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06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二十五頁,第一行看起:

  【必成正覺第七】

  這是第七品。我們看科題,「頌行願以求證」,分五個小科,就是分五個小段。第一段,「法藏說偈」。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法藏比丘這句話不能夠輕易看過,說明什麼?說明前面四十八願是法藏比丘說的,交代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重復為我們轉述,法藏比丘沒有到這個地方來,是釋迦牟尼佛把他的話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傳達給我們。

  我們看注解,念老這裡注解不多,「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說四十八願已」,已就是說完了,四十八願說完了,「乃於佛前復以偈頌表此行願,並請證明」。願發了,向老師報告,不但發了願,而且依這個願來修行,認真努力,希望將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並且請佛給他做證明。「以大願真誠深廣故,應時感得雨花地動,空中贊雲: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內容」。這個裡面我們要學的,真誠深廣,要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諸佛菩薩的工作就是教學,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度種種不同的眾生。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願滿普濟」,這一科裡頭又分為五小段。庚一,「超世願滿」。請看經文: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我建超世志』。「建者,立也」,建立。「所謂超世志者,注經家中頗有異解」,古代注經的大師說法不一樣。「如淨影雲」,隋朝淨影寺的法師,他的注解裡面說的是:「前所發中,求法身願、求淨土願,名超世願。」淨影是慧遠,跟我們初祖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歷史上稱他作「小慧遠」,隋朝時候的人,他有《無量壽經》的義疏。「淨影以《魏譯》光明無量願」,他根據康僧铠的譯本,「光明無量願、壽命無量願與諸佛稱揚願,為攝法身願」。這些地方,雖然大家說的不一樣,都值得我們學習。淨宗,阿彌陀佛是淨宗典型的學人、模范的學人,我們跟他學,得要學得像。要像阿彌陀佛,那怎麼能不生極樂世界!怎麼個像法?第一個就是願,他發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跟他的願完全相同,這就對了,這樣學阿彌陀佛就學得挺像,至少在表面上看很接近,是我們往生根本的依據。前面講的法身,後面講的淨土,這個五願超越世間。憬興法師說法跟他相同。「義寂、望西等則謂總指所發之四十八願,後說甚是」。不僅前面這個五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平等的,願願都是真實的,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的,這個意思就更圓滿了。

  「《甄解》」,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他說,「吾祖」,日本淨土宗的第一代祖師,就是善導大師,他們公認的。淨土在日本有十幾個宗派,但是初祖都是善導大師,他們對善導大師非常恭敬。說善導大師說的,「不可思議四十八願」,這肯定了四十八願願願都不可思議,「又雲無礙誓願。世人以謂此四十八願者,願願各頭」。這個意思是說,我們這個世間人有分別、有執著,縱然學佛,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還是有分別、有執著;證得阿羅漢,見思煩惱才放下。古時候這些祖師大德當中,他們的成就不可思議,但是他們說經、注疏,那個時候功夫還不到,習氣沒斷;證得阿羅漢,阿羅漢習氣也沒斷,辟支佛才斷習氣,所以就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看法。雖然不同,都有道理,都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甄解》裡面的後面這段說得好,他說願有四十八,但這四十八願是一願,總的來說是一願。這個願是什麼?這個願是普度眾生,我們要學的是這個。我們今天發的願是什麼願?只求自己往生,沒有想到別人。回頭看看阿彌陀佛這個願,還得了嗎?願願都是普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切眾生,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一個不漏。這是彌陀四十八願,這個心量多大!我們千萬不要疏忽、不要忘掉。我們這世間人心量就是想到家親眷屬,學佛的人量再大一點,冤親債主、六親眷屬,有幾個人能想到我們這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很少;做大法會裡面,有,回向偈裡頭我看到這個願文。沒有看到像阿彌陀佛這樣,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上面是等覺菩薩,下面是無間地獄,全包了,一個也沒漏掉。這是我們應該要記得、要學習的,我們的願才跟阿彌陀佛相應,否則怎麼發,跟阿彌陀佛都不相應。

  阿彌陀佛願願度眾生,我們跟眾生還有意見,這個眾生我喜歡他,我要度他;那個我討厭他,我才不度他,好像度他到極樂世界,天天看到他不高興。我們想一想,這樣的心態能去得了極樂世界嗎?也許在你臨終一念沒有這個雜念,你去了;如果臨終一念還有這些念頭在,就去不了。淨宗法門之殊勝,不講這些煩惱習氣,叫帶業往生,著重在臨終那一念,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所以修這個法門,心量要拓開,臨終才有把握。我對於貪瞋癡慢疑、怨恨惱怒煩全放下了,這個東西都不放在心上,對我們往生淨土的信心增長了,願力加強了。在這個世間,對我再不好的人,生生世世陷害我的人,都原諒他,不把它放在心上,像諸佛如來一樣寬宏大量,大量是什麼都能包容,沒有一樣不能包容,這個重要。

  這個地方總結為「無礙誓願」,「無礙」兩個字要重視,有障礙就不行,有好惡就不行。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怨恨惱怒煩,這能放下就無礙了。前面放下,心無礙了;後面怨恨惱怒煩放下,事無礙了,理事都無礙。我們得學這一點,在日常生活當中在這下功夫。毀謗我們的人、障礙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要原諒他,為什麼?我們知道他跟我是一體,我們是自性生的,他也是我自性生的,是一不是二。中國古大德,那時佛教沒到中國來,就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說這個話的人是什麼人?佛教沒到中國來,跟佛教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能說得出這個話來,在印度人,這個人就是佛菩薩;在中國人,我們稱他為聖賢,大聖大賢。既然是一體,還能有怨恨嗎?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還要報仇嗎?為什麼連報仇的念頭都沒有?一體。這個重要,時時刻刻想到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惠能大師開悟的這五句話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自己的自性,別人的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同一個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叫菩提心。所以我們常常勉勵同學要發菩提心,什麼意思?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就叫發菩提心。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國的時候講的,我講大家好懂。古人解釋不好懂,我說的好懂,我說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是體,下面這四個: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用,有體有用。用,前面三個是自受用,是對自己;最後一個慈悲,是他受用,對他、對身外一片慈悲。對自己,清淨、平等、覺,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清淨,清淨心是阿羅漢;第二,平等,平等是菩薩,比阿羅漢是高了;第三個,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受用。清淨平等覺不能疏忽,在修什麼?就修這個,對內修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高下;覺,圓滿成佛。對人,用清淨心對人,用平等心對人,用正覺心對人。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真的,不能用假的。這是佛教,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乃至八萬四千法門,菩提心是平等的。發菩提心,真佛弟子;沒有發菩提心,不是真佛弟子,是在門外的學生,在門外旁聽的。真正發心才是佛的真正真實弟子,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

  這一次第四回我們在一起學習《無量壽經》,跟前面三次不一樣,前面三次我們著重在經的義理,這一次學習我們如何深入,如何得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我們偏重在這裡。所以特別我們有個學習班,學習班的同學們好,都有這個感觸,真得利益。我們深一層去學習,字字句句不要放過。

  這個下面說得好,「又曰不可思議四十八願。四十八,一一願皆具不可思議德故」,這句重要,願願都具足不可思議的功德,不止五個。善導大師在四十八願裡頭選出五條最重要的,那就是「定成正覺」,第十二願;十三,「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所以惠能大師開悟,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第一就是具足光明無量,第二個具足壽命無量,這是利益裡頭最真實的利益。在哪裡?在菩提心裡頭。佛的智慧為什麼那麼大?菩薩的智慧,法身菩薩跟佛好像差不多,為什麼?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就叫法身菩薩,為什麼?他證得法身了。什麼叫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就是法身。我們每個人都有,從來沒有離開過,就是不認識,把這肉身當作自己,把法身忘記,著相了。開悟的人知道,我這個生滅身跟不生不滅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他真正相信自性本具無量功德,這個無量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是我自己心變現出來的。所以你從整個宇宙來看,你就能慢慢體會到自性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在日本,日本有一派專門念第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四十八願不要了,就要一願。我在日本講經講過兩次,他們那邊的法師、同修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們專念十八願行不行?我說會的人行,不會的人不行。他問我什麼叫會?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具足其他四十七願,這叫會;一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執著這一願,這一願裡頭圓滿其他四十七願。這他才曉得。你把這一願獨立了不行,其他都不要了,那怎麼可以?那阿彌陀佛的願有欠缺、不圓滿。願願都圓滿,願願都不缺,一願就是一切願,願願都是四十八願,這才沒有搞錯。單單執著一願,其他四十七願不要了,錯了。

  所以這個後面說得好,這個我們要記住,四十八願,一一願皆具不可思議德故。「諸願相入,而無所隔,名無礙」,把無礙解釋出來了。「由上可見四十八願互融互入,一一皆是超世之願也」。祖師跟我們講的四十八願哪幾願殊勝,是對初學人說的,為什麼?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很濃,給你說這個,讓你生起信心,求願往生,慢慢再向上提升,這就對了。

  下面一段,「善導大師於《法事贊》中雲: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是謂一一之願悉為念佛也」。怎麼知道每一願都是為念佛?這就是,遍是普遍,普遍為我們標示出來念佛最為親,信、願、持名這三資糧。《華嚴》說得好,《華嚴》這句話要常常放在心上,時時提起觀照的功夫,就是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范圍大了,一法含攝一切法,一願含攝四十八願。我們把它擴大,四十八願能不能包括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大願?包括。再把它擴大,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宗教,那些宗教能不能都包括在這個願裡頭?包括,四十八願願願包括,四十八願任何一願圓滿包括。八萬四千法門是一門,一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一門就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就是一門。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知不知道?如果真知道,你心就定了,你會守住你修習的這一門。

  所以宗教需不需要改變?不需要。你信基督教,你將來生到天堂。我想到極樂世界去,我不想到天堂。你要真正到天堂,我們生極樂世界,到那裡就碰到了,怎麼你也在此地?那個人說,怎麼你也在此地?我們學的都不一樣的宗教,怎麼都在這裡?你才恍然大悟,《華嚴經》上告訴你的信息,你沒有聽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叫它天堂,這裡叫它做極樂世界,其實是一個地方,妙不可言。宗教有沒有沖突?沒有沖突。沖突從哪裡來?是你自己迷惑顛倒來的。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哪來的沖突?於是我們明白了,明白我們見到不同宗教的人,跟他說什麼?一門深入,你是基督教,就一部經典《聖經》深入,長時薰修,告訴他這個。跟其他宗教往來,可以涉獵他的經典,我的路不變,就對了。那些宗教都可以幫助你,你這一門是正修,其他東西幫助你助修,正助雙修。所以會的,全是利益、全是功德;不會,那就發生障礙,甚至於造罪業。互相毀謗,互相標榜,這就造罪業,所謂自贊毀他,不知道自他是一、一體。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知道自他一體的時候,這一門就是一切法門、就是普門,一門深入,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無量壽經》講的三個真實,你統統得到。

  這三個真實,我們不按經典排列,我們按我們自己的需要,第一個,智慧,真實智慧;第二個,真實之際;第三個,真實的利益,這對自己。對別人呢?對別人的時候,後面兩個要調換一下,對別人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後面是真實之際。排列的次第,活的,不是呆板的。隨緣度眾,隨緣就是活潑的,所以佛法沒有定法,活的,哪來定法?佛現的身相,沒有定相,《法華.普門品》裡面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看多活潑;他需要什麼法,就說什麼法。佛有沒有法可說?無有定法可說。由此可知,所謂的法,全是方便法,真實也是方便。方便裡頭有真實,為什麼?你開悟,就真實的了;不開悟,真實也是方便,妙!

  這淨土宗,遍標念佛最為親。一一之願悉為念佛,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又《往生論》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個三種莊嚴說得多了,國土莊嚴,先從依報說,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十七種,說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正報有佛、有菩薩,佛,說了八種,菩薩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太多太多了,說了四種。這三種是大分的,三種是依報、彌陀、其他的菩薩,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就是真實之際,合起來就是真實的利益,這是淨宗的宗旨。

  淨宗學習終極的目標,我們要得什麼?真實智慧在哪裡?無為法身在哪裡?真實利益在哪裡?都不在心外,心外無法,都在心,這個心是真心、菩提心。妄心裡頭沒有,妄心裡頭有煩惱。真心裡面有智慧、有法身、有功德,利益就是功德,真實利益就是真實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功是功用,德是自性本具。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是自己,不生不滅,清淨無為。學佛終極的目標就在此地,本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真實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真身,禅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學淨土的人,本來面目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名號統統叫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不會看亂,不需要分別,一點都不會認錯。阿彌陀佛是我的老師,每一個往生的人到那邊都成就,成就了都是阿彌陀佛,都成佛了。這一品,「必成正覺」,必定成正覺。

  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一法句。「且以聲字皆實相」,聲是念佛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聲音;字是這六個字,不要「南無」也行,「阿彌陀佛」四個字,音聲、這四個字都是實相,實是真實。什麼叫實相?永恆不變。為什麼聲跟字永恆不變?它是自性流出來的。我們今天聲跟字為什麼會變?阿賴耶流出來的。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個名詞我們常用,妄想、分別、執著,如果跟法相宗來對號,妄想就是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你就完全明白了。沒有轉識成智叫權教菩薩,權教是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我們要知道。如果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妄想放下,沒有妄想,大圓鏡智現前;沒有執著,平等性智現前;沒有分別,妙觀察智現前;這樣一轉,前五識也轉了,變成成所作智。這個成所作智是什麼?幫助眾生,度化眾生的方便全出來了,無量無邊的方便,八萬四千法門是方便。所以相宗修行是轉識成智,華嚴、天台都是修止觀。淨土宗的方法妙,帶業往生,一句佛號,信願持名,四個字就解決了。你要真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要真發願,我這一生念念就是求生淨土,我不想再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的事情統統放下。隨緣不攀緣,攀緣很辛苦、造業,隨緣不造業,隨緣能成就功德,隨緣要智慧,攀緣是感情。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法藏菩薩大願攝三種莊嚴」,依報莊嚴、正報莊嚴,正報裡頭有佛莊嚴(阿彌陀佛莊嚴)、大眾菩薩莊嚴,四十八願願願普攝三種莊嚴。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殊勝無法形容,我們的思想達不到,我們的言語也達不到,「究竟圓滿,圓入一法句」,多麼難得。後面給我們說,「故此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這一句名號,「即是法身本體,即是圓圓果海」,為什麼稱兩個圓?因,圓滿了,果,圓滿了,因圓果滿,「乃四十八願之所標」,看四十八願,你就能體會到,四十八願是淨宗所依的根本義,淨土宗就是建立在四十八願上,四十八願就是一句名號,「故體具本願一切功德妙用」,它既然是法身本體,這句佛號從本體流出一切功德妙用。妙用太多了,我們身心不安,念這句佛號,得佛力加持,身心安了;遇到一些災變,你還能夠提起這句佛號,一心稱念,災變就化解,真起作用,一切法從心想生。

  日本人的本願念佛,不能說他沒有道理,提倡的祖師很有智慧。如果我們能懂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不會見怪了,也會贊歎他,希望他念佛不要改變。一心專念,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九十二年不拐彎。他念到什麼境界?肯定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因為他曾經說過一句話,這句話透的信息,「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誰敢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敢講。如果不是明心見性,說這句話叫大妄語,叫自贊毀他,大妄語的罪是在無間地獄。他能說出這句話,難!透了一點信息給我們,什麼都知道;說不說?不說,妙!你問他,他什麼都不說,他就勸你念佛。

  這個後面說得好,「又此名號,是性德之本體」,無量覺,一切無量,出生無盡,名號是性德的本體。「修德所圓成,性修二德,圓攝無余」,修德裡頭有性德,性德裡頭有修德,性修相應,性修一體,性修不二,圓攝無余,這起作用就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今四十八願,遍標念佛」,普遍的給我們標識出念佛法門。「願願皆攝佛之果德」,每一願裡頭都含攝佛之果德,「一一全顯無為法身,故可悉謂為攝法身也」。法身是決定不能離開的,沒有一法能離開法身。就像我們電視的屏幕,屏幕上每個方寸的畫面都離不開螢幕。同樣的道理,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六根接觸到外面的境界無量無邊,法身在哪裡?要在相上能見性,就開悟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怎樣才能見性?見色聞聲,六根緣六塵境界,沒有妄想、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見性了。我們現在為什麼見不了性?我們一接觸就起分別、就執著、就打妄想,這叫凡夫;真正做到不執著,那就是阿羅漢;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法身大士。在哪裡修?全在根、塵、識境界上修。

  《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大菩薩,他們怎麼能成無上道?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抓一樣來修,久久他就修成功了。大勢至菩薩,他用念佛這個法門修成功的;觀音菩薩,用反聞聞自性修成功的。這兩位菩薩修行的方法,就是淨宗修學方法的根源。「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聞就是常常看著自性,自性是真心,決定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滲透進去,我們常常說的,心裡頭只裝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就對了,就這個修行方法。見色,阿彌陀佛;聞聲,阿彌陀佛,全都歸阿彌陀佛。所有色相,阿彌陀佛變的;所有音聲,阿彌陀佛變的,統統歸阿彌陀佛就好,不要再起其他的分別執著,這會修。所以,他不需要很長時間,二、三年時間,他心就清淨了;七、八年的時間,他心就平等了;十幾、二十年,他就不起心、不動念,就開悟了,就見性了。

  我看海賢老和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概在什麼時候?四十歲左右。他是示現的,示現一個普通的凡夫。用他那個方法,他二十歲開始念佛,念到四十歲,二十年,可以達到理一心不亂。要遇到好老師,好老師給你選擇法門,不會選錯,適合你的根性。自己本身具備的條件,老實、聽話、真干,就能成功。所以我們看到來佛寺的三聖,在這個時代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你看他們走得多自在、多潇灑,年歲大,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世間的八苦,他沒有求不得的苦,全放下了,無求了,真正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一心向往極樂世界,一心在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

  「諸願互融相入,無所隔礙,一一願含無量不可思議無上殊勝之願,無有限量。進言之,則所雲四十八者,亦只是隨順眾生之假名,實則本願無量也。又本願之數雖無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這個一法句,《論》上說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我們本經上所說的「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說了三句,這三句是一而三,三而一。這是我們要學的地方。我們學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事情這麼煩、這麼多?不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問佛菩薩有沒有事?沒事。你要問海賢老和尚有沒有事?他也告訴你沒事。事,是你自己找的,從你自己妄念上生的,沒有妄念,哪來的事?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至於對超世之解,諸家亦復不同」,超越世間。「義寂謂為超勝地前世間之位,故名超世」,這都講得通。地是十地菩薩,超越勝過十地之位,他超越了,超世是這個意思。憬興師說,「為地前十向滿位一重發心。蓋均謂為初地之前也」。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這是地前的,有四十個位次。念佛法門,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能幫助你超過,超過太多,我們今天連十信初信都沒有達到。初信位的斷惑證真跟小乘初果相同,都是要斷見惑這個五種,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我們沒斷。這個五種見惑斷盡了,證須陀洹果,大乘菩薩初信位。這個地前是初地之前,初地之前是十回向。這裡底下講過了,蓋均謂為初地之前。

  「善導、昙鸾等師,則大異於是」,跟他們說法不一樣。「如昙鸾師謂:法藏菩薩於世間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聖種性,(此乃《璎珞經》中六種性之第四種,即十地菩薩)於此性中發四十八願。善導大師亦判為十地菩薩之發心。故均遠超地前之說」,後面說得比前面好,這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善導、昙鸾大師說得好。這有證據,經典上有,確確實實法藏菩薩在世間自在王所,他就悟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所以這個時候,這是《璎珞經》上所說六種種性的第四,就是十地菩薩。於此性中發四十八願,他發四十八願的時候,他是什麼樣的地位?十地菩薩。所以,善導大師也判為十地菩薩,跟昙鸾法師的看法相同,聖種性。

  「復以法藏菩薩大願,不但超過三乘,且超逾諸佛願也。經雲法藏發願之初便言: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經上確實有這一句。「《後出偈經》雲:發願逾諸佛,誓二十四章」,這個也明白說出來,他發願超過諸佛。二十四章,夏蓮老會集這個本子,采取二十四章四十八願,把兩種融合在一起。「經中成就文曰:微妙奇麗」,這講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這是說極樂世界依報超越諸佛。經中又說,「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正報超越諸佛。「可見法藏菩薩超世之願,亦超逾諸佛之願也。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無礙」。這一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跟相都是講的物質;經上也說「心作心是」,這個是《觀經》上講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乘經上所說的,這都是全顯當人自性。

  我們對這些經文,如果真的通達、真的體會得了,解決現前地球災難、社會動亂,就找到門道。如何落實?那就要肯定,佛教是教育,中國古聖先賢所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什麼最重要?教化人民,教育最重要,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什麼教育?最高的教育、最究竟、最圓滿的是大乘教育。我在年輕時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跟我說:「大乘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要學哲學不能不讀佛經。」我聽了這話之後,我得想想這話是真的、是假的。方老師教我,不是在學校,是在他家裡,他家裡一個小客廳,我們師生就兩個人,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兩個小時,他給我上課。所以我就常常到他家裡,他家裡我就很熟。老師說這個話,我就很留意,看他的書房,他的書桌上有沒有佛經?果然有,從來沒有看到他書桌上不擺佛經的,沒有。所以我就曉得他真看,他話不是假的。他每天讀書,確實沒有一天是不讀佛經的,佛經是他的常課,天天不缺的,他說的話我才會相信。

  儒的教育不錯,道的教育也很好,所有宗教教育,我們可以把它總的合起來稱之為聖賢教育,不迷信。古人把這些聖賢教育稱之為宗教,高明到極處,這是中國人的智慧。為什麼?中國文字裡頭「宗、教」兩個意思太好了,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這兩個字連起來,意思是什麼?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什麼人才能夠主持這個宗教教育?一定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在佛教裡頭就稱他作佛,佛來主持教育。把他降一等,法身菩薩,他們超過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天比不上。這些諸佛、大菩薩主持教育,他不搞行政,他們來做校長,佛做校長,菩薩當教員、當教授,把人民都教好了,他們有真實智慧、有真實的德能(道德、能力),把人民都教好了,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這是超世。

  今天中國國內,我們在媒體上已經看到,肯定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是教育,這真難得。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八O年代的時候,國家開放不久,我到北京去訪問,第一次跟樸老見面。我們是同鄉,所以談得很親切,第一次見面我們就談了四個半小時。當時我向樸老建議,國家應該辦一個宗教大學,每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佛學院、基督學院、伊斯蘭學院、道學院,中國承認的這些宗教,每個宗教一個學院。然後再增加一個管理學院,培養什麼?護持的人才,道場需要有人護理,維護的。這樣,宗教就統一,宗教就變成一家人,我們學的科系不一樣。建一個大道場(宗教活動中心),用現代化的媒體,網際網路、衛星電視,用這個來教學。教授都集中在宗教大學裡面,在講堂平常教課的、講經的這些課程,在電台就可以播放,讓全國人民都受到聖賢教育,問題真解決了。他那時候聽到很歡喜。中國所有的這些寺廟,我說寺廟現在不能修行了,為什麼?都變成觀光旅游景點,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大家都想看看,全世界來中國觀光旅游的人有多少!所以這些寺院庵堂,統統都劃歸旅游局,做為觀光旅游景點,做為佛教宣傳的機構,他們來參觀,給他們介紹,順便給他講佛法,佛教到底是什麼。好!這樣的宗教教學,對於國家安定和平做出最大的貢獻,不但能和國家,它能和天下,帶給整個地球的安定和諧。那個時候樸老年歲大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能夠實現。現在做,還來得及。現在我們在圖文巴,澳洲這一個小城在做實驗,做成功了。我這次訪問英國,英國人有意要做,要建一個大道場,提供給全世界做為宗教活動中心,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功德,真正是救社會、救國家、救世界,我們希望他們早一天能夠建成。

  這個下面,看看我們的科學能不能做到。「水鳥樹林,宣流正法。聲色香光,悉增道念」。這就是文藝的表演,能不能像佛所說的,全是正法?真正做到,像孔老夫子所理想的,文藝,一切藝術的呈現,都不要忘記一個總綱領、總原則,「思無邪」,這就好了,很重要。以這個做標准,藝術表演是教育,教育教導人正知正見;決定不能夠把他引入邪思邪念,那就錯了。今天的媒體,電影、電視,非常遺憾,誰也不能阻擋。早年,國內搞文化大革命,台灣提倡復興傳統文化。實際上,台灣只喊了口號,沒落實;如果要落實,台灣不會像今天這個樣子。

  有一天,我在方老師家裡,也是早晨,那天早晨的課就沒上,教育部三個官員來訪問,向老師請教,怎樣落實復興傳統文化?老師聽了笑了一笑,坐下來,告訴他們,方法有。第一,台灣有三家電視台,關閉。還有幾十個無線電台,關掉。那個時候無線電廣播很多,電視是剛剛興起,黑白的電影、電視。再者,報紙停刊,雜志停刊。這幾個官員聽到,說:老師,這做不到!老師就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你要不把它們停辦,復興傳統文化是不可能的。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災變為什麼這麼多?就是這個東西引起的。我們相信,佛法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只要注意,細心觀察,現在人,從老人到小孩,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干什麼。這些傳媒在教什麼?都在教名聞利養、在教殺盜YIN妄,哪個人不干這個事情?把人全教壞了。所以方老師講的,救苦救難必須先把這個東西制止,停止掉。現在是民主國家,靠投票的,老百姓喜歡這個。為什麼喜歡這個?沒有正面的教育,他就走向低級教育去了。國家政府沒有提倡,沒有用正法教人。

  正法,這些東西可以表演的,但是要記住「思無邪」。你看中國傳統,歷代演的戲劇、歌舞,不是沒有,朝朝代代都有,但是都能遵守夫子這個教訓,「思無邪」,而表演的內容都與倫理道德有關系。所以這是把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用藝術的方法呈現給大眾,好事。所以中國的戲劇,總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總離不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忠孝節義,離不開這個。所以人民雖然讀書不多,好多文盲,沒有上過學校的,他都有智慧,他懂道理。從哪裡來的?從戲劇、歌舞,從這來的,他學到了。好東西,真好,我們不能不知道,要把它找回來。方老師的那幾句話很有意思,很重要。在一般民主國家,人家不敢做,做了什麼?怕人家不投你的票。中國可以做,中國各級領導人不是民選的,中國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中國可以帶給全世界倫理道德教育、聖賢教育,可以帶領全世界走向安定和諧、太平盛世,這值得贊歎的。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什麼才是賤人之法
下一篇:有人經常放生行善,為何仍覺命運沒有大的改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