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裡講菩提心的功德,當生起菩提心時,哪怕是吃喝玩樂等,這些看似放逸的行為都能增長福報,增加功德,增長智慧。
於是,很多人都會說:“我是在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休息、為眾生玩樂……”沒有生起菩提心之前,不可能真正地為眾生。沒有自私自利心,只有利他心,真心實意地利益眾生,才可能真正做到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休息……這個時候你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
如果真有菩提心,你吃好、穿好、休息好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有個好的身體,為了有個好的心情。身體好了,心情好了,才能真正學佛修行,才能精進。身體不好影響修行,修行不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度化不了眾生。這些都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是貪,而是為了眾生。
但是不能找借口!有的人貪吃,然後找借口:“我是為眾生吃!要多做些好吃的,不是要供養佛麼!”實際上是自己想吃。穿衣服也是這樣:“不是要莊嚴壇城麼,那就要穿好的。”實際上真實的目的是想打扮,然後去迷惑眾生。自己懶惰,早上太陽升起來了還在睡,然後也找借口:“為了眾生我要休息好,睡眠對身體太重要了,我應該多睡會兒。”散亂也是:“為眾生,我要出去散散步、玩一玩。”也是找借口。
大家要一步一步地來,先把出離心修出來,再把菩提心發出來。當相續中有了菩提心時,一切都會成為成佛的因,菩提心發出來了,自私心就沒有了。有時候我們也有一些相似的菩提心,但那都是刻意發的,而不是從心裡自然發出來的。
真正發出菩提心以後,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自私自利之心。自私自利心和菩提心好比是水和火,水火是不相容的。同樣的道理,有自私自利心就不會有利他心,有利他心就不會有自私自利心。如果你有了真正的利他心,那個時候,吃穿不是為自己,休息不是為自己,都是為眾生。雖然不是直接地利益眾生,但也是間接地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