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由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裡看見禮佛、念經、拜忏、早晚功課等佛教儀式,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
禮佛,用淨水、香、花、水果、燈燭供佛,這是佛弟子對人天導師表示的尊敬。佛前供一杯水,表示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平等。香代表戒定真香,燃燒自己,捨己為人。敬香是一種供養,更是一種在薰習中使靈性升華,證得自性清淨之路。花代表因,開花後才能結果,代表六度萬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是教我們看到果時,就想起希望得什麼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燈燭表示智慧、光明,要燃起自己的誠信、智慧、光明,去照耀別人,為社會大眾服務,不講報酬。並不是獻花燒香,讓佛聞到香味;點燈燃燭佛才能看到一切。
禮拜是通過拜的動作,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同時也忏悔自己所造的罪業,折服驕慢之心,教我們敬人、敬事、敬物,一切恭敬。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這些儀軌除了引導人們趨向佛地而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它們趨向一條精神通道,一種洞見精神本質的修行之道,是精神實踐的過程,是凡夫人格提升的過程,淨化靈魂的過程,開發智慧的過程。所以佛門一切設施,處處都在表法,時時都在提醒佛弟子,教育佛弟子。
佛教徒禮忏誦經,是表示忏悔自己的過錯罪行。一般要自己忏,內心真切才符合佛教的意思。一般人不會忏悔,祖師們就編輯忏悔的儀軌,照著念,口念心思,悔往修來。但有些人自己不念,卻花錢請出家人念,這就失掉禮忏的意義了。把禮忏、做功德當作出家人的職業,只能增加世俗對佛教的毀謗與誤會。
學佛的人,早晚誦經念佛,是為了經常溫習佛祖的教導,在佛教裡叫課誦。寺院課誦儀軌要適應多種宗派,所以費時甚多,居士在家學佛,不必如此,一門專修,簡潔多了,可以靈活安排。
中國古代祭祖有焚帛的風俗,燒一點綢緞給祖先享用。後來為了簡省,就用紙來代替,做成錢、元寶。這不是佛教裡面所有的。佛教傳來中國,適應這種慎終追遠的風俗,方便地與誦經禮佛合在一起。於是又被誤會是佛教在提倡燒紙放炮。
有些佛寺,搞抽簽、算卦等增加收入,引起社會的譏嫌,指為迷信。其實,純正的佛教不允許這樣作。真正學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過去及現世造了惡業,絕不能用趨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只有多做善事,才能逐漸改變惡運。
詳見《空林佛教》06、6、《關於佛教禮儀形式與精神本質的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