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紹雲長老:沒有妄念才能入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紹雲長老:沒有妄念才能入道

  前面我們談到了禅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那麼,“行解相應”就可以做祖師嗎?

  “行解相應”的話,要真正有實證才能稱為祖師。沒有證,就不能稱為祖師,就是文字游戲。所謂“外離相為禅,內不亂為定”,內不亂,要看不亂到什麼程度,初定下來個把小時也是不亂;一天、一月不亂是一種程度;一年兩年、十年八年不亂也是一種程度,真正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如《普賢行願品》裡所講:“我於一念見三世,三世一切人師子。”他的一念包括過去、現在、未來,那是菩薩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達到的。

  如上所說,我們修學佛法離不開修證,而修證的前提是首先要“入道”,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入道?

  從禅宗的角度看,達摩祖師講過一首偈子:“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二入四行論》裡有這句話。“外息諸緣”就是外面一切攀緣的事情,你都把它停下來。“內心無喘”不是喘氣的“喘”,是指對於妄想你不搭理。既如此,外面的事情你放下了,裡面的你又不搭理,這樣,對於你這個人來說,心境如牆壁一樣冰冷、筆直。“可以入道”就是和道才能相符契合。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入道的起碼功夫,所以說,沒有妄念,才能入道。反之,若不能“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就不能“心如牆壁”,就談不上“入道”。 何為道?道業者,須臾不可離也。不可離什麼?不可離當下覺照這一念。你有二念的話,那就不叫道。沒有二念,才有一個道。

  佛法離不開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往往因為煩惱業障較重,妄想較多,總覺得自己修持還不夠精進,這是怎麼回事?此類問題如何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不能參禅念佛,你想一點煩惱沒有,一點妄想沒有,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正視這個妄想,如何對待這個煩惱,這就需要你對佛教的理論有所了解。

  學佛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信心有了,還要對佛法教義有所了解,既要了解教義,也要了解自己這個個體。了解自己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對照佛法教義,觀察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裡不是指男人女人,不是這個意思,這指的是要對自己善根福德因緣的深淺有數。善根深厚、福德因緣好的人,他一聞千悟,你只要講一句,下面有多少事情,他就都了解了。而且在修行上,他能很快就達到三摩地,即是正定。那這個是因為他在過去世有深厚的修行底子,如同走路一樣,他以前走過了,再有人一提,他意識馬上就能到達這個地方,到達這一步。

  心裡總是有妄想,妄想多了又怕妄想,又因為妄想多了而起煩惱。那這個時候你要思維了:我過去世修行的還是不多,要是多的話,我不該有這麼多妄想,有了妄想才有煩惱啊。這樣你自己考察自己:用你的覺照力考察自己。你知道打妄想的這個人是誰?又是誰知道在打妄想?難道打妄想的是一個人,知道打妄想的又是另一個人嗎?是兩個人嗎?你好好問問自己,這樣你就會了解,這個妄想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習氣就是業障。

  對佛法了解之後,就會明白:“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業障就像大海,都是由妄想產生的。“若要消妄想,端坐念實相。”實相是什麼呢?實相無相。妄想就像大海裡面風吹起的浪,是業風吹起來的浪,浪一大,什麼妄想都出來了;風一停,浪一息,還是平靜的大海水。在這個道理上理會:這是業障風在吹我這個識浪,才產生這些妄想,由妄想而生煩惱。但是我如何才能停止妄想呢?就時就要觀照實相:妄想從哪裡來?妄想沒有實體,不像這個桌子,你能摸到它嗎?你能看到它嗎?你能和它講話嗎?但是它有一定的力量,搞得你煩得不得了,而你一擱置它,不搭理它,它馬上就沒有了,你試試看。你一觀照它,它就沒有了。這樣心平氣靜以後,念佛的人再把佛號提起來,參禅的再把話頭提起來,就又是一番境界了。回去要不斷地自己訓練、不斷地實驗,好好“行”,“行”了以後才能“證”,“證”就是體會呀。清淨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要多看《楞嚴經》,修行的一步步,佛在裡面講得很清楚。

 

上一篇:宗性法師:只有愛才能理解愛
下一篇:如孝法師:感謝生命中的每一個波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