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正位”,女子她的正道、她的本分,古人重視女子相夫教子。而男女之間,整個特質不同。女子細心,女子柔軟,包含女子要懷胎十月,孩子跟她的關系特別密切,一體的,她對孩子那種關愛,出於天性。而且孩子生下來,三年左右離不開母親的呵護,母親三年,影響他一輩子。“三歲看大,六歲看老”。而一個家族能不能興旺,後代是關鍵,後代教好,家族就旺了。所以把家族裡面最重大的事情,交給太太、交給母親。古代祭祖的時候,荇菜都是媳婦拿去祭祖的,表很好的意義。就是祖先看到媳婦,這個媳婦這麼有德行,祖先欣慰。所以女子居於家內,相夫教子。
而現在的女性,確實在這個時代也很不容易,很辛苦。又要顧家、又要出去賺錢,女子她所承受的工作還有家庭的壓力,就相當大。而且要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操持好整個家務、整個家庭的氣氛,這個都要煞費心血。實實在在講,兩邊都要兼顧,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假如因為工作忽略了教育小孩,這個孩子到青少年、成年以後,問題就很多。我們夫妻留再多的錢,假如孩子沒教好,後半生還是一大堆煩惱。所以古人對於家庭,女正位於內,男正位於外,確實有他對人性上的理解。男人屬陽剛,他去承擔經濟的負擔,他去外面承受眾多的風雨,男子是天,扛起來保護這個家,這個也都是順著男女的特質。
其實持家,“勤儉為持家之本”,不見得說兩個人出去賺就一定賺得比較多。當然,也不能說我們看了這段經文之後,回去馬上找先生:“我不工作了,要聽經典,明天我就不上班了。”鐵定你先生可能要跳起來,你公公婆婆要跳起來。任何事情做調整,都要循序漸進,都要水到渠成。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做好溝通。動作太快,好心造成誤會、造成誤解,甚至最後,不讓你學傳統文化都有可能。所以要柔軟、體恤,我們所做的每個動作、所講的每句話,給對方的感受、對方能不能理解,這個都要敏銳,能感知,才能循序的去做好一些溝通。
我們一些朋友,他們確實夫妻有共識,真正太太在家相夫教子,結果反而比較能存錢,一個賺,比兩個人賺還容易存錢。後來他就體會分析給我聽,他說,“太太不在家,吃全部是外面的,那個算一算,很貴。孩子的健康比較不好、孩子學習不好,都要花錢。可是假如都有媽媽在做這些事情,這些花費都沒有,反而存得了錢。”假如我們一直順著社會這些潮流,鐵定都存不了錢。大家冷靜,我們這種花錢的方式跟美國學的,美國現在是全世界欠人家最多錢的。哪是說夫妻一起出來賺的就夠花了?所以勤儉,不隨這些奢靡之風氣去走,你的家才能安定下來,而且你的孩子也不會奢侈。
所以經文當中說,男正位於外,女正位於內,各守其本分,這是天下的大義,就是天下間的大道理。偏離了這個道理,亂象就會出來。我們在這個時代,必須非常冷靜去觀察、去思考,為什麼很多做法幾千年都沒變,我們一變就出問題?因為你一變,就跟正道不應,就跟常道不相應了。所以《左傳》說,“人棄常則妖興”,你一偏離常道,奇奇怪怪的事情就出來了,你再怎麼努力,家還是治不好,問題很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