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我們解釋“五濁”。五是五種,濁就是今天話所說的污染。濁是污染、不清淨,一共分為五大類。第一個是“劫濁”。“劫”是講時間、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說實在話,污染使一般人都能夠覺察得到,不但覺察到,是深深的感覺到。今天生態的污染,甚至於講整個地球的污染,這個污染,環境要不能再改善的話,現在科學家已提出警告:恐怕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提出,這個世間已經開始在污染了。‘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劫濁,時間哪裡會污染?是在這個時代裡頭有許許多多的污染,我們稱為這個時代的污染。在這樣一個時代,確實如果不是帶業橫超,你要想出三界了生死,的確不容易。
究竟哪些污染造成時代的不幸?底下這個四種:第一個“見濁”,見是見解。今天環境污染大家都知道,也想出許許多多的方法來改善,現在幾乎差不多開發中的國家,即使是地方政府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講求環保。到底有沒有效果?我們根據佛法的理論、事實來觀察,效果不會很大。道理在哪裡?佛在一切經論裡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環境的污染從哪裡來的?從正報生出來的。“正報”是人心。所以,“心淨則土淨”;心是正報,土是依報,心清淨了,環境自然就清淨。我們想想:現在這個社會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太嚴重了。如果不能在這上講求保護、淨化人心,單單從外面環境上去做,不會收到效果。這跟治病一樣,今天要本末兼顧;本是心地的污染,末才是外面環境的污染。所以治這個病,這是治標不治本,決定解決不了問題。講求治本,也就是淨化人心,佛法確實是很好的方法。……
‘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昏昧汩沒,故名為濁。’把錯誤的見解,歸納成五大類。“利使”是比喻。“使”,在古時候就是在衙門裡面當差的,官府派他去抓人的,他去執行的,有一點像現在的刑警隊,這個“使”就是刑警隊,“利”是很猛利。這有五個,五個刑警隊跟著你,你麻煩就來了,好人決定不會被跟著。至少有這些人跟著你,還沒有拿到你,你已經是嚴重的嫌疑犯,他跟到你,他不放你了。這是比喻。這五種:第一是身見,第二是邊見,第三是見取見,第四是戒取見,第五是邪見。
“身見”,身就是身體,一切凡夫都把身體執著是我,這是錯誤的見解。佛說: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就好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這就對了,這個看法就正確。我所有的可以捨棄,我的衣服不要了,換一件很容易。身體也是如此,捨身受身就跟脫衣服、換衣服一樣,你在這地方見解正確,生死就沒有痛苦了。生死是什麼?換個身體而已。我有沒有死?我沒有死,換身體而已,就好像衣服髒了,脫掉換一件新衣服,就那麼樣自在。一切眾生因為執著身是我,那個生死才有大苦,苦難從這裡來的。這是他看錯了,誤會了,所以產生這麼大的痛苦。一切為這個假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值得!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見解。
“邊見”,就是執著兩邊,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相對的。科學家發明相對論,我們世間人認為了不起。這個相對在佛法來講叫邊見,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偏見,是錯誤的見解,不是正確的見解,看錯了。譬如學佛的人,乃至於不學佛的人,執著斷、常兩種見解。執著常見的,認為人死了沒有關系,來生還是人身,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叫常見。狗死了還是狗。另外一種叫斷見,人死如燈滅,人死了什麼都沒有,還有誰知道?這叫斷滅見,不曉得他還有輪回。像這樣兩邊,常、斷兩邊,這種見解是錯誤的見解,沒有把事實真相真正搞清楚。“見取見”跟“戒取見”,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一個是因上成見,一個是果上成見。“邪見”,凡是不屬於上面這四種,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都歸在邪見上。這些錯誤的見解,蒙蔽了我們的智慧、蒙蔽了真心,所以叫濁、污染,心地上的污染。
‘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在錯誤的見解裡面,一定要有第一方便我們才有辦法成就,不是第一方便就很難成就。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見解錯得太多了。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這是五濁的第三類,煩惱濁。“見濁”是見解上的錯誤,“煩惱濁”是思想的錯誤,一個是你看錯了,一個是你想錯了。“五鈍使”,它也有五大類。前面見惑叫利使,它來得很凶猛,來得很猛利。這五類來的樣子沒有前五種那麼猛利,但是它很難斷,前面那個利,斷起來倒容易,這個比較麻煩,古德有個比喻說“藕斷絲連”,所以很不容易斷。即使證得阿羅漢果,這四果羅漢的確見惑跟思惑這兩條真的都斷了,可是佛告訴我們,他還有習氣存在,習氣是什麼?習氣是藕斷絲連。他確實沒有貪瞋癡慢,但是貪瞋癡慢的習氣還在,可見得斷習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貪”是貪愛。“瞋”是瞋恚。“癡”是愚癡。所謂“愚癡”,是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別不清楚,往往把它顛倒錯看了,這就叫做愚癡。實在說,煩惱裡面這五大類,愚癡是最嚴重的,也是最不容易斷除的,愚癡要智慧才能斷除。貪瞋,定就能把它斷掉;唯獨癡要慧才能斷得掉,單單靠定還不行。所以阿羅漢有九次第定,他這個煩惱能夠斷;因為慧沒有開,所以習氣沒有斷。習氣裡頭,癡是最重的。“慢”是傲慢,“疑”是懷疑。懷疑,為什麼把它列入根本煩惱?這種疑不是普通的疑,我們過去學佛,讀經,聽經,聽了許許多多,實在講對“疑”這個字都認識不夠深刻。其實“疑”擺在這個地方,算是最嚴重的煩惱,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對於淨宗念佛法門懷疑,這個實在太嚴重。因為這個法門對它懷疑,換句話說,這一生就出不了三界。如果對於念佛法門不懷疑,換句話說,前面所有一切煩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統統都沒有了。所以這個疑不是指別的,就是指對於念佛往生成佛懷疑,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地方。這五種都能夠“煩動”,“煩”是能叫人心煩,這五種都能叫你心煩,“動”是叫你動心,我們今天講動感情,“惱亂”,讓你自己心神不寧,不得清淨,這就叫“濁”。
“煩惱濁”,在我們現代社會裡,可以說是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來得嚴重,大師跟我們說,如果不是“就凡心即是佛心”這樣的一個方法,你就不能成就。“凡心”與“佛心”要是一個心,理上講沒有錯,大乘佛法都是這樣講的。事上講不行,事上講凡聖決定不一樣,也就是說,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大乘經上跟我們講“同生性”與“異生性”,三賢以下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都是屬於異生性。這個異生性與佛心不一樣,是凡夫心,難成就。那是講聲聞、緣覺、菩薩不容易成佛,我們六道凡夫不容易超越三界。這是大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人決定不是這一生就完了的,人有來生、有來世。這一世,說實在的話,時間很短暫,往後的日子長,這怎麼過?所以聰明人他考慮到將來怎麼辦,只有迷惑顛倒的人把來生疏忽了,只看眼前,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在一切修學法門裡面,唯獨念佛這個心是真心,是本性。我們前面提到多少次,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為什麼?這個心性就是佛心。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佛號是什麼?佛號是性德;不但是性德,是真心本性圓滿的德號。能、所都不可思議!這就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就是指念佛往生這個法門,除這個法門必不能度。
‘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怎麼說?“見煩惱”就是前面的見濁、煩惱濁,“見”是錯誤的看法,“煩惱”是錯誤的想法,你把宇宙人生看錯了,想錯了,因此所感的是“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眾生”就是我們常講的萬事萬物。我們人是眾生,花草樹木也是眾生,山河大地也是眾生。眾生的意思就是眾緣和合而生,這叫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在佛法裡面講有情。有情眾生的生命,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組成。“色”就是身體,身體是物質,色是代表物質。物質之外有精神,精神講得比較詳細:受、想、行、識。“受”是感受;“想”,它有思想;“行”,它是剎那生滅的,是一種相續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剎那相續。“識”就是唯識裡講的阿賴耶識,中國俗話叫靈魂,佛法裡面叫神識,六道輪回就是神識去投胎。沒有開悟之前,沒有見性之前,神識是主宰;換句話說,是真正的我,這是講沒有見性。見了性之後,神識也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什麼?是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才是自己的本人。“識”是怎麼回事?我們真心本性迷了,給它取個名字叫做識;悟了就不叫做識,就叫做性,叫做本性,叫做真心。可見得,識跟真如本性是一個東西,只是迷、悟有兩個不同的名號而已,其實是一樁事情。在物質上,就像植物、動物等,它雖然不是五陰和合,諸位要曉得,它至少有三個陰和合。植物跟礦物裡頭,沒有受、想,它有色,色是物質,它有行、識。“識”,在物質上我們叫它做法性,在有情,我們叫它做佛性,佛性與法性是一個性。可見得,真性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是從它而生的。許許多多的因緣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因為見解與思想的錯誤,所感召的色與心都不清淨,這是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是一點都不錯。“眾生濁”,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被污染,生物都被污染。‘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在環境裡面,一定要厭離污染的世界。污染的環境,我們發心要離開它,我們要取一個清淨的環境去進修。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清淨的環境,你能夠捨離污染的環境,能夠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得度了,這樣才行。換句話說,統統是指本經所說的念佛成佛的法門。
‘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這是大家常講的健康長壽,那個果報就好了。如果不健康、不長壽,那個命就劣,就不好,這是果上講的。因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第一個是清淨心,第二個是大慈悲心,如果我們有這兩種心,這個因好,果報一定好,果報就是健康長壽。假如我們的因不好,心不清淨、不慈悲,你所得的這個身必定是不健康也不長壽。我們看這個世間人,佛說得好,六根具足的人很難得。六根具足,用現代話來說,健康沒有缺陷的人,這就是六根具足。眼看不見,這是眼根不足,耳聽不見,這是耳根有缺陷,在人生當中就不圓滿,不美滿,有缺陷。所以,哪一種果報都有它的因。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給我們列出佛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果報,三十二相是怎麼修來的,我們要知道,你修殊勝的因一定感殊勝的果報。大致上來講,我們不細說,從原則上來說,從綱領上來說,佛給我們講:布施是因,福德是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是世間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天天在求,求財富、求智慧、求健康長壽,能求得到嗎?不見得能求到。原因在哪裡?他不曉得修因,修因一定就得到果報。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這個事實。不修因,希求果報,那是幻想,那是得不到的。我們看現代的人確實缺乏慈悲心,缺乏清淨心,因此命就濁,這個壽命短促了。‘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在命濁這個環境中,用什麼方法修行容易成功?因為壽命短,所以我們最好選一個不費時間的,也不太辛苦的,這個容易修。念佛往生這個法門正是不必要很長的時間,也不要很辛苦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