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互動的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shanjie

  愛是世界的回音壁

  有個青年總是憤世嫉俗,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遭遇了許多誤解和挫折,由於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漸漸地養成了以戒備和仇恨的心態看待他人的習慣。在壓抑郁悶的環境中,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幾乎要崩潰。

  有一天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坐在山上,他無心欣賞幽雅的風景,想想自己這些年的遭遇,內心的仇恨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忍不住大聲對著空蕩幽深的山谷喊:“我恨你們!我恨你們!我恨你們!”話一出口,山谷裡傳來同樣的回音:“我恨你們!我恨你們!我恨你們!”他越聽越不是滋味,又提高了喊叫的聲音。他罵得越厲害回音越大越長,擾得他更惱怒。

  就在他再次大聲叫罵後,從身後傳來了“我愛你們!我愛你們!我愛你們!”的聲音,他扭頭一看,只見不遠處寺廟裡一方丈在沖著他喊。

  片刻後方丈微笑著向他走來,他見方丈面善目慈,便一股腦說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聽了他的講述,方丈笑著說:

  “晨鐘暮鼓驚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無邊苦海夢中人。我送你4句話:

  其一,這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暫時沒成功。

  其二,改變世界之前,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

  其三,改變從決定開始,決定在行動之前。

  其四,是自己的決心,而不是環境在決定你的命運。你不妨先改變自己的習慣,試著用友善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你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他半信半疑,表情很復雜。方丈看透了他的心思,接著說道:

  “倘若世界是一堵牆壁,那麼愛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剛才我們的回音,你以什麼樣的心態說話,它就會以什麼樣的語氣給你回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人處世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對外界苛求得太多而產生的。你熱愛別人,別人也會給你愛;你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幾份愛,世界就會回你幾份愛。愛給人的收獲,遠遠大於恨所帶來的暫時滿足。”

  聽了方丈的話他頓悟,愉快地下山了。

  回去後他以積極、健康、友愛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他和同事之間的誤解沒有了,沒有人和他過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順利了,他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了。

  打坐。呼吸會越來越輕柔,有些熱惱的東西,從心裡緩緩下降,褪至腳尖,出走如風。漸漸清涼,一呼一吸,細若游絲,剎那,似乎屏住,忽然,眼前敞開一扇明亮的窗......

  山腳下雲蒸霞蔚。思緒在雲端缭繞,靜靜觀望,似看未看,似知未知。不能掉以輕心,不宜凝神細查,否則萬物會象魚兒吞鉤一樣循了上來。“視而不見”,“靜而不思”,是很准確的描述。

  當游絲軟系垂下釣鉤之時,隱隱記起佛低眸俯視蒼生的眼神:鳳目微垂,若有所見,可又遠遠超越其外。

  合十。收功。想起柳宗元那首著名的絕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俨然一副禅境素描啊!

  人心寂寥,塵思幽眇,獨自一念,悠悠靜曉。

  清涼世界,無思無擾,獨垂望眼,紅塵了了。

  2

  辯論,才思泉湧,舌燦蓮花,慷慨激昂。又如何?

  微笑靜觀。佛說盲人摸象故事,就算你所言確實為真,但也不過是深刻的片面,局部的真實,不放下自我的一己、一身之見,不放下本來就並非出自本性的觀念,縱使絞盡腦汁,與智慧無緣。千古以來,世界就是個辯論場、角斗場,各種觀念紛纭上場獻藝,真知灼見少見,真理智慧罕聞。有人問釋迦牟尼,你的弟子在爭論什麼呢?佛答:各執我見,身見。

  感歎蘇子《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豎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想看得清、辨得明,就要跳出去,抽身而出,高瞻遠矚,俯視,再俯視。

  無念障目,無己自樹。大道至簡,悠游無物。

  3

  每天學法讀經,漸漸心清如鏡。尤其連續時間長的時候,會感覺到頭腦中某瞬間突然很空,每個字都如水中影一般印上腦海,心靈中沒有自言自語的騷擾,沒有紛纭跑馬的喧囂,沒有自作主張的評價,沒有默默的語言或者思考。

  心如古井,清幽可明。

  本源的水,從遙遠虛空中連綿不斷洗淨繁雜的大腦,清涼,明澈。呼吸通暢,涼澈肺腑,歎出一口氣,悠長至腳底。

  想起朱子《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同本源息息相通,與性命脈脈互溶。將減法做到極致,天地煥然呈透明。

shanjie

 

上一篇:印光大師:為什麼說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下一篇:為何“菩薩怕因,眾生怕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