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佛(或親近佛)?
無論從哪方面說起,人生中最大的幸事,都莫過於選擇學佛。佛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是關於如何成就人生的教育。正向說來,人們學佛(或親近佛)的緣起,大致離不開:祈求改變人生境遇或滿足現實願望(祛病、免災、求子、求學等等);祈求追求身心的自我升華乃至肉體成佛;祈求擺脫六道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
對修習者來說,學佛中最大的幸事,則莫過於選擇淨修。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佛教五宗平等,但眾生根機不一,末法時代,自力成就最難。唯有淨土宗,三根普被、利鈍兼收,歷代成就者多多。但大道至簡,眾生反而難以置信。故對於淨修,向來質疑聲不絕。
——這兩段話摘自我的學佛日記。待到預備寫學佛系列終結篇時,偶爾翻閱到這些話,及時幫助我選定了一個基本思路。
二、學佛真能改變一個人的現實境遇麼?
一個古今皆知的例證,就是明朝傳世家書《戒子文》(世稱《了凡四訓》)。袁了凡在文中以自己的切身經歷,令人折服地證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對於積善積德而虔誠求助者,佛菩薩自會護佑、佛力自會加持。這一切都真實不虛。
袁了凡原以為不可以向佛求功名、求子嗣的,雲谷禅師告訴他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袁了凡開始醒悟,歸來後在佛前盡忏往日之罪,“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次年科考喜得第一。他前後用了十余年,完成三千善事的誓願。其後又為求子,“許行三千善事”,第二年亦如願以償,喜得貴子。接著他“求中進士願,許行善事一萬條”,三年後即“登第,授寶坻知縣”。夢中有神人告訴他,僅為百姓減少納糧一事,就是萬行具足了。袁了凡原被算定壽命只有53歲,但由於他堅持至誠行善而得到延壽福報,一直活到73歲。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據記載,中國歷史上多位高僧的父母都曾供拜觀世音菩薩以求子。憨山大師(俗名蔡德清)、蕅益大師(俗名鐘智旭),他們的母親都夢見過觀世音大士抱了兒子送到懷裡。
宋朝高僧遵式大師,他的母親持誦《普門品》祈求觀音菩薩送子,後來夢到有美女送來一顆明珠而生子。生下來才七個月,就會跟著母親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出家後,嘗行般舟三昧,九十日苦學而致嘔血。後見觀世音菩薩用手指他的嘴,引出了許多小蟲子;接著又有甘露水從菩薩的指尖流進他的嘴裡,令他頓覺身心清涼,病痛即消。這位高僧即是以《淨土忏法》等著述播行於世的天台宗慈雲忏主。
佛陀多次提到觀世音菩薩於娑婆眾生有大因緣。台灣當年有一位姓黃的富家小姐患上血癌,在信佛母親的感召下,日以繼夜地虔誠誦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天晚上,她夢見萬丈金色的光芒照耀著她,光中出現了身高數丈、金身莊嚴、威儀相好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她當即跪下頂禮。菩薩無比慈悲地撫摸著她頭頂,對她說:“你的病是你多生業障,由於你信心虔誠,可以解除你的病苦,明天有位鄉間郎中,會來為你醫治。”說罷,菩薩金色身相隱沒在金光中不見了。次日,果然有鄉下老人來她家,說他是特地來看病的。老人掏出草藥敷在黃小姐手膀上,奇怪,當時她的身體就感到很舒服。那位鄉下人也不要藥錢,提起藥箱就笑嘻嘻地走了。從此,她的病一天比一天好,約半年後,她的身體漸漸康復了。這好像神話一般。去榮總醫院檢查,連醫生也深感意外。
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感應事例也不勝枚舉。成都一位居士張琦強,自小就養成了念佛的習慣。在國外做生意時,一次經香港回內地,自己莫名其妙看錯了時間,出租車司機又開錯了方向,趕到機場時飛機已起飛。他去辦理轉機手續時,機場人員告訴他,他原來要搭乘的班機,起飛十來分鐘就墜毀了,機上人員全都不幸遇難,幸虧他沒趕上!在機場,還有一個旅游團裡虔誠的念佛老太婆,原本准備來內地朝山拜佛,也不知什麼原因錯過了這趟班機,同樣幸免於難。可見,念佛者自有佛力護佑免災。
黑龍江居士劉素雲曾任省機關黨委監察室主任,退休前她患上嚴重的紅斑性狼瘡,患病前她已在學佛。住院治療期間,劉素雲堅持念大醫王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共看了十二本《華嚴經》”,出院時已停止打針吃藥,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讀經念佛,晚上躺在床上似睡非睡的時候,她就覺得有人來給自己治病。“好像有人拿著一種非常清涼的東西,撣在臉上,那種感覺特別清涼,特別舒服”。等她再到醫院時,醫生都覺得不可相信,那臉上鮮紅的班全退掉了,不留痕跡。劉居士說,“我現在真是體會到了學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她給自家佛堂寫的楹聯,兩側分別是“蒙佛接引回故土”、“九品蓮花為父母”,橫批是“老實念佛”。劉居士一門熏修,得以開悟;為人說法,境界通達。實在是當代學佛者的成功典范。
即使是平日不能學佛者,緊要時候念佛同樣可得佛力加持。貴陽有一個在機關工作的中年司機劉長平,每次回父母家,老人都要勸他念佛,說:“只要念佛,就受佛光保護,一人念佛,全車平安。”但他聽了只是笑笑,並不念佛。一個冬日,劉長平出車前心裡突然感到忐忑不安,他擔心會出什麼事,想到父母平日讓自己念佛,就在駕駛室裡對准方向盤,非常恭敬地默念了幾聲阿彌陀佛。然後想著汽車輪胎,又認真念了好幾聲佛號。他心裡默念:“我本人無所謂,希望阿彌陀佛保佑一車人平安!”轎車一路走來,山路曲折狹窄,又趕上了天降大霧,劉長平開著車越發起勁地念佛。突然一輛黃河牌翻斗卡車迎面開來,他禁不住慌恐但還在念佛,由於躲避不及,轎車直接鑽到了卡車底下,車蓋一下子被壓扁了。極其奇怪的是,車上連他共四人不知何時立在了汽車外面,絲毫沒有受傷。望著被壓扁的車子,幾個人都從心底感到,這件事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
三、學佛者真的能實現身心的自我升華麼?
佛號威神力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古往今來,佛教產生了太多的神奇事件。回到現實中來,學佛者能否實現身心的自我升華呢?這也是毫無疑問的。人類文明不過短短數千載,佛菩薩智慧已歷經無數劫。現代科學所見,抵不過虛空真相的百萬分之一。人類智慧從整體到個體都還相當匮乏,這也是人們普遍對於生存問題充滿憂慮和迷惘的原因。
對修習者來說,學佛歸根結底就是汲取佛陀的智慧並用以指導、矯正自己的思想和人生。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啟示我們人與畜只有軀殼上人形或畜形的不同,完全沒有本性上的不同,人與畜都具有成佛的根基。依據佛陀的教誨,再來看畜道眾生呈現出的種種靈性也就不足為奇了(如被送走的小狗感念主人、放生的鯉魚不肯離別,等等)。畜類與人類一樣有情感、有心念、有對善惡的認知,有向佛向善的欲望,只是受畜形的限制無法通過言語方式表達而已。佛陀的智慧促使學佛者不但不再殘忍殺生、還要慈悲放生以施救助。這種行為上的顛覆性變化,體現的不就是學佛者身心的自我升華麼?
《寶積經》中說:“雲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雲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雲何現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在世。”在這裡,佛陀以佛法的生滅為標志,說明三世因果報應其實也就是無量世的因果報應。因果報應的事實存在於無始無終的輪回之中,這足以讓每個人警省:活著就要多做善事、不做惡事,否則惡報難逃。對於學佛者來說,不但要自己趨善避惡、爭取重報輕受;還要告訴家人、朋友,大家都要敬畏因果,以免在生活中招惹突如其來的橫事(交通事故等偶然意外實非偶然)。這種不同於世俗的、源於佛陀智慧的知見,也同樣是是學佛者身心自我升華的體現。
若是佛前立下四弘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每日堅持念誦,這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即無上菩提心。這當然更是學佛者彌足珍貴的身心升華了。
至於求清淨心、無煩惱心、破癡迷心等等,也都是追求身心升華的體現。《佛說四十二章經》提到:“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YIN。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绮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佛言做人十善,與現代觀念完全契合:不殺生(殺人除外)即是環保主張,保護動物;不偷盜即是不假公濟私,不取不義之財;不邪YIN即是不發生婚外情,保護家人;不兩舌(挑撥是非)、惡口(出言不遜)、妄言(虛假不實)、绮語(花言巧語),即是順應和諧社會,以誠待人;不嫉妒(貪圖欲望)、嗔恚(憎恨抱怨)、癡迷(不悟正見),即是從修心開始,逐漸改變自己。
學佛絕非看破紅塵,消極逃避,而是為得正知正見,以利去惡樂善,讓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方向感。學佛者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努力變成淡化物欲、樂於布施、勤奮開朗、感恩生活的新人。
四、但憑這一世的修行,真的能即身成佛麼?
我聽到有居士信心十足地說:我要讓自己這輩子就成佛。我不知如何作答。對於密宗的即身成佛,顯宗的見性成佛,印光大師已有鑒說,指出前者“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後者“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這就明確了所謂現世成佛(肉身成佛)都不是本義上的成佛。否則虛空內所有的菩薩早已成佛了。
《法華經》中龍女八歲成佛是佛法迅疾妙用的示現,原本奠基於龍女累劫的修習。文殊菩薩說龍女:“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密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顯然,龍女八歲成佛當是極特殊的上乘根機在極圓滿的機緣背景下出現的例子。將這種極殊勝的個別情形視作普遍的情形,是有礙於後來者精進修行的。
對普通修習者來說,成佛無捷徑。菩薩要歷經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才能成就圓滿。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大菩薩,累劫修行尚在等覺位。沒有多劫的修習、沒有如來授記,所謂成佛無以信證。《華嚴經》說:“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修行至十地已是累劫的過程,但離成佛還有太遠的路要走。
此生成佛的理論不少。所謂雙修成佛,亦如道教雙修得道,未出輪回,何談成佛?即使修個一身多現、若畜若物,或是口誦咒語呼風喚雨,或是憑空抓出法器(伏藏)等等,那也只是了不起的神通。猶如孫悟空七十二變,但連阿羅漢都算不上。
《十住菩薩斷結經》中,佛陀弟子捨利弗回憶說:我往昔或者從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進修到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見),之後又退回初住,然後又從初住重復修到五住、六住,這樣經過有六十劫,始終修不到不退轉位。一次,一個乞丐向捨利弗乞討眼睛,可當捨利弗挖出一只眼睛給他時,那乞丐用鼻子聞過,就給踩在了腳下。捨利弗禁不住抱怨,這樣人太惡劣,好難度化,真不如讓他調伏自心、早脫生死。就為捨利弗這個嗔慢念頭,使他退出了菩薩道、重新沉淪在六道中。
禅定、開悟,能否成佛?種下成佛的種子,只要經得起無量劫的修行考驗,不怕不成佛。但一世成佛還是妄想,雖然有的修禅者可以通觀前後世或多個前後世。一位居士講過他朋友的故事。朋友修禅、講禅、出書,頗有名氣,但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訣別前,禅師焚燒了自己所有書稿,並與居士提起兩人來世還有相聚的緣分,只是身份改變了,而且以後多世兩人仍會以不同角色來往。對於這種預見中的後世情形,已修得神通的禅師看得很悲觀,他表示:如此流轉不休,不知何時是盡頭,又有什麼意思呢?
想想這位禅師如此聰明,神通也已顯現,可惜他找不到脫離輪回的出路,也沒有人告訴他:臨終發往生極樂世界的猛烈心、十念阿彌陀佛聖號即可見佛得生淨土。而只能是帶著不盡的憂傷和哀憐孤獨離世、身不由己地卷入後世的輪回中,或許再出胎門他對前世已是忘得一干二淨了。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部在六道中流浪的傳奇,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無窮盡的輪回故事,如果這一世修習無以成就(哪怕稍有不慎),還將有無窮盡的輪回經歷讓每個人繼續體驗下去,包括披上畜形皮毛乃至走進地獄之門。這絕對不是虛構。
在西方社會,以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著名教授伊安·史蒂文森為代表的再生人研究者,半個世紀以來,收集了近3000個證據資料完備的再生人案例,出版了《《二十案例示輪回》、《記得前世的兒童》以及《生命多世》、《重溫往世》多種有關再生人現象的專著。這些研究證明:同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不止一次地重復出現。這個結論客觀上為西方人們所知甚少的佛教輪回學說提供了佐證。
有一個中陰身轉世的案例。索巴納大師是緬甸的一位僧人,他說他的前世是一個土地勘測員,名叫孟波錫,36歲那年因病住院准備做手術時,他就失去知覺了,隨後發現自己出現在叢林中(中陰身),孤獨而沮喪。一個白衣老人,讓他必須跟著走。走到村長家門口,老人吩咐他:你得呆在這裡。我要回去了。孟波錫進去看到了屋子的人,然後又失去了記憶。他轉世為村長的兒子。大約兩歲時,他記起了前世所有的親屬、朋友、家產,甚至舊債,並告訴了父母。這些事情被驗證後,父母才相信了他的轉世身份。
在中國,人們發現了再生人集中出現的群體現象,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陽鄉,經確認的再生人超過110人。在多種身份的再生案例中,有一個孩子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前世是一頭大白豬,轉世後他對村裡的一個屠戶,格外害怕,見了這個人就要慌忙逃跑。這種情景引起了人們的懷疑,追問到孩子,孩子說就是他殺了我,我那時是一頭大白豬。孩子講的殺豬過程,與屠夫經歷的都一樣。孩子對各種喂豬野菜都很熟悉,哪些菜有辣味不好吃,都能記得。
通道縣官方在2011年聯合中國社科院相關專家,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結論是“肯定再生人現象的存在,但沒有找到科學依據。”中南大學黃晉教授多次來坪陽鄉收集再生人資料,在他的推動下,中南大學成立了再生人項目組,正在對坪陽再生人現象展開專題研究。
一個常識無法解釋的極其精密的輪回體系,造就了每個人的輪回軌跡,讓我們現世借個驅殼暫棲身,然後轉入下世換個驅殼再活著。記得前世你就是個轉世人,忘了前世你就是條新生命。實在可怕的莫過於你記住了前世,可你的身體卻因業力驅動變成了飛禽走獸或是牛羊豬狗、或是掉進地獄裡的罪人。帶著前世的記憶當畜生、下地獄,會讓你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如果從現世開始、從眼下開始,無論在哪裡(學校、職場、公共場合、私下場合)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多忏悔、多念佛,努力減少貪嗔癡和其他所有惡念頭,這些可怕的故事就有可能重新續寫。更有意義的是,經歷這個過程,會讓你的現實命運不知不覺地出現趨向積極的改變。
印光大師說過一件事情。清朝乾隆嘉靖年間,有三個書生進京趕考,一個江蘇書生叫彭文章,他認出了來自雲南的何桂清、陝西的張費。彭文章說,前世我們都是一同參禅的出家人。那兩人雖然對此沒有任何記憶,但相互間卻是一見如故,結成莫逆之交。三位前世的禅修和尚,現世中的功名福報相當誘人:考試中,彭文章中了狀元,何桂清中了榜眼,張費中了傳胪(二甲第一名)。可惜三個人全然被功名利祿所迷惑,哪裡還能想到再續前世的修行?最終,身居高位的何桂清和張費不幸成了刀下鬼(被人殺害)。彭文章老死家中,生前貪戀女色成了一個老色鬼。
隔陰之迷無情斷送了佛門弟子轉世後的佛緣。為什麼會這樣?唐末(五代十國)永明延壽大師在“四料簡”中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彭文章等作為前世出家人雖有修行,但並沒有脫離六道、更沒有成佛;他們輪回再來只是得到了常人希求的功名福報。而這充滿誘惑性的修習果報(抑或花報)反過來猶如毒藥滅殺了他們的佛緣。這樣說來,現世種種修習只有一個目標最現實、最可靠、最穩妥、最殊勝,這就是求生極樂淨土:“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修淨土,就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佛國。這是一世出離娑婆、一世自滅輪回、一世修成正果、一世永續佛緣的唯一途徑。特別對出家人來說,種種法門都可以修,但無論如何千萬別忘了修淨土,這是重中之重!佛門五宗,自有傳承;五宗同興,佛門之幸。但以淨土引領,最切佛法傳承的本色。永明大師修禅宗、遵式大師修天台宗,這些高僧都堅持念佛修淨土,樹立了往生極樂淨土的傳世榜樣。永明大師還被尊奉為淨土六祖:“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修禅者離開修淨土,來世委實凶吉難料。如同彭文章等三人,轉生到現世,不修行、不惜福,目光短淺,沉溺在人間世俗的快活中不能自拔。福報耗到盡頭是惡報。現世即不得善終或被情色所迷,既是如此,他們下一世可能連在人道中輪回的資格都沒有了。拿好色的彭文章來說,對照《地藏經》中所講的:“若遇邪YIN者,說雀鴿鴛鴦報。”分明反照出彭文章的後世只能是淪落到畜生道、整日與雀鴿鴛鴦為伍了。何其可悲可憐!此人明知自己前世為僧、參禅得善報,卻又棄之不理,一心迷戀塵世間的榮華富貴、美色美酒,活生生割斷了自己萬古難得的慧命。
只知修禅不知修淨土的出家人,修得人身果報轉世後,一旦修習換來的人生福報消耗殆盡,其命運就跟不知修習的人沒什麼兩樣了:“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最終結局,就是以宿世惡業感現地獄,落個萬劫難逃無所依靠。
人生忙忙碌碌,但很短暫。所幸人生的終點並不是死亡,而是無休止的不同生命形式循環的延續。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因果報應法則決定著一個人身後的生命形式(善道或惡道),如果繼續轉世為人並且還能保持對前世的記憶,那麼這種情形可謂是相當幸運的了。畢竟你的輪回軌跡留在了你的記憶中。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類記憶依據某種法則根本是無法保留的,所以只能認為自己是頭一次活在這個世界上(當然還有別的世界了)。
獲得不同程度的宿命通的修習者,可以回憶起自己以前的多世甚至前幾百世。但這仍僅僅是一個人生命循環歷史中極其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這就是六道輪回的規律。一個人只有主動修習,才能有機會去了解這些,才能讓自己的命運不是被輪回規律所左右,而是被自己的修習力量所掌控。
決定此生修行結局的關鍵不在於選擇了什麼法門(五宗平等),而在於是否確定了主修淨土的目標(不挑根器)。具體地說,要看你是否相信極樂世界、是否相信念佛可以往生、是否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去修行、是否把念佛作為每天修行的必要內容。無論是職業修習者(出家人)還是業余修習者(居士),其實都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如果答案始終模糊不清,那麼此生修習成就的幾率就太小了。
印光大師說:“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弘一大師說:“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為癡狂。”普賢菩薩警眾偈,如是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人生百事,生死事大。此生必要決成敗,來世不知誰是誰。
五、人們對念佛求生極樂淨土,都懷有哪些誤解?
說到念佛求生極樂淨土,人們的誤解還是太深太重。一是淨土多多,如彌勒淨土、藥師淨土、華藏淨土、維摩淨土等等,何必專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二是念佛如此簡單,一句佛號反復重復、重復一生,就為等死那一刻,這豈不是沒主見的老頭老太太的作為?更有甚者充滿懷疑和質疑:真的有極樂世界麼?不是隔著十萬億佛土麼,真的臨終見到阿彌陀佛一剎那就被接走了?一個十足的背離現代科學的神話吧?(待續)
親山居士
201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