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幸福人生
浙江百歲老人生日不擺壽宴,發動子女捐37萬造橋
作為全村最長壽的一位老人,家住永嘉縣橋頭鎮的詹蓮妹即將迎來百歲生日。在一些村民看來,擁有151名子孫後代的詹蓮妹,到時的壽宴一定熱鬧非凡。可老人卻做了一個決定,不擺壽宴,發動子女出資37萬元為村裡造一座橋。 百歲老人親自動手修補衣服 連日來,永嘉縣橋頭鎮溪心村的村民,都在為一個百歲老人豎起大拇指。 這位名叫詹蓮妹的老人,看起來一點不像100歲的人。 老人的次子葉彥清拿出一件衣服,指著密密麻麻緊挨著的針線眼說:“母親有些耳背,不過,眼睛依然十分厲害。”衣服破了,或者穿著有些不舒服,她都親自動手,拆拆補補。 面對將信將疑的記者,老人親自表演了穿針動作,只見她一手穩穩地握線,一手拿針,三下兩下就穿進來了。更讓人啧啧稱奇的是,老人幾乎從未感冒發燒,身上也沒有其他毛病。 “我每天凌晨5點起床,午飯半小時後開始午睡,一口氣睡到下午3點,晚飯後看會兒電視就睡覺。”老人說,她每天的作息時間幾乎雷打不動,平時做得最多的動作是,用手指梳頭以及伸伸懶腰。 最大一筆開銷是保姆費 據葉彥清透露,他有兄弟姐妹共7人,他們這一輩,很多已經是曾祖父母這一級別。 “小時候,我們家最多的時候,是18個人一起吃飯,母親永遠最後一個去盛飯。”葉彥清說,那時候因為子女眾多,家庭十分困難,每天為各種事情發愁,母親拼命節省,從未對他們發火,後來,他們逐漸長大,生活也慢慢得到改善,但母親勤勞節約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 目前,老人最大一筆開銷是每個月3000元的保姆工資。“這還是兩個月前,家人好說歹說,老人才同意的。”葉彥清說,沒請保姆前,母親燒飯、炒菜,都自己動手,即便請了保姆,有時母親依然自己動手。 平時,什麼東西放哪裡,只要老人經手,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很多時候,我的記性都不如她。”葉彥清說,母親的百歲生日很快就要來臨,但母親念叨最多的是,村裡的橋什麼時候建好。 “修路、造橋,歷朝歷代都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老人說,擺壽宴,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