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YIN辟之罪多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YIN辟之罪多矣。】

  因此婚姻的禮法如果被廢棄了,“則夫婦之道苦”,就是夫婦的道義就會衰敗,而相處痛苦。現在離婚率這麼高,根源就是沒有禮教。我們看整個婚禮的過程當中,都是責任。可是現在男女,他都還沒有這種對家庭的責任,他就因為情欲走向婚姻,甚至於未婚生子,都無禮教、沒有羞恥心了,哪有不混亂的?

  所以大家冷靜看,自由戀愛以後,未婚生子,那已經是沒有辦法制止。這個就是根本沒有堤防,哪有洪水不泛濫的道理?沒有禮教,哪有欲望不放縱的道理?這個幾千年前就點出來了。而我們再冷靜想一想,男女找對象,他才二十多歲,他人生的經驗、歷練夠嗎?他找對象的標准在哪裡?他的眼光會超過他父母四、五十歲,超過他爺爺奶奶,或者他家族裡面七、八十歲的長輩看人?這個問題大家想,我就點到這裡為止。

  那好,大家都要順著自己的好惡,很崇尚自由戀愛,苦就要自己受了。所以現在一百對夫妻,快樂的有幾對?可是根源在哪?根源在還沒有走入婚姻,根本就沒有婚姻的責任感跟道義,那出問題是必然的,不是僥幸的,鐵定要出問題。沒有道義,現在的誘惑這麼多,哪頂得了?所以背叛另一半的人太多太多了。

  所以孔子《詩經》裡面第一篇,就點出來了,“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連鳥類都知道要守貞節、要終生不移。這樣的心境,現在走入婚姻的人沒有被這樣教育啊,那婚姻它就基礎非常的薄弱,一個不高興、一個吵架,就可以離婚,那不把婚姻都當兒戲了嘛。所以詩教,《詩經》的教化重要,“溫柔敦厚”,讓人有這樣的溫柔、善良、和睦又厚道,盡本分、重道義,這是《詩經》教化的效果。

  所以“夫婦之道苦,而YIN辟之罪多矣”,YIN亂邪曲的罪過就增加很多。而且YIN亂以後,不只家庭失和,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凶殺這些案件。因為另一半不忠,會讓人生氣到他會豁出去,他會為了要報這個怨恨,哪怕是死刑他都在所不辭。我們看到一些案件,就可以感覺得到YIN亂的禍患。另外一半不忠,連另外一半的父母都殺害,他這個忿怒太強。所以“百善孝為先,萬惡YIN為首”,要慎之又慎。

  可能有人會說了,“我們是自由戀愛,我們夫妻也很好,白頭偕老。”那是你夫妻。請問,現在幾對夫妻像你夫妻這樣呢?那我們不能“我可以了”。可是假如我可以,但是一半以上的大眾不可以,那是不是要思考,“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你的眼光可以超過父母,這樣的孩子有幾個?

  古人,“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他思考的是往後所形成的風氣,他不是只有一個人可不可以的思考而已。妳說“我可以在外面賺錢,我也可以把家裡治理好”,妳可以,其它的太太行不行?假如就因為妳可以,妳來帶動,大家都工作,都變成職業婦女,職業婦女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家庭問題愈來愈多,那妳在那裡登高一呼,妳要不要負因果責任?

  現在民主時代,話都敢講,帶動了風氣以後,誰來負責任?是啊。當時候那些倡導男女關系要開放的,這些人有沒有出來,對著熒光幕道歉?現在幾乎都控制不了了。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辦法教化青少年男女的問題。所以“君子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你講每句話,你的角度可以,社會呢?大眾呢?都要慎言。不然很可能我們一個不是很客觀妥當的言語,造成身邊的人都受我們影響。所以給人家建議,得要客觀了解他的狀況、得要客觀了解整個社會的狀態,不能亂講。

  “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斗爭之獄煩矣”,鄉飲酒的禮法如果在家族裡面被廢棄了,那麼長幼的等級、秩序就會喪失。一個人在家不尊重尊長,他出去哪有可能不跟人沖突的道理?在家不敬尊長,出去跟同學、跟同事,鐵定摩擦,所以爭斗的刑事案件就會頻繁發生。所以古人對人性,洞察它的發展,怎麼長善、怎麼救失,從這個人性的源頭去對治禍亂。

  “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這喪禮、祭禮廢置了,臣下、兒子的恩義就會愈來愈淡薄,而背叛亡者的這些恩德教誨,甚至於忘了身邊這些親朋好友、給我們恩德的人,就會愈來愈多。而沒有教化的人,他體現出來的一些心態,就有:恩很容易忘。大家看現在年輕人,一點小事就氣父母、罵父母,恩,完全提不起來。這個都是從小沒有這些禮儀攝受他的心、教化他的心,對他人生長遠的一種人格的塑造,所以很容易記怨忘恩。

  首先要從我們做出榜樣,“恩欲報,怨欲忘”,哪怕是滴水之恩,常常給孩子、身邊的人提起來,你那個厚道、知恩報恩就傳下去了。古人是,人家給他一碗飯的恩,他發達之後,怎麼樣都要去報。韓信就報一個女子給他一飯之恩。


 

上一篇:要戒色,先擺正動機
下一篇:蔡禮旭:貪名是好面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