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好!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文昌帝君陰骘文》,昨天我們為大家做了一個簡要的介紹,介紹文昌帝君以及這篇《陰骘文》學習這個文章的重要性。我們昨天開始講本文的第一句話: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這一句是文昌帝君自己說,他曾經做過十七世的『士大夫』,「士大夫」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知識分子。過去有知識、有學問的人通常都會在朝廷裡任職,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公務員。帝君他先說自己這十七世當中所做的積功累德的這些事情。我們繼續來看周安士先生對這句話的注解,昨天我們讀了第一段,今天從第二段看起。他說「人讀善書,每心粗氣浮,不能沈思默會」,這是講到一般人讀書可能會有的毛病,就是心浮氣躁,不能夠把心安定下來細細的去品味這文章中的意思,所以這裡頭的深義我們就忽略了,所謂是囫囵吞棗,用一句笑話來講,就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口吞下去,都不知道味道。不能夠體味其中的意思,又如何能夠把這些聖賢的意思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我們讀書一定要把心沉下來,這也就是修戒、修定,不能夠心粗氣浮。即使是讀世間書,如果是心粗氣浮,也沒有辦法成就,更何況讀善書、讀佛法。
我們再看下面一句,「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籠混看者」。這第一句話裡面的深義就很廣,『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當說這第一個「吾」字和最後的一個「身」字,這裡面就有很深的意思,不可以蒙籠混看,蒙籠就是糊裡糊塗的就過去了,不能夠認真的去領會。一般人讀了這句話,真的就會粗心大意跳過去,有幾個人能夠像安士先生那樣看得這麼深?他下面講,「若識得『吾』可為『身』,『身』不可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讀到這一句我們要認識,這裡講的吾,他是主人,他是真我。吾可為身,就是這個真我可以現身。這個真我佛家裡稱為是自性,一切萬法都是由自性變現的,我們的身也不例外。所以吾可為身就是講到自性能現能變之理,《華嚴經》裡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才是真的吾。
這個吾,佛法裡稱為心,它是體、它是性,身就是相,所以性能夠現相,如果你只在相上就不能夠見性,所以身不可為吾。我們不能夠把這個相當作我們的性,不能夠把我們這個假身當作真我。身體有生老病死,它可以捨身受身,可以就像衣服一樣脫了又穿,穿了又脫,不是真正的我。如果把這個身當作是我,那就錯了,那就被身所累。很多人,這世間人都是這樣,為身所累,為了身體,要保養它,要愛護它,一天到晚想著怎麼樣給它加強營養,真是為它活得很累,成為身體的奴隸。所以文昌帝君開頭就告訴我們,身是客,吾是主,怎麼能夠主客顛倒?
下面講的,「主則曠劫長存,無生無死;客則改形易相,乍去乍來」。這都是講得非常好的佛理,這個主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是曠劫長存,沒有生死的,不生不滅,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它不隨著我們的身生滅而去生滅,生滅的是相,這個身體是相,相有生滅,身體可以改換,改形易相,這就是講輪回。我們這一期生命終結了,又投胎轉世,成為另外一個身體,每一期的生命都是很短暫的,所以叫乍去乍來。底下又給我們舉出三個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道理。「譬如遠行之人,或乘舟坐轎,或躍馬驅車,種種更變,人無更變。舟車轎馬,身也;乘舟車轎馬者,吾也」,這是為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說明吾和身的關系,就像一個要出遠門的人,他可能要乘上交通工具,乘舟坐轎,舟就是船,你可以坐船,古人是坐轎,現在有小汽車、有坐火車、有坐巴士,或者是坐飛機,反正不管你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有不同,但是這個人,坐車的人不變的。所以這裡是用舟、車、轎、馬比喻身也,這些交通工具。就是你人坐在裡面,坐在一部汽車裡面,這個汽車就好像那個身體,負載著你的人,而你這個人,乘車的人,就是吾也。所以真我是在這個交通工具裡面的,所以這是比喻我們的真性是負載於我們的身體裡面。我們的身體這六根都有真性,六根根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隨處都有,但是你不能認為這個相就是根性,如果你迷在這個相上,你就見不到這個性,又不能夠離開相去見性,但是又不能把相做為性,這個意思我們要去細細的去體味。
第二個例子,安士先生是舉的人作戲,「又如人作戲,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兒,種種改易,人無改易」。就是一個演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這一出戲裡面他扮演帝王,或者是達官貴人,在另外一出戲裡面他扮演一個要飯的,這個角色有變動,那個演員本人他沒有變,他還是演員。這裡是用什麼?「帝王官吏乞兒」來比喻身,「扮帝王官吏乞兒者」比喻吾也。所以這是比喻角色可以變化,就像我們在輪回當中,時而做帝王、達官貴人,時而又變成乞丐,貧富都不一定,都是由我們的業力主宰的,可是這輪回的主體沒有變化。
下面又舉一個例子,這是用我們自己身體來比喻,這個比喻一層比一層的意思更深。下面說「以一身言之,其能視聽者,身也;所以視聽者,吾也」,就用我們這身體來講,我們的身體有各種不同的器官,就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能視,能視聽者,能視,可以看見,耳朵能聽,能視聽者是比喻我們身體的六根,那六根是身體,身也。所以視聽者,吾也,這個所以視聽者就是那個能見、能聞、能知、能覺的性,這才是吾,這才是真我。我們講的這個根中之性就是眼裡頭有見性,耳裡面有聞性,鼻有嗅性,舌有嘗性,六根當中都有能知、能覺的性。下面說「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漸昏,耳至老而漸塞」,這句話講我們身體有生老病死,這些器官當然也就有生老病死。人到老了,眼花了,耳朵也聽不清了,這是目漸老就昏暗了,看不清東西了,耳漸老就是聽不真了,這我們都常見的現象。這都是講到身體的器官有生老病死。
下面講「吾唯無生死,故目雖昏,而所以視者不昏;耳雖塞,而所以聽者不塞」。這裡講的說,這個真我是沒有生死的,眼睛這個器官雖然有變化,它有生老病死,但是所以視者不昏,這就是眼中的見性它不昏,它不會老,它不會動搖。耳朵這個器官會逐漸衰老,但是所以聽者,這就是聞性,它不會衰老。這樁事情佛在楞嚴會上對波斯匿王曾經把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波斯匿王是跟釋迦牟尼佛同年的,佛成佛了,講經說法,波斯匿王護法,有一天波斯匿王就來請教釋迦牟尼佛,他說:佛陀!我現在已經老了,六十歲了,眼也花了,耳也聾了,很悲哀,傷感。佛就跟他講,說你記不記得你第一次到恆河是幾歲?波斯匿王說我很小的時候,在三歲,母親就帶我去見過恆河(恆河是在印度的一條大河)。釋迦牟尼佛又問他,那你再想一想,到你十歲的時候,你的年齡長大了,你的整個身體的器官也跟著長大,試問一下,你見到恆河有沒有變化?波斯匿王說沒有變化。那你再想想你到二十歲見到恆河,到三十歲見到恆河,一直到現在六十歲了,你見到的恆河有沒有變化?波斯匿王說我見到恆河沒有變化。
釋迦牟尼佛就開示他,說你現在六十歲見到的恆河,跟你年輕時候見到的恆河,你看沒有變化,你現在六十歲的身體,跟你從小時候那時候的身體不一樣,你的器官老化,眼睛花了,那是你這個身體在老化,可是你三歲時候見恆河這個見,跟你現在六十歲見恆河的見有沒有變化?波斯匿王聽了佛這麼一講,他明白了,他無量的歡喜,他說原來我這個會衰老的身體裡面還有一個不會衰老的東西,有生有死的這個身體有一個不生不死的東西,那就是性,能見之性不生不死,所以波斯匿王非常高興,知道自己是不死的。這個身體不是我,它生死無所謂,我們自己真正的我不生不死。所以文昌帝君第一句話,你看裡面的深義給我們直示我們這個身根中就有一個不生不死的性。
底下又說,「是故大人從其大體,身能為吾用;小人從其小體,吾反被身用也」。大人,這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們講聖人。聖人從其大體,他看到的是本體,看到本質問題,他知道身不是我。明了這個真相有什麼好處?這好處太大了,第一個就是不會為身所累,而身為我所用,這個身體就像個工具似的,我用它來幫助苦難眾生,我不用它來造業,我用它來為眾生服務,積功累德,要憑藉這個工具提升我的境界。沒有智慧的人這是小人,小人,小也包括心量窄小,他誤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所以起心動念都為我這一身打算,自私自利,從其小體,結果吾反被身用也,這就是迷惑顛倒,迷失了真性,結果就被身所拖累。為了身而去造業,你看這些造業的人,不都是因為這個問題嗎?為了自己的享受,為了自己的欲望,而造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這些惡行,結果還輪回受報,他逃不出因果規律。結果深深的迷在這個假象裡面,忘失真性,這就是佛常講的「可憐憫者」。
好,我們繼續來看下面一段,「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無量無邊劫;帝君之『吾』無窮,則吾輩之『吾』亦無窮矣」。帝君講說我有十七世做過士大夫,他既然有十七世,當然就有更多的世,他就有十七劫。劫是古印度佛陀時代所用的計量時間的單位,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我們曾經按照佛經裡的描述計算過,大概一個大劫相當於十二點七億年這麼長時間。十七劫,這個很漫長,不只是說十七劫,也可以無量無邊劫,人捨身受身,生生世世在輪回,哪止十七世,真的是無量無邊的世。
在美國有一位著名的輪回學研究家,叫做布萊恩.魏斯博士,他是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曾經做過大學教授,後來專門研究輪回學,他也是一個著名的心理醫生。他出了很多本書,我看了他出的第一本書,是一九八八年寫的,有中文的譯本,叫《前世今生》。這本書就是描述他的一個病例,一位女病人叫凱瑟琳,因為得了種種的心理病症,來找魏斯博士來救治,結果魏斯博士用催眠的方法,催眠就是幫助人心安定下來,就像進入禅定的狀態,不過這個是由醫生來引導的。在這個女病人進入深度催眠之後,她自己說出她所見到的情形,這都是用錄音錄下來的。她說自己曾經輪回轉世做過八十六次的人,八十六世,在每一世裡面遇到什麼狀況她都講出來,這個時間跨度有四千多年。最古老的,她講出來的,她是在古埃及的那個時代,做過一個女奴,在修金字塔。也做過原始部落的原始人,她說有一次在這個原始部落裡面,因為部落裡面得了瘟疫,這個瘟疫很嚴重,得了之後就肯定死的。這個部落裡的人錯認為得了瘟疫的人都是上天對他的懲罰,不應該憐憫,所以對這些病人,就把他抬到山洞裡面活埋。這個女病人當時也得了瘟疫,她在催眠當中看到自己就被人抬到山洞裡面活埋。她在這山洞裡面漆黑一片,極度的恐慌,就在這痛苦當中死去。所以她這一生,這女病人她都有一種怕黑的恐懼症。
她還做過各種各樣的人,像中世紀她做過一個男孩子,在戰爭當中被敵人殺死。她在催眠中看到,殺死他的這個敵人,竟然是她這一生的男朋友,這真是冤冤相報,不是冤家不聚頭。還看到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做一個德國法西斯軍隊的飛行員,在戰火當中死去。她總共有八十六次的輪回。所以我們看到現代這些科學家們、心理學家們他們研究出來的這些案例,證明輪回真有。魏斯博士我曾經在美國工作的時候跟他打過電話,他告訴過我,他說他已經做了很多案例,他手上搜集的輪回案例已經有兩萬多個,都是真實的,不可能是假的。如果你說假的,一個、兩個,偶然,你說他是假的還說得過去,他一個人就有兩萬多個案例,還有很多很多像他那樣從事輪回研究的這些學者都證明輪回存在,這不可能是假的。兩萬多起,只要有一起是真的,就說明輪回是真有。
所以帝君這裡說他有十七世做過士大夫,這是他能夠記起來的,當然帝君不需要用催眠的方法,他就能回憶,他有宿命通。只要人心定,確實他就能打破時空,時空都是我們妄念形成的,把這妄念放下了,時空就化解了,他就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定功愈深看到的就愈廣,佛在經裡告訴我們,說阿羅漢的定功能看到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帝君在這裡他說他看到十七世,當然他的定功比起阿羅漢還差,可以說他還是天人,還沒有真正出離六道輪回。後面安士先生會集的文昌帝君的每一次轉世的這些故事我們就看出來,帝君確實他還沒有跳出六道輪回,起碼當時沒有跳出來,後來遇到佛他才開悟。所以這裡是為我們說明,帝君既然有十七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轉世輪回。雖然轉世,但是我們的真性是永恆不變的。
下面又說,「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龍八部、地獄鬼畜身,帝君之身無定,則吾輩之身亦無定矣」。帝君他在講述他過去生中真的做過不同類的身,他做過人,做過士身,這就是讀書人,做過大夫,就是做過官員,也做過龍。我們下面會看到他的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他曾經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如意。如意的母親是戚夫人,當時劉邦的太太呂氏,呂夫人妒忌心很重,等劉邦去世以後就殘害如意母子。把戚夫人手腳都砍掉,眼睛也挖出來,給她灌上啞藥,讓她不能說話,就這麼一個身體,扔到廁所裡。而且後來也把如意給毒死了。結果這個冤仇很深,戚夫人後來她輪回又到了一位姓張的家裡,她也姓戚,也是戚氏,結果竟然生了一條蛇,這條蛇就是帝君的轉世,就是如意公子的轉世。這條蛇長大了以後就變成一條龍,吃這個呂氏家族的人,呂氏家族的人有的變成畜生,這個龍就吃它們。後來這個龍因為造孽很深,被上帝處罰,到了地獄受苦,苦受盡了,最後遇佛得度。所以這裡說他以天龍八部、地獄鬼畜身,帝君都做過,所以帝君之身無定。
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講述他過去的這些本生故事,他也說自己曾經在六道裡面輪回,天道去過,人道做過,畜生、餓鬼、地獄都做過。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說他在輪回當中就當白狗,這些狗的骨頭累積起來比須彌山還高,你想想這個輪回多少世。就做一種狗,還不是其他種狗,就做一種白狗,這個骨頭累起來都這麼高,那你想想他已經經歷過多少世的白狗,更何況其他世的其他的身體。這個輪回裡面真的是太痛苦,真正有智慧覺悟的人再不搞輪回了,這一生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不要再搞輪回。帝君的身無定,我們的身也無定,我們也到過地獄。實在講我們在輪回裡面,到三惡道的時間多,三善道的時間少。到三善道來就好像從老家出來觀光旅游,很快就回老家了,老家就是三惡道。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就看自己,這念頭裡面,是利益眾生的念頭多,還是利益自己的念頭多?如果是利益自己,自私自利,這是惡,利益眾生的才是善。念頭裡面是善少惡多,那我們就知道,到三惡道的機率就大,到三善道的機率就小。所以輪回是多麼可怕!
下面說到,「且托生既多,則宿世父母六親亦多,帝君宿緣既多,則吾輩宿緣亦多矣」,我們輪回轉世,每一生都有父母,都有六親眷屬,帝君他如是,我們不也如是嗎?所以這樣看起來,真的這一生我們遇到的所有的人,我們能肯定過去生中都是在一起互為父母、兄弟、六親眷屬。所以我們要以一個報恩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要自己謙卑,要關懷、照顧、幫助別人,因為他們真的都是我們累生累世的父母。佛家講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說的是事實,無量劫來輪回,不計其數這些轉世,所以父母、六親也不計其數,沒有緣分的不會見面,見了面的肯定是都有宿緣。
下面說,「然則『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為』者,機緣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囊也,誠難與俗人道也」,這句話是總結,總結這一句話「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這每一個字講的什麼含義。他說,「吾者,主人也」,吾就是主人,這個主人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不生不滅的。一十七世,這轉世就像旦暮,旦暮就是從早到晚,其實是一瞬間過去。我們自己想想,早上起來睜開眼睛,蘇醒了,不好像這一生出生了一樣嗎?活了一天到晚上躺下床上去,眼睛一閉,腿一伸,睡著了,這不就像死了一樣嗎?所以一天裡面就已經有生死了,每一天不就像輪回轉世一樣嗎?所以一十七世真的是旦暮也。光陰似箭,我們現在遇到佛法,要抓緊這個機緣,時光不待人,如果稍一放松,這一生又白白過去了,要抓緊這個機緣這一生成就,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不再搞輪回。
下面說,為者,吾一十七世為,這個為是機緣也,就是你遇到什麼樣的緣,你就跟什麼樣的家去感應投胎,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有因要加上緣才能結果,這個緣很重要,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種種的因都有,這是佛講十法界的種子都在,你可以成佛的種子,這有,有成菩薩的種子,有成聲聞、緣覺的種子,也能有天人的種子,也有阿修羅、人道的種子,也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種子,這都有,那看你這一生的緣是什麼?如果我這一生作惡,這是創造惡道的因緣,讓阿賴耶識裡面惡的種子遇到緣成熟。所以我瞋恚,地獄的種子現行,因加上緣就結果,那我就到地獄道去了,我起貪心,貪心是餓鬼的業因,讓這個餓鬼道的種子成熟,這就到餓鬼道。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讓我們成佛的種子成熟,因為這麼多種子裡面,成佛的種子最殊勝。怎麼樣成熟?就是一切放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讓你成佛的種子成熟。所以我們這一生要把握這個機緣,佛法不是每一生都能遇到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遇,這一生全都遇到了,能不能成就就看我們能不能把握好這個機緣。
下面說,士大夫,傀儡也,這是講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士大夫這是你的職務,你是什麼樣的人,這都是傀儡,傀儡就是像演戲的那些木偶,表現在外面的,以什麼樣的身相來表現出來。帝君他以士大夫的身相示現出來,但是這些相都是假象,所以叫傀儡。身革囊也,革囊就是皮囊,一個臭皮袋。你想想我們的身是不是就是個臭皮袋?每天吃下去的東西,經過消化以後都變成糞便,不淨之物,每天還要排出來,排出來以後你就覺得臭氣薰天,沒排出來在你身體裡面不也是臭氣薰天?所以我們身體裝的都是這些臭東西。身體裡面的所有這些體液、血液,各種的內髒器官,你掏出來都臭穢不堪。這個臭皮袋我們為什麼還為它迷惑顛倒?愛它愛得不得了,每天要怎麼打扮它,保養它,不肯讓它受苦受累一點,不肯讓它去為眾生服務,積功累德。這就好比假如我們在這個課堂裡面有人抬進來一個大糞袋,兩頭扎著口的,但是也有的味道放出來,抬進來大家肯定都捂著鼻子,好臭。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不也就是像這個糞袋一樣嗎?而且還兩頭張著口,上面嘴是張著口,下面也張著口,比那個糞袋還要討厭,有什麼值得可愛?
所以佛法裡面,你看三十七道品第一科四念處,四念處裡面就是教導我們正確的觀念,第一種就叫觀身不淨,讓我們把身體放下,身見要放下,身見是見思煩惱的第一條,有身見絕對出不了輪回。這些事實真相,真的,學佛了以後我們就明白了,不學佛的你跟他講,他可能不能接受。所以誠難與俗人道也,俗人就是完全不懂這些真相的,深度迷惑顛倒的人,你跟他講這些,他認為你在那裡胡言亂語,實際上你仔細想想,不真的是這樣嗎?所以《無量壽經》裡面提醒我們,「愛欲榮華,不可常保」,身有愛欲,享受榮華富貴不能常保,這個身體是「惡臭不淨,無可樂者」,沒什麼值得可樂的。
我們繼續看安士先生下面一段文,「前世後世,猶之昨日來朝,吾生合下自有,並非佛家造出」。三世輪回這種真相本來就有的,這叫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就好像地球圍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本來就是這樣的,不是說科學家發現了它才是這樣,沒發現以前就沒有,發現了以後才有,不是,本來就有。三世輪回也是這樣,佛告訴我們這個真相,不是因為佛告訴我們了才有,不是佛家造出來的,它本來就是,只是佛給我們把事實真相說出來而已。現在科學家他們用科學的方法,也為我們證實了輪回真有。下面用個比喻,「譬如五髒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諸醫人之口,竟視為藥籠中物乎?」人的五髒六腑就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本來就有,你沒有學醫你不懂,你不知道,有一天有一個醫生告訴你,你有五髒六腑在你的身體裡面,你不能說這是出自醫生之口,所以出自醫生的嘴的一定都是在藥籠中物,醫生講的是藥,那你不能說五髒六腑就在藥籠中,在藥盒子裡面,它是在我們的身裡。這是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相信有輪回,這是本來就有的事實。
下面一段說到,「人若無有後世,不受輪回,則世間便有多少不平事,即聖賢議論,亦有無徵不信者矣」。如果說沒有輪回,沒有前生後世,那我們對世間的事情很多就看不明白,很多不平,覺得為什麼有的人他大富大貴,但是這個人為富不仁,他還能夠富貴長命,這麼有福報,為什麼有的人德行很好,真的慈悲濟世,但是他貧窮多病,甚至短命,為什麼?難道是這個因果不對嗎?你看很多不平,對聖人的議論他覺得不能相信。這裡他舉出兩個例子,一正一反,「且如孔子言仁者壽,力稱顏子之仁,而顏反夭矣;極惡盜跖之不仁,而跖偏壽矣」。這是兩個例子,孔子說仁者壽,仁慈的人他就長壽,這跟佛家講的一樣,仁就是慈悲,慈悲者他一定是布施眾生無畏,幫助眾生解脫憂惱,這無畏布施感得的就是長壽的果報,所以仁者壽。
孔子他弟子裡面,孔子最贊歎的是顏回,顏回之仁孔子贊歎,贊歎到極點,可是顏回反而短命,三十歲就離開人世,而且他是很貧窮,就像孔子在《論語》裡面說過,「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他贊歎顏回的品德,以及深入聖賢教育裡面得到的法喜。他稱賢,顏回是賢者,他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就是他很貧窮,你看他吃飯沒有碗,用一個竹子編的一種容器來盛飯,喝水沒有杯子,用一個葫蘆瓢,居住在陋巷裡面很貧窮的我們講貧民窟裡面。別人如果在他的這個地方過他那種生活,不堪其憂,過不下去的,可是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他不改其樂,他樂得不得了。為什麼?他這種樂是法樂,這一般俗人不能理解的。所以孔子贊歎「賢哉回也」,兩次,這一句話,一頭一尾都贊歎賢哉回也,真是大賢人。所以孔子才能夠體會到顏回那種幸福快樂,一般凡夫看見顏回他會起疑惑,你看顏回這麼仁德,這麼賢良,不是說仁者壽嗎?為什麼顏回,你看他多病、貧窮、短命,不能理解。如果能夠知道人有三世輪回,這個事情就不會有疑惑。顏回今生的境遇,是他過去生中有不善的因,因此他了這個業。在了業過程中顏回他的心是安定的,是快樂的,因為他不以貧賤為憂,他的心不住在這上面,所以貧賤對他一點妨礙都沒有,因此他能不改其樂,這一生的業了了,來生就殊勝。
所以還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連釋迦牟尼佛都受馬麥之報,釋迦牟尼佛稱為「二足尊」,福德、智慧都滿足,圓滿的,最尊貴的,但是他還有三個月遭受到饑餓的痛苦,沒有飯吃,只能吃馬的飼料。可是對釋迦牟尼佛來講他無妨礙,他為我們示現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如果不是從輪回的角度上看你不能理解,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說這三個月馬麥之報,是因為在過去生中,很久遠的過去,釋迦牟尼佛他是一個外道的首領,帶著一群弟子,有一天遇到了一群比丘,修行人,到皇宮裡應供,應供把這飯菜拿回來,這一路上很香,這香氣傳到這個外道首領那裡,他就生起嫉妒心,就在那裡罵,說這一群光頭的,憑什麼資格能夠享受這種美食?他們只配吃馬麥!這麼罵。結果這群外道的弟子們也跟著這個首領一起罵,造了這種口業,結果一直到他成佛,他輪回多少多少生世,到這一生他成就了,成為釋迦牟尼佛了,結果由於當初造作的這個口業,罵別人只配吃馬麥,他這一生也有三個月吃馬麥。跟隨釋迦牟尼佛的這群弟子,當時也是跟隨著那個外道首領的這些弟子,一起都要受。所以凡事都有個因果,懂得這個三世輪回了,我們對任何事情發生,我們都不會大驚小怪,不會有疑惑。
下面講的,他另外一個例子,是舉反面的,極惡盜跖之不仁,這個盜跖是春秋末年,也是孔子那個時代的人,盜賊之王,可以說是臭名昭著,惡名遠揚,可是他偏偏長壽。所以下面說,「君子枉自為君子,小人樂得為小人,何以成其為造物?」所以不明白這個三世因果道理,看到這些善人得惡報的,惡人得善報的,他不能理解,他有疑惑,說是君子怎麼冤枉做了君子,小人反而樂得做小人,顛倒過來了,這怎麼能夠說得通?何以成其為造物,這上天怎麼會這麼不公?有這個疑惑。
下面講「唯有前世後世以為銷算,而後善有所勸,惡有所懲,上帝不受混帳之名,孔子可免無稽之謗」,只有我們能夠認識到有前生後世這三世因果,我們才能夠理解,這善人得的惡報,不是因為他行善得惡報,而是因為他過去生中做的惡業,這一生酬償這個惡報,這還債,銷算就是還債,他這一生做的善來生會有善報。惡人這一生得了這麼好的福報,這福報不是因為他造惡而產生的,是因為他前生做了善,這一生也在銷算,把他的福報銷完了,他的惡業就現行了,他就遭受惡報。所以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善惡終有報。所以這樣子後善有所勸,惡有所懲,這個善我們就要知道,我們要勉勵而行之。
懂得三世因果,我們的心平了,知道善肯定有善報,我們就樂於行善,惡有所懲,知道惡肯定有懲罰,肯定有報應,所以就不能作惡,即使這一生不報應,來生必定報應,這因果教育能讓人不敢作惡,迅速回頭。那我們也不會怨天尤人,即使是今生際遇不佳,很多倒霉事發生,也不會埋怨上帝,上帝不受混帳之名,你不能埋怨上帝不公,老天爺不公,都是自己的問題。孔子他所說的也不是無稽之談,他講仁者壽,是真的。所以最後總結說「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說也」,大矣哉是贊歎,贊歎帝君這第一句話說的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意義極其深廣。真正明了這句話,可以說這《文昌帝君陰骘文》全部主旨都領會了,底下不用再看了。所以你看看,《陰骘文》短短的五百四十五個字,每一個字、每一句,意思無限深廣。如果不是安士先生給我們這麼開解,我們哪裡能夠看得出這麼多的深義。底下還有開明的這些道理,這個意思還沒講完,底下還有得說。
下面說「虛無寂滅之學,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這一段是駁斥那些有一類的儒生、學者,他們妄談沒有輪回,他們認為人死如燈滅,不會有輪回,就說佛法是虛無寂滅之學,是虛無缥缈的,講了講了是玄學。這是有一類淺薄的儒生,誹謗佛法,稱佛法叫虛無寂滅之學,因為確實佛法是講虛無寂滅,但是這種道理他們不能夠領會,他們很淺薄,就妄自毀謗。安士先生在這裡進行駁斥,他說這個虛無寂滅之學不就是你所痛恨的嗎?你自己痛恨這種學問,你就不能自己重蹈覆轍,你不可以說佛法它虛無缥缈,你說了之後,就是自己成了虛無寂滅。
底下給我們分析出來,分析得非常好,這段道理確實擊中要害。他說「今之述佛理以勸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惡得禍;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來者為後世。步步據實,試問『虛無』二字,如何可加?」佛法裡講的,佛法都是勸世,斷惡修善,你作善,得福報,作惡的,就得災殃,這有因果的。因果定律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也有天地鬼神監察,尤其道家講得更多,講前生、講後世,部部都是實在,確實是真實的,現在的科學研究已經給我們提供確鑿的證據,試問虛無二字如何可加?你怎麼能說佛法所講的是虛無缥缈,是不真實的?你不能這麼說。
反過來「而謗佛者,則以地獄天堂為荒誕,前世後世為渺茫,謂此身來無消息,去無蹤影。靜言思之,恰中虛無二字之病」。反過來毀謗佛法的人,他們說地獄、天堂都是荒誕的,沒有的,都說這是迷信,說前生後世這個三世輪回都是渺茫的,你也沒看見,他說這個身體也不知從哪兒來,死了之後也不知到哪裡,真的是不知生從何來,死到何去。其實誰渺茫?他自己渺茫,他不了解事實真相,對過去不了解,對未來更是一片茫然。所以你靜靜的去思考,他們這些人不正是中了虛無二字之病嗎?虛無的是他們,你試問一下他們,他們對未來肯定是茫然不知,只是用一句所謂的不要搞迷信這句話搪塞搪塞,麻醉自己,等到這個果報現前了之後,他就真害怕了。
底下說「學佛者之言曰:肉軀雖有敗壞,真性原無生死。而謗佛者辄雲:無有前生,無復後世」。這是講到學佛的人講肉身雖然有敗壞,有生死,但是我們真性並沒有生死,可是毀謗佛法的人他說沒有前生沒有後世,他斷滅這個見。底下說「夫曰捨一身復受一身,則是雖寂而不寂,雖滅而不滅也」。佛法裡講捨身受身,身體死了入寂滅了,這個身體沒了,可是真性還在,所以寂而不寂,滅而不滅。滅而不滅講的是身,身看起來滅,什麼不滅?不滅的是真性。寂而不寂,這個寂是講真性,真性寂靜,本自清淨、本不動搖,可是它又不寂,不寂是能變能現,能生萬法。反過來,你看謗佛的人說,「若其捨一身不復受一身,則是一寂而長寂,一滅而永滅也」,如果你說沒有輪回,那真的人死了就像燈滅,那真的是永遠的寂滅了。
「平心自揣,試問『寂滅』二字,畢竟誰當受之?」謗佛的人說佛法是虛無寂滅,他不知道佛法講的道理很深,真性寂而不寂,我們的身體滅而不滅,毀謗佛法的人,那真的一寂長寂,一滅永滅,那你說誰該受寂滅的這個批評?他們!所以安士先生這個立論觀點很高,駁斥他們確實駁斥的在邏輯上非常的准確。「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譏防風氏為短小,亦已過矣」。嗟乎就是歎息,自己身是個侏儒,侏儒就是很矮小的人,天生的發育不良的,矮小的人,反而譏笑別人是矮小。這就是大過失,太過分了。這都是批評那些不能夠認真了解佛法,而隨便信口開河批評、毀謗,這種人就是眼光短淺。我們一般都講,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你不是真正深入經藏研究佛法,你怎麼能夠隨隨便便批評?這種批評危害性還很大。
底下一段說,「以刀殺人,不過斬人肉軀;若言無有後世,直是斷人慧命。斬肉軀者,害止一生;斷慧命者,殺及世世」。這是用比喻來講,你拿刀去殺人,你不過就是把他的身體給斬死了,你殺的是他的身命。但是如果你批評佛法,毀謗佛法,說沒有前生後世、沒有三世輪回、沒有因果報應,這是斷人的慧命。你殺一個人的身體,害只一生,你只能是害他這一生一世,他一投胎輪回轉世過來,他又成了一個好漢,十八年後就是一個好漢,又再來,可是你斷慧命者,殺及世世,那可不是對他這一生的影響。他的知見錯誤,這個知見很難改,可能生生世世都帶著這個知見,所以他不能回頭,他一直迷惑顛倒,造業受報,那你不等於生生世世都害了他嗎?所以殺慧命比殺身命這個罪業要重得多。
下面說「故知勸人改惡修善,猶是第二層工夫。先須辨明既有今世,必有來生,方是根本切要語」。所以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文昌帝君陰骘文》一開端就講他有一十七世,而安士先生注解這一段注解得最長,因為勸人改惡修善都是第二層功夫。《陰骘文》整篇都勸人改惡修善,但是最初下手是要人辨明既有今生必有來世,有三世因果報應,要讓人有這樣的一個正確的知見,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叫根本切要語。人唯有知道有三世因果,他才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他自自然然就懂得收斂,知道改惡修善,因為他想到將來。所以因果教育我們從安士先生的這句話來看出,最初下手就是要說明有輪回、有三世。所以我們可以多向人介紹這些西方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現代人你跟他講三世因果報應,你講這個他也覺得你是迷信,你要從科學的角度跟他講這是科學發現,「你不就是迷信科學,這科學家說的,一點不假,這個案例幾十萬種」,讓他了解真有輪回,佛講的是真的,然後他才能夠安下心來看看這輪回到底怎麼回事,我要輪回我將來怎麼辦?他才能思考這些問題。
底下一段又說,「無後世之語,出之凶惡小人,人皆輕而忽之,譬諸投鸩毒於臭食之中,啖者自少,故其為害淺」。這是說沒有前生後世的這些話的人,如果他是凶惡小人,或者是一些毫沒有知識文化的,知見很不正確、很糟糕的人,你一聽,這種人講的肯定是無稽之談,你自然就不會相信他。就好像把毒藥,鸩毒是一種劇毒的毒藥,吃了就會死的,你把它放到臭穢的食品裡面,本來臭穢的食品就很少人會吃,你把毒藥放在裡面,當然吃的人就會少,這為害就淺,這是比喻。
下面說「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於膏粱之內,食者必多,故其為害深」。如果是駁斥輪回,撥無因果的這些話,他是從世間正人君子口裡講出來的,我們講大學者、大科學家、領袖、名人,他口裡講出來的,因為他的地位高,或者是聲望高,學問高,大家尊而信之,因為尊敬他,所以就信他講的話,可是他講的這個錯了,那為害就大了。就好像把砒霜,這個砒霜也是毒藥,放到了膏粱之內,就是放到很好吃的東西裡面,那麼吃的人就很多,所以中毒的人多,為害就深。所以我們要知道,要振興佛教,要把儒釋道三家的傳統教育振興起來,必定是要讓社會當中高層次的知識分子、賢達人士他們都能夠正確了解,由他們口裡去贊歎、去支持,這個聖教才能夠真正復興,就是這個道理。
古來的這些儒釋道三家教育為什麼這麼振興?因為帝王來推動,許多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你就看清朝,清朝頭三個皇帝都是對佛教非常深入的,順治皇帝後來他出家了,他能出家,他真能看破世間,這種造詣不是普通人有的,康熙、乾隆他們都是虔誠佛教徒,雍正皇帝那更是。雍正皇帝,你看他學習永明大師的《宗鏡錄》,《宗鏡錄》是永明大師把《大藏經》裡的精華摘錄出來,人稱小藏經,雍正皇帝又把永明大師的這部小藏經又來一個總結精華,《宗鏡錄》一百卷,雍正皇帝把它總結出提煉出二十卷,叫《宗鏡大綱》,你就看看雍正皇帝在這個佛法上下的功夫有多少。有這些高層次的人來推動,這佛法才能興旺。但是如果這些人知見不正確,那麼他誤導眾生這個影響就更深。所以有名的人,或者是受世間尊敬的人,不可以亂說話,亂說話這個因果可不得了,這個因果大小取決於影響的程度,如果影響程度深,這果報就大。
下面說「苟能侃侃鑿鑿,唯以救世為心,不作以順為正之妾婦,則其陰功大矣」。侃侃鑿鑿這是講到斬釘截鐵,旗幟鮮明。我們果然能夠旗幟鮮明的以救世為心,一心一意就為了挽救世道人心,勸人改惡從善。不作以順為正之妾婦,這是比喻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特別是現代社會,普遍都追求功利,你談這個因果報應,你談到聖賢教育,大家不能接受。真正有仁人志士出來大聲疾呼,勸人回頭,這是真正以救世為心,這種陰功,就是陰德,無量無邊。所以在現前要挽救世道人心,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因果教育,這是積大功累大德。為什麼?現在社會講的人太少,而且這個世道人心都不太像話,再不挽救就遲了。你現在要積功累德正是時候,你現在所做的比過去祖師大德那些聖賢人所做的功德還要大,為什麼?因為現在已經是在急難,千鈞一發的時刻,再不救真的來不及,聰明的人把握好這個機緣。
下面還有一大段,「吾輩一為書生,即有書生習氣。聞三世輪回,無論不信;即信,亦不肯出諸口」。這就是我們講的知識分子,很多都有這種書生習氣,特別是現在人,不願意講三世輪回,都所謂要崇尚科學,追趕所謂的科學潮流,一說到三世輪回就是迷信,怎麼能夠在科學時代還講?他不能相信,即使相信,他也不願意講出來,為什麼?怕人譏嫌。真的像我這樣拿了博士學位的所謂知識分子,大力的去宣揚三世輪回的人還真少,我就不怕別人譏嫌,我不認為這是迷信,這是事實。是事實我們就要堅持真理,就像維吉尼亞大學的史蒂芬森教授,他一生搜集了三千多個輪回案例,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實有輪回存在,他甘願做現代的伽利略。這是在一篇科學刊物裡面,有人是這樣評論他,說他是二十世紀的伽利略。為什麼?伽利略,這是在中世紀,他發現地球是圓的,圍繞著太陽轉的,可是當時的人都不相信,認為他是異端,講的是邪說,把他關起來,終身監禁,遭遇到這樣的痛苦。史蒂芬森教授他所提出的輪回的這些事實真相,也是現在人不能接受,雖然不能接受,他還要講,做現代的堅持真理的伽利略。
下面說「今悟一十七世之說,出自帝君寶訓,可明目張膽告人矣」。帝君開始就說出來,我有一十七世,這是出自帝君的金口。古人沒有不對文昌帝君尊敬的,即使是讀書人,一切的書生、知識分子,都拜文昌帝君。所以既然帝君都說他有一十七世,那肯定大家都承認有輪回。所以可以明目張膽,這個明目張膽這是從正面上說的,就是可以大膽的告訴別人確實有輪回,不是假的,你看帝君都這麼說。古代人這麼說大家沒有反對的,可是你現在這麼說大家還是搖頭,「這帝君,帝君又是什麼人?」他還不了解。所以現在要怎麼說?連科學家都這麼說,確實是有輪回,你可以明目張膽告人矣。這裡講到是帝君寶訓。
下面他給我們說出五種知道三世因果報應的利益,我們簡要的把它讀一下。「何則」,就是為什麼?「向惟不知有後世,所以屈指將來,光陰無幾」,不知道有後世的人,你看看剩下沒幾年了,光陰無幾,都恐怖。「今悟肉軀雖死,真性不亡,可知當身壽算,原來地久天長,是能易短命為長年者,此一十七世之說也」。你真正了解原來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靈性,肉軀雖然有生死,但是我靈性不滅,真正是天長地久,這樣子短命長命都不在乎,我們是無量壽,這是一十七世之說給我們帶來的利益,我們明了了,知道壽夭不二。
第二個下面說,「向惟不知有前生,故見天帝天仙、帝王卿相,不覺自顧渺小;今知六道輪回,互為高下,則夫豪貴之途,宿生何者不歷,是能等貧賤於富貴者,此一十七世之說也」。不明了三世輪回的,看到我們這一生貧窮下賤,境遇不佳,看見別人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福報很大,甚至能生天,看看自己這麼渺小,很難不會自慚形穢,產生自卑心理。現在明了了就不會有自卑,為什麼?這些大富大貴的長者,他們是過去修福,所以得到這個福報,我過去沒修福,所以現在沒有他們那麼好。我明了了,我現在修,我現在修,將來趕過超過他們,而且我過去又何嘗沒有做過這些大富大貴的仁人長者?所以平等,貧富不二,貧富平等了,你看不平的心就放下了。
下面第三個,「向惟昧於宿因,故每逢失意,不免怨尤;今悟榮枯得失,皆宿業所招,則雖橫逆相加,亦可安然忍受,是能消忿怒為和平者,此一十七世之說也」。這是過去我們不了解宿世有這些因果,所以遇到失意的時候就會怨天尤人,對於得失窮通這些境界現前放不下。現在明了了,這些都是自己善惡業的招感,所以心就平了,即使是橫逆相加,遇到了來討債的、來報怨的,我也能安然忍受,逆來順受,不再怨天尤人,心平氣和,心安理得,理得心安。明了什麼?窮通不二,現在順利,也沒什麼值得高興的,緣分到此,現在不順利,也沒什麼覺得遺憾,為什麼?緣分到此,這是懂得輪回真相我們得到的利益。
下面第四條,「向惟不達禍福,所以無惡不為;今知行善始足庇身,損人適以害己,則暗室屋漏之中,自存戰兢惕厲之想,是能化貪殘為良善者,此一十七世之說也」。過去不懂得福善禍YIN的道理,不懂得因果報應,所以無惡不作,敢造。造的時候敢,等到果報現前就害怕。現在明白了就不敢造惡了,知道只有行善積德才是真正自利,損人不是利己,那是害己,而且損人是最大的害己。所以在暗室屋漏當中,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都不敢放肆,心裡戰戰兢兢,好像天地鬼神在旁邊監察,警惕、謹慎、恐懼,戒慎恐懼這個樣子出來了。實際上天地鬼神真的就在旁邊監察,我們看下面的文昌帝君他的轉世當中也做過神,真的他都監察著人的行為。真正明了這個事實,我們能夠化貪殘為良善,貪是貪婪,殘是殘暴、殘酷,就是改惡為善,改惡為善必得善報,這是明了因果輪回的利益。
下面第五,「向惟不信因果,故見善人得禍、惡人得福,便謂天道難憑;今能參觀前世後世,則知福善禍YIN,本是毫發無爽,是能轉愚癡為智慧者,此一十七世之說也」。過去沒有學過因果教育,不明白三世因果,看到怎麼行善之人還遭受到災禍,作惡的人為什麼他還能享福?這就會怨天尤人,說老天爺都不公平,天道不足以相信,這都是造作惡業。現在明了了,有前後眼了,看三世,從三世的角度去看,就知道福善禍YIN是真的。修福修善,修善必定得福,做壞事必定得災禍,這是毫發無爽,爽是差錯,一絲一毫都不差錯的,這樣子就轉愚癡為智慧,我們講破迷開悟了。你看明了三世因果,可以幫我們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乃至轉凡成聖,這個利益大。
所以下面最後一句說,「識得此言真意味,何勞讀盡五車書」。真正明白帝君一開端這一句話,「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這一句話裡的真意味你認識了,你能體會了,你何勞讀盡五車書?這句話涵蓋了儒釋道三家聖人全部教誨。你不用再讀這麼多書,你真明白了你都得到了,你的利益都得到了。所以我們讀書要懂得悟,悟性比博聞強記更重要,你看這第一句話,我們就講了兩個多小時,到此地才講圓滿。理講圓滿了,底下還有事,下面安士先生是將文昌帝君的這十七世裡面的故事,真事,真實的故事,給我們詳細的說明,非常的精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繼續來學習。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集) 2008/9/23 華嚴講堂 檔名:52-29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