法。只有你精勤修行,證得道果,救度供養你飯食的人,也能脫離生死苦海。這樣你所現僧像,才不是名義上的福田。而是功德福田。否則,供養你飯食的人,都墮於三惡道中,或作了魔王眷屬;你與這些三惡道眾生或魔子魔民有什麼兩樣嗎?如果你不能救度眾生,不能報眾生飯食諸恩,還對眾生善與不善生出差別念的怨心,等於在謗諸佛,毀掉諸佛之法,不能證入佛道,不能得大涅槃樂。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當時,我聽了這一番話,都茫然不知是什麼法義,更不知怎麼回答。只是托缽想走,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你心裡不要畏懼。你想一想,佛如果示現人形像,聽我維摩诘這麼說能心裡畏懼嗎?我回答說,不能!維摩诘居士繼續對我說,一切諸法都是辯證的,你不應該畏懼。因為一切諸法,都需要事物變化的現象表現出來。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執著文字,而是領會其義;所以,就應該無所畏懼。何況證道解脫無文字相,文字表述的只是道的形式,法的符號。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二百天王之子得明法清淨。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維摩诘居士所說的是諸佛和有化身成就的諸菩薩境界,從出世間法看世間法的實相。正所謂,食君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還。世間的一文錢、一粒米,都是眾生之身力或以生命為代價的,是有業力的。諸佛菩薩接受眾生的供養,能以神力化業力,眾生捨業力得神力,能讓善業增長,得善果報;所以,才是福田。如果受眾生供養,不去修道,不能證道,不能用神力回報眾生,就要用披毛戴角的身力回報眾生。如果對身邊的人,對誰都有意見,見誰都有過失,乃至眾生都對不起你,老天也對你不公,這樣的人,若是在家人是六道輪回;若是出家人,就等於在謗佛謗法,要墮地獄道的。因為,這樣的心想行作,是與諸佛的菩薩道對立的,相違背的。不管你心裡想沒想謗佛謗法,而事實的效果確實如此。

  這時,佛對富樓那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富樓那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我往昔在一片大樹林中,為剛出家的比丘說法。維摩诘居士來此對我說,你應先入定觀一下這些人的心,然後再為他們說法;不然的話,等於把污穢的食物安置於寶貴的器皿裡。當你知道這些比丘心念所需時,再為其說法,等於用明澈的琉璃對比晶瑩的水晶,相得益彰。你如果不能觀知眾生的根基和源頭,會以小乘法而傷其大乘心,想走大道而誤指小路;等於在大海裡尋找牛走過的蹄跡,讓日光與螢火相比。你知道嗎?這些比丘雖然新出家為僧,卻久已發大乘心,只是因入胎之謎暫時忘記而已。怎麼能以小乘法而教大乘人呢!若用小乘法教大乘人,等於盲人不能辨別物相一樣。維摩诘居士立刻就入三昧,在三昧中,用佛力讓這些比丘自知過去世所發菩提心。這些比丘曾於五百尊佛那裡修功累德,要報佛恩才又於今世出家為僧。這些比丘開悟後,稽首禮維摩诘居士。我聽了維摩诘居士說法後,才達到不退轉的菩提路。現在我才知道,聲聞人不能觀知人的大乘根基。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法師說法一定要觀察聽法人的根基。聽法的人是小乘根基,法師講大乘法,如同小苗遇大雨。特別是現代,有些自命不凡的人,自認為是大乘心,而實際小乘的根基都不牢固,如同三歲頑童戲言要當科學家一樣。如果為這樣的人說大乘法,如霧裡說山,雲裡說海,美好的願望如同神話一樣不能實現。如有人雖行於小乘,而根基早已成熟為大乘,再為其說小乘法,會誤人正行。有位在家人要來見我,我於前一天定中觀察到他是空腹高心之人;連小乘法都不能行,只是東山尋捷徑,西山找密法,能信佛法而不能行佛法,受了菩薩戒就認為自己是菩薩了。來見我後,我為其講佛住世時,佛都要示現苦行六年才證道,佛的弟子至正法時代的人修行證道,都是從禅行開始都攝六根,用小乘法去修道,用大乘法去行道,才會有成就。用省下來的草鞋錢去做有功德的事,用省下來的時間去靜坐念佛,待機緣成熟,相信諸佛菩薩不會誤一個眾生,必有善知識現前為你說法。如機緣不成熟,遇到善知識也會錯過。你不識得他,他卻識得你,絕不會把價值連城的珍寶交於老弱人之手保管。可是這人只問這部經怎麼這麼說,那部經怎麼又那麼說,在文字相上轉來轉去。一說靜坐,喊腿疼;一說靜心先靜身,說我朋友多靜不下來;一說有證悟自利後再去弘法,說我現在就要行菩薩道。後來,這人還想見我,我讓人轉告他,修行人的時間貴如生命,實在沒時間空談佛理。還有一位閉關三年、夜不倒單近十年的禅師,想來見我,我於定中觀察是聲聞乘,暫時沒有大乘的功德資糧,見我的機緣尚不成熟,只能告訴他以後再談相見之事。這樣的事例很多,我也省力氣,他也不煩惱。有人會問,不是廣度眾生嗎?我告訴你,對這樣的人不見面才是真度他。

  這時,佛對迦旃延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迦旃延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我往昔聽佛說法後,我也隨聲附和其義。佛說無常、空、苦、無我、寂滅義時,我對諸比丘也這麼說。維摩诘居士來此對我說,沒有人能以生滅的心行而說實相法,如你未證得生滅解脫的智慧而說實相法;既不能說出諸法實相,又不能說出諸法空相;諸法雖不生不滅,而世間看得見、摸得著、有形有色的一切物體,都在諸法中運動變化,處於生滅狀態,不能永恆真常的存在,這才是無常義。人的色受想行識,既能觀察無常力帶來的煩惱,又要依賴色受想行識去生活而不能脫離煩惱,業力循環,往來六道,此死彼生,生又去死等,這才是苦義。而諸法性空,我性真智又於諸法無礙,這才是空義。通過修行假身之我,證知我性真我,真我解脫而不受三界諸法束縛,這才是法中無我之義。法本不生,也無法滅,利用法來修行,可逃離諸法的束縛;不能逃離的人,既可得到法帶來的喜樂,又可得法的懲罰。佛可慈悲救度人,法則無情不饒人,這才是法的寂滅義。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諸比丘心得解脫。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法師講法不要依文解義,照葫蘆畫瓢,要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既有世間法,又有出世間法。依文解義只說空相,不說實相,最後的了義佛在哪裡,了義法在哪裡,了義僧又在哪裡。只有了義才知究竟,究竟就是諸法實相。有些法師只知文字上的了義,文字上的實相,講法時只能猜著說,無法講出全部真實的諸法實相。證悟到出世間諸法實相的人畢竟很少,很少的人中又很少出來講法。因為,他們非常珍惜每分每秒的修行時間和受妙樂時間;而眾生智慧不足,又很難接受實相法。所以,他們只帶幾個弟子,傳授心法。能出離火宅一個是一個吧!

  這時,佛對阿那律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阿那律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我往昔在一處經過,行走過程中,大梵天王率領一萬名大梵天眾,施禮後對我說,你的天眼能看多遠呢!我回答說,我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果。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你天眼所見,是見到諸相還是沒見到諸相。若見到諸相,你與外道五通仙人有什麼區別。若見諸相非相,性空無相,才是無為法,你的天眼第一還有見嗎!我默然不能回答。大梵天王與天眾聽了這些話,向維摩诘居士施禮後說,世間有真正天眼的人嗎?維摩诘居士回答說,世間唯有佛得真正的天眼,常於定中三昧見十方諸佛國土皆是清淨相,不見世間相。大梵天王與五百眷屬,聽了維摩诘居士所說後,皆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有人問諸佛國土的清淨相不也是相嗎?怎麼不捨棄呢?三界之相是無常相,有想有相有煩惱,受業力牽引輪回,苦多樂少,少樂又不真常。而諸佛國土清淨相則不同,一是真常無煩惱,二是無業常樂,三是成就佛道。

  這時,佛對優波離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優波離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往昔有兩位比丘犯戒後,自覺恥辱,不敢去佛那裡請教。這二位比丘來到我這裡說,我倆犯了戒律,心裡疑悔,不知應該怎麼做才如法。我便如法給予解說。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你不要再給這二位比丘增加罪業,其心受到干擾,就應該直截了當給予除滅。怎麼除滅呢,這二位比丘犯戒的罪業如眾生的心裡垢穢一樣,如身能清淨行,證入心空的境界,心離相解脫時,心裡的垢穢和罪業還存在嗎?我說,不會存在。維摩诘居士繼續說,一切眾生自性沒有垢穢,而妄想是垢穢;顛倒知見是垢穢;如果心離妄想,就是清淨行,心不再執著顛倒知見,就是清淨行。眾生身心一切想法作法不斷變化,不能保持不變,如幻一樣不真實,如電一樣很快閃過。三界法則不會停在那裡等待或靜止,不讓事物去變化。所以,眾生的一切妄想和顛倒知見,如水中月,鏡中花,月去花無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還在嗎?這二位比丘聽了維摩诘居士的話說,真是有上等智慧之人,疑悔立刻消除,當即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的如法說,就是分析犯戒的緣因,及怎樣破除掉緣因;犯戒的業報很重,等業報完後再繼續修行;一般的情況是這樣;所以,也是小乘法。而維摩诘居士所說的是一忏悔,二改正,三精修。又要把忏悔、改正、精修合為一體,缺一不可。心忏身悔既自心淨,又讓眾生心淨;改正即去掉犯戒的邪知見為護持禁戒;精進修行證入空道後,善業大於不善業,如太陽破晨霜,業自消失。現在有的人,只知在佛像前嘴上忏悔,不去改正,自然也精修不了。結果是,犯戒的業報是自然的必報無疑。

  這時,佛對羅睺羅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羅睺羅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托。因為,於往昔有很多長者子,施禮後問我,你是佛之子,若不出家將來可作轉輪聖王,那出家修道有什麼好處呢?我就如法說出家修道的功德。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你不應該說出家修道有功德之利益。因為,真正的出家對己無利益、無功德。有利益、有功德是有為法;而出家修道是無為法,無利益,無功德。身出家的人,只是出俗家,入僧家,失此顧彼。而見佛性、出三界火宅之家的人,沒有因為,更沒有所以,遠離三界諸見,處於常樂我淨的大涅槃狀態。這樣的出家具足大智慧,所示現之處為聖行,破魔軍,伏外道,以佛力度脫眾生。這樣的出家,是認清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走出自我的淤泥。這樣的出家是心念無所執著,找不到我的存在;心裡沒有善感受和惡感受,不受干擾;內心歡喜又外護眾生的高興,隨時出入定中三昧;既不見世間過,又遠離世間過。維摩诘居士對這些長者子說,你們幸遇正法住世,適應共同出家。因為,佛住世難值難遇。這些長者子對維摩诘居士說,我們聽佛說,如果父母不同意出家,就不應該出家。維摩诘居士回答說,是這樣。但是,在家人可身不出家而心出家,發菩提心,這樣也具足出家,等於出家。聽了維摩诘居士的話後,有三十二位長者子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

  這裡,無利益、無功德的出三界火宅之家,是真功德、實利益。真功德是佛的智慧圓滿,實利益是佛的福德圓滿。放下身出家的執著相,身出家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即身不能成佛,身也不能度眾生。是佛、法、願、緣才能度眾生。另外,在家人心出家,現在家像,行出家行,等於出家,照樣可以出三界火宅之家,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道。

  這時,佛對阿難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

  阿難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為,於往昔我誤聽佛體得了疾病,須用牛乳治療。我持缽到一富戶人家門前站立。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大清早的你在此做什麼呢?我回答說,佛身體得了疾病,須用牛乳治療;所以,來此化緣。維摩诘居士說,不要說了!不要說了!你千萬不要這麼說,佛身是金剛之體,諸惡業已經斷除,眾善普及眾生,不會得什麼疾病的,也不會有什麼煩惱。你不要再說什麼,趕快回去吧,不要在此謗佛!你說此粗言,如果讓他方淨土的菩薩聽到,會有差別想。因為,轉輪聖王少福德都身體無病,何況佛呢!你這麼做,不是讓我們因此蒙受恥辱嗎!如果外道聽到你這麼說,他們會想,佛還為人天之師呢,自己有病都不能救治,還怎麼能救度眾生之病呢!你還是悄然回去吧!諸佛法身,不是平常人的身體,諸漏已盡,沒有業報,能有什麼病。我聽了維摩诘居士的話,心裡實在慚愧。此時,空中出音聲說,你要聽居士所說,佛已出五濁惡世,示現此法是為度脫眾生。後來才知道,是我離佛遠了一點,聽差了話;所以,才鬧出這樣的笑話來。維摩诘居士的智慧辯才確實了不起。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裡問候!佛的五百弟子都向佛表明,不夠資格去維摩诘居士家裡問候!

  佛住世時,佛與諸弟子都尊重在家人維摩诘居士。這些佛弟子們都聽維摩诘居士說法受教,不見輕慢白衣說法種種。爾時今日,有的出家人見在家人講佛經,說什麼白衣講法,戲笑如常,不屑一顧,可見末法時代一斑。我們不要被相所轉,什麼人不重要,他是誰也不重要,他講得是不是佛法、是不是了義法才最重要!因為佛住世時說,依法不依人。所以,我們聽的是佛法,不是白衣法。尊重的不是白衣之人,而是佛法,是自心佛性。

  【菩薩品第四】

  這時,佛對彌勒菩薩說,你去維摩诘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

  彌勒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為,回想起我於往昔時,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如何修行,才能成就菩薩不退轉地,即八地以上菩薩。當時,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佛為仁者授記,仁者一生當得成佛,為未來佛。那我問一問你,仁者的一生是過去生,未來生,還是現在生?如果是過去生,過去生已滅失,不復存在;如果是未來生,未來生還沒有到,無法變為現實;如果是現在生,現在生還沒有住世。你現在之身隨著時間也生、也老、也死,如果你未生前,即無生之時為你授記,無生沒有受者,那受記等於是個牌位。如果是個牌位,那也不存在受記或證道成佛。那你是怎麼受一生記成佛呢?我再問你,無生不能受記,那是為你有生而受記,還是為你有滅而受記?如果為生滅受記,再如果沒有生滅呢?如果是這樣,為你受記和為眾生受記不都一樣了嗎?一切賢聖都和你彌勒一樣了嗎?你得受記,眾生也應得受記。你得成佛,眾生也應得成佛。你得滅度,眾生也應滅度。, 諸佛知道眾生皆有佛性,也具有畢竟涅槃相,佛性不滅。諸天王眷屬聽了你說法後,都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退轉心,只是保持現狀。

  這裡,維摩诘居士所說,諸佛是自性功德圓滿證得,而不是從受記得。受記如同取得資格後的一張錄取通知書。眾生必須持戒修行,發菩提心,證得功德圓滿的資格,才能得到諸佛授記。受記與功德圓滿,是名實相符。為眾生說法,要說修行功德之實,而不說受記之名。

  維摩诘居士繼續說,仁者說法應讓諸天王與眷屬捨掉對菩提的分別心、差別見。因為,菩提是成佛的象征。所以,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因為,菩提之性即佛性,是寂淨無諸相。所以,不能觀相因緣是菩提;無想念與行作是菩提;斷除煩惱邪見為菩提;離諸妄想是菩提;受願力牽引是菩提;無貪求執著是菩提;順其出世間的自然是菩提;住於佛性是菩提;行至實際功德圓滿是菩提;一真如佛性離意法是菩提;知眾生心行是菩提;不受外部一切諸客塵所干擾是菩提;不與煩惱和合是菩提;無形無色又妙有處是菩提;空掉菩提之名是菩提;隨願力化生示現無取捨是菩提;自性清淨無染是菩提;性善寂淨是菩提;無攀緣求取是菩提;諸法無異是菩提;無有與之相比是菩提;諸法微妙、難知能知是菩提。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即諸法不再作用於心,心不隨諸法而動。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上一品是佛的弟子受維摩诘居士教化,這一品是諸菩薩受其教化。這裡,所說菩提不能用三界中所有想、相之法來衡量,只能去形容;十地菩薩尚不能清明見到。維摩诘居士所說菩提是諸佛境界。《妙法蓮華經》是教化聲聞弟子發菩提心之經,是開權顯實,開近顯遠。而此經是教化菩薩菩提行之經,是以實見實,以遠見遠。有人問,在此世界說菩提行有意義嗎!此時世界有菩薩需要教化嗎!可以這麼說,從佛住世至佛法滅度時,此世界始終有從初發心菩薩至十地菩薩無量數。示現於各道、各行、各業,只是凡夫不能知見。准確地說,佛法滅度時,此世界上還有十二萬菩薩住世呢,何況是現在世。如果隨便讓人知道是菩薩,他就不是菩薩了。示現人道的菩薩有二怕,一怕眾生攀緣,二怕眾生誹謗。攀緣心向外求,誹謗則墮地獄。所以,他們老老實實持戒,老老實實修行,用真修實行的無聲語言教化人,承傳佛法教化人,平凡中教化人,誰若誹謗這樣的菩薩行人,又不知忏悔,十方諸佛不會接引,只能等被誹謗的行人成佛時,才能得度。如果聲聞人能信受此經,自知心量狹隘,才能發菩提心。

  這時,佛對光嚴童子菩薩說,你去維摩诘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

  光嚴童子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為,有一次我在大城中見到維摩诘居士,施稽首禮後打招呼說,居士從何而來?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我從道場來。

  我又問,道場在哪裡?

  回答說,沒有世間虛假的直心是道場;能發心辦佛事又能行佛事是道場;能利益眾生增加功德是道場;空無謬誤的菩提心是道場;不求回報的布施是道場;欣喜自然的受持戒律是道場;對眾生垢心無掛礙的忍辱是道場;身心不懈怠的精進是道場;心情調和柔軟的禅定是道場;諸法空相的智慧是道場;憐憫眾生的慈是道場;拔眾生之苦的悲是道場;自忍身心疲勞辛苦是道場;自身禅悅法喜是道場;斷捨憎愛的如法之心是道場;能成就佛的神通自在是道場;能逆世捨棄煩惱得生死解脫是道場;方便教化眾生是道場;度眾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並統領眾生是道場;多聞佛法和依教奉行是道場;用正法調伏眾生之心是道場;捨棄有為法,行無為法是道場;世間眾生出離途徑的苦集滅道是道場;與眾生的法緣不斷而示現煩惱生死是道場;實知諸煩惱即是菩提行處是道場;諸法無我而度眾生處是道場;知諸法空性又於一切法處示現是道場;自心不動和外魔不侵的降魔是道場;於三界六道中示現有相,廣度眾生處是道場;弘法利生的無所畏心是道場;成就佛力入世,又不染著諸法是道場;具足的戒定慧是道場;成就一切智,能遍知一切法是道場;教化眾生的所說所作乃至抬足落足等都是從道場來。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五百天人發菩提心。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這裡,所說道場是諸佛知見,是菩薩行道處。對我們來說,起心動念處是道場,家事、寺事、國事、天下事,處處在在是道場。道場是學道之場,弘道之場,修道之場,成道之場。

  這時,佛對持世菩薩說,你去維摩诘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

  持世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為,往昔我住在靜室中,當時魔王波旬帶領一萬二千名天女,形像似玉帝,鼓樂弦歌來到我這裡,稽首施禮後站在一面。我想一定是玉帝,便說,玉帝你雖然有福報,也應該有所節制,要知道五欲樂無常,修善才是福本,捨身命財而修行堅固佛法。

  魔王波旬說,正確的大士,我將這一萬二千名天女供養給你,幫你掃地灑水吧!

  我說,玉帝,你不要以不如法之人污染我佛門弟子,你這麼做不合時宜。這話還沒有說完,維摩诘居士對我說,你看仔細了,他不是玉帝而是魔王,是來干擾你的耳根的。又對魔王說,這位佛門弟子不要的諸女子你就送給我吧,我全部接受。此時,魔王大驚,想要隱形離去,可是神力盡失走不了。空中出大聲說,魔王你將這些女子留下,才可以放你走。魔王心裡害怕,仰面對天答應將女子留下而不能去。

  維摩诘居士對諸女說,魔王已將你們送給我,今天你們都應該發菩提心。隨即為她們說法,對佛法有所認識;修行佛法可有法樂為自娛樂,不要再執著五欲之樂。

  諸女子問什麼是法樂?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樂在心中信仰佛;樂在心中想聽法;樂在心中想供養眾生;樂在心中離五欲;樂在心中能觀想自身五蘊,如自劫家財的怨賊;樂在心中能觀自身的組成常伴生老病死四大毒蛇;樂在心中自觀諸感受空不能留住;樂在心中隨善法護持自發道心;樂在心中願意利益眾生;樂在心中願意供養恭敬師長;樂在心中願意廣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樂在心中發起廣大的菩提心;樂在心中降伏內外諸魔;樂在心中無有煩惱;樂在心中求生清淨佛淨土;樂在心中求證相好莊嚴;樂在心中修諸功德;樂在心中見道場莊嚴;樂在心中聽到難信難行之法不害怕;樂在心中貪嗔癡三解脫;樂在心中親近同修;樂在心中同修都修行好;樂在心中親近善知識而又憐憫惡知識;樂在心中喜樂清淨;樂在心中能修無量道法;這些是菩薩的法樂。

  魔王聽了維摩诘居士說法後,對諸女說,我想與你們一起共還天宮。

  諸女說,你已經將我們給了這位居士,我們現在已有法樂,非常快樂,再也不喜歡五欲之樂了。

  魔王又對維摩诘居士說,能不能讓我帶走一個女子,其余的都跟你修菩薩行去吧!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這些女子我一個也不留,你可以全部帶走,讓她們能得法修行我已經滿足了。

  這些女子問維摩诘居士說,我們怎麼還要回魔宮呢?

  維摩诘居士說,諸姊妹們,我教你們一個叫無盡燈的修行法門,要依法好好修行。這個法門如點亮一盞燈,燈燈相傳永明不盡。等於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百千眾生又發菩提心而成就菩薩。諸菩薩再去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一切善法增長。你們雖住魔宮,也能教導無量天子天女發菩提心。這樣做就是報佛恩,也能對一切眾生有大利益。諸女向維摩诘居士施禮後,隨魔王返還魔宮。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魔王與其眷屬也是眾生,諸佛降伏魔軍不只是用神力制伏,還要用法力讓其信伏,心裡高興而放棄不善行。如世間善人用善行感化惡人,使其轉變觀念而放下惡行一樣。用善行不能感化的惡人,再拿起法律武器將其制伏。

  這時,佛對善德居士說,你去維摩诘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

  善德居士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為,往昔有次我在家中辦大施法會。供養一切出家人、外道、貧困人及殘疾人等。法會辦到第七天時,維摩诘居士來到法會對我說,你要把財施法會辦成法施法會。我說怎樣做才能辦成法施法會呢?

  維摩诘居士說,你要讓來此法會的人,不分先後,同時受到供養才是法施法會。怎麼做呢!行菩薩道的人,要以慈心救眾生,以悲心度眾生。讓眾生有護持正法的歡喜心,有捨棄煩惱的智慧心,有捨棄悭貪的布施心,有不犯戒的持戒心,有空無我的忍辱心,有放捨身體的精進心,有明心見性的禅定心,有無一切煩惱的智慧心。行菩薩道的人,要教化眾生修行空道,證得出世間的無為法而不捨有為法,又以無相心去示現受生,自覺的護持正法,以方便力讓眾生誓願斷煩惱,誓願學佛法,誓願修諸法,誓願成佛道;於一切眾生生起尊敬心,去除心中的我慢,以正身、正命、正財和正確的思想,和上下、左右、前後的人搞好關系,用純正樸素的心態,正行善法,讓人生全過程中清淨,讓歡喜的心像聖賢之人一樣,用慈悲德行去教化惡人而不是憎恨惡人,有深思熟慮之心去行無為法;聽聞佛法後依教奉行而不是爭論不休;於清淨處以有為法破有為而證得出世間的智慧,往生佛淨土。在佛淨土得菩薩相,修福德善業,具有菩薩的神通自在,以智慧化現十方隨應說法,不去不捨又不執著於諸法相。斷一切煩惱、障礙、不善法,得一切智慧、善法、善業,直至證入佛道。這樣的法施法會是行菩薩道,是大施主,是一切世間福田。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外道中有二百人發菩提心;我心裡也得清淨快樂,感覺從未聽過這樣說法。

  施禮後我將價值千金的璎珞供養維摩诘居士。可是他不肯接受,我說不接受不行。他接受後分作兩份,一份布施給財施會中的行乞之人,另一份供養給他方國土的難勝如來。財施會中大眾都見到光明的佛國土,又見到難勝如來將此璎珞化作四座寶台。維摩诘居士現此神變以後說,如果施主用平等心布施最下等的行乞之人,等於種佛福田,與供養佛沒什麼區別,是不求果報的大悲心。城中這樣最下等的行乞之人聽了維摩诘居士說法後,都發菩提心。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佛的弟子中四眾具足,最後一位代表在家人。維摩诘居士雖現居士身,卻能教化諸菩薩和四眾弟子。這裡的關鍵是不要以相取人,以相取法,以相取智。另外法施是菩薩行。這種菩薩行是以身命財為代價,不求果報。還有菩薩行人,先種悲田後種福田。悲田與福田的平等心是真功德。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這時,佛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你去維摩诘居士家中問候一下病情吧!

  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這位維摩诘上人,很少有人能與之對等交流諸佛知見。(菩薩之間的稱謂是仁者,證佛位菩薩之間稱謂是上人。)這位上人具足智慧,知世間與出世間諸法實相,善於說世間與出世間諸法的最高境界,說法圓滿而大道從簡;智慧圓融而又沒有什麼難題可以障礙;對一切菩薩度眾生的所行方式都徹底明白;對諸佛說法隱藏在語言文字後面的密藏和如虛空一樣的佛性密藏,都能明了、明見、明知;早已證佛果而降伏魔眾;具有佛的神通自在力,並以大方便力,度脫有緣眾生。今天,我應該承擔佛旨,去問候這位上人的病情。

  於是,諸菩薩和佛的諸弟子及諸天王等都在想,文殊師利和維摩诘這二位大菩薩相互交談,一定能說妙法;我們也願隨去聽一聽。文殊師利菩薩向佛請辭後,在八千菩薩、五百佛弟子、百千天王等恭敬護擁下,啟程去問候維摩诘居士。

  這時,維摩诘居士已知文殊師利菩薩與大眾共同來家中問候!立即以超出人身體和思維想象的神通妙力,使其捨宅煥然一新,搬走室內所有家具;並讓所有侍奉的人都離去,只留一床示疾而臥。見文殊師利菩薩與大眾來到室內,便打招呼說,您好文殊師利;您報身百福莊嚴的形像沒有來這裡而您的無相化身又來到這裡;雖然是無相化身,我們卻能相見。

  文殊師利菩薩說,維摩诘居士您說的很對,是這樣的。我無相化身來到這裡,而真正報身的我根本就沒來,在那裡無來無去而如如不動!因為,來到這裡的我是無相化身,是出世間我性智慧隨順世間法的一種示現。所以,無所謂來,也無所謂到哪裡去。現在,為度眾生要示現讓眾生有可見到的幻化像,而又有眾生根本見不到的實相。我們暫時先不談這些事,還是先問候您得的是什麼病,病苦能忍受住嗎,治療的效果怎麼樣,是不是見好轉?佛很關心您的病情,讓我代佛向您表示慰問。同時,了解一下病因,病多長時間了,如何才能痊愈?

  維摩诘居士說,我的病因,是由於愚癡沒有智慧而生貪愛。因為一切眾生有病都是這個病因,一切眾生有病就是我的病。如果一切眾生無病,我的病就得以痊愈。菩薩為了度眾生示現眾生入世間,又要示現眾生的生死;示現生死就要示現有病。如果眾生能脫離煩惱之病,菩薩也就不需再示現有煩惱之病的眾生。菩薩與眾生的關系,如同子女有病在身,父母也隨著有病在心;子女身病痊愈,父母心病也無一樣。菩薩慈於眾生,如父母愛於一子想;拔出眾生煩惱病苦之根的大悲心,是菩薩示現有病的病根。

  文殊師利菩薩說,您這室內怎麼沒有侍奉的人呢?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菩薩住佛國土,觀三界諸有相皆空,心與行無掛礙,不也是這樣嗎!

  又問,菩薩以什麼為空?

  回答說,以空空為空。即菩薩空中皆空,皆空中有佛性妙有。

  又問,空怎麼還需要空?

  回答說,菩薩見知自有佛性而不去分別是空。聲聞緣覺證知空空,不知妙有而有分別,惟空空是大道而不出三界。

  又問,空還可以分別嗎?

  回答說,菩薩見知佛性如虛空,是自性真如。所以,有分別的見知也是空。

  又問,怎麼修行才能證得空?

  回答說,從持戒修行苦集滅道,滅除三界諸見知,才能證得空。

  又問,怎樣才能滅除三界諸見知?

  回答說,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解脫生死煩惱證得佛道。

  又問,怎樣才能證得佛道?

  回答說,出離於眾生,又有願力救度眾生;讓眾生也得出離,才能圓滿菩薩道,證得佛道。

  剛才,您問我怎麼沒有侍奉的人。我告訴您,一切眾魔和諸外道都是侍奉我的人。因為,眾魔喜樂於生死;而菩薩雖離生死又不捨生死,常與眾魔相伴,眾魔又常與相隨。諸外道喜樂於邪知邪見,以我慢為先;而菩薩無慢心,於眾生生平等心、慈悲心,諸邪知邪見常相隨而心不動。

  文殊師利菩薩說,您的病有哪些症狀?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我的病無形,也見不到什麼症狀;是菩薩因地修行的願力,願力是無相的。所以,無形可見。

  又問,是身體不舒服呢,還是心裡不舒服呢?

  回答說,不是身心不舒服,是心與身相離,心如幻不真;身無常,也不與如幻化的心相合在一起。

  又問,是骨、肉、血、呼吸的哪部分不舒服?

  回答說,我的病不在這四大部分,又沒有離開這四大部分。因為,眾生的病從這四大部分而起。所以,我的病也沒有離開這四大部分。

  文殊師利菩薩說,菩薩應該怎樣去慰問身體有疾病的菩薩呢?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菩薩知示現身無常,也說身無常,但不說討厭示現身。因為脫離眾生身相,不能度眾生。菩薩也說身有苦,不說永在涅槃樂而不來度眾生。因為,菩薩修苦樂法,在眾生那裡是苦,在菩薩心裡是樂。聲聞修生滅法,滅苦樂生。眾生是在生滅法中,煩惱生死不息。菩薩也說身空、心空等法中無我,這是真實而不是賣弄炫耀,為了教導眾生自己去持戒修行,證得性我解脫於三界諸法。菩薩也說性空,彼岸智慧無極限;但性我要踐行因地願力,報佛恩與眾生恩,不做自了漢,不說畢竟寂滅,還妙有續慧命,自利利他。菩薩也說忏悔往昔諸惡業罪,說自受惡業果報輪回過程,這是以身示教:告訴眾生回頭看,生死是苦;往前看,煩惱無盡是憂;往左看,誰都比我強是嫉;往右看,誰都不如我是慢;往上看,我不如佛神通自在是空;往下看,我志凌雲而雙腳留地是恨。唯有當下一念清淨心是福,一念清淨覺是慧;而不去執著過去世聲色犬馬的習氣,也不說把過去世的恩怨情仇種子保存下來。因為,菩薩已了諸惡業,已無惡業報;所以,為度眾生,說示現余業報而已。同時,名義上自己示現有病,實際是憫眾生的煩惱生死病而施法藥。菩薩既自知過去無量劫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苦行,廣修清淨命業,廣種無量福田,又心無憂惱,精進於菩提行。菩薩應該用這樣的清淨菩提行來慰問身體示現有病的菩薩,這樣才能讓菩薩得到安慰,心裡歡喜。

  文殊師利菩薩說,示現身體有病的菩薩怎樣調節自己的心態呢?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這樣的菩薩就要像演戲一樣,演員就得演啥像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才能達到觀眾自我受教的目的。菩薩要當好演員,就要隨順世間,在眾生的心目中就是普通的一員。怎麼自我調節心態呢!我的病是從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行顛倒的煩惱而得,雖然身體無常,還執著為常,以假名之身我,造作無量惡業,這是生死煩惱之病的病根。既然知道病根,怎麼對症治療呢!是父母因和合與自我業緣的諸法和合,才有我身和合之相。諸法因緣的生起與滅失又各不相知相代,唯有造業自作自受,自負因果。光有這樣想法還不夠,還要想怎樣行作才能脫離這樣的業緣諸法。一是想脫離身我諸業煩惱;二是想脫離三界諸法則的束縛和懲罰。有這樣的想法以後,就要依佛法修戒定慧。證空相智慧後可以脫離身我諸業煩惱;如果再發菩提心破空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再脫離三界諸法則的束縛和懲罰。這時,又對往昔世與自己有緣的無量眾生生起大悲心。我現在逃離了三界火宅,還要想辦法去三界火宅中救度昔日的父母、兄弟、親友等也能逃離三界火宅。這樣才能治療病根。三界火宅是眾生煩惱之火,火勢太猛,不能一下子撲滅,只能救度一個是一個,救度一千是一千。菩薩救度眾生不是來求眾生,而是傳授自救方法教其自救。示現身體有病的菩薩就這樣調節心態。這樣的調節心態,是菩薩調節自心,自己雖斷生老病死諸苦,還要示現生老病死諸苦,救度眾生也脫離生老病死諸苦,這就是菩薩智慧的標志。否則,只能是戰勝怨賊的勇夫,是聲聞緣覺,不能稱是菩薩。

  再有,調節心態還要想,演員演戲中人的病有苦像、苦名,不是真實有而是幻有。而眾生的煩惱生死之病是真實有;從個體無常相上說,又不是真實有。如世間說為,久病纏身又苦不堪言的人死了,是享福去了等。而從出世間說為,今日修道,明日成道,諸煩惱苦又在哪裡呢!這麼想後,即生法忍,捨離身心愛見,有堅定心逃離生死。逃離生死後,立下宏深誓願,性慧真我永遠不再為身心愛見的無明煩惱所欺騙和束縛。還要將解除束縛的方法,讓有緣眾生都知道而去自救。菩薩在示范解除束縛方法的過程中,身中禅悅,法喜充滿。雖身在娑婆,卻享受到極樂的待遇。但是,不應有執著心。還要以方便的智慧,善巧的方法去弘法利生。既能讓眾生了知,又能讓眾生成就上報諸恩,下濟諸苦,發菩提心,莊嚴自性佛淨土。這裡的方便智慧是修定證空,身心清淨,空無相無想。這裡的善巧方法是於貪欲、嗔恚、邪見等煩惱的地方,圓滿自性真我的菩提功德;再將功德回向無上正等正覺。示現身體有病的菩薩,還應該這樣觀諸法。

  再有,這樣觀諸法後知,演員演戲中人物今天可演這位,明天又去演那位;演人物的苦不是演員真苦;演員所演人物也不是真我。按照這個道理,演員藝術表演的生離死別等故事情節,目的都是讓觀眾得到歡欣利益。而演員不疲倦的表演是方便,演員的表演藝術是智慧。菩薩這樣調節心態,既是調伏自心,又不能固定自心而不調伏自心。固定自心而不調伏自心,是愚癡人的作法;如固定的去調伏自心是聲聞人的作法。菩薩行人要固定調伏自心,又不固定調伏自心;又能於空無相無想中,不見、不知、不覺調伏與不調伏。菩薩行人這麼做,既離凡夫相,又離聲聞的賢聖相;既沒有污垢,又不是純淨;既早已破魔,又示現破魔;既求一切智慧,又早證得一切智慧;既觀諸法不生,又不停留在生與不生之間的正位不動;既觀緣起是空,又示現入諸邪見的眾生中;既智慧超過一切眾生,又不執著眾生的喜愛;既樂報在佛淨土,又依願力來娑婆;既往來於三界,又不增減自我法性;既妙有行於空法,又能紹隆佛種;既無相而行於三界,又能廣度眾生出三界;既法性無所造作,又示現造作之身;既無有善行的開始,又行作一切是善;既行六度萬行,又知眾生各有各的因緣想法;既隨法現五眼六通的自在,又示現有為不得漏盡的眾生;既行於四無量心,又不貪著大梵天之樂;既行於禅定解脫三昧,又不住於定中;既身心行於四念處,又身心隨順世間之法;既身心行於四正勤,又不捨棄世間的身心精進;既行於世間的四如意足,又早已證得出世間的神足通;既自身行於五根,又觀察眾生的根基利鈍;既身心行於三十七道品,又離三十七道品而求無上菩提;既示現聲聞緣覺身,又不捨菩提行;既證佛道、轉法、入大涅槃,又不捨菩薩行等,這就是菩薩行人的調節心態。聽聞維摩诘居士這樣說法後,隨文殊師利菩薩所去的大眾,都發菩提心。

  這裡的名詞,在其它經中講過,諸位也聽過。所以,這裡不講。

  【不思議品第六】

  這時,捨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座位而心裡想,我們這些隨文殊師利菩薩一起來的大眾應該坐在哪裡呢!

  維摩诘居士知捨利弗所想,便對捨利弗說,仁者是為聽聞說法而來這裡還是為座位來到這裡呀!

  捨利弗回答說,我是為聽聞您說法而來,不是為座位而來!

  維摩诘居士對捨利弗說,凡是以至誠心求法的人,不會貪著自己的軀體身命,何況座位呢!凡是以至誠心求法的人,要有無我的心態來求法,不應有色受想行識假我之相;要有無求而求的自願自覺心來求法,不應有於三界有求有得的假有之想;要有無得而得的平常心來求法,不應有心裡想聽法欲望的滿足和得到有形財物的滿足之感;凡是以至誠心求法的人,要專一其心的向內求,讓自心發生變化;不要心外求法,執著於向佛求、向法求、向眾生求;最後佛法通過心法而達到性我解脫的目的。凡是以至誠心求法的人,要鄭重而不能戲論,知實相後直奔目的而不是半途而廢;只為自利不為利他為戲論,修苦集滅道而不發菩提心為半途而廢。因為,出世間法源於世間,世間法是相對的,求生則有滅,求滅又有生;出世間法沒有染著;如果對出世間法有相有想就是有染著;出世間法是無為,無須行作,有行作之法是有為;出世間法是不增不減,世間法是有取有捨;出世間法是宇宙普遍規律,不是哪一佛國土獨有的;出世間法無相可求,性我真空;出世間法不能固定不變,如果固定不變就沒有菩薩乘願再來之事;出世間法不能用世間的見聞覺知感知到,是證悟知或自性覺知;出世間法是無為覺者與無為法的相統一,世間有為眾生修持有為法成為覺者才能入無為法。有這樣的至誠心,為求法的人;否則,不是真正求法的人。維摩诘居士說此法時,五百天子知道什麼是清淨法,怎麼求得清淨法。

  這時,維摩诘居士說,文殊師利菩薩游於無量佛國土,知道哪尊佛國土有上好上妙功德所成就的座位?

  文殊師利菩薩說,東方須彌相世界,須彌燈王佛那裡有樣式和裝飾都第一的座位,看著高大又坐著舒服。

  維摩诘居士即現神通力,須彌燈王佛即讓使者送來三萬二千大座位放入室內。隨文殊師利菩薩一起來的大眾見, 室內變的高廣寬大,容下這些座位後還顯的很寬松。維摩诘居士請文殊師利菩薩與大眾入座。由於此座位高入虛空,有神通的菩薩都能入座;而新發意菩薩和佛的諸弟子不能升高入座。維摩诘居士對捨利弗等大眾說,你們禮拜須彌燈王佛後,仗佛神力才能升高入座;否則,沒有功德坐這樣的座位。捨利弗等大眾即禮拜須彌燈王佛;然後,得升高入座。

  捨利弗說,維摩诘居士,我們沒聽聞過也沒見過這麼奇特稀有的事,這麼小的室內,既容得下這些大眾,又容下這些座位;這些座位一座城市也很難容下,卻能容於這室內,太不可思議。

  維摩诘居士說,諸佛菩薩已證得不可思議的神通自在力,能將須彌山安置於一粒小菜籽中;而須彌山不增不減,忉利天與四王天等諸眾生不知不覺。又能將大海之水安置於一毛孔內,既不影響水類諸眾生的生存,又讓它們也不知不覺。還能將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掌中,拋出銀河系之外,諸眾生照樣生活,又不知不覺;然後,再將三千大千世界放回原處。這是在物質上的不可思議神力,在時間上也一樣讓你們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有眾生得度的機緣成熟,但還歡喜長久住世弘法利他,可以將七日延長讓他以為是一劫時間,然後將他接引到佛淨土;對不喜歡長久住世的,還可以將一劫時間讓他以為是七日,然後將他接引到佛淨土。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從人十歲開始算起,每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再從每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在空間上也一樣讓你們感到不可思議。可以將十方佛國土的莊嚴情況,集中表現在此世界上的一國之內,展示給眾生,讓眾生都能見到。值佛住世的眾生才能有此福報,佛入大涅槃後眾生業力不斷加重,無此福報。還可以將十方佛國土的眾生放在右手上,遍游十方讓眾生都看得見,而十方佛國土的眾生又於本處沒動。眾生在十方佛國土供養佛的用具上也一樣讓你們感到不可思議,可以於一毛孔中見到十方諸佛國土眾生供養佛各式各樣的用具;還可以見到十方世界的日月星辰;又可以用口吸盡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而身內無損又身外樹木等無傷;又可以將十方世界一切劫火吞入腹中,火照樣燃燒而於內無害;又可以將諸佛國土化為一佛國土,用手舉在空中,如用一針尖舉一樹葉;又可以現佛身、緣覺身、聲聞身、天王身等為眾生說法,所說法音又讓十方諸佛國土眾生都能聽得到。這樣不可思議今天是略說,若廣說永遠也說不完。

  大迦葉見聞維摩诘居士神力和說法後說,世間一切有智慧的人,誰見聞這樣美妙之法,還不發菩提心呢!如果一切聲聞人再不發菩提心,就等於是焦芽敗種;就應該大聲哭一場,讓三千大千世界都能聽到哭聲,讓一切不能發菩提心的聲聞人生忏悔心;讓一切魔眾自卑下劣,無地自容。大迦葉這麼說以後,隨文殊師利菩薩所來天眾都發菩提心。

  這時,維摩诘居士對大迦葉說,十方無量世界中的魔王,多數是具有神通妙力的菩薩,以方便力示現魔王身既統領魔眾,又教化眾生。還有無量菩薩化現各種各樣的人,向修行人乞討手足、耳鼻、頭目、腦髓、血肉、皮膚、皮骨、城鎮、妻子、人民、財寶、衣服、飲食等,以方便力試一試堅固力。因為,用難事逼迫修行人這種事,凡夫愚癡又無能力這麼做;如龍象蹴踏重力方可為之,非驢輕力所能堪任。所以,只有這些住不可思議解脫智慧的菩薩,才有這樣的方便之力。

  修行四眾,如遇到逆緣或上述諸難事,一定要生歡喜心;通過考試就具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了,是與菩薩有緣。如經不住考試,就落入聲聞乘,所發菩提心為虛不實。

  【觀眾生品第七】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诘居士說,菩薩應該怎麼觀眾生呢?

  維摩诘居士說,如魔術師見所變之人。現今世上,人活百歲古來稀,誰見長壽千歲人。只知今生我是人,不知下世是何身。業感眾生萬千像,因緣生滅人不醒,今人重復故人事,今人輪回是故人。所以菩薩觀眾生,如有智慧的人觀水中月,鏡中花一樣幻而不真,如空中鳥跡,水裡魚蹤等一樣短而不常。既是眾生,又非眾生。

  文殊師利菩薩說,菩薩應怎樣的慈悲眾生呢?

  維摩诘居士說,菩薩觀自己往昔迷時就是這樣的眾生,我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有智慧,要為昔日的同伴說明宇宙人生真相;這是菩薩所行的真實慈;說明如何逃離生死的途徑,這是菩薩所行的寂滅慈;說明如何滅除煩惱之火的方法,這是菩薩所行的不熱慈;說明人生三世因果循環不差的規律,這是菩薩所行的平等慈;說明世俗世論是聰明不是出世間智慧的緣因,是菩薩所行的無爭慈;說明身體假我不真而性我是真,而又借假修真,這是菩薩所行的不二慈;說明只要有信修的開始,必定有成就的結束,是菩薩所行的不壞慈;說明身修苦行心為樂,寧可身毀壞而道心不毀,這是菩薩所行的堅固慈;說明自我身見思二惑是結伙而來的怨賊,欲自劫家財,這是菩薩所行的阿羅漢慈;說明持戒修六度身心安穩為清淨行,這是菩薩所行的菩薩慈;說明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功德成就,這是菩薩所行的如來慈;說明佛度眾生是讓眾生轉迷為覺,這是菩薩所行的佛之慈;說明眾生皆有佛性,佛性一切智慧具足,這是菩薩所行的自然慈;說明唯一佛乘才能出世間,這是菩薩所行的菩提慈;說明諸愛是一切無明煩惱之根,斷諸愛而又有得道之心,才能於無明煩惱中解脫出來,這是菩薩所行的無等慈;說明只有發菩提心,行菩薩乘,才能拔出諸煩惱的苦根,這是菩薩所行的大悲慈;說明修戒定慧,在定空三昧中知性我不受三界諸法的束縛,這是菩薩所行的無厭慈;說明佛是如語者、實語者,什麼都不隱瞞,是什麼真相就說什麼真相,這是菩薩所行的法施慈;說明修行的人雖有犯禁戒,是自身業力召感,是福報不具足,但能一慚二愧三修後,一樣可以證解脫果,這是菩薩所行的持戒慈;說明修行的人在逆緣中或有反面助道的人,是千金難求的真善知識,這是菩薩所行的忍辱慈;說明修行既為利己,又為救度無量眾生,這是菩薩所行的精進慈;說明修行自己得三昧樂,還要讓更多的人也能得三昧樂,這是菩薩所行的禅定慈;說明佛救度眾生不分時間、地點,只要有真誠心就能得到救度,這是菩薩所行的智慧慈;說明諸佛菩薩來世間示現眾生,和眾生一樣有血有肉,但已不是六道眾生,性我已出三界火宅,入火宅是為救同伴,這是菩薩所行的方便慈;說明直心的清淨行才不間雜,佛說密藏對凡夫不信不修不證是密,是自性之密而不自見是密,這是菩薩所行的無隱慈;說明世間的五欲樂與出世間的法樂是不可兼得,是業力的力,不能同時具有正方向力又具有反方向力一樣,只能選擇一個方向,待化身成就後示現世間時,無業之力,不是正反兩方面力有與沒有,而是同時具有十方向力,這是菩薩所行的深心慈;說明世間空相與實相的關系,實相與空性的關系,即無常與諸有的關系,諸有與性我的關系,無常的有相有想與真實無相無想性我的關系,這是菩薩所行的無狂慈;說明佛的常樂我淨是永恆的、無止境的、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的、真實不虛的存在於另一時空世界,這是菩薩所行的安樂慈。菩薩所行慈無量無邊,行慈不是說慈;行慈是做中說,說慈是光說不做。

  文殊師利菩薩問,怎麼才為悲呢?

  維摩诘居士回答說,菩薩所作積累的功德和一切眾生共同享用;讓眾生既享用到離苦的功德,又得到往生佛淨土成就佛道的功德。

  又問,怎樣才為喜呢?

  回答說,菩薩所行一切都是為眾生帶來利益和好處,而且歡喜無悔。帶來利益是眾生求什麼得什麼,好處是永離三災八難,得身心安穩。

  又問,怎麼為捨呢?

  回答說,菩薩用正語、身力、財富等為眾生帶來幸福和護佑;沒有任何希求,既不希望回報,又不希望贊歎。哪裡眾生有苦難,哪裡就有菩薩捨身、命、財,而且是無聲無息、積極主動、自願做好,讓眾生感到世上還是好人多,為繼續生存帶來希望。菩薩的慈悲喜捨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既有內在聯系,又缺一不可;互為功用,不可分割。

  又問,世間人人畏懼生死,菩薩行人依持什麼而無所畏懼呢?

  回答說,菩薩行人於生死中無所畏懼,是依持諸佛的功德之力;一是報身在佛國土;二是依仗佛力加持,諸佛護佑諸菩薩,如護持佛的眼目。

  又問,菩薩想依持佛的功德之力,應該固定的做些什麼?

  回答說,示現眾生,承傳佛法;用真實的行作讓佛法在眾生心裡發揚光大;再仗佛的功德力化度眾生,滅除煩惱,脫離生死苦海。

  又問,怎麼行作才能滅除煩惱?

  回答說,菩薩教化眾生專心憶念善法的正念,以身行正法、口說正法、心念正法,明心見性後,煩惱自然滅除。

  又問,怎麼行於正念?

  回答說,菩薩教化眾生持戒修定,在定中觀諸法空相,自性真常,不生不滅。

  又問,什麼法不生,什麼法不滅?

  回答說,菩薩教化眾生心行善法。讓不善法不生,讓善法不滅。不善法不生成就自性福德,善法不滅成就自性慧德。

  又問,善與不善誰為本,怎麼才能判斷?

  回答說,心想口說為標,以身力行為本。菩薩教化眾生聽聞佛法為標,依教奉行為本。想道說道不行道,等於無本。無本等於自欺,以標為本又說於他人是欺人。

  又問,在身體裡誰又是本?

  回答說,菩薩知眾生的身體裡以欲望和貪著為本,凡夫之人為惡欲惡貪,以六道輪回的惡果相隨。菩薩教化眾生轉惡欲為善欲,轉惡貪為善求。善欲為清淨梵行,法欲為樂,禅悅為食。善求為求善知識教,為求證道悟智,為求往生佛淨土。

  又問,身體裡的欲望與貪著誰為本?

  回答說,菩薩知眾生身體裡的欲望貪著和得到滿足與不能得到滿足的分別為本。可是最終連虛妄分別的身體都被無常力破壞掉,成為虛妄不久常,分別不常住。唯有菩薩教化眾生的善欲善求所證無分別的道果與出世間的智慧才是久常,不能為世間的無常力所破壞,不為世間的肉體毀壞而毀壞。

  又問,虛妄與分別誰為本?

  回答說,菩薩知眾生有無常為常,無樂為樂,無我為我,無淨為淨的四顛倒,而有心、想、見、行四顛倒想。菩薩教化眾生修觀身、心不淨、苦迫、無常四種正義;再積極修行斷除惡法,增長善法的四種精勤力,破除眾生的顛倒想。

  又問,顛倒與顛倒想,誰為本?

  回答說,菩薩知眾生的顛倒想,都將被無常力所壞掉,不能固定不變;同時,菩薩用一切善行也可讓其轉變,也不能固定不變;故無所住而生其心。

  又問,無住誰為本?

  回答說,而於諸法中,心捨空苦相,遠離顛倒想,證法中無我。

  文殊師利菩薩說,從三界諸法無常中,又安立諸法,變化是規律;菩薩既離顛倒無我 ,眾生又著顛倒有我。

  這時,室內有一天女聽聞維摩诘居士說法,即現身為大眾散花;諸菩薩身上所散天花都飄落於地;而飄落在佛的大弟子們身上的天花,卻不能落地,用什麼辦法也不能讓其離身。

  天女問捨利弗說,你們為什麼讓身上的天花落地?

  捨利弗說,天花落在身上弄不掉,這樣的天花不如法。

  天女說,此花品質上乘,供養諸佛菩薩所用。況且,花無想也無分別誰尊誰貴,而是你們身心有差別想,於佛法中為出家而出家,才為不如法。所以,習氣未盡,花著其身。如果為證菩提而出家為如法,諸菩薩花不著身就是這個緣故。

  捨利弗說,天女你在這裡多長時間了?

  天女說,我於此室的時間不長,而我解脫的時間是你們無法知道的。證得解脫的人無所言說,離文字相。所以,無法知道。

  捨利弗說,遠離YIN怒癡不就解脫了嗎?

  天女說,誰在相上這麼說解脫,誰是增上慢人;既不懂佛法,又不能謙下。佛說解脫是我性遠離YIN怒癡諸法相。

  捨利弗說,你與我辯論的說法,有什麼依據證明你說的正確?

  天女說,我無法證明;如果我說要得到證明,是對佛的不尊,是對佛法的不敬。

  捨利弗說,你於三乘喜歡修哪一乘?

  天女說,若以生、老、病、死教化眾生時,我為聲聞乘;若以十二因緣教化眾生時,我為緣覺乘;若以六度萬行的大悲法教化眾生時,我為佛乘。我來此室十二年時間,從來沒有在這裡聽聞到聲聞緣覺二乘之法,聽聞到的全部是菩薩大慈大悲的唯一佛乘之法。

  此室常有八種難得諸法;第一種難得之法是,此室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之光為明。第二種難得之法是,此室清淨無比,沒有諸灰塵等污垢之物。第三種難得之法是,此室經常有諸天王來此聽法,也經常有他方國土諸菩薩來集會。第四種難得之法是,此室所說是出世間彼岸無極限的六度不退轉法。第五種難得之法是,此室經常有天人中第一的無量法化的音樂妙聲。第六種難得之法是,此室有佛藏常樂我淨之法寶,無窮無盡。第七種難得之法是,此室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佛、寶炎佛、寶月佛、寶嚴佛、難勝佛、師子響佛等十方無量諸佛,廣說諸佛密要法藏之所。第八種難得之法是,此室如諸天王宮殿,於此室中能見十方諸佛淨土。這樣不可思議的難得諸法誰見到了,又有誰證明給你們看呢!你們這些聲聞弟子能理解得了嗎!

  捨利弗說,你怎麼不轉為男身呢?

  天女說,我十二年來,好不容易才求得女人相,為什麼要轉男身呢!你這樣問是不正確的。

  捨利弗說,人身又不能像變魔術一樣可以變來變去;我所說女轉男身是下世之事。

  天女說,一切諸法沒有固定不變的,不需要下世也可以女轉男身,男轉女身。但是,轉不轉身,什麼時間轉身,要根據教化眾生的時機而定。世間也有這樣的事,目的是引起世間人的警覺,是佛法不可思議。天女邊說邊以神通力,自變化為捨利弗,捨利弗變化為天女。天女以捨利弗像問如天女像的捨利弗說,你現在需不需要女轉男身?

  捨利弗以天女像說,我現在都不知為什麼和怎麼樣就轉變為女身了。

  天女以捨利弗像說,我能轉女身為你捨利弗,你捨利弗也可以男轉女身,說明一切女人雖現身為女人,而又不能固定永遠是女人;佛說諸法也無男人相和女人相。世間的男人相與女人相,既是自身業力召感身,又是佛法為度化眾生所設迷魂身。假像迷真魂,貪愛是禍根。性我非男女,覺迷才識真。說到這裡,天女又以神通力變化為原形,捨利弗也變化為原身。天女問捨利弗說,女身的色相現在在哪裡呢?

  捨利弗說,我明白了,女人色相不存在又無處不存在。

  天女說,一切諸法也是如此,見不到存在又無處不存在,存在又在不斷變化當中。這樣的法是世間法,既相互矛盾對立,又可轉化為統一。

  捨利弗說,你天女此生結束後,下世應該生到什麼地方去?

  天女說,依持諸佛功德,化身往來於三界眾生處,如你捨利弗一樣。

  捨利弗說,化身是不是等於沒有生。

  天女說,化身成就的菩薩,實際是報身的無量功德所成就;化身不是一身,而是無量身,是報身願力的妙用。眾生自性也具足這樣的化身成就,只是眾生迷而不信、不修,無有功德。所以,眾生沒有成就化身,只有報身的生生死死。

  捨利弗說,你是不是也早已證得菩提了?

  天女說,如你捨利弗一樣,大凡夫一個;我不敢當成就菩提了。

  捨利弗說,你說的不正確,我不可能是大凡夫。

  天女說,我現在也不可能證得菩提。因為,菩提不是固定的等級名稱,是不可能得到的。

  捨利弗說,現在,諸佛得菩提或得菩提的大菩薩有無量恆河沙那麼多,你怎麼說不可能得到呢?

  天女說,你所說都是眾生的世俗說或文字數而已,是方便說有過去、現在、未來,而菩提性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概念。你捨利弗不是大凡夫,你得阿羅漢道了嗎?

  捨利弗說,身無所得而性我所證得。

  天女說,諸佛菩薩也是這樣,於色相上無所得而又證得無色相的道果。

  這時,維摩诘居士說,捨利弗你知道嗎!這位天女已經供養過九十二億諸佛,具足菩薩的神通自在和願力,得無生法忍,是住不退轉地的等覺菩薩,隨宜能示現十方諸佛國土,教化眾生。

  【佛道品第八】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說,菩薩怎樣修行才能直接通往而且達到佛道呢?

  維摩诘居士說,菩薩修行於不是佛道上,而成就佛道。

  怎樣修行於不是佛道上呢?為度眾生,示現入無間地獄而沒有煩惱和氣憤;示現入其它地獄,沒有罪業而又不受污垢所染;示現入畜生道,沒有煩惱和驕慢;示現入餓鬼道,沒有餓苦而又具足功德;示現入色界與無色界,也不覺得殊勝;示現入YIN捨或示現YIN女,說其過惡又能遠離染著;示現凶神惡剎,外教化眾生遠離過惡,內又對眾生沒有氣憤和掛礙;示現愚癡相,念“掃帚疙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以智慧調伏眾生放逸懈怠之心;示現貪婪吝啬,既是教化眾生惜福,又為救度眾生不惜身、命、財;示現犯戒,既教化眾生知犯戒過惡,又對小罪過如大罪過一樣對待,防微杜漸;示現很凶的樣子,心裡常懷慈恩;示現懶散,心裡常精勤修行功德;示現整日胡思亂想,身心常於定行;示現愚頑,既知世間世理,又有出世間的智慧;示現能說會道,既如法又善行方便;示現傲慢無禮的樣子,卻甘作眾生度過困苦的橋梁;示現諸煩惱相,心內懷清淨梵行;示現魔王,卻隨順佛智慧;既統攝教化魔眾,又從反面助修行成道;示現入聲聞乘,而為眾生說大乘法;示現入緣覺乘,而用大悲心教化眾生;示現貧窮人,卻又心靈手巧,什麼技術活都會做;示現身體殘疾,教化眾生修諸善行得相好莊嚴;示現低能下賤的乞討之人,讓眾生種悲田得佛慈悲功德;示現丑陋身像,教化眾生證得佛身,讓一切眾生見生歡喜心;示現老態或死狀的難堪樣,教化眾生永斷生死病根,而又不畏懼生死,於生死中救度眾生;示現家資萬貫,教化眾生知道財富屬王賊水火共有,不應有所貪著;示現有妻妾婇女,教化眾生既能遠離五欲而出家,或在家人修出家行;示現木讷遲鈍之人,教化眾生不要以相貌取人,貌似平常卻能於無聲處響驚雷,語驚四座;示現以歪門邪道幫助人,教化眾生莫入歪門邪道,要以正道救濟他人;遍觀於六道中,教化眾生斷其六道因緣;現涅槃而又往來於生死,讓佛種性不斷。

  這時,維摩诘居士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什麼是佛種性?

  文殊師利菩薩說,眾生的身體是種,無明貪愛是種,貪嗔癡是種,四顛倒是種,五蘊是種,六入是種,十不善業等一切煩惱是種。因為,世間一切善法與不善法對立而存在,沒有不善法,也就沒有善法。佛種性存在於善法與不善法中,既不在兩邊,又不是中間。如果離開煩惱和不善,就不會有清淨之善,就沒有生死輪回。處於無生無死的正位中,就不能發起成佛道的菩提心。所以,煩惱即菩提。

  有人會說,我寧可處於正位也不願有生死煩惱。我告訴諸位,一是三界法則,不是人為意志可以改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轉化、相互依存之中。二是有的人善惡不明顯時,要生到北俱盧洲的人道中,既享人福,壽命也比這個地球人的長;但不能修道,只是空過時間,最後又入善惡輪回。按照這個法則,蓮花不可能生長在高原的陸地上,而是要生長在有水的污泥中才能鮮艷;莊稼不可能生長在虛空中,而是要生長在糞土裡才能茂盛;無價珍珠在高山上不能找到,而是要入大海才能尋到寶珠。所以,世間法中眾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又不是佛;歡喜煩惱處,煩惱菩提行。

  這時,大迦葉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按照您的說法,塵勞短壽的凡夫,持戒修行都有可能成為佛種;就是犯五無間罪墮地獄的人都有可能發心修於佛法;唯有我們這些聲聞人發菩提心很難嗎?

  文殊師利菩薩說,凡夫修行佛法有反復,而且經常有;而聲聞緣覺中有果位的人,修行佛法無有退轉。正是有修行佛法而又經常退轉的凡夫,才能在反復中發起無上道心,使佛種性不斷絕,又不斷的紹隆佛種。即在人道中的各果羅漢,容易發菩提心,一知眾生苦,二知報佛恩,三知菩提於煩惱中;而在天道中成就的三至四果阿羅漢,經常聽聞佛法而久聞其香不知其香,雖不退轉佛法而高高在上只見其高不見其低。所以,發菩提心很難。如同國王捨王位做一平民,富翁捨富貴做一乞人。

  這時,有一位普現色身菩薩說,維摩诘居士您的父母、妻子、親屬等都是誰,又都在哪裡呢?

  維摩诘居士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捨;弟子眾塵勞,道品善知識;諸法為等侶,四攝為妓女;四禅為床座,戒品為塗香;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火中生金蓮,是可謂稀有。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這時,維摩诘居士說,我問諸位仁者什麼是菩薩入不二法門,各自隨意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

  法自在菩薩說,生與滅為二。法沒有生而存在,永遠也沒有滅。如果讓世間的生命現象,通過持戒修行,證得與無生的法一樣,無想無相存在於法中,順從法則而永遠無滅亡,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說,身我與性我為二。因為有性我,才有身我;如沒有性我,就沒有身我。按世間說,我身體裡還有一個我存在,覺知道的有相有想是假我,而思維與感官不能覺知道的無想無相而存在的是真我。如果沒有真我的存在,假我也不存在。人通過依佛法修行,借假修真,讓真我能脫離假我不再依存於假我而能獨立生存三界之外,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說,身有感受到與不能感受到為二。身有感受到為觸,有接觸就有感受。如果依佛法修行,證得離觸無受得妙有身。如同看不見摸不到,又發揮功用的法一樣,於一切無所得;無所得為無求,無求也就無有取與捨去什麼;無有取與捨,也就無有行與作什麼。這樣的出世間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說,污垢與清淨為二。世間的貪愛煩惱為污垢,身行心想離污垢為清淨。污垢的實相是相對的存在,相對是這一道眾生認為是污垢,另一道眾生認為是清淨。污垢的空相是可以轉化的,即法無定法。污垢的實性即是空性,既沒有污垢又沒有清淨。菩薩行於空道,垢與淨都是無礙於行,對空道不發生作用。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說,是動與念為二。動是身體內心對外部財、色、名、食、睡有需求,念是為滿足需求而產生的想法。如果修行禅定之人於定中身心無求無想,對外部的財、色、名、食、睡也就沒有了分別心。即是菩薩的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境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人,能證得這樣的境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說,一相與無相為二。一相為宇宙人生真相,證知真相的人於三界無相,無相又無相想為出世間。有想為無色界,有相為色界,有相有想為欲界。對世間與出世間的眾生平等如一,性無差別,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說,菩薩心與聲聞心為二。菩薩於定觀三昧中,觀知二心相如幻化不實。既無菩薩心,又無聲聞心,只見唯一佛性真實,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說,善與不善為二。菩薩的慈悲喜捨心離善相與不善相,以無相心入三界示現有相有想眾生,度脫有相有想眾生離三界為無相無想。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說,罪與福為二。罪為苦,福為樂。作惡業為因,罪苦為果;作善業為因,福樂為果,菩薩修苦樂法,知罪與福無主,了見真性如虛空;三界有罪福相,出世間無罪福性。菩薩證知金剛不壞的智慧,了達出世間既無罪相的束縛者,又不見有福相的解脫者。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說,有漏與無漏為二。有漏為眾生,無漏為聖果。菩薩示現有漏眾生,度脫眾生證得聖果。度眾生無度眾生想,又不執著聖果的樂想與樂相,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說,有為與無為是二。有為是世間有因有果,無為離世間無因無果。菩薩行於無為,心如虛空,遠離有為諸法,有為諸法無礙於清淨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說,世間與出世間為二。世間諸法有相與空相,而諸法空性無相。即世間諸法是毗盧遮那佛法性身的功用,諸法則為神力所持,是佛願力教化不同業力眾生所成就。諸法空性是佛一真如法性,與宇宙一真如法界、諸佛一真如法性是同一的。聲聞乘有世間與出世間的差別想;菩薩知諸法空性,無有出世間與入世間的差別,對眾生無慢心,對法無有散亂,精勤於佛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說,生死與涅槃為二。生死是眾生善惡輪回相,是有因有緣和合相。涅槃是既無生相,又無滅相,法性真常,性我真空,寂滅為樂,清淨無為。眾生身相有生死,而佛性無生死。菩薩教化眾生修六度萬行,證得自性解脫為見生死性。見性之人再無煩惱束縛,也再無生死解脫。證得這樣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說,盡與不盡為二。盡為究竟,不盡為不究竟。佛法從實相上說,是究竟達到彼岸為盡;從空相上說無彼岸也無此岸為不盡。在世間如果是盡,再無佛與菩薩示現救度眾生;如果是不盡,眾生永無彼岸所達。菩薩知盡又來於世間,知不盡又離世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說,我與無我為二。菩薩的我為性我,無我是不受諸法束縛。我性如虛空了不可得,性我無相不可見,唯有佛才能實見實知真性我。如果知唯一佛乘,無有二乘。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說,明與無明為二。明為智慧,無明為煩惱。無明的實相是眾生煩惱諸苦;無明的實性是去掉無明,自性不受諸業力牽引,自性具足智慧之明,明不從外證,明不從內因緣得。眾生是被無明覆蓋不得見明,菩薩見明又踐行願力而又示現無明。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說,色與色空為二。色為一切有形物體;色空既是無常力可使有形物體破壞為無,有形物體又不能阻礙於我性的來去。菩薩於定觀中無有色相,一切空寂;來去又不受色相所礙,這樣的色即是空,不是色被無常力破壞滅失為空;而是色性自空,身體在定力下為空,身空後方知心空性空;受想行識也都一樣,即五蘊皆空。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說,四種異與空種異為二。四種異為身體地水火風四大特性的不一樣,空種異為沒有虛空的存在,一切物質也無法安立。即身體的地大特性是堅固又能作用,水大的特性是浸透與濕潤;火大的特性是暖與成熟;風大的特性是動與長養;空大的特性是無礙與包容。身體四大之間的關系是各自獨具又相互融合為一體;四大與空大的關系是虛空容萬物,萬物依虛空,空遍一切處,物無礙於空。菩薩證知四大特性與空大特性都是空性,而且沒有前中後的階段分別。即我性如虛空,既包容四大之身體,又無礙於四大之身體;性無虛空,虛空又不是我性;而我性又真空,真空又不空,不空為妙有,妙有有識性。如有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說,眼與色為二。菩薩行人在世間眼睛所見一切事物,美色、美境、順緣等,心不起貪著;污穢、弊惡、逆緣等,心不起嗔恚;對人生與眾生現象和順逆二緣等,要智慧觀而不愚癡。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都是如此,就是心裡煩惱之火寂滅。在身心清淨中去修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說,布施與回向一切智為二。無相、無求、無想的隨緣布施,所行財物與法及身力正語等布施後,又空無所著,是布施性之福德。在性之福德基礎上,不為人天享樂,而是為了於生死煩惱中解脫的一切智性之慧德。福慧之性德圓滿,才是菩提道。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都是如此。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說,空與無相無作為二。空為修行戒定所得,無相無作為定中三昧所證智慧。只有修行戒、定、慧,才能在世間達到身空、意空、心空,證空性、悟智慧、無束縛為解脫。這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說,佛與法眾為二。在出世間,佛性如虛空遍法界,法界諸法是佛法身,佛為法界真僧,僧為眾。佛法僧三寶是一合相,是無為相,是空相。證悟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說,身與滅為二。在世間有生則有身,身無常有死為滅。如果持戒修行,證空悟智見真我性實相後,即脫離生死之身,為願力又從容地示現生死之身。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說,身口意與善為二。在定三昧中,身口意三業休息,於一切法不生其心。證悟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說,福行、罪行與不動行是二。在世間不思善、不思惡,不於見善惡而生其心,行於空道而不動行。在出世間心無善惡,行於中道,善行、惡行、不動行是一菩提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說,一身二我與起動相隨為二。在世間明心見性之人,是見我實相的人。見我實相之人知身我是性我隨順世間示現,而不執著身我。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說,有所得與相為二。有所得是有我取捨相,有取捨相則有眾生相、人者相與壽者相。在出世間智慧上,於一切法無所得,也不存在取捨相。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說,暗與明為二。在世間黑暗與光明相對存在,沒有黑暗也就不存在相對的光明。這裡的黑暗是無明,光明是智慧。只有在定三昧中,才不見黑暗與光明,諸法平等。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說,樂涅槃與樂世間為二。樂涅槃是聲聞,樂世間是凡夫。在菩薩行上,既不執著涅槃樂,又不為眾生世間苦而不入世間。有世間苦為束縛,有涅槃樂為解脫。而菩薩往來世間,既無束縛又無解脫。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說,正道與邪道為二。正道為善行,邪道為不善行。在出世間智慧上,菩薩行人行於空道,住於中道;佛性無正道與邪道,又住於正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說,實與不實為二。實見為慧眼見,不實為肉眼見。慧眼見實為實,見不實中有實。肉眼見實為不實,不見不實中有實。慧眼見為菩薩,肉眼見為眾生;菩薩見眾生不實而佛性是實,眾生見眾生是實而不見眾生皆有佛性也是實。能證慧眼見實與不實,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說,於一切法無有言說,無有表示,無有思維,無有問答。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诘居士說,我們各自所說,誰說的是菩薩入不二法門。而維摩诘居士,保持沉默而不作回答。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有語言文字相,是真正的菩薩入不二法門。五千菩薩都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這裡諸位千萬不要誤會,認為諸菩薩所說不是入不二法門。實相是,諸菩薩所說是菩薩境界的入不二法門,是菩薩教化眾生的入不二法門。雖有問答而離文字相,雖有言說而離諸法相。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诘居士是諸佛境界,是了了見佛性,佛性無言說、無文字、無表示、無思維、無問答、無諸法等。而諸佛又能示現一切法相,諸菩薩既示現一切法相,又行一切法相;行一切法相,不離一佛乘。是三十二尊菩薩說佛行菩薩道成就的無量功德。我們諸位,修戒定慧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真學佛,肯於苦行真干的無我、無相、無求等菩薩行就是真學佛;真學佛的人,必然見性成佛。

  【香積佛品第十】

  這時,捨利弗心想,用齋飯的時間到了,維摩诘居士能施予何食物。

  維摩诘居士知道捨利弗心裡所想說,諸仁者受持並修行佛說八解脫法,又來此聞法,怎麼能用普通的雜欲齋食呢!八解脫法為(1.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2.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3.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4.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5.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6.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7.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8.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用齋飯的時間到了,你們也餓了,請等一等,一定讓你們用上從來沒有吃到的齋飯。維摩诘居士,即時入定觀三昧中,以神通力向大眾展示,在此世界上方過四十二億恆河沙佛世界有眾香世界,為香積佛。這尊佛的世界人天之香與十方諸佛世界相比最為第一,連阿羅漢與辟支佛的名字都沒有,只有大菩薩聽聞香積佛說法。有諸發菩提心的香嚴天王供養香積佛與菩薩眾。維摩诘居士於床上沒有動,又化現出一尊相貌非常光明殊勝有威德的菩薩,至香積佛國土,禮香積佛足後說,居士維摩诘向佛致敬,問候少病、少惱!這是諸佛之間的禮稱,是化現菩薩代表維摩诘居士的問候。並說,我是來化緣佛受供養後剩余的一些齋飯,用來在娑婆世界的佛道場作佛事,教化聲聞緣覺之人發菩提心。這時,香積佛國土的諸大菩薩見到維摩诘居士所化現的菩薩說,娑婆世界在哪裡呀!為什麼還有喜歡小乘法的聲聞緣覺之人呢!

  香積佛說,在我們居住世界的下方過無量佛國土有此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佛在堪難忍受的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教化樂小乘法的聲聞緣覺弟子。有維摩诘居士在那裡為諸菩薩說法,派遣化現菩薩來到我這裡,稱揚我名,贊歎我土,為諸菩薩增長利益功德。

  諸大菩薩說,這位化現的菩薩功德圓滿,神通自在力怎麼如香積佛您一樣啊!

  香積佛說,是這樣的,這位化現菩薩的功德甚是偉大。因為,十方諸佛為利益眾生,教化菩薩都派遣這樣化現菩薩往來辦理佛事。香積佛親自用香缽盛滿香飯送給維摩诘居士派遣的化現菩薩。

  諸位不要聽神話,在諸佛境界裡是真實存在,也是很普通的事。在這裡要明白二點;一是在宇宙蓮花藏世界海裡,娑婆世界處在二十五層中的第十三層;每層中又有無量億佛國土;我們地球是娑婆世界無量億星球中很小的一個星球;我們人類很渺小,我們自己也很渺小;要明白渺小而去掉驕慢心等。二是諸佛真慈悲,香積佛親自盛飯送予化緣的菩薩,實際在平等救度眾生。而我們人類眾生哪裡有這樣謙和、平等、憐憫之慈悲心;若有也是做做樣子。要明白對不如自己的人或與自己相等的人,能夠和諧相待,也是為共求利益。

  這時,香積佛身邊的九百萬菩薩異口同聲向佛請旨,願意親自去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與維摩诘居士等諸菩薩。

  香積佛說,你們可以去供養。但有幾點要求:一是不要讓身香外散,免得讓那裡的眾生起疑惑心或執著心;二是要變化身形,不要讓那裡的新發意菩薩感到自卑而不好意思;三是你們心裡不要有看不起那裡的新發意菩薩的想法,以免讓他們心生掛礙。四是你們要明白,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一樣的莊嚴清淨,只是度什麼樣的眾生就要化現什麼樣的淨土。

  香積佛國土的九百萬菩薩仗佛威神之力,不一會就來到維摩诘居士這裡,維摩诘居士以神通化現出九百萬同室內一樣的座位,請諸菩薩上座。這時,維摩诘居士所化現的菩薩將滿缽香飯放在維摩诘居士面前。香飯的香味讓毗耶離城全城人民和三千大千世界都已嗅到。此城有一位主月蓋長者等八萬四千人,嗅飯香味,心裡高興,都來到維摩诘居士家裡想親自看一看,還有諸地神、虛空神和欲界、色界天人,嗅飯香也來到維摩诘居士家裡。維摩诘居士用神力讓大眾入其室內,禮諸菩薩後各坐在一面。

  這時,維摩诘居士說,諸位聲聞仁者,這齋飯是佛甘露美食,大悲力所成,你們不要限量,可以飽齋一頓。此時,有的聲聞人想,這麼多人而這麼少的飯,能夠吃嗎!此時,維摩诘居士所化現菩薩說,請諸位不要以聲聞人的小功德智慧來衡量佛無量功德福慧,四海之水可以飲盡,此飯食無盡。此道場大眾吃一劫也不能吃盡,這缽飯還是滿缽。依維摩诘居士神力,諸菩薩、聲聞、天人、人民每人一滿缽飯食。用齋後,諸用齋者都身出妙香,如香積佛國土諸樹之香。

  這時,維摩诘居士對香積佛國土來的菩薩說,香積佛說什麼法教化菩薩。

  有一位菩薩說,香積佛說法,無文字言說,唯用眾香讓諸天人按戒律而修行;眾菩薩個個坐在香樹下聞其妙香,即得一切德藏三昧,功德圓滿,而我們不知道在此世界釋迦牟尼佛怎麼說法。維摩诘居士說,這個世界的眾生業習剛強,難以教化。因此,釋迦牟尼佛要說剛強之語,才能教化調伏。所說的剛強之語有地獄、畜生、餓鬼和世間各種災難處,是愚癡沒有智慧的人,身口意行邪惡之法的人,殺、盜、YIN、兩舌、惡口、無義語、貪嫉、嗔惱、邪見、悭吝、毀戒、嗔恚、懈怠、亂意、愚癡的人業習果報的地方。還說什麼是持戒,什麼是犯戒;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是修行人的障礙,什麼不是修行人的障礙;什麼是罪,什麼不是罪;什麼是清淨,什麼是污垢;什麼是有漏,什麼是無漏;什麼是邪道,什麼是正道;什麼是有為,什麼是無為;什麼是世間,什麼是涅槃等法。說這麼多種法,是調伏這裡心如猿猴一樣的剛強眾生。釋迦牟尼佛說世間一切苦和諸苦有逼迫性,才有一部分眾生受其教化,遵從戒律而修行。

  眾香世界來的諸菩薩說,維摩诘居士您所說的這些佛法,我們從來沒有聽聞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維摩诘居士說,釋迦牟尼佛隱去無量自在之神力,以智慧貧窮的人喜歡之法度脫這樣的眾生。這個世界的諸菩薩,都能不顧辛勞,以謙下的無量大悲心示現生在這裡。這些菩薩在此世界利益眾生一世,所行功德要等於你們眾香世界菩薩百千劫所行功德。因為,這個娑婆世界有十善法,其它諸佛國土沒有。十種善法有:一是以布施攝貧窮;二是以淨戒攝毀戒;三是以忍辱攝嗔恚;四是以精進攝懈怠;五是以禅定攝亂意;六是以智慧攝愚癡;七是說諸難法度有諸難苦之人;八是以小乘法度歡喜小乘之人;九是以諸善根所行功德,救濟既無福德又無慧德之人;十是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四攝法,成就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的功德。

  眾香世界來的諸菩薩說,此世界的眾生應修行哪些法,才能去除業力煩惱,成就菩薩行而往生佛淨土?

  維摩诘居士說,此世界眾生修行八法,才能成就菩薩行。八法有,一是為眾生帶來利益不望得到回報;二是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讓功德圓滿的眾生往生佛淨土;三是所行功德無保留的布施給眾生;四是以平等的慈悲心,平等對待眾生,以無有障礙的謙下心教化眾生;五是對諸菩薩如諸佛一樣恭敬;六是對沒有聽聞過的佛說大乘經典不疑;七是不與聲聞人的意願相背離,讓他們多得供養和多得利益,於恆順眾生中調伏自心;八是經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不與人爭論長短、高低、得失、榮辱等,而一心修行功德。

  維摩诘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說此法時,有十萬天人發菩提心,一萬菩薩得無生法忍。

  維摩诘居士所說成就菩薩的八法,是相互融會貫通,不分修什麼法門的人,都必須依法而行。否則,很難往生佛淨土。

  【菩薩行品第十一】

  阿難向佛請法說,是什麼因緣讓佛說法道場突然間變化為高廣博大,都是金色等祥瑞之相呢?

  佛說,是維摩诘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等大眾共同前來禮佛供養,才有此祥瑞感應。

  這時,維摩诘居士即以神通自在力,將諸大眾與所坐座位一起,放在右手掌上,共同來到佛的道場,又放在地上,按順序禮佛後避座,站於一面。佛讓諸菩薩與大眾復座,並如法問候!

  佛說,捨利弗你見到菩薩的神通自在力所作為了嗎!你是怎麼想的呀?

  捨利弗回答說,我當然見到了!而且見到菩薩所為佛事太神奇不可思議,出乎我的思維想象和測度。

  阿難向佛請法說,這是什麼香氣這麼香,我們從來沒有嗅過,香氣是怎麼來的呢?

  佛說,是眾香世界來的諸菩薩身上毛孔所散發的香氣。

  於是捨利弗對阿難說,我們身上毛孔也有此香氣,是維摩诘居士從眾香世界取來香積佛送給的齋飯,食用後身上毛孔就有此香氣。

  阿難問維摩诘居士說,這樣的香氣能存在多長時間呢?

  維摩诘居士說,此飯食消化完香氣就消失了;此飯食消化完需要七日時間。但是,所說七日是對文殊師利菩薩與我這樣的人而言,對於其他人另有說法。聲聞人阿羅漢果未圓滿的,要圓滿後此香氣才消失;如果是阿羅漢果圓滿的人,此香氣要證得心解脫後,在三界無煩惱才消失;如果是未發菩提心的人,此香氣需要達到新發意菩薩時才消失;如果是新發意菩薩這樣的人,此香氣需要達到菩薩果位後才消失;如果是菩薩這樣的人,此香氣需要達到一生補處,即如彌勒菩薩時才消失;如果是有幸食到的人,此香氣滅除體內一切煩惱諸毒後才消失;這樣的人如煩惱未滅除再來受人身時,身上還有香氣,不過這樣的人極少。

  阿難向佛請法說,這樣的香飯也能作佛事嗎?此世界上是沒有這樣的事啊!

  佛說,以香飯作佛事是真實如此。有的佛國土以佛的光明而作佛事;有的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的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的以菩提樹而作佛事;有的以佛的衣服臥具作佛事;有的以飯食而作佛事;有的以園林而作佛事;有的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作佛事;有的以佛身作佛事;有的以虛空作佛事。作佛事是根據眾生根基能接受;能持戒和依法修行來確定。還有的佛國土,以夢、幻、影、響、鏡中像和水中月、熱時炎等各種比喻而作佛事;還有的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還有的以清淨佛國土的寂默無言,無說無表示,無有想,無有行作而作佛事。諸佛所行所作和威儀進止等一切都是佛事;佛事就是說法度眾生的道場。因為諸眾生有為之疲勞的生老病死等八萬四千種煩惱。所以,諸佛就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無量度眾生脫離煩惱的法門。諸菩薩是演繹諸佛法門的人,既當演員,又歸納世間原理為佛法。如果見到清淨佛國土,不以此為喜,不對此貪著,不覺得比別人高;如果見一切不清淨的佛國土,不以此為憂,不對此有掛礙,不因為不清淨而隱沒不來。諸菩薩對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諸佛功德平等,國土清淨,只是為教化不同眾生而現國土不同。阿難,你見諸佛國土無量,虛空無量,佛身無量,智慧無量;而教化眾生的諸法,戒定慧解脫之見,大慈大悲知行,說法的時間等都相同相等,是無上正等正覺。而且,無可限量。

  阿難向佛請法說,從現在起,我不敢再說我是多聞第一的佛弟子。

  佛說,你不要心生退轉之意。因為,佛說你, 多聞第一是在聲聞眾弟子中第一,而沒有說你在菩薩中多聞第一。所以,你不要這麼說。阿難,你還要知道,海水可量而菩薩的禅定智慧、能力才干、一切功德無有限度不可量。同時,你還要知道,維摩诘居士雖然一時所現神通之力,而聲聞緣覺在百千萬劫中無論怎麼用力也不能做的到。

  這時,眾香世界諸菩薩說,我們初見此世界,認為這裡太下等低劣了。現在,我們自悔自責,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諸佛以方便智慧隨其眾生業力,隨應現不同國土。所以,是我們的智慧不足。諸佛慈悲,能為我們少說一點法,回歸眾香國土後留作受教而憶念您釋迦牟尼佛。

  佛說,菩薩有盡和無盡解脫法門,你們應該修行。什麼是有盡解脫法門,就是修行的有為法。什麼是無盡解脫法門,就是證悟的無為法。菩薩的願力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不盡有為是對度眾生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永不疲倦,永不厭離。廣說佛法,是經常憶念修行,護持正法,不惜身命,紹隆佛種,培育眾生善心本行,永不疲倦,永不厭離。志願久常而安穩不變,為了以方便智慧行於世間;示現求佛正法不懈怠,說佛正法不吝惜,精勤供養諸佛。為踐行因地所發願力,入生死而無所畏懼,於諸榮辱而不憂喜,不輕慢不信佛法的眾生,恭敬信仰佛法的眾生如佛一樣,讓有煩惱的人得生正念,離五欲等世間樂不以己貴,不執著自己法樂而欣慶有修行人得證法喜,雖在世間禅悅之中猶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觀賞園林風光一樣輕松,對求法的人恭敬如最善恩師想,捨身命財等諸有為圓滿自己慧德想,對毀戒的人如憐憫一子的救護想,以六度萬行為父母,以諸法道品為眷屬,以踐行自己所發善心無有等同的限制,以莊嚴自性佛淨土無有限制,以圓滿自性佛相好而除一切惡及淨身口意業,有勇氣生死無量劫並受持佛無量功德而心不倦,帶領眾生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並代受出離三界眾生的業報而心不倦,以定觀三昧而知出世間實相智慧,以不貪著世間樂為少欲,以上報四重恩為知足,雖出世間而不捨世間法,雖不捨世間法而不破壞威儀,用神通自在力根據不同根基來引導眾生念佛、聞法、斷疑、說法等,讓初信之人修十善道而得人天福,隨喜贊歎諸天善法,說佛住世正法,身口意不放逸而深修善法,依大乘教不失本善而成就菩薩真僧。

  菩薩不住無為是,修空不以得定空為有所證得,修空無相無作而不以無相無作為有所證得,修行定空心不起念而不以心無念為有所證得。而是,觀世間無常而不厭離善本,觀世間苦而不厭惡生死,觀諸法無我而教誨眾生之心不厭倦,觀我性於三界寂滅而度眾生願力不寂滅,觀身心修善而身心又遠離名聞利養,觀三界無有皈依處而自然行於善法,觀性我無生而於三界示現有生代受出離眾生苦果,觀性我真僧無漏而又示現不斷諸漏的有情眾生,觀性我真僧無有行作而示現身修行依法教化眾生,觀諸法空相無我而不捨大慈大悲,觀正法久住而知行正法艱難又不隨順小乘法,觀世間諸法虛妄不真而以不滿足的本誓願力不讓修行福德智慧的時間空過。

  總之,菩薩具足福德才有願力不住佛淨土之無為,菩薩具足慧德才有能力不盡世間之有為;菩薩具足大慈大悲心才有願力不住佛淨土之無為,菩薩具足願力才有能力不盡世間之有為;菩薩具足無量佛法才有願力不住佛淨土之無為,菩薩具足方便智慧才有能力不盡世間之有為;菩薩知眾生諸病才有願力不住佛淨土之無為,菩薩為滅眾生諸病才有能力不盡世間之有為。這就是菩薩修行無盡的解脫法門。你們應該認真地依法修行。

  眾香世界諸菩薩聽聞佛說法後,皆大歡喜,以多種香供養佛、供養法、供養諸菩薩,禮佛後還歸本佛國土。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這時,佛對維摩诘居士說,你是怎麼觀佛的呀!

  維摩诘居士說,如觀自身實相一樣;即對佛性的實知實見。但是,我觀佛不從色相觀,不從受想行識觀,往前觀不見來者,往後觀不見去者,觀當下不見住者。真正的佛身等如虛空,不是地水火風所成肉體,無六根對六塵,也無六入,不在三界,遠離貪嗔癡三垢,隨順世間示現戒定慧,具足三昧光明智慧,示現之肉身與眾生的無明身一樣,沒有不一樣的地方,示現相又不執著相而空無相,示現此岸又不住此岸,示現彼岸又不住彼岸,示現中道而不入中流教化眾生,觀佛性寂滅而不永滅,不能用世間相對法來推斷論定,又不能用世間智慧想象,不能用人的意識來分別,不是昏暗也不是光明,沒有名稱也無形像,既不強壯也不弱小,既不清淨又不污穢,既不在什麼地方又不離什麼地方,既不有為又不無為,既無有表示又無言說,既不布施又不悭吝,既不持戒又不犯戒,既不忍辱又不嗔恚,既不精進又不懈怠,既不禅定又不散亂,既不智慧又不愚癡,既不誠實又不欺騙,既不見來又不見去,既不見出又不見入,一切言語道斷,即言而無道,語而離道,語言文字說道不是道,只是證道與悟道;既不是福田又是福田,既不應該供養又應供養,既不能拿來又不能捨去,既沒有相又不能說空無,既以高能量高智慧等同法性一樣真實存在又不可用什麼去稱呼與衡量,超出人的思維能力,不能利用一切手段稱量是大是小、是看見是聽到、是覺到是知道,既示現眾生就同眾生一樣有血有肉又隨順世間法則行住坐臥等沒有區別,既無所得又無所失,既無濁惡又無煩惱,既無行作又無起心動念,既示現無生又示現滅而不滅,既示現生死又對生死無有畏懼、無有憂悲、無有歡喜、無有厭離、無有過去、無有當下,無有未來,不可以用一切語言文字表示出來。如果能這樣觀或達到這樣觀的智慧,為正觀。否則,為盲人摸象猜想觀,是邪觀。

  捨利弗說,維摩诘居士你過去世生命是從哪裡結束而生於此地的?

  維摩诘居士說,捨利弗你現在修行之法有終了和新生嗎?

  捨利弗說,所修行之法不是我創立,也不是現在佛創立;不因為我不存在而終了,也不因為佛入涅槃而終了。

  維摩诘居士說,法既沒有終始相,你怎麼問過去世生命從哪裡結束而生於此地呢!你怎麼會想性我真身能如同變魔術一樣一會是男、一會是女、一會生、一會死呢!

  捨利弗說,我聽佛說法諸法如幻相,你怎麼會沒有生沒呢?

  維摩诘居士說,佛所說諸法如幻相是那麼回事;而你所問是另外一回事;所謂沒者為終了,說法有結束的敗壞之相是虛妄亂說;說法有結束與開始的相續之相也是虛妄亂說。因為,菩薩雖示現身體有滅而本誓善願沒有盡,雖示現生於五濁惡世而不見增長惡法。

  佛說,捨利弗依你聲聞知見有生沒,那告訴你,維摩诘居士是從妙喜國土無動佛那裡沒而生於此土。

  捨利弗說,我不相信會有人能捨清淨佛國土而喜歡生到多怒有惱害的地方來。

  維摩诘居士說,太陽光芒照耀的地方,還有黑暗嗎?太陽又怎麼會照耀這個世界呢?

  捨利弗說,太陽光芒照耀的地方無有黑暗;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就是光明去除黑暗。

  維摩诘居士說,菩薩為教化眾生,示現生到這個不淨的世界也同太陽照耀這個世界一樣。光明不與黑暗同時同地存在,智慧不與愚癡同時同人存在。菩薩示現生此不淨世界,就是以大智慧的光明,破除眾生愚癡的黑暗。

  維摩诘居士知大眾想見一見妙喜世界和無動佛及諸菩薩等,即身心不動入於三昧,顯現神通自在力,以右手斷取妙喜世界安置在此世界。

  這時,妙喜世界諸菩薩、聲聞、天人對無動佛說,是誰將我們連同這個世界都取走,請無動佛護佑。無動佛說,是維摩诘居士用神力所作。妙喜世界雖入此世界不增不減,沒有變化,眾生生活等也不受影響。我們這個世界不因又來一個妙喜世界顯的狹小,一切無有變化。

  這裡的妙喜世界,也是化身佛國土,一有聲聞,二有天人。維摩诘居士也是等同無動佛的化身佛的示現。一尊報身佛可有無量化身,如十方分身釋迦文佛,又如釋迦文佛在東方淨琉璃世界示現護法身等。

  佛說,你們可以觀看妙喜世界和無動佛,妙喜世界的國土清淨,菩薩行淨,聲聞弟子清白。如果諸菩薩願力成就妙喜這樣美好的世界,就應修行無動佛所行之道。無動佛所行之道在哪裡?維摩诘居士所說是。我們有幸見到妙喜世界和無動佛的無量人與天人,都發菩提心,願往生到妙喜世界。佛當時證記,當生滅後就可往生彼妙喜世界。為什麼佛當時證記,因這些人、天人已與維摩诘居士結善法因緣。讀誦受持此經的人,也有法緣往生到妙喜世界。佛事已辦,妙喜世界還歸本處。

  佛又對捨利弗說,你見到妙喜世界和無動佛了嗎!

  捨利弗說,見到了!我願讓一切眾生都能證得如無動佛,成就如妙喜世界一樣的清淨佛國土;神通自在力如維摩诘居士。我們這些佛弟子有幸供養親近維摩诘居士這樣的人,很快就能得到善行的利益。如果在未來,佛滅度後,有人能聽聞此經也得到善行利益;何況聽聞又能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等,或親手請到此經的人,等於得到法寶之藏,善行利益無量。如果有人讀誦、解釋經義並如是修行,就會有諸佛護念。如果有人能供養受持、解說、依法修行此經的人,其功德等於供養佛。如果有書寫此經的地方,其室即有佛護佑。如果有人聽聞此經後能隨喜贊歎,這樣的人非常有智慧,未來世也有智慧。如果有人能信解此經或一四句偈,自依法修行又為他人講解,一定是佛為授記之人。

  此經義理深,難解亦難聞。受持修行者,為佛授記人。

  白衣佛不輕,菩薩在其中。天王有供養,唯人不識容。

  【法供養品第十三】

  這時,忉利天主玉帝向佛請法說,我雖然在佛與文殊師利菩薩這裡聽聞百千卷經,還是第一次聽聞到這麼不可思議的神通自在的決定實相的經典。如我理解,如果有緣眾生能聽聞到此經佛法,信解、受持、讀誦,不用懷疑一定是得聞佛說法發菩提心之人;如佛說修行此經的人,一定是行菩薩道的人。這樣的人,已經關閉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善門,為諸佛所護念。這樣的人在內心已降伏外道經論,摧滅魔怨,持戒修行佛道,身心安穩處即是道場,在履行和實踐佛所行願。如果有這樣的人所在的地方,我就帶領眷屬前去供養並為其服務。此經在的地方或講解此經的地方,我將帶領眷屬前去聽受此法、受信此法並護佑道場。

  佛說,你這麼說佛為你賀喜,此經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說,能成就佛道,功德不可思議。如果有受持、讀誦、供養此經的人,等於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果有人一劫供養十方諸佛,佛入般涅槃後又一劫起七寶塔供養十方佛的全身捨利,以這樣百千億劫說不盡的福德,不能與聽聞、信解、受持、讀誦、修行此經的人所得福德相比。因為,諸佛證得菩提皆如此經之法而成就,佛的功德不可限量。所以,有此因緣而得福不可量。

  佛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上,為最第一。什麼是法供養呢!如過去有大莊嚴劫,藥王佛住世。當時有一位四天王寶蓋,與其眷屬五劫供養藥王佛。又告訴他的一千王子又五劫供養藥王佛。千子中有一名月蓋王子想,還有什麼樣的供養能超過現在的供養呢!空中有一天人說,法供養可以勝過諸所供養。怎麼樣為法供養,你可去藥王佛道場請教。月蓋王子立即就到藥王佛那裡請法。

  藥王佛說,法為十方三世諸佛所說,世間一切眾生難信難受持又微妙難以見聞到,清淨無染又不是眾生能思維到的深經法藏。

  這樣的法藏為諸菩薩所行持,與菩薩心秘密相印,直至佛道而不退轉。這樣的法藏,能成就修行六度,讓受持的人既善解法義,又順行能證得菩提,為眾經之上。這樣的法藏,能讓受持修行的人,性我真身證入大慈大悲的菩薩地,離諸魔事邪見,又能隨順世間因緣法而不染著世間,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心無起作而度眾生又能讓得度的眾生坐道場說法,讓諸天龍神等贊歎,得成佛道。這樣的法藏,為諸菩薩所行之道,並依此法藏實相之義,明明白白、言簡意赅、通俗易懂地將佛說無常、苦、空、無我的滅除眾生煩惱的清淨之法,講說給眾生。這樣的法藏,為菩薩所用救度一切毀戒眾生,救度諸魔眷屬,救度一切外道,救度一切貪欲著樂的受苦眾生。依這樣法藏修行的人,為十方諸佛贊歎,離生死苦,示現常樂我淨的大涅槃樂。如果有人能聽聞、信解、受持、讀誦、解說並為大眾分明法理義趣、又有願力守護這樣的法藏,為法供養。在此法供養的基礎上,又對其它經典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法,遠離諸邪見,禅行定觀三昧,諸法空相,得無生法忍,實知實見諸法無我又無眾生,現在的我與眾生只是假名的我與眾生;對因緣果報的因是果、果又是因的因果律不爭論、不懷疑,不以人見、我見、眾生見為標准;而依於義不依語為標准,義為佛法深義,語為禅機言詞;依於智不依識為標准,智為佛的智慧,識為人的思維;依於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了義經為佛說經典,不了義經為外道經論,了義為智慧了義,不了義為法不了義;依於法不依人為標准,法為常態的三寶一體相、是常住佛法僧,人為無常相、是有毒之身;在世間要隨順世間法又要恆順眾生,是示現身入世間,皈依示現有為的佛法僧,而性我真身已出世間,不入世間諸法,不皈依世間有為,於生死無明已畢竟解脫;在世間的無量眾生,又因業力循環於因果律中,十二因緣法無有盡相,不捨有緣眾生又示現諸相。能做到這樣的人,為最上法供養。法供養和最上法供養都是一個體系,都是自己有修有證為受持的基礎上弘法,弘佛說正法,弘大乘佛法而不捨小乘;而不單是依文解義或東尋西找名人幾句禅語加起來就是弘法、就是法供養。難得人身一回,難聞佛法一次,千萬別誤在幾句口頭禅上,枉死在花架子上。法供養和最上法供養在世間是苦行,是苦樂法,是無功德!此經屬於十方三世諸佛所說深經法藏,玉皇大帝能護持此經,信受此經,已成就法供養功德。所以,佛為之賀喜!

  佛說,月蓋王子從藥王佛那裡聽聞法供養後,解寶衣供養佛,出家修行善法,精勤菩薩道,弘揚正法,守護正法,化度無量眾生得阿羅漢和辟支佛果或發菩提心生於人天。當時的四天王寶蓋即現在世的寶炎佛是,王之千子即賢劫千佛是,月蓋王子我釋迦牟尼是。賢劫千佛從拘留孫佛開始,至最後樓至佛,即韋陀菩薩是。

  【囑累品第十四】

  佛說,彌勒菩薩,在今天的法會上,佛要將無量劫諸佛所說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道之法,全部囑托交付於你。如此經這樣的大乘經典,在此世界末法時代,你要以神力廣泛宣說讓其流傳世間。因為,在末法時代有發菩提的人、天人、龍、神、乾闼婆、羅剎等,要生於世間,喜歡大乘佛法。如果聽聞不到此經和其它大乘經典,失去得善行利益的機會,空來人間一回。所以,一定要以神力讓此經等大乘經典住世。發菩提心來此世間的人,聽聞此經後一定會歡喜信受,發珍貴的稀有心去頂戴奉行、解說此經,讓眾生也得到善行利益。

  佛說,彌勒菩薩你要知道,在末法時代行於世間的菩薩有二種相。一是喜歡經文中有禅機的語句或用文字裝飾自己,弘法只求轟動效應。二是對佛經深義不畏懼,精勤正法修行,證悟到佛法實相,重視度人的效果。第一種人為新發意菩薩來此世間相,第二種人為久行菩薩道的菩薩來此世間相。來此世間的新發意菩薩,有的由於入胎之謎,忘記前世因緣;於末法時代,難修行證悟,又不能憶起前世願力,雖有機緣聽聞到此經,但有兩種情況。一是聽聞此經或大乘經典後,會吃驚世間有這樣的佛法嗎!是不是神話呀!懷疑世間能有菩薩住世嗎!能有按佛說經典修行之人嗎!不能隨順信受此經或法師講法之義,旁敲側擊,毀謗不信。二是對護持、解說此經的人,不能親近、恭敬、供養,而是專心挑語句的過失或挑人的過失。這樣來此世間的新發意菩薩,既自傷菩提,又不能調伏自心;雖來此世間,只是了業,舊業未了又添新業。來此世間的新發意菩薩,還有二種情況。一是自己不信此經和大乘經典,自傷菩提後,還輕慢世間發菩提心的人或知而不教世間的新發意菩薩。二是根據自我喜歡意趣,對此經和大乘經典,用取捨相和分別心去信受,有的說到行不到,有的表面信而心不信。心與法為二,不能心法合一。

  彌勒菩薩說,此經新奇妙義我是第一次聽聞。如果在末法時代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此經,要知道就是我彌勒神力建立的道場。我要全面奉持諸佛所說諸法,讓此經等大乘經典住世,讓求大乘的人親手請到此經等佛法寶藏。

  佛說,彌勒菩薩你有這樣的願心,佛也會幫助你,也為你賀喜!

  一切菩薩都發願於十方世界廣說此經,四天王表示要護持此經。

  阿難向佛請法說,此經為何名?

  佛說,經名為《維摩诘所說經》,也可稱為《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

  佛說此經後,一切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感謝諸位請法!感謝諸位擁護道場!

  回 向

  天仙不墜,國主清寧。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圓成,同證佛境。

  講於佛歷二五四九年八月

  公歷二零零六年九月


 

上一篇:《維摩诘所說經》導讀
下一篇:維摩诘經之凈土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