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宣講於2015年6月7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二規教言論》。《二規教言論》有總講和廣講,今天是廣講。廣講分十一,下面接著講第三,有愧。
你要有慚愧之心。作為凡夫,肯定有很多毛病,肯定有很多犯錯的時候,如果有慚愧之心,還是有機會,有希望的;如果沒有一點慚愧之心,這個人就沒有機會,沒有任何希望了。所以,有愧是很重要的。
佛在經中也講過,兩種人可以解脫,一種是不犯錯誤的人,一種是犯錯誤知道忏悔的人。我們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犯了錯誤以後,若是有慚愧之心,一切過錯,一切所造下的惡業都能清淨;若是沒有慚愧之心,就沒有辦法清淨,所以慚愧之心很重要。
大家對自己所做的惡業和自己的很多毛病,有一種厭煩心,這叫慚愧之心。
我們有很多毛病,但是自己根本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就更為嚴重了。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些經典、論典呢?第一,通過學習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第二,發現以後可以改正。第一步是發現,第二步是改正。
首先要發現。我們應當了知什麼是壞事,什麼是惡事。惱害自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壞事,直接或間接給自他帶來痛苦的都是惡事。若要仔細了知這些,還要學習更多的經典和論典。了知之後要返照,在自己的身心上去找這些:自己有沒有做過壞事,心裡有沒有存這種壞心,自己有沒有做過惡事,內心有沒有惡念。這樣去找,才能找到。
在《二規教言論》中先講智慧,後講慚愧。之所以先講智慧,是因為你得先有智慧,有這種分別善惡、好壞的能力啊!現在有些人把壞事當成好事,把惡事當成善事了,這就是缺乏智慧。這種人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很難發現自己所造的惡業。
為什麼沒有這種慚愧之心呢?為什麼生起的慚愧心不強烈,一點力量都沒有呢?主要是自己沒有發現,或者發現得不徹底。一個凡夫不可能沒有過失,不可能沒有做過這些惡事。所以先要了知,這點很重要。
我們要學習和研究經典、論典,這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願意研究經典、論典,不願意聞思,這種人就像水裡的石頭一樣,泡一百年也不會變軟,這種人根本不了知,也無法發現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怎麼能生起慚愧之心呢?
其次要改正。只有你發現、了知了自己有問題,才會生起慚愧心。只有具足慚愧心,你才會改,最後徹底改掉了,就圓滿了,這是改變命運唯一的方法。
現在很多人想改變命運,因此而不擇手段,諸如搶、偷、騙等各種手段。但是這些能否改變命運?不能!
也許有些人會產生疑惑:“能啊,你看某某人通過偷盜的手段,掙了很多錢,現在有別墅,有奔馳、寶馬。”這種行為會令他曾經積累的福報迅速耗盡。他今生今世得到了人身,說明他曾經做過善事,也積累過一些福德,否則不可能得到人身,肯定還在地獄。既然他得到了人身,說明他還是有點善根福德的。但這些善根福德現在被迅速耗盡,迅速窮盡。他這樣隨心所欲地享用、享受,這些善根福報耗盡之後,他的前途一片黑暗,出脫無期。之所以這樣講,因為善惡因果是自然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瓜了肯定得瓜,你種豆了肯定得豆,這是自然規律,並不是通過其他渠道得到了豆。同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也是自然規律。所以,不要看眼前的境況,要有智慧。
所謂“站得高,看得遠”。你站得不高,看得肯定不遠。你自己要有知識、智慧,這樣才能看得廣,看得遠。什麼叫知識,什麼叫智慧?看得遠,看得廣。看得越廣越有智慧,看得越遠越有智慧。我們偉大的佛陀講的是三世——前世、今世、來世啊。不要只看眼前的境況,不要相信眼前的所發生的這些,諸如某某人通過欺騙、詐騙的手段,獲取了很大的利益,他發財了,他升官了……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實際上這不是什麼好事。
大家不要犯錯誤,一定要有智慧,有取捨的能力。首先要觀察,要了知,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毛病,然後才會生起慚愧心。有慚愧心,就會改,改了就好了。所以慚愧心很重要。
但是在慚愧心前面講了智慧,智慧也很重要。智慧是根,若是沒有根,是不會有慚愧心的,即使有了也不是正確的。現在很多人有時候也做善事,也做一些功德,但是因為缺乏智慧,所做的實際都不是功德,都不是善事。
雖聞善理及善語,於此不起歡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識,此等亦是無愧者。
“雖聞善理及善語,於此不起歡喜心”:雖然有這些好事、好話,還有這些善業、功德,但是對好人、好事卻生不起歡喜心,不喜歡好人,不喜歡好事,這也是無愧者。
不喜歡善知識,不喜歡善業。比如,不喜歡愛護生命,只喜歡殺生;不喜歡付出,不喜歡奉獻,總是將他人的所屬據為己有,很多時候通過偷、搶等方式占有。其實這些都是愚癡的做法。真正的福報、機緣,不用你這樣不擇手段地獲得,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也要擁有這些”,然後不擇手段地獲取這些。這是愚癡的做法!你只要存好心,做好事,這些殊勝的機緣、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會來,根本不用去求這些。但是,無愧者就不喜歡做這些善業。再如,不妄語,就是說谛實語。但是人都不願意說谛實語,只願意說假話,說謊話,說妄語。
就像這樣,這些人只喜歡惡事,不喜歡善事;喜歡壞事,不喜歡好事。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不喜歡孝順父母、恭敬師長,不喜歡具有功德的人。如果你不喜歡這些,對這些沒有歡喜心,你就不可能去做,也不可能去學,所以你不可能獲得或具有這些功德、善事。
在佛法裡講“信心”,也是這個意義。你喜歡這些功德,尤其是喜歡這些無漏的功德,並且喜歡這些具有無漏功德的人,這叫信心。
對這些功德,對具有這些功德的人生歡喜心。我們對上師、善知識要有信心。那麼,你是因為什麼而生起歡喜心的?因為他的名氣大、長相比較好而歡喜?這不是信心,而是貪心!他有無偽的慈悲心,他有廣大的智慧,他有攝受眾生的能力,你因為這些而生歡喜心,這叫信心。貪心和信心不能混在一起。若是因為他有廣大的神通,或者能救苦救難而喜歡,這都是貪心;若是因為他有智慧、慈悲,有無漏的功德,你因此而生歡喜心,這叫信心。
信心很重要。只有生起這種歡喜心,你才能真正地追隨他;只有生起這種歡喜心,你才會修學這些功德。信心就猶如發動機。一台轎車如果沒有發動機,根本無法發動,就失去了交通工具的意義。同樣,即使你念得再多,做的再多,如果沒有信心,就像沒有發動機一樣,都會失去意義。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得不到修法的功德和利益呢?因為學佛修行不如法。一講功德和利益,很多人都不願意聽。我現在也不願意講這些了,因為他不相信,“我念了,我做了,但是我沒得到啊,我沒有改變啊。”盡管你做了,也念了,但是你念得不如法,做得不如法,所以你沒有得到功德和利益!如果你如理如法地念,如理如法地做,不可能得不到這些功德和利益。
佛不會欺騙眾生,否則不叫佛,佛是不欺騙眾生的。有沒有這些功德利益?一定有!但是你自己得有修行,如理如法地去做,這樣才能得到這些功德和利益。
若沒有發動機,車子無法前進。同樣,如果你沒有信心,不會有任何的提高或進步。所以信心很重要。
也許有些人說,我不求什麼解脫,我只想做個好人……即使是做好人,也要先喜歡好事,喜歡好人,這樣你才能夠成為好人,這是很重要的。
“亦不依止善知識”:你要知道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然後才會下決心“從現在開始,我不能做壞事,要做好事”。因此,你首先要依止一位善知識,依止一位好人,由他來指點你。
斷惡行善,說起來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難的。這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斷惡有斷惡的方法,行善有行善的方法,你要有智慧,要有方式、方法,通過這些方式、方法,你才能斷一切惡,行一切善。誰能教給你這些方法?就是佛,善知識。佛能告訴你,善知識可以教給你。
“依止”,你之前沒有辨別的能力,也沒有取捨的能力,這時你一定要靠一個有能力的人。他可以教你,可以帶你。這叫依止。
即使你只想做個好人,也是一樣。你依止一個好人,跟著他學,最後你也可以成為好人。否則也難啊!
“此等亦是無愧者”:對好事,對善事生不起歡喜心,對仁義道德,對佛法裡所講的戒律生不起歡喜心,這也是無愧者。不喜歡好人,也不依止善知識,自己總是一意孤行,這種人也是無愧者。
親近劣種惡行友,愚人群中歡欣游,
背棄世法二規行,此等亦是無愧者。
這個偈頌主要講的是親近惡友。
“親近劣種惡行友”:“惡行友”是指比較喜歡做下等事情的人,跟他們在一起混。
“愚人群中歡欣游”:從世間的角度來講,很多人喜歡吃喝嫖賭,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人,他們也許很受人歡迎。從佛法的角度講,有些人喜歡神通、神變,被以盲引盲,又有什麼意義呢?就好比一個瘋子,到一個瘋子的群體裡可能很受歡迎。
“背棄世法二規行”:實際上這樣的人已經背棄了世間與出世間二規。“世”是世間,主要指人規;“法”是出世間,主要指佛規。
“此等亦是無愧者”:這種人也是無有慚愧的人。
白晝飲酒賭博等,沉迷損害名譽法,
夜間唯作不淨行,此等也是無愧者。
龍樹菩薩在《親友書》裡講了六種損害名譽之法。
一、賭博。
現在人都打牌,打麻將,賭博。賭博的時候,不可能沒有貪心、嗔恨心,而且會特別強烈。“我能不能贏,能不能賺”,肯定生起貪心啊。對方若是贏了、賺了,你心裡肯定不會高興,肯定會嗔恨。以貪心、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惡事,這都是下地獄的因啊!為什麼要這樣?若是你實在無法打發時間,還不如念經、打坐,這樣度時光多好啊!
從世間的角度來講,賭博也是毀壞自己名譽的一件事情。此外,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護法神,如果你總是賭博,這些護法神慢慢也會遠離你。若護持你的這些神離開了你,你就像具屍體一樣。經常賭博的人,你們應該都能看得清,我覺得都不像個人。
二、看戲。
這就是空耗時間。現在世間有很多這樣的人,內心空虛,沒有事做了,然後就去看電影等,以此來消耗時間。他沒有其他的精神寄托,精神太空虛了,所以想以這種方式填充自己,結果內心仍然是空虛的,真是可憐!
現在還有人靠玩游戲消耗時間。游戲有什麼可玩的?那是小孩子玩的東西。現在很多大人都在玩游戲,甚至都上瘾了。
人身多難得啊,每時每刻都多麼珍貴啊,為什麼通過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消耗自己的時光,浪費自己的生命呢?真是不值得啊!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
龍樹菩薩講,看戲也是損害名譽的一種事。
三、懈怠懶惰。
有些人特別懈怠懶惰,總是吃、睡。餓了吃,困了睡。一躺下就呼呼睡,餓了才知道起來吃飯。連自己幾十平米的小屋都不願意收拾。
在我們學佛人當中,尤其在出家人當中,也有這種人。盡管自己已經上山出家了,但是越來越懈怠,現在連飯都不願意做。難道你不吃飯啊?如果你不做飯,就別吃飯了。如果你能不吃飯,你可以不做飯。看看,懶到什麼程度了?連飯都不願意做,衣服都不願意洗。越學越糊塗,越修越懶。
現在很多人口頭上都說“念佛好”“禅修好”,但是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念佛法門,根本不了解禅宗法門,就是想偷懶,就是圖簡單,然後找借口。念佛簡單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些人念珠都不願意拿,還說“撥珠容易心散亂”,這是不可能的!你還是沒有明白,這裡面都是有很大的意義啊。你之所以這樣說,就是自己心裡不願意去思維,也就是不願意提起更多的正念,就願意在那裡糊裡糊塗地待著。這也是懈怠懶惰。有的人說禅宗法門好,修禅宗可以什麼也不想,在那待著。這都是圖簡單嘛。歸根結底,這些都是懈怠的一種表現。
修法時,應該是邊念邊觀想,邊念邊思維。念一個字,就可以提起一個正念;念一句,就可以增加一種智慧。這多好啊!如果你如理如法地做,每天上早課、晚課都能邊念邊思維、觀想,這樣時時刻刻都在提起正念,時時刻刻都在增長智慧,這叫積累啊!
福德是要積累的,智慧是要積累的。沒有一下子圓滿的。即使有,也不是一般人,那是上上根基者。他之前在很多生生世世當中已經積累了,現在就是快要圓滿了,猶如就差一滴水就滿了,可能是這種情況。你看,他在很多生生世世當中都修過,相續已經快要成熟了。對於這種人,一點就能見性。這種人是不得了的。以前我們講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上等根基又分上等的上等、上等的中等、上等的下等。這種人應該是上等根基裡的上等。比如說遇到禅宗,這是上等根基;其中如六祖慧能大師,僅僅一句話,他就明白了、見性了,這就是上上根基者。再如遇到大圓滿,這是上等根基;在我們歷代祖師當中又有很多這種情況,一點就成就了。這都是上上根基。盡管都遇到了大圓滿,都遇到了禅宗,但是為什麼有的特別快,有的特別慢?個人的根基不同,快的那些是上上根基的人,這樣的人非常少。
也許有些人有這種想法:“我應該是這種人,那就等著吧……”不可能!如果你是這種人,早就開悟了,早就見性了。你還沒有開悟,沒有見性,就說明你不是這種人,所以你還要繼續努力,直到開悟、見性。不要等天上掉餡餅,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懈怠懶惰也是毀壞名譽的一種做法。
四、親近惡友。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特別喜歡那些無惡不做的人,覺得他們有權有勢,特別想跟這種人拉關系,願意跟這種人在一起混日子。你們也許這方面了解的比我還多。不能這樣!
學佛人當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不願意接觸那些有功德、身口意比較清淨的人,而願意接觸一些身心不清淨的人。不要這樣!如果接觸這些惡人,跟這些不清淨的人在一起,你也會受影響。為什麼?作為凡夫,定力不夠,都會受外在的影響,這叫牽引。所以“遠離惡友佛子行”。
親近善友也是佛子行。我們這裡有很多學修較好,比較有弘法利生能力的人,大家應該以他們為榜樣,跟著他們學修,這就是親近善友。這樣你自己自自然然就會圓滿,就會獲得成就。
大家要遠離惡友。如果你親近惡友,肯定也變成那樣的人。你跟一個強盜在一起,他人一定認為你也是小偷。你跟一個賭博的人在一起,他人一定認為你也是賭博的人。你跟賭博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一定慢慢會賭博。你跟抽煙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抽煙。你跟喝酒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喝酒。
學佛的出家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戒律比較清淨,或者喜歡精進學修。如果你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慢慢變成戒律清淨的人,或者學修精進的人。否則,自己就會成為懈怠的人。盡管有些人身處清淨道場,在這樣一個淨土裡,卻還處處造業,搬弄是非,說三道四。大家要遠離這種人。
五、喝酒。
有些人整天喝酒、抽煙,這有什麼好玩的?有些人就愛抽煙,還說戒不掉。我都有點納悶,後來明白了,這就是串習嘛。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這些人已經習慣了,戒不掉。
以前我小的時候,父母給我講鬼的故事,描述鬼的嘴裡噴火,鼻子出濃煙。在我的想象中,這是特別可怕的東西。後來我看到抽煙的人,原來媽媽說的“鬼”就是這樣的啊。
六、夜間游逛他處。
有很多這樣的人,晚上去妓院、夜總會等這些不清淨的地方鬼混。白天吃喝,晚上鬼混,這樣過日子。這種人晝夜都在做一些不清淨的事情,身心沒有清淨的時候。
這種人就如同被打麻藥一樣,吃喝、做不淨行都是在受刺激,身心一直都在受刺激,沒有安寧的時候,還把這些事情當作一種快樂、一種享受,這叫顛倒!就像佛在經中所講的八熱地獄的眾生一樣。這些地獄眾生平時要遭受難忍的痛苦,獄卒們對他們不滿,舉錘擊打他們的頭部,他們偶爾會昏迷過去,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快樂、最舒適的時候。但是,在我們看來,昏迷過去有什麼舒服可言?如果我們昏迷過去,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就是這樣顛倒,將痛苦當成快樂。
以上這六種人,今生就在損壞自己的名譽。護持他們的那些善神自然會離開。我一看那些喝酒吃肉,整天在外面做壞事的人,心裡就難受。護持他的善神都離開了,所以他就像沒有魂似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都是造惡業,將來還要遭受痛苦的,這都更不用說了。
人有很多種活法,大家不要選擇這種方式。不去做這些事,你也一樣能生活。如果自己有福報,你一樣能發財,能升官;如果自己沒有福報,你再怎樣不擇手段地追求,最終還是一無所獲。所以,相信因果吧,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意義的人,這樣你的人生就有意義了。這也是好的開頭,你的來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會越來越好。
現在有些人人品很好,也願意做善事,但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違緣、障礙,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你要相信因果,這叫重罪輕報。你還在人間,還是凡夫,就說明你往昔肯定造過很多惡業,做過一些壞事,這些是不可能浪費的。你現在做善事、積功德,所以感得重罪輕報。這些惡業有些滅盡了,不用你感受惡果了;有些不能滅的,就盡快感受果報。我就是這樣想的:我們往昔所造的那些惡業,若是能夠在今生今世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令業果窮盡,這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否則,若是將來帶到惡趣裡,在惡趣裡感受這些惡果,那是不堪想象的啊。所以,現在遭遇一些違緣、障礙等,這都是好事。
人要有智慧,要深信因果。其實很簡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都是絲毫不虛的。有時候看到眼前所發生的事情,也許會想:“因果是不是假的,是不是不對啊?”不要這樣想。因果不虛,這是佛講的,也確實就是這樣的。大家要相信因果,不要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獲取利益。若是有福報,到時自然會來。
無義瑣事耗時日,且造種種不善業,
對此不知自慚愧,此等亦是無愧者。
“無義瑣事耗時日”:心善,一切才會善;心廣大,一切才會廣大。若是有智慧,把心量打開,這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若是沒有智慧,心量沒有打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意義的。
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看你的發心。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你是為什麼做的?“我生活是為了了緣了債,我工作是為了奉獻、付出。我要為人民奉獻自己。”能這樣做,多好啊!同樣在工作、生活,但不一樣了,這是為了了緣了債,為了這些眾生而生活和工作的。
的確如此啊。家裡的那個人,就是冤家;家裡那個可愛的小孩,他是債主啊。“我是來了緣了債的”,這樣生活就有意義了。否則,你自私自利的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
工作也是如此。“我是為社會奉獻,為人類付出”,那你的工作就有意義了。反之,如果心裡想:“我上班是為了工資,為了生存”。有必要為了生存嗎?能生存就生存,不能生存又怎麼了?沒有什麼。有必要為了工資嗎?就為了幾百快錢或幾千塊錢,那也太沒有意義了。應該這樣想:“人類需要我,社會需要我,我就是為人類付出,為社會奉獻。”自己雖然微不足道,就是一滴水,但你要放入大海,就跟大海是整體啊。如果能這樣想,你的工作就有意義了。每天起早貪黑地上班、下班,也就有意義了。反之,僅僅為了幾千塊錢的工資,為了自己能夠生存,這樣就是無意義的,是消耗時間,虛度光陰。
“且造種種不善業”:不僅沒有意義,同時又造做了不善業。
上班的時候,爭名奪利,你死我活,這都是造業啊!生活也是,在家裡天天吵啊、鬧啊。他說他受委屈,你說你受委屈,實際上誰讓你受委屈了?誰也沒有讓你受委屈!他說你傷害他,你說他傷害你。實際上,誰也沒有傷害誰!所謂的委屈,是你自己令自己受的;所謂的傷害,也是你自己傷害自己的,沒有人傷害你!但總是這樣怨恨,這樣混日子,太沒有意義了,這就是造業了。你們過日子,哪有安靜的時候,哪有快樂的時候啊?即使快樂,也就是那麼幾個小時或一天。哦,今天出去玩玩,覺得快樂了。平時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吵鬧、打罵。這都是造業啊!夫妻之間總是嫉妒、嗔恨,這都是造業啊!
“對此不知自慚愧,此等亦是無愧者”:對於這些,一點都不知道慚愧,這也是無愧者。
現見聖教正規時,既不生起喜樂心,
亦無希求追隨意,此等亦是無愧者。
“現見聖教正規時,既不生起喜樂心”:“聖教”,指經典和論典等教言,這些都是佛、大德高僧們講的。對這些教言,既不生起喜樂心,也不產生追求心。
大家觀察一下,你對這些經典、論典生起歡喜心了嗎?如果有歡喜心,你肯定會歡喜地學。世間也有很多珍貴的教言,諸如《弟子規》《論語》等。現在的人都不喜歡這些寶貴的教言。我到漢地遇到很多比較珍貴的書籍,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歡讀書。
很多世人都不喜歡比較守規矩的人。從佛法的角度講,很多人不喜歡具德的上師善知識。
“亦無希求追隨意”:這些人對這些教言和善知識,沒有不希求,也沒有追隨的想法。這種人很難有成就,很難有改變。
大家應該喜歡這些經典、論典,應該對宣講仁義道德等人規的書籍生歡喜心,應該喜歡善知識,這樣自己很快會具有功德,很快就會圓滿。若不是這樣,就是無愧者。
總之取捨一切事,無有定誰而行持
脫離世法二規矩,即謂愚笨無愧者。
總之,對於一切取捨之處,大家應該以智慧去判斷、選擇,做決定。否則,就會脫離指聖規和人規這二法,這就是沒有智慧的無愧者。
“愚笨”指沒有智慧,即不懂取捨之處,所做的一切都不是通過智慧去選擇的。
在學佛的人當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就是盲目!我講過,盲目崇拜,盲目追隨,我不贊同這種人;通過智慧、通過觀察,最後覺得行,我同意這種做法。在我身邊跟我學修的人,大部分都是後者,並非盲目崇拜、盲目追隨。若是盲目崇拜和追隨,我不贊同,這種人是不會成就的。反之,如果通過智慧觀察,最後做決定:自己應該學這個法,應該跟這個人學。這種人是不會輕易動搖的。為什麼?因為這是他通過智慧觀察而做的決定。
如果不是以智慧觀察而做的決定,這種人就總會動搖。當然,動搖也沒有事,但是說明這個人的人品有問題。最主要的是,如果你總是飄忽不定,這樣會影響你自己的成就。
無論做什麼,都要通過觀察再做決定。別盲目!別沖動!現在有些人說要出家。在這裡出家,你要觀察好。你要先了解出家的生活。這是高原,你了解這裡的生活嗎?“我知道這個地方,我也知道出家人的生活,我一定能做到”,然後再做決定,先做常住居士,再做行者。在做常住居士和行者期間,你都可以自己考慮;同時,我們也會觀察。最後,雙方都覺得行,才可以正式出家,才可以受戒。這些事情都不能盲目。
若人具足慚愧心,能救顛倒懸崖裡,
設使無慚無愧者,教言於彼有何用。
“若人具足慚愧心,能救顛倒懸崖裡”:顛倒就如同要墮入懸崖一般。如果你有這種慚愧之心,就可以將你從顛倒懸崖裡救度上來。若是你有慚愧之心,就可以救你。
“設使無慚無愧者,教言於彼有何用”:對一個沒有慚愧心的人而言,有再多的教言也沒有用。我在這兒天天講、天天說,也沒有用,對這種人起不到什麼作用,沒有任何的意義。
復次心具慚愧者,終不遠離世法二,
殊勝善妙之規道,恆常行持不放逸。
若是具有慚愧心的人,他始終不會遠離人規和聖規,不會放逸。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二規教言論》講記(十)
1、什麼是損害名譽的六種法?
2、為何說“若人具足慚愧心,能救顛倒懸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