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做話的主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是話的僕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個是管住自己別亂說話。佛家講:我們的嘴巴一天到晚愛說話,這個說話是口業。

  在所有的罪惡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慘的就是口業。所以,多說話不如少說話,少說話不如實修。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是話的僕人。話未出口由你控制,話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話都是一個因地,因地已種下種子,就等著接受果報了。好話有好報,惡話有惡報。所以做話的主人時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話的僕人時,更應明了,因為這時自己已經處於被動。

  南北朝梁開國君主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尊崇佛教的皇帝,曾經三次捨身為佛。有一次,好不容易請到了菩提達摩。他恭敬地問:"什麼是聖谛第一義?"菩提達摩說:"不知道!"

  梁武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一個看來像得道高僧的人,竟然坦蕩蕩地告訴他"不知道"。他又請教了一次。菩提達摩說:"空,廓然無聖!"

  什麼?你竟敢告訴我根本沒有什麼神聖的教誨。梁武帝有點不高興了。

  第二天,他問自己最尊敬的志公禅師。志公禅師說:"唉呀,他才真是個高人!"梁武帝雖然不明白意思,仍派人去追菩提達摩回來。但菩提達摩早已經乘一葦渡江,到魏國去了。

  早在菩提達摩之前,禅宗已經在迦葉的微笑、佛陀的授花典禮中,深深扎了根,種子破了殼,發了芽。當釋迦牟尼在應該開口講話時不講話,只是拈花微笑。世尊為什麼不說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佛陀的大弟子、二弟子,一切資深弟子都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只將懷疑的神色藏在眼睛裡。這時候,只有迦葉一個人在微笑。

  迦葉,一個在如銀河般浩瀚的佛經中從未曾發一言的人笑了。只有他敢笑,佛陀卻把花傳給了他。一個無聲的訊息,一個神秘的音波,只有他接收到了。

  話不在多,少說為佳。有時無聲勝有聲,多說話不如少說話。人常常犯一個毛病,說了許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或者話一到,就從嘴巴出來,讓所有的話語都消失在大氣層裡。有的話說了制造自己的煩惱,有的話說了讓別人煩惱。

  中國有很多熟語,比如"沉默是金"、"少說為佳"、"烏龜有肉在肚裡"、"半罐水響丁當"等,這些熟語中潛藏著十分高深的處世哲學。"沉默是金"強調了不說話的重要性,說明不說話的人招人喜歡。"少說為佳"強調了少說話對自己的好處,起碼不至於招惹麻煩。"烏龜有肉在肚裡"是對不愛說話的人的學識和本事的肯定,喜歡說話的人則被當成了只會說不會做的沒有涵養的人。"半罐水響丁當"更是對那些愛說話的人的嚴厲批判,你若多嘴,就多半是個本事不大的人了。

  中國還有一些熟語則對那些多嘴者進行了告誡,比如"言多必失"這個熟語就是。這是實在話,一個不說話的人恐怕不會在說話中惹麻煩上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歡說話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禍上身,又容易引起別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點。

  俗話說:"禍自口出。"過多的言辭必然會在不經意間觸及到某些人的痛處,而給自己帶來意料不到的麻煩。三國時期的楊修,可謂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了。用"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來形容楊修的才學是絕不為過的。但恃才傲物的結局是講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於非命。楊修的"禍"的根源便在其口,面對他的遭遇,我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楊修所表現的究竟是一種智慧抑或是一種頑癡?

  人人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是,並不是人人有必須聽你發表言論的義務。這一點,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古以來,人們爭的都是說話的自由。難道就沒有不說話的自由嗎?

  人生一世,病從口入,禍自口出。有事無事,無話最好。無話即福啊。

 

上一篇:淨空法師:一念淨信,決定往生
下一篇:菩薩只保佑自助的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