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陀出家前有哪些傳奇經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馬來西亞佛誕壁畫  

                                                 出生當日開步說話

  

                                                太子迎娶耶輸陀羅 

  

                                                   出游四門決意出家  

  悉達多的意思是達成目的的人,中國佛經中譯為“一切義成”。因為一位聖人的降世,必有他過去世的偉大來歷。所以當他出生之前,摩耶夫人是夢見了一只小象入胎而始成孕。此在印度的觀念中,將偉大的人物總是用龍、象、獅子、虎、牡牛來作尊稱的習俗有關;當他降生於藍毗尼園之時,百花競放,天龍噴灑溫泉香水,為太子淋浴。太子初生,即能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說:“我於天人之中,最尊最勝。”說畢此語,即如平常嬰兒。

  從佛教的基本立場而言,這樣的傳說並不十分重要,但是確可信以為真。

  此後的太子,在父王及姨母的疼愛之下,物質上享受著豪華富麗的宮庭生活,同時把所有的各種文藝武術都在快速的進度下修學完成。由於他的智力過人、體能拔群,在已有的知識方面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在同輩的王子群中,他既受到擁護,同時也受到了嫉妒。例如當他十六歲時,即在弓箭競技會上以一箭射穿七樹,獲得了冠軍,並且贏得了他的表妹耶輸陀羅。

  在知識方面,當以婆羅門教的典籍為主。從印度思想史上考察,西元前第六世紀之前,已經發展出了《奧義書》的偉大哲學。印度的哲學和宗教是不可分的,《奧義書》將宇宙的本體稱為梵,個人的本體稱為自我,梵是宇宙的實在,自我的本體即是梵。由本體之實在,產生支配宇宙的人格神;由人格神的自在天,現出眾生輪回生死的舞台,即是天、空、地的三界;活動在這舞台上的眾生,分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四種。像這樣的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的現象論,比起基督教的上帝創造宇宙之說,實已高明得多了。

  對於一般的民間而言,高深的形而上學,當然應用不到,倒是其中的輪回之說,民間殊為風行。此所謂輪回,乃是說明生命群的生死和來去的一種宗教思想,也就是說現在生存的生命,是接續了過去生存的生命繼續存在,當現存的生命死亡之後,未來的另一個階段的存在又將連接下去,而且是由於現在世的罪惡行為感受到未來世的不幸的果報;今世的幸與不幸,乃是根源於過去世的善惡行為。所謂輪回的范圍,則有天、人、地獄乃至遍於植物等各界的差別。人的善惡行為,稱之為業,善業多即在輪回之中上升至人天界,惡業重便下降至地獄界。這種思想,雖然遭受少數唯物主義者的嘲笑,但在宗教的本位上,確為最最公平合理的思想。此種思想,能使人們在不如意的處境之時,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正在風雲際會之時,不敢胡作亂為;尤其在想到來生的遠景之時,便會努力行善。在輪回和業的觀念之中,對於生存並不可喜,面對死亡也不用畏懼。因為今世的生,是由前世的死而出現;今世的再度死亡,又將引起來世的再度新生。

  因此,在佛教的經典之中,雖未見到佛陀和《奧義書》的關系,但是除了《奧義書》的梵天顯現宇宙的思想沒有接受之外,輪回和業的思想已被佛陀接受。可是婆羅門教的宗教儀式之中的特權階級以及釀造蘇摩酒祭神,並用動物的犧牲作為對神獻祭、求神賜福的媚神行為,不唯使得祀神的人落於迷妄,也使得宗教的精神趨於墮落,這在佛陀是無法接受的。

  除了宗教儀式之外,在傳統的印度宗教之中,尚有一種極其重要的宗教行為,那是一種希求達成神人合一之境的內觀工夫,印度宗教的古代聖典大抵便是由於從修行中達到了這種境界的人們之所傳出。他們被稱為神仙或仙人,他們是用一種直觀的方法直參宇宙的真理。這種方法名為瑜伽,首先將身體落實坐穩,調節呼吸,統一精神,對於現實世界求取高度的認識;從這種神秘的直觀之中,精神力高揚,往往即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奇跡。在佛經之中,稱他們為得了神通的仙人。佛陀沒有出家之前,對於這些宗教的現象當然已經明了,並且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仙人。

  佛陀不是僅以享受人間的繁華為滿足的人,雖然貴為太子並且已經結婚,但在精神上依舊非常的空虛,所以想到郊外去看看民間的風情。根據佛典的傳說,他一連出城郊游了四次,這四次郊游的經歷便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決定了他之出家成道的前程。他帶著隨從,駕著馬車,第一次出游之際,在市區見到了一個白發躬腰、風燭殘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見到了一個痛苦呻吟的病人;第三次遇到了一個送喪的行列。這使他覺悟到,不論何人,出生之後,必然會漸漸地衰老,誰也不能免除病痛,最後的結果,便是死亡的來臨!死了之後,又將出生、衰老、病痛和死亡;像這樣的人生,如不設法求得徹底的解脫,實在太可憐、太悲哀了。同時,當他童年時代,曾經隨同父王去農村舉行春耕祭典之時,見到農夫犁田之際,從土中翻起了蟲蟻,立即被蛙類爭食一空,轉眼間,蛙被花蛇所吞,花蛇又給由天上凌空而下的巨鷹所啄,像這樣弱肉強食的眾生相,在他看來不禁要怵目驚心了!他為了求得最後的答案,所以第四次再度郊游,這一回使他遇到了一位神態安詳的出家沙門,終於使他領悟到他所應走的是什麼路了!唯有及時出家,一心修行,徹悟了宇宙的真理,才能知道以何方法來解脫眾生的生、老、病、死的輪回不息的四大苦患。

 

上一篇:為何有些大修行人投胎轉世後境界反不如前生?
下一篇:不可不知的金剛不壞之身和木乃伊不是一回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