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依然學習因果不虛。在前面講過,一切苦樂都是業,業有惡業也有善業。惡業讓我們痛苦,善業讓我們快樂。快樂、痛苦有永恆的,也有短暫的。想永遠快樂還是想永遠痛苦,想一時快樂還是想一時痛苦,想交替感受快樂與痛苦,我們應該做個選擇。我們暫時不用管別人,主要是考慮自己。若是想獲得永恆、無比的快樂,就要修持無漏的善根——善業。善業有有漏的,有無漏的。若是造惡業了,就要墮落惡趣、感受痛苦,這個痛苦極大,也可以說是永恆的痛苦。若是你修有漏的善,就會去上三道。上三道就是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這些地方的快樂和痛苦是混雜的,有時快樂、有時痛苦,也可以說是暫時的,實際上也是一種痛苦。顯現上快樂,本體上還是痛苦。
如果喜歡一會兒快樂、一會兒痛苦,就可以修有漏的善根。能令你快樂或痛苦的真正原因是善業和惡業。其他的一些因緣都是暫時的、客觀的,不是主要的。所以我們應該明白,能夠得到人身,尤其是得到暇滿的人身,是巨大的福報。我們現在有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和能力,而其他道的眾生,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能力。這是人身特有的價值,也是宿世修來的福報,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和能力。
先不要想太多、考慮太多,就想自己、考慮自己。想獲得永恆的、無比的快樂,就要修無漏的善根,最好讓自己成佛,最起碼也要成就羅漢。羅漢、獨覺佛都擁有永恆的快樂,只是功德不是很圓滿。
想快樂、不願意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首先要斷除惡業。惡業有很多種,我們將其總集在十惡業即十不善業裡。在前面我們已經講了身三種惡業、語四種惡業,下面講意三種惡業。
通過意念造下的惡業,就是意業。意惡業有三種:貪心、害心、邪見。
第一、貪心。圓滿這樣的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對境是他人的受用或財物;動機主要是貪心;行為是起心動念,就是心裡有這樣的想法、念頭;結果是相續中存有這樣的念頭或思維。
如果想:他人的財物或受用歸自己該有多好。這種貪心不是一般的貪心,算計別人的受用,並且三番五次地思量,用什麼辦法才能將這份財物弄到手中,據為己有。這樣不但什麼都得不到,還會損害、毀壞自己的福德,所以不要盤算別人。人家有是人家的福報,應該隨喜、贊歎。別人當官了、升級了,應該隨喜、贊歎,不應該算計,“如果我有該多好,我怎麼才能當領導,才能升級?”這種心態特別不好。別人住別墅、開寶馬了,應該贊歎、隨喜,這是人家修來的福報,同時應該忏悔,自己沒有修福報,沒有積累善根,如今到了這個地步。
怎樣忏悔?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敞開自己的胸懷,這就是止惡行善。這樣很快你也可以升官、發財。在我們學修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看到人家學得好、修得好,有成績、成就了,也應該贊歎、隨喜,不應該損害人家的善根與福德。若是贊歎、隨喜別人的善根和福德了,你也能得到如是的善根和福報,這多好啊!一定要轉念,心念非常重要。功德是無量的,福德是無量的,誰都可以具有。他有了,不是你就沒有機會了,你也可以同樣擁有。
貪心也有四種果報。僅僅是起心動念,後果就非常嚴重,就要感受四種果報。
貪心主要在餓鬼道裡感受痛苦。根據煩惱的程度、動機的大小和次數的多少,可以將其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的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中品的要墮落餓鬼道,感受餓鬼的痛苦;下品的投生為傍生,感受傍生的痛苦。僅僅是一個起心動念,就要墮落三惡趣,感受惡趣的痛苦。我們都很難發現自己的起心動念,發現內心裡的貪心及對他人的算計。這樣做將來要墮入惡趣的!
也許都不太相信,就一個起心動念,能嗎?太能了,地獄的眾生猶如整個大地的微塵,人僅僅如指甲上的微塵,指甲上能有多少微塵?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就是下地獄太容易了,得人身太難了,所以人就少;下地獄太容易了,所以地獄的眾生就多。別的什麼也沒有做,沒有惡口罵人,也沒有去殺、搶,僅僅一個這樣的起心動念,就要墮入惡趣,就要下地獄,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真的,要注意!意惡業與身口的惡業不一樣,身口惡業可以轉為道用,但是意惡業任何時候都很難轉為道用,可以說不可能轉為道用。所以意三業任何時候都沒有允許的時候。
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由心造作的業是不能輕易轉變的。墮落惡趣以後很難出來,就像前面講的,盲龜和木轭很難相遇一樣。三惡趣或三惡道就像無邊無際的大海,三惡道的眾生就像盲龜,人身就像那個木板。木板隨著大海的波浪漂浮不定,一剎那也不停止。海底的盲龜每一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盲龜沒有眼睛無法尋找木轭,木轭沒有心也無法尋找盲龜,它們兩個相遇是非常困難,非常不容易的。同樣,從惡道中獲得人身也是非常困難,非常不容易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很難出來。
墮落地獄了很少有出來的時候,終於出來了,還要感受三種果報。一個是等流果,等流果有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即從小就有這樣的惡習,從小就喜歡盤算他人,生生世世不間斷地、不停止地造惡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感受等流果就是經常不順心、不如意、遭遇不幸,經常遇到違反自己願望的事情。就是因為貪心,總盤算別人的果報,這樣會毀損自己的福報,若是能贊歎、隨喜,不貪、不盤算,就能順心、如意。這是感受等流果。
增上果,也是在外境上的,由於總貪心、盤算他人,出生或者居住於不順心、不如意的地方,如貧窮等地方,做任何事情都違緣重重、障礙重重。
士用果,這樣的惡業日日增長,時時增長。做什麼賠什麼,不會如願以償。
第二、害心。對他人痛恨、滿懷憤怒之心地想:“我應該如此損害或傷害某某人。”“如果我能通過某種方式傷害到對方多好啊。”這就是害心。見到他人擁有榮華富貴,心裡也不高興,並且暗自詛咒。希望他人遭遇不幸、遭受挫折,工作不順利、家庭不和睦,甚至出點事了,然後自己在一旁幸災樂禍,這都屬於害心。
害心主要是由嗔恨心引起的,將來要墮落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以煩惱程度、動機大小、起心動念的次數,可以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下地獄,感受地獄道的痛苦;中品投生為餓鬼,感受餓鬼的痛苦;下品投生傍生,感受傍生的痛苦。起心動念就是行為。
圓滿這樣的惡業也要具足四個條件。對境是他人;動機主要是嗔恨心,也就是害心;行為就是起心動念,沒有其他的行為,嘴上沒有說,實際上也沒有做;結果就是心相續中存有這樣的念頭。僅僅是想一想,就要在惡趣裡感受痛苦。過幾天我們就要講惡道的痛苦,難以忍受、不可想象啊!一旦從惡趣中出來,投生為人的時候,還要繼續感受三種果報。
等流果:同行等流果,從小就有這樣不好的念頭和想法,滿懷惡念,無緣無故地想傷害他人,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這都是他與生俱來的,前世害心重的串習。感受等流果就是經常擔驚受怕,內心經常有恐懼、害怕的感覺。有些人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屋裡,也不敢出去,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就心慌、害怕,心得不到安寧,恐怖、畏懼不斷。
增上果。出生在多災多難的地方,無論到哪裡都是多災多難,不斷出現傷害自己的人。
士用果。日日增長,世世增長,若不及時忏悔,果報會不斷地累積與增長,將來要感受巨大的痛苦。
第三、邪見。邪見指常見和斷見,這裡主要指對因果生起邪見。行善無功,做惡無果,不相信因果。這幾天一直在講因果,很多人雖然口上沒有說,但心裡在懷疑,這就是沒有因果正見,對因果生起懷疑,生起邪見。這裡講的是粗大的邪見,沒有講細微的邪見。邪見是意念、念頭,不需要語言和行動。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對號入座,自己對因果有沒有生起懷疑和邪見。邪見的動機,邪見本身就是愚癡;邪見的行為就是起心動念;邪見的結果是相續中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念頭。要感受的果報。
異熟果:以愚癡而造的業,一般的情況下是墮落畜生道,感受畜生的痛苦,但邪見者必須要下地獄,下無間地獄,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個也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但基本上都是墮落無間地獄。這些邪見者在惡趣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很難出來,好不容易出來投生為人的時候還要繼續感受果報。
等流果,有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是從小就有邪見,有常見、有斷見,尤其對因果有邪見。感受等流果,是陷入惡見之中,常常被欺诳攪得心煩意亂,很難自拔。今天來人講這個,明天又來人講那個,海內海外的,經常讓你心煩意亂,心得不到安寧,邪思邪見不斷地出現在心海、意海裡,這都是邪見的果報。
增上果,意邪見轉生到物資鮮少、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地方,孤單、孤獨地過一生。
士用果,惡業日日增長,時時增長,最終感受無盡的,巨大的痛苦。
十種惡業中,身惡業與口惡業相比,身惡業容易發現,也容易斷掉;口惡業不容易發現,也不容易斷掉;而口惡業與意也相比,口惡業容易發現,容易斷掉,意惡業不容易發現,不容易斷掉。大家應該有正知正見,時時護持好自己的三門,不要讓惡業污染了它們,否則將來要墮落惡趣,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時時觀察、發現身口意惡業,這就是學佛;時時觀察,進一步斷掉身口意惡業,這叫修行。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學佛,沒有什麼修行。
尤其要警惕意三種惡業,意就是起心動念,僅起心動念就會造下極大的惡業,將來要感受無盡的痛苦。這三種惡業沒有允許的時候,因為貪、嗔、邪見三種意惡業,不可能有轉變成善妙動機的情況,只要一生起惡分別念,就必然是不善業,因此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也沒有開許。所有善或不善業的作者,唯一就是自己的這顆心,盡管身體的一舉一動、口中的一言一語,並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心的分別念,往往會導致巨大的善果與嚴重的惡果。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心態。如果處在善心之中,理應生起歡喜,盡量使善業與日俱增;倘若處於惡意之下,必須立刻忏悔,而且暗暗自我譴責:“我這個人真是惡劣,雖然聽聞了那麼多正法,竟然還生起這樣的惡分別念,實在慚愧”,然後在心裡下決心、做決定,不再犯這些惡業。
身三種惡業,口四種惡業,在大乘佛法裡都有允許的時候。殺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允許的,從下面的公案中就能明白。從前,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大悲商主的時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寶,途中,有一名叫短矛黑人的強盜,心狠手辣,企圖殺害五百商人,搶占財寶。大悲商主知道後,心想:這五百名商人全是不退轉菩薩,如果這個人殺害了他們,後果必定是身陷地獄,住無量劫。如果自己殺了這個人,將來肯定要下地獄,但為了保全這些菩薩的生命,避免短矛黑人下地獄受無量的痛苦,自己即使下地獄了也心甘情願。大悲商主沒有說大話,他是真心實意這樣想。不像現在很多人,好好的時候,也能想一些這樣的事情,也能說一些類似的話,但都是吹牛的。三思之後,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氣,毅然決然地殺掉了短矛黑人。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沒有墮入惡趣,反而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本來需要在七萬劫中才能積累的福德資糧,通過這樣一個善念,通過這樣一個非凡的勇氣,立即圓滿了。不但沒有罪過,反而有非常大的功德和福德。
這是因為,第一,他沒有絲毫的私心雜念,第二,他是利益眾生,雖然對一個眾生有傷害,但是所得到的利益遠遠超越了這個傷害。他解救了五百位商人,並且避免了短矛黑人下地獄。雖然殺害了短矛黑人,讓他失去了一條命,但是這個傷害和下地獄的傷害相比是天壤之別。
倘若你要殺生、吃肉,也要在具足這兩個條件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行為,這不是造業,而是積功德,積福德。表面上是惡業,但是這樣做,能圓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資糧。在為了眾生,為了佛教事業,對眾生有利,而且利大的情況下,殺生是允許的。
另一個公案。星宿婆羅門長年在林間持梵淨行(持戒),非常嚴格、清淨。一次到城中化緣,一位婆羅門女對他一見鐘情,生起貪愛,若是不跟她結婚,她就要死掉。星宿婆羅門不由地對她生起了悲憫之心,於是和她結成夫妻,因此圓滿了四萬劫的資糧。
他不是因為貪心,也沒有絲毫的私心,僅僅是為了救護這個可憐的眾生。這也是一種非凡的心,僅僅為了一個女人、一個普通的眾生,捨棄自己的道業,捨棄自己多年苦修的成就,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沒有私心,不是因為貪欲,而是以強烈的悲憫心,為了救護可憐的眾生,捨棄了自己的道業,勇敢地接受這樣一個現實,不但沒有罪過,反而圓滿了四萬劫的資糧。這也是一種非梵行,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允許的。
這不是在找借口!現在的人,什麼都想得到,還找借口:“我也是為了他,也是為了眾生啊!”算了吧,不能找借口,造業了將來自己要感受果報,不是別人替你感受果報。
沒有私心,不為自己,只為三寶或眾生,為了保護三寶的財產與事業,可以說妄語。假設今天有人來搶、偷三寶的財產,問你看見沒,你即使看見了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沒看見,什麼也不知道。”若是有人問,“是不是在某某地方有聚會,有活動?”如果你知道告訴他會有違緣,就你就可以說:“不知道,沒有吧。”比如說今天有人追殺動物,你知道它的去向,但是你可以說“不知道”。它明明往東跑了,你可以說往西邊跑了。為了保護眾生的生命而說,叫方便語。
離間語也有允許的時候,比如說他依止了惡知識,或者跟隨了惡友,這個時候你為了拯救他,避免他將來跟著惡知識下地獄。可以挑撥離間,可以破壞他們的關系。如果有能力,可以在明處挑撥離間;如果沒有能力,可以在暗處挑撥離間,背後說壞話:“你倒是挺有信心,對你那個師父挺好,但是他對你怎麼怎麼……”
交友很重要。我們在道場、在寺院學習,大家應該好好地依止善友,誰有修行,誰有成就,誰精進,應該跟誰接觸,別跟那些不三不四、每天都懈怠懶惰的人在一起。若是交了惡友,本來很有修行、很有信心、很有正見、很精進的人,變成有邪見、不精進、懈怠的人了,為了拯救他,你可以挑撥離間,這是允許的。
惡語也是如此,對於用溫和的方式實在無法調服的人,只有以強制性的手段才能使他步入正法,跟這種人就不能客氣,該說則說,該打則打,這是可以的。
再有,上師等宣講教言,揭露弟子的罪惡等,在這種情況下口出粗語、惡語是開許的。正如阿底峽尊者說:“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總是笑瞇瞇,花言巧語,經常說“老居士、老菩薩,功德無量“的這種人,不一定是個具德的上師。能夠揭露你的罪惡,直指你的毛病、過錯,才是殊勝、具德的上師。什麼是竅訣?聽了半天一句話也沒聽懂,這不叫竅訣。若是聽不懂的話可以成為竅訣,只聽狗、貓的聲音就行了。竅訣是一下子擊中你的要害,也許當時你會生氣,但這是一種竅訣。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可以這樣做的。你放心,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師,心是善的、正的、軟的,他不會害你的,他說你是對你好。
如果你這樣恭敬供養他,他對你說幾句好話忽悠忽悠你,沒有什麼難的。這不叫攝受,也不叫慈悲。看到你有毛病必須要說,你有缺點必須要改。讓你發現錯誤,就是竅訣;讓你改正錯誤,就是讓你開悟,讓你成就,這叫善知識。對你花言巧語,會讓你更迷茫,更傲慢,造業更多,這不叫善知識。
惡語也有允許的時候,也是一種善,剛才在前面講的一樣,表面上看是惡,但實際是一種善,能圓滿很多解脫資糧。
绮語也有允許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度化一些人,將他們引入佛門,如果他愛說绮語,可以跟他說幾句,講一些故事,說一些世間的俗語。通過這樣的方法,讓他慢慢地接觸佛法,進入佛門。如果他愛說話,愛說绮語,但是你一句話也不說,或者只說鄭重的話,只講道理,他不可能接受,還不如跟他說幾句閒話、绮語呢。慢慢讓他明白佛法,明白佛理,等他皈依佛門了,自己也有信心了,就不用再跟他說绮語了。
也許他會想:“這個人以前挺愛說話的,現在怎麼不愛說話了呢?”也許他已經明白了:“原來他在剛開始跟我說那些話,是為了讓我進入佛門。”為了他人,為了弘法利生,這都是允許的。
但是貪心、害心、邪見這些都沒有允許的時候。不過,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裡,有轉為道用的方法。如果你能看懂,能認識煩惱,不管是貪心、害心、邪見,也是菩提,也是智慧。轉識成智——煩惱轉為菩提,煩惱轉成智慧,這是很高的境界。密宗裡有這些方法,顯宗裡沒有。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第七講
1、身和語的七種惡業,在大乘裡是否有允許的時候?若有,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允許?
2、意惡業裡的邪見主要指什麼?它的四種果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