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四個問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學員:

  在天氣這樣炎熱的時候,大家捨棄了家裡的冷氣、電視、電冰箱的享受,不辭辛苦的來到佛光山參加佛學夏令營,首先要有一個“為法而來,非為床座而來”的認識!

  為什麼要來參加佛學夏令營?各位當然會回答是“為了研究佛法”,“為了安住身心”,但是再把這些問題加個“為什麼?”仔細的推敲,仔細的研究,就會發覺到這一趟佛光山之行的因緣非常殊勝,非常不簡單。如果不是曾經種下善根因緣,又那有今天的勝會呢?所謂“為什麼?”就是“為什麼要研究佛法?”“為什麼要安住身心?”“為什麼?為什麼……?”在開營的今天,我想到了各位是為了四個為什麼:的問號而來

  第一個問號是:探索--探索什麼?

  我們上佛光山應為探索而來,探索什麼呢?

  一是為探索生命的能源。

  二是為探索內心的寶藏。

  世界上由於能源缺乏,有多少工程師,多少科學家,有的飛往太空,希望在太空裡發掘能源;有的潛入海裡,希望從海底取得能源。然而,還有更需要探索的是我們內心的能源!我告訴各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才是真正的能源專家!對於生命能源的探索,早已做了最佳的示范。我們人人都有一個生命,但是生命的來源究竟是什麼?所謂“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我們卻一無所知!

  過去佛教的高僧大德們努力的拜佛、念佛,事實上佛無需我們來拜,更無需我們來念,只不過是藉著拜佛與念佛來探索我們生命的本源!

  父母生下了我們,我們有假體、假相,父母又為我們取了假名,慢慢的我們成長,歷經生老病死的過程,可就不知道還有個不生不死的真正屬於我們的生命本源。所以有些禅宗的祖師們參話頭,參“念佛是誰?”參“什麼是祖師西來大意?”,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為的也是要尋找生命的本源,尋找自家的面目。舉個禅宗的公案來說:

  有一位禅師走到佛殿裡,肆無忌憚的對准佛像就“呸”的一聲,吐了一口痰,旁邊的同參見了,十分不以為然,說:

  “什麼地方不可吐痰,偏偏要往佛身上吐?”

  “請告訴我哪裡沒有佛?我現在還要吐痰!”

  佛性遍滿虛空、充滿法界,一個經過了探索而達到目的的人,對自己的本來面目,就能有新的認識!

  天然丹霞禅師,也曾將佛殿裡的羅漢像,取來燒火,糾察師見了,就憤然的責備他何以如此不敬?

  “為了燒捨利啊!”禅師坦然的回答。

  “你這人也太癡,這是木刻的佛像,怎能燒出捨利來呢?”

  “既然燒不出捨利,那有何用?再多拿幾個來燒吧!”

  真正認識佛的人,也就是真正探索到自己聖賢的本源和境界的人!

  佛教把向外追求的人稱為“外道”,而佛教本身乃是向內探索的宗教,所以又稱為“內學”。外道所追求的為心外之道,而心外之法,只不過是些枝末而已。以分別追求的一般知識,在你知、我知的感受上,在在皆因人而異。而佛學既是根本之學,則能一通而百通,一了而百了。佛學並非以分別意識追求即能得解,還要經由內心的體證,才能真正的徹悟。心中大圓鏡智上的塵垢,經由佛法的拂拭以後,就能光明顯現,如實的映照出一切實相。

  空中的太陽能有限,海底的寶藏也有限,唯有內心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謂“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所以第一點大家要知道,我們是為了探求自己聖賢的本源而來,是為了探索自己的佛性寶藏而來。

  第二個問號就是:追尋--追尋什麼?

  答案有二:

  一是追尋宇宙的真理。

  二是追尋大我的人生。

  我們上佛光山,不是為了虛榮,以為我入山學道了,自是不同凡響;也不是為了享樂,以為山中清風明月,自有快慰的感受。吾人乃是為了追尋宇宙的真理,追尋大我的人生而來。

  記得幾年前,台北公共汽車的車壁上,曾經貼有一則廣告,上寫“我找到了!”這麼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我找到了!找到什麼呢?沒有答案!各位上佛光山來也是一樣,希望各位同學在回去以前,每人都能很肯定的說:“我找到了!”

  各位會找到什麼呢?當然是會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但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在佛教中,凡被稱為真理的,都必須具備有三種條件:

  第一:普遍如是。

  第二:本來如是。

  第三:必然如是。

  舉個例子說:我會死,你也會死,人人都會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都會有死,所以生死無常;合於普遍如是、本來如是、必然如是,因為生死無常就是世間的真理。就是佛教的“因果論”來說,什麼因就招什麼果,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好比各位上佛光山,必然有原因,如果各位在十天當中虛心學習,則入寶山是因,不空手而回是果。因果遍於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再如為什麼要吃飯呢?因為肚子餓;為什麼要睡覺呢?因為疲倦。吃飯的結果如何?當然飽了,睡覺的結果當然恢復精神了。連這最平常的吃飯、睡覺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見因果的普遍性、本來性、必然性。

  在基督教裡,如果問道:“人是那兒來的?”便回答說:“人是上帝造的!”再追問:“上帝是那兒來的?”答案便是:“上帝是本來有的!”但是為什麼上帝就獨獨不需制造而能“本來就有”呢?這就不合乎真理的條件了!

  佛教裡的真理究竟是什麼呢?

  一、業感。二、因緣。三、空性。

  一、業感:人生之所以生生不息,輪回不休,乃是由於起惑、造業、受報的結果。人之所以有榮華富貴與貧賤困頓之差,也都是由於受到自業牽制的結果。並非什麼神明所能賜與,也更非上帝所可主宰的;真正能掌握、主宰命運的,完全是我們自己。業的價值便是自己的行為決定一切。業的意義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誰也改變不了。釋迦牟尼佛當初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所徹悟的宇宙人生真理,便是覺悟了生命的輪回,體證了“生命隨業在流轉”,“維系生命的力量是業力”。

  二、因緣:佛陀悟道,悟了什麼道呢?是覺悟了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因緣、緣起當中。宇宙中的一切萬法,也都仗緣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獨自存在,一切法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關系!

  我們生存於世間,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感謝因緣。譬如:每餐所吃的飯,來自於商人販賣的米,而商人販賣的米又來自於農夫的耕種,而農夫所播下禾苗種籽,則需依賴陽光、空氣、雨水、肥料……等等因緣的集合,才能成長!從這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那麼多人的血汗辛勞,那麼多種的因緣條件,可知來處不易,難道我們不應為此而感謝嗎?

  我們要搭車子,要有司機的駕駛;要看電視,要有演藝人員的表演。在這宇宙之間,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緣才能相互依存的。所以任何事物,幾乎都值得我們相互感謝,銘謝再三!

  但是“因緣觀”不是知識論辯的范圍之內,因緣必需要從修證中,才能真正的體驗,才能真正的了悟。

  三、空性:一提到“空”,各位就會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還是“有”,有什麼呢?有“空”的觀念!關於真空的體性,等輪到我講金剛經時,再加以詳細的闡述。

  其次講到追求大我的人生:世界上,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其生命的本體都是平等、永恆、無差別的,明白了這層道理,就較能體會菩薩何以能行無緣之大慈及同體之大悲的精神了!

  我們如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籬拆除,則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現在眼前──男女老少無所差別,你與我與他與所有的人,都是一樣。我們生命的本體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來臨,也只死了肉體,死不了永恆的真我。

  當衣服破了,可換套新的衣服;身體壞了,也同樣可換個新的色身。這道理雖然相同,但是當“我”搬家時,由於業力的不同,因而有住體面的“高樓大廈”與微賤的“茅捨矮屋”之差。唯生命的價值是不二不異。

  懂了以上的道理之後,就能對人生的前途感到無限的光明;就能對未來的生命生起無窮的希望,這便是學佛能帶給我們的真正受益。我們如能進一步的追尋到佛法的真理,則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綠色楊柳,無非如來法身;潺潺流水,鳥啼莺叫,皆是如來說法。此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是也。因而我國過去的禅師們,有些聞打鐵而開悟,有些見花落花開而見道,這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麼?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麼?我找到了本來面目!

  各位學員們!大家應該想“我”上山是來找尋自己的,是為認識自己本來面目而上佛光山的!

  在不久前,報上曾經刊載有關我國唐朝一位和尚的肉身,被偷運至日本的消息;這位被稱為石頭和尚的禅宗一代祖師,名希遷,十多歲就到曹溪,拜了六祖慧能大師為師,不久六祖即將入滅,希遷問曰:

  “和尚入滅後,弟子依靠誰呢?”

  “尋思去!”和尚回答。

  此後,希遷日日深思、打坐、參禅,一位長老見了,覺得奇怪,問道:

  “怎麼你老是沈思、打坐呢?”

  “師父入滅前曾吩咐我要尋思去啊!”希遷回答。

  長老笑道:“師父是告訴你,在青原山有一位師兄,名‘行思’,要你參訪師兄去!”

  於是希遷到了青原山,行思見希遷前來,問道:“從那裡來?”

  “從曹溪來!”這一句話很要緊,等於是告訴行思說:我從師父那裡來,你便是我的師兄啊!

  “你得什麼來?”行思又問。

  “未到曹溪也未失!”希遷答。

  “既未得到什麼,又何須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麼呢?”

  這一是則充滿禅機的公案!如今提起,也同樣的引人深思。各位回去後,如果有人問:“你上佛光山得了什麼回來?”

  各位則可回答曰:“未上佛光山之前,我也未曾失去什麼啊!”

  “那你何必上佛光山呢?”

  “不上佛光山,又怎能知道我未曾失去什麼呢?”

  希望各位學員,學了佛,能夠細細的去追尋自己的本來面目!

  第三個問號:擴大--擴大什麼?

  我們要擴大的是:

  一。要擴大無限的心胸。

  二。要擴大無邊的眼界。

  雖然人類的色身,可稱渺小,但是心胸、眼界,卻能無限量的擴大!

  “擴大”-這是做人處事很要緊的原則。就以學習來說,首先是在家裡向父母學習,然後到學校向老師學習,如今各位又更進一步的上佛光山來學習,這便是學習領域的擴大!

  唯有將心胸作無限的擴大,將眼界作無邊的伸展,才容易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的溝通、交流。

  一般人的心胸,多半太過於狹小:少年時愛父母,結婚後愛伴侶,而後愛兒女……,為什麼愛得那麼少呢?俗雲:“宰相肚裡能撐船”,可見得能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其度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但是學佛者,則要能更進一步的容天、容地、容一切眾生,乃至於擴大到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再說到大無邊的眼界:我們一般人的眼光都太短視了!尤其是現代的青年們,不但患近視眼的很多,更嚴重的是患了心眼的近視者更多!常常是看見了自己就不能看見別人;看見了前面,就不能看見後面;看見了現在,就不能看見未來……

  如何來擴大我們的心胸,放大我們的眼界呢?舉一段事例給各位參考: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為慈母摩耶夫人說法,回到僧團時,弟子們個個想念佛陀,爭先恐後的去迎接,其中有一位在女眾中,神通第一的蓮華色,第一個到達佛陀面前,恭敬的說:“佛陀啊!弟子蓮華色第一個來迎接您了!”

  佛陀說:“蓮華色啊!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不是你哩!”

  “不是我?那是誰第一個迎接佛陀的呢?”

  “是須菩提啊!”

  “須菩提?他不是連動都未曾動過一下的仍在打坐中嗎?”蓮華色訝異的問。

  “蓮華色啊!能見到真理的人,才能真正的見到佛陀。你只見了佛陀的色身,而須菩提此刻則見到佛陀的法身。蓮華色啊!須菩提見到佛陀的法身,所以是他第一個迎接到佛陀!”

  這就像我常告訴佛光山的弟子們的話一樣,能認識我釋星雲並沒什麼了不起,能夠體會我所創建的佛光山的風格、宗旨、目標,那才是真正的認識我的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位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一次聽聞佛陀說法時,說到“如來說法,出廣長舌相,遍愛三千大千世界”時,心中頗存狐疑,故以神通力,飛到至東方世自在王如來的佛國,想試試是否可聽到佛陀說法的音聲。但那時,正見到世自在王正在說法,剛要走進去,一位弟子,一伸手就將目犍連拈了起來,說:“那來這麼一條黑頭蟲?”世自在王如來趕緊喝止了那位弟子,說“那是娑婆世界中,釋迦牟尼佛的一位大弟子,名叫目犍連,乃是為了證實如來說法的聲音是否遍滿大千世界而來的!”

  接著轉過來訓斥目犍連說:“目犍連!你只是個小乘人,怎可以你的心力來測知諸佛如來廣大的境界呢?”

  各位學員,就以我們現知的廣播公司來說,其音波亦能到處宣流,更何況如來說法呢?

  有一位救國團的義務干部,念台大歷史系三年級,非常愛好爬山,他常喜歡和一位張總干事一起登山,他說:“每次與你同登高山,在那巍巍的高山頂上,放眼一看,海闊天空,頓時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也就學得更加謙虛,更加放寬自己的心量。可是一下山,回到家裡即刻就感到苦惱。我的父母親都是台大的教授,卻仍常和鄰居吵架,至於吵架的內容,也只不過是:‘你家的樹葉怎麼落在我家的院子裡?你家的髒水怎麼流經我們的水溝?’……”

  是的!當了教授,應該是有學問了,但有時候,世俗的分別知識,反而給人帶來了更自私、更狹小的人生,使得人越來越會計較,身心也就越來越鑽向牛角尖裡去了。

  唯有佛法能使人生的境界擴大!佛法如大海,佛法如高山。所以無論是上了佛法的高山,或是下了佛法的深海,都能拓寬我們的眼界、放大我們的胸襟!孔老夫子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各位如登上了佛法的高山,不免發覺,原來世事如同游戲,有何事值得你費心去斤斤計較呢?

  第四個問號是:信仰--信仰什麼?

  孫中山先生說:“信仰就是力量!”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於是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拐杖,可幫助我們跋涉崇山峻嶺;信仰又好象是生命的慈航,可幫助我們由淒苦的此岸,航向安樂的彼岸!

  在信仰當中,邪信是最不好的,等於是以一盲引眾盲,不但無法到達目的地,還會因而迷失方向。邪信之上是不信,不信之上為迷信,迷信之上為正信。

  各位不要覺得迷信可笑:一些老公公、老婆婆,手裡拿了一柱香,朝神像前一跪,嘴裡就是喃喃不停。雖然別人說他們迷信,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因此而有了依止處,所以他們將因此而能對生命展現希望。當然,最好的還是正信!

  正信的條件有二:

  一。 信仰三寶的崇高。

  二。信仰自我的價值。

  我們常慨歎佛世距今已遠,所謂“去聖時遙”,但是別忘了還有三寶的力量,時時在加被我們!

  三寶包括佛、法、僧。

  佛-比如光一樣。光的功用有溫暖、照耀、庇護的作用。而佛也和光一樣,佛陀的慈悲之光,溫暖我們;佛陀的智能之光,照耀我們;佛陀的福德之光,庇護我們。

  法-比如水一樣。水的功用有灌溉、洗滌、成長的作用。而法也和水一樣,法水能灌溉潤澤禾苗;法水能洗滌袪除一切污穢;法水能成長滋潤花木萬物。

  僧-比如風一樣。風的功用有吹拂、流通、清涼的作用。而僧也和風一樣,僧寶的德風,可以吹拂眾生;僧寶的德風,可以流通社會,僧寶的德風,可以清涼眾生。

  佛、法、僧,三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空氣(風),看來都很平常,實則缺一不可!“日光空氣水,人生三件寶”;“佛法僧三者,出世之三寶”,無此則精神慧命難以成長,無此則心靈世界無以升華。

  雖然信仰偉大崇高的三寶重要,但還不及信仰自己重要。如果我問你們一句話:“佛是誰?”“三寶是誰?”你不知如何回答,那我就告訴你們,也許你們會嚇一跳:“你就是佛!”“你就是三寶!”什麼三寶呢:“自性三寶”!釋迦牟尼佛成道時,當下曾經歎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所指的也就是這些!

  各位學員今天來到佛光山,為了信仰佛教,為了學習佛法。趁著開營,我為各位提供了上面幾點意見,大家乃是為了四個問號而來:

  第一:探索什麼?要探索生命的能源,探索內心的寶藏。

  第二:追尋什麼?要追尋生命的真理,追尋大我的人生。

  第三:擴大什麼?要擴大無限的心胸,擴大無邊的眼界。

  第四:信仰什麼?要信仰三寶的崇高,信仰自我的價值。

  以上這些所說的,都不算是究竟的答案,要探索真正究竟的真理,還有待大家的努力!最後,祝福各位福慧增長!法喜無量!

 

上一篇:破譯人生磁場,揭秘修行大道
下一篇:前世修行過的人的特征,今生來到世上會是這樣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