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極樂法會的第三天。極樂法會期間,我們所用的儀軌是列繞朗巴大師的《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這是蓮花生大士的法,蓮花生大士當時造這個儀軌的時候,只傳給了身邊的幾個人,並沒有公開傳,然後就伏藏起來了。後來由列繞朗巴大師取出了此伏藏,把這個法傳揚開。
喇榮開極樂法會的時候,主要用的是這個儀軌。列繞朗巴大師是上師如意寶的前世,也是一位非常殊勝的伏藏大師,他的伏藏非常珍貴,所以上師當時用了這個儀軌。
修此法也要獲得灌頂,上師如意寶每年開極樂法會的時候,也會給大家灌頂。在座的很多人雖然沒有得到《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的灌頂,但是得到過其他的灌頂,比如說得到過《金剛薩垛修法儀軌》灌頂,這樣也是一樣的,也可以修持此法,也可以念誦這個儀軌。
此法也要得到傳承才可以修,因為這是密法,沒有得到傳承是不允許修持的。盡管很多人都得到過這個傳承,但也有新皈依的、新學佛的人沒有得到過這個傳承,今天我可以給大家傳承。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這個修法儀軌的內容。
此儀軌主要修的是阿彌陀佛,修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名為《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若是如法修持,通過這個儀軌可以很快、很迅速地成就,在現世當中即可面見阿彌陀佛,也有臨終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其能令修行者迅速成就,所以稱“極樂捷徑”。
儀軌前面的小字部分:
頂禮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之修法
首先皈依及發心,復次進入此修法
“頂禮阿彌陀佛!”:首先,以三門一心頂禮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之修法:修阿彌陀佛。
“首先皈依及發心”:如果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先皈依、發心。修任何法都應該這樣,一定要先皈依三寶,然後發心。
進入佛門,皈依三寶。相續中必須要有戒體,才算是正式皈依;若是相續中沒有戒體,就算不上皈依。皈依要有三種決心——以佛為究竟的導師,以法為究竟的道路,以僧為究竟的道友。若是你真正有這三種決心,相續中就有戒體。
以佛為究竟的導師:即以佛為導師。如果想要解脫、成佛,就只聽佛的話,不聽其他的,要有這個決心。以法為究竟的道路:我們要成佛、要到達彼岸,不依靠神通,不依靠其他任何方式方法,只依靠佛所講的解脫的方法,有這個決心叫皈依法。以僧為究竟的道友:在修行上已經不退轉的人都屬於僧寶,把他們作為修行的榜樣,作為唯一的道友,作為學修上唯一的伴侶,跟著他們學修,這個決心叫皈依僧。你真正有這三種決心,才有戒體。所謂的戒體,就是指這三種決心。有戒體才算真正入佛門。
以佛為導師,由佛引導,只聽佛的,佛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不能聽別的。若是再去聽其他的,就亂了。只聽佛的,不聽別的,要有這個決心。不靠權力,不靠神通,只靠佛法,靠智慧。真正的佛法指什麼?指智慧。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要有這個決心。
以僧為道友,要將真正不退轉的人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誰信心足,誰有智慧,就跟誰學。在解脫的道路上,在菩提的道路上不退轉,這樣的人都是僧寶。應該把他們作為榜樣,作為自己學佛修行上的伴侶,這也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個凡夫,很容易受影響,你必須將這些有修有證的人作為榜樣,接近他們,跟隨他們,這樣你自己就能很順利地成就,能到達彼岸。
這三種決心就是皈依。有了這三個決心,才有皈依戒的戒體,這是最最基礎的。
發心:就是發利他菩提心。此法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密法,所以,首先一定要發利他菩提心。若是不發心,沒有利他心,就沒有辦法進入大乘法門,也更不可能修成密法,無法成就這樣殊勝的儀軌,所以要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利他心),就是發誓為眾生成佛,為了成佛而精進修持正法。“為了度化一切眾生,我要成佛。”只有成佛了,才有度化眾生的能力,成佛是為了度化眾生,這叫願菩提心。不可能無緣無故成佛,為了成佛要修持六度,修持這些殊勝的法門,這個決心叫行菩提心。大家要有這個發心。
“復次進入此修法”:皈依和發心屬於前行,也就是前提條件。若是沒有皈依,沒有發菩提心,就不是這個法的法器,所以不能修持這個法,即使修持了也不會成就,會一無所獲。
下面是儀軌正行部分。
一切法皆空性中
首先是觀想,這屬於生起次第。無論是自觀還是他觀,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具備一些條件。今天我們觀想阿彌陀佛,這個儀軌裡講的是自觀,把自己觀成阿彌陀佛。這時如果你直接把自己觀成阿彌陀佛是不行的,這是不如法的。為什麼?這樣很容易成魔。
現在,有些人修忿怒本尊,比如把自己直接觀為普巴金剛,這樣都是不如法的,很容易成魔。藏地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有些修行人修法不如法,最後成魔了。在甘孜,曾經有一個很厲害的魔。當時,有位上師想降伏他,所以就自觀為普巴金剛,非常高大,比我們這邊的高山還要高。但是這個魔也會觀。他之所以成魔,就是因為以前修生起本尊沒有修好。他也在那邊觀想,把自己觀成一個更大的普巴金剛,比那位上師所觀的普巴金剛還大。結果,那位上師也沒有辦法,無法降伏他。
可見,無論是自觀還是他觀,首先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有這種正見,這是很重要的。以前講過,無論是清淨的顯現,還是不清淨的顯現,都是從空性中產生的。因為是空性,才可以顯現;如果不是空性,就不可能顯現。顯現即是空,它肯定是空性的。
首先你要了知空性的真理,然後對此大空性的真理要有定解。
不僅在此處,觀其他任何一位本尊都一樣,一般的情況下,都要具備三等持,就是三種三摩地。
第一,真如等持。“真如”指諸法的實相,也就是大空性。
“一切法皆空性中”,就是講空性,這個空是大空性,不是單空,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跟顯現無二無別的空,也可以說是遠離八邊的大空性。
我們為什麼觀想佛出現在我們的前上方?為什麼連自己都可以成為佛?就是因為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所以都是允許的。輪涅一切法的自性都是遠離八邊的大空性,這種認知很重要。若是沒有空性的見解,修本尊都是不如法的。
如果沒有空性的見解,你修本尊是不如法的。如果你不下功夫,什麼收獲也不會有;若是你下了功夫,最後就會成魔,沒有別的結果。尤其是修忿怒本尊,會變成非常厲害、很難降伏的那種魔。在一些道場裡有很多這樣的人,就喜歡修忿怒本尊,越忿怒越好。修普巴金剛不行,修大威德也不行,就修勝樂金剛等這些忿怒本尊。還算幸運,他們沒有下得了功夫,所以現在還沒成魔。若是真正下了功夫,就成魔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空性的見解啊。
之所以說“顯宗是密宗的基礎”,就是這個意思。講空性,密宗也沒有更高的見解了,主要是顯宗裡講的,尤其是應成派所抉擇的空性是最究竟的,沒有比這個還究竟、圓滿的。但是密宗為什麼高於顯宗呢?因為顯宗沒有強調明分,沒有太注重講明分。這就是顯密的區別,也可以說是密宗高於顯宗的地方。
證悟空性很重要。有些人就想一步登天,“我直接修本尊就可以了,直接修大圓滿就可以了……”大圓滿有立斷法和頓超法,立斷主要是空性。修頓超法要觀很多景相。現在有很多人在修頓超法,比如觀光、太陽等,若是沒有立斷法的基礎,就好比小孩玩游戲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因此,若是要證悟大圓滿,首先要證悟大空性。
真如等持,這是第一個條件。可見,不研究中觀不行啊!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研究中觀。如果你不研究中觀,不學習中觀的這些理論,怎麼能了知空性呢?怎麼能證悟空性呢?盡管也有極少數人通過一些特殊的竅訣等證悟了空性,但這是很難的,也是很少的。相續成熟的人可以這樣證悟,但是一般都不行。所以大家應該重視,應該多研究中觀。空性見很重要,這是基礎。
我們今天修生起本尊,就是修密法,空性見很重要。第一個條件是真如等持,就是空性見。
當修周遍慈悲心。如是空性悲心中,萬物皆成極樂剎。
第二,顯位等持。空性中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壇城、佛啊,主要是因大悲心。悲空無二,也就是現空無二。
“當修周遍慈悲心”:“周遍”,就是指對無邊無際的眾生無分別,也可以沒有偏向。主要是指平等,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親人還是仇人,對一切眾生都平等發慈悲心。大悲心是本具的。當你證悟了空性的時候,大悲心就會顯現,它是無造作的、本具的、平等的。所以如果證悟了空性,不可能沒有悲心。如果沒有悲心,說明還沒有證悟空性。如果證悟了空性,大悲心自然就會產生。
大悲心,就是對一切眾生都有慈悲之心。若是沒有悲心,會墮落寂滅邊。聲聞和緣覺就是如此。他們利益不了眾生,遠離了輪回邊,卻墮入了涅槃邊。諸法的本性、自性是不墮落任何一邊的,它是具有大悲心的。若有了大悲心,就不會墮入涅槃邊,會以大悲心饒益眾生,以大悲心而出現利他的種種事業。
“如是空性悲心中”:大空性和大悲心是雙運的,大悲心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大悲心。
所謂“智悲雙運”,就是這個意思。“智”指智慧,即證悟空性的智慧。但是這個智慧和空性沒有能取和所取之分,它們是一體的。這個時候,簡單而言就是回歸自性,和自性是一體的,就是自性。猶如水融入水,水成為水了,就是水了。同樣,真正回歸自性的時候,所歸和能歸是一體的;真正證悟空性的時候,能取和所取是一體的。這個時候,空和悲是一個意思。一般的情況下,空性是所取境,證悟空性的智慧是能取心。但是真正回歸自性、證悟空性的時候,所取境和能取心是一體的,所以也可以說是悲空雙運或智悲雙運。
這時,空性不離大悲,大悲也不離空性。“大悲不離空性”是什麼意思?即大悲不離智慧。
我們現在有時候有同情心,也有“慈悲心”,但是沒有智慧啊,這種悲心是有分別的,不是平等的,所以不是本具的。雖然我們現在有時候也發善心,也慈悲,甚至去利益他人,幫助他人,做一些善事,但是都缺乏智慧。很多人不明白,然後開始懷疑因果:“不是講過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我怎麼了?我做好事了,為什麼沒有好報呢?我行善了,為什麼得不到善果呢?”你缺乏智慧!無等塔波仁波切講過,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所以真正的慈悲心不離智慧。
“空性”與“悲心”,這二者是一體的。雙運也是一體的意思,“一體”也是本來如此的意思,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它不是“多”和“一”之間的“一”。為什麼?因為它不是觀待的,所以它不是“多”和“一”之間的“一”。
“萬物皆成極樂剎”:“萬物”包括內情眾生、外器世界。萬物都變成極樂剎土。心裡應思維:現在我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不清淨的。
密法裡首先強調的就是清淨觀: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眼前的這個人就是無量光佛,你周邊的這些眾生都是蓮花部的尊眾。這種清淨觀很重要,修密法就要修清淨觀。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修啊,嘴上說“我修密法”,但觀的都是不清淨的。認為這個不清淨,那個不清淨;這個不圓滿,那個不圓滿……哪有這樣修密法的啊?
修密法一切都要觀為清淨的。地方是清淨的,道場是清淨的,沒有不清淨的;人也都是清淨的,沒有不清淨的。你現在雖然有分別念,但是你也要向這方面努力,盡量觀啊。當觀不出來或起分別念的時候,你應該忏悔:“你看,我這業障!分別念又起來了……”應該指責自己,不應該指責別人,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大家若是想修密法,就要這樣。若是想湊熱鬧,有很多其他地方,去那些地方湊熱鬧吧。也有很多隆重的灌頂修法的場合,去湊熱鬧吧。但是這跟真正的修行沒有太大關系,對成就沒有多大意義。修法應該實實在在的!
大悲心,這是三等持中的顯位等持。
蓮月墊上自心捨,由彼發光成二利。
其變自成出有壞,阿彌陀佛身紅色。
第三,因位等持。因位等持就是因。
“蓮月墊上自心捨”:“蓮月墊上”,指在蓮花和月輪組合而成的坐墊上。為什麼要坐在蓮花上呢?蓮花表示清淨無染,所謂“出淤泥而不染”,就是這個意思。無論顯現在哪裡,它都不會被染污。以蓮花表示無有污染。在八瓣蓮花的蓮蕊上面,有圓圓的月輪。月輪代表功德圓滿。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滿的,無有絲毫欠缺。圓月表示功德徹底圓滿。
“自心捨”,這是自觀,將自己的心觀成紅色的“捨”字。為什麼要這樣觀?因為這個“捨”字是阿彌陀佛的種子字,通過這個種子字而顯現阿彌陀佛。
大空性和大悲心雙運,在這樣智悲雙運的狀態中,可以出現清淨和不清淨的一切法,但都必須要有種子。比如說,我們要種青稞,首先要有種子,否則種不了青稞。同樣,緣起要有這個種子。此處,要顯現阿彌陀佛,首先要有種子。將自己的心觀成紅色的“捨”字,這就是種子。
“由彼發光成二利”:將自心觀為紅色的“捨”字,紅色的“捨”字就是自己的心,紅色的“捨”字發光,要做二利——自利和他利。
自利。首先光向上方照耀,每一個光端上有無數的供養天女,手裡拿著珍貴稀有的供品,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這是自利。為什麼稱為“自利”?供養佛菩薩,通過佛菩薩的加持,令自己的福德資糧圓滿。
他利。光又向下照耀三界六道一切眾生,消除了眾生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業障,令一切眾生得以清淨。這是他利。
自利圓滿,他利圓滿。各個儀軌內容有所不同,有的是光不收回來,有的是光要收回來。比如我們修金剛薩埵的時候,光就收回來。
“其變自成出有壞,阿彌陀佛身紅色”:紅色的“捨”字變成了阿彌陀佛。“出有壞”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稱呼,是一種稱號。“出”,是超出三界。也可以說超出二邊——輪回邊和寂滅邊。“有”,是具有圓滿的功德,也可以說具有五種智慧。“壞”是毀壞四魔,也可以說是毀壞一切障礙、罪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如此,所以都可以稱之為“出有壞”。
阿彌陀佛的身相是紅色的。漢傳佛教裡阿彌陀佛的身是金色的,而在藏傳佛教裡,阿彌陀佛的身是紅色的。為什麼身是紅色的呢?阿彌陀佛是蓮花部的主尊,蓮花部是用紅色來表示的,蓮花部裡面的尊眾基本上是以紅色為主,因此阿彌陀佛的身色也是紅色的。
一面二臂定印上,持著充滿甘露缽,
兩足不變跏趺坐,三種法衣美妙身,
圓滿一切相隨好。
“一面二臂定印上”:阿彌陀佛是一面二臂,跟我們正常人一樣。有些菩薩是多面多手,但阿彌陀佛是一面二臂。“一面”表示一真法界。“二臂”表示悲空二者。“定印”指手結定印,表示智悲雙運的意思。
“持著充滿甘露缽”:阿彌陀佛手裡持著缽,缽裡盛滿甘露。表示以甘露滿足眾生的意思。
“兩足不變跏趺坐”:阿彌陀佛的坐姿就是跏趺坐。
“三種法衣美妙身”:阿彌陀佛身著三種法衣。“三種法衣”是小乘出家人的衣服,指祖衣、七衣和五衣,這是三法衣。
“圓滿一切相隨好”:阿彌陀佛具備三十二相和八十隨好。也是指阿彌陀佛具備了佛特有的功德。
圓覺五身勝本性,現而無有自性者。
“圓覺五身勝本性”: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心,自心紅色的“捨”字變成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具備五身之自性。所謂具備,是以一體的形式具備,跟五身一體。
“五身”指法身、報身、化身、現前菩提身、不動金剛身。
法身。現前通達諸法無相,自性清淨之離戲智慧分,即是法身。“現前通達”,指不是通過比量而是現量通達。“諸法無相”,即空性。
報身。由法身的妙力中出現無邊清淨顯現分,為報身。它是由法身妙力中顯現的,都是清淨的。只有內心清淨的人才能見到,也可以說報身也就是給這些人顯現的。
化身。從報身中根據清淨和不清淨的所化眾生各自信解隨機顯現分,為化身。此處講的是“從報身中”顯現的,也可以說是從法身中顯現的。所化眾生當中,有的心地比較清淨,有的心地比較不清淨。眾生各自的信心和意樂都不一樣。根據這些清淨和不清淨的眾生各自的信解,隨機顯現分,這是化身。
我們以前講化身佛的時候,講過四種化身佛(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種種化身佛)。對一些內心清淨的,就示現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等清淨的形象,此外還有不清淨的化現。比如種種化身佛,就是指房屋、橋、柱子、寶瓶等等。如果很多眾生心地不清淨,業障不清淨,就只能看到這些不清淨的現相。
現前菩提身。法身、報身和化身這三身之現分毫無混雜分,即是現前菩提身。法身、報身,化身三者在體上就是一個,但是自己的現分都是不同的,毫無混雜,法身就是法身,報身就是報身,化身就是化身,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都是不虛的,這就是現前菩提身。
不動金剛身。三身無二無別分,為不動金剛身。法身、報身和化身三者的顯現都是分別的,都是不混雜的,但是他們在本體上是一體的,無二無別。三身無二無別分,為不動金剛身。又是一,又不是一。說一是一,說一切也是一切。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這叫不動金剛身。
佛有五種身。我們剛才觀想的阿彌陀佛也圓滿五種身,也可以說是五種身之自性,就是五身之自性。阿彌陀佛的自性就是五種身之自性。
“現而無有自性者”:它是顯現上有,本體上是無,但這個有和無是一體的,有不阻礙無,無不阻礙有,又是有又是無。也不是完全有,也不是完全無;既是無,也是有。顯而無自性,它無礙的顯現,在顯現上是不虛存在的;但是同時又是無、空。無論是空還是有,都不是觀待的。
我們現在所了知的,在我們境界當中的“有”與“無”二者是相違的,不可能成為一體。二者是觀待的,有“無”才有“有”,有“有”才有“無”。通過觀待“有”而安立“無”,觀待“無”而安立“有”,就是這種觀待法。
此處,這個“有”“無”是超越的,既是“有”,又是“無”。空即是現,現即是空,我們必須有這種見解,才可以如理如法地修持。
心間月上紅捨字,根本咒文右旋繞。
由其發光諸善逝,如同所修迎請入。
“心間月上紅捨字”:繼續觀想:自觀阿彌陀佛的心間還有蓮花,上面有月輪,月輪上面有紅色的“捨”字。
蓮花與月輪,尤其是紅色的“捨”字,觀想的時候越細微越好。蓮花很小,上面的月輪也很小。月輪的大小如同壓扁的芥子,很小很小。月輪上面紅色的“捨”字也特別細微,猶如毛發般。
為什麼要這麼細微呢?這樣你的注意力越集中,專注度越高。我們修行必須要有定,為此此處觀想得越細微越好。越細微,你的集中力越高,你的專注力越好。
“根本咒文右旋繞”:“根本咒文”,指“嗡阿彌德瓦阿依斯德吽捨”。紅色的“捨”是種子字,在中間;其他的十個咒字圍繞著“捨”字,都是豎立著的。觀想:中間是紅色的“捨”字,“嗡”在紅色的“捨”字前面,“嗡阿彌德瓦阿依斯德吽”依次圍繞著“捨”字。
“由其發光諸善逝,如同所修迎請入”:心間的咒輪發光,照耀整個法界,十方三世諸佛都被迎請過來,都變成了阿彌陀佛。“如同所修”,指我們現在就是在修阿彌陀佛。
在此處,自己觀成阿彌陀佛了,這是事業本尊;從十方淨土裡迎請過來的那些佛、本尊,都是智慧本尊。那些迎請來的佛都變成了阿彌陀佛,全部融入了剛才我們所觀想的阿彌陀佛當中,都融為一體了。其實,本來就是一體的。我們通過這個方法,去了知、達到這樣一個境界,這也是引導的作用。
每個人的境界不同。有的境界高,比如在無上瑜伽裡,主要講的就是“本來就是一體的,不用在另外的世界裡迎請過來”。但是,此處這個境界沒有那麼高,所以有迎請。將其他十方清淨剎土中的諸本尊、佛,都迎請過來了,都變成了阿彌陀佛,融入了我們剛才所觀想的阿彌陀佛當中。也可以說是融入自身,因為是把自己觀想成阿彌陀佛了。
匝吽瓦吙
這是咒,意指融入變一體。咒文有四個字,分別有四個手印,都有各自的含義,但是今天就不展開來講了。
咒文發光作二利,色現清淨無量光。
聲響清淨心咒音,意聚清淨五智慧,
大樂之中念心咒。
“咒文發光作二利”:現在,智慧本尊和事業本尊都成為一體了。自己所觀想的阿彌陀佛與真正在西方極樂世界所安住的阿彌陀佛,二者是無二無別的,就是一體的。阿彌陀佛的心間有咒輪,發光做二利。所謂二利,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色現清淨無量光”:所有的色法——有情的眾生以及無情的山河大地,都是佛,都是無量光佛。
“聲響清淨心咒音”:所有的聲音都變成了咒語,包括有情的聲音,比如我們說話的聲音等;無情的聲音,比如風聲、雨聲等。
“意聚清淨五智慧”:所有的意念、意識,無論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都變成了五種智慧。
我們都怕起念頭,怕生煩惱,其實煩惱你一觀察,它也是空性的;煩惱一轉,也是智慧。
佛具有的智慧有五種: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如實通達法界為法界性智;明知分不滅為大圓鏡智。這裡講的也就是“如如不動,了了分明”。證悟諸法等性,即諸法平等,為平等性智;互不混雜,同時了知萬法,為妙觀察智;以無緣大悲無礙洞悉利眾事業,任運自成,為成所作智。什麼都明白,這是妙觀察智;一切任運而成,即成所作智。從佛的角度來講,就是這樣;但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講,就不是這樣了。因為眾生福報不夠,眾生自己有業障,所以他收不到這種能量,不可能得到這些利益。
站在佛的境界裡,就是這樣。妙觀察智,什麼都知道;成所作智,什麼都能。所以說,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站在眾生的角度就不是這樣了。對於真正有緣者,真正具有善根者,福德和智慧資糧都具足、圓滿者,是這樣的,真的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對於一般眾生來說,不是這樣的,因為他有自己的業障,自己的福報不夠。就像前面所講的“根據所化眾生各自信解而隨機顯現”,所以都不一樣。
“大樂之中念心咒”:“大樂”,清淨平等叫大樂,隨緣自在叫大樂,這才是真正的大樂。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才能做到清淨、平等、隨緣、自在。我們不僅僅是念佛,念咒也要這樣,清淨、平等、隨緣、自在念咒。若是真正想念咒,就這樣念,這樣才有收獲,這樣才會真正成就。
嗡阿彌德瓦阿依斯德吽捨
這是阿彌陀佛心咒。
下面是儀軌後面的小字說明: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萬遍得悉地,佛現攝於無緣中,其後回向發心願,消除現世非時死,來世極樂深捷徑,是故具緣當修持。沙瑪耶。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萬遍得悉地”:心咒一共有十一個字。若是你如理如法地念誦,達到三十萬數量的時候,絕對能成就。盡管眾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也不一定都達到這樣的成就,但是從法本身功德的角度而言,確實是這樣的。
“佛現攝於無緣中”:最後,前面所觀想的這些內容,諸如盡虛空遍法界的阿彌陀佛、咒語以及五種智慧等,都又回到空性中了。因為什麼?這個時候是你正在觀想,正在興奮的時候,怕忘掉了空性,因此還要回到空性中去,還要提起正念:都是顯而無自性的,還是空性。但是,從空性當中還可以顯現。剛開始是從空性中來,最後也要回歸空性,都不離大空性。
“其後回向發心願”:接下來要進行回向,發願。
“消除現世非時死”:修此儀軌,多念一十一字咒,今生可以遣除非時死。
有的人生命延續不了,這是指什麼樣的情況呢?福報盡了、業盡了、壽也盡了,這叫三盡。若三者都盡了,誰也沒有辦法,即使是藥師佛親自降臨,也沒有辦法。除此之外,若不是三盡,還是有辦法的。比如,若壽命盡了,而福報沒有盡,這樣可以將福報轉為壽命;若業盡了,也可以將其他二者轉為業。這時都是有辦法的,通過法力,通過一些修法,可以轉變。通過比較有法力的人做一些修法,能轉變;或者自己的修行有了一定的能力,也能轉變。
如果好好如法地修持這個儀軌,除了“三盡”這種情況外,其他的都有辦法,可以令壽命延續。
“來世極樂深捷徑”:到臨終的時候,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
“是故具緣當修持”:所以,具緣者應該修持。誰是“具緣者”?對這個法有信心,得到過灌頂,得到過傳承,這些條件都具備的人。這樣的具緣者應該修持此法。
今天簡單地給大家解釋了這個儀軌。現在,大家也都明白了這些內容,以後就可以依此進行修持了,這樣比較如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接下來,大家以恭敬之心來接傳承。
【上師念誦儀軌,賜予傳承】
大家都已經獲得了傳承,以後應多念,多修,主要是念阿彌陀佛念咒,至少念三十萬遍。
今天就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