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讓孩子定中生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注意力訓練:打開學習知識的門戶

  最近的一項關於我國青少年注意力狀況的調查顯示,學生中自認為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為58.8%,且僅有39.7%的被訪學生表示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30分鐘以上。一位心理學家把“注意”稱為“學習知識的門戶”,認為不通過這個門戶,外部世界的東西就沒法“映入”到人的內部世界。眾多老師和家長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認為,與其盲目地給孩子灌輸知識,不如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把握教育的根本之道。

  【教師實踐】 讓孩子“定中生慧”

  考試開始了,坐在第一排的藍衣男孩不停地轉動身子,一會兒鉛筆掉到地上了,一會兒桌子發出聲音,引來監考老師,男孩馬上說要上廁所。返回後剛落座,“咔嚓、咔嚓”文具盒打開又關上,引來周圍同學的目光,監考老師催促他趕快做題,他拿起鉛筆剛寫了半個字,又拿出橡皮擦不停地在卷子上擦啊擦啊……下課鈴聲響起,老師收卷子了,他才做了不到一半,一下子就急哭了……

  這個男孩真的很笨嗎?不,玩起游戲來一關一關過得順利著呢,說他不學習吧,有時自己也急得直哭,但做起正事來,精力就是無法集中。這個男孩曾經是我的學生,像他這樣表現的學生大有人在。北京師范大學在不同地區對16472名學生的最新調查顯示:62%的中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84%的中小學生認為“學習是很痛苦的事情”。那麼,注意力渙散產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高科技社會中多變的信息大量湧入孩子的生活、攪亂他的大腦,如:網站推陳出新,手機短信、彩鈴等讓很多中小學生沉迷其中,上課不停發短信,他怎麼能專心學習呢?同時,電視中各種廣告、選秀、偶像投票等迷惑著孩子的心智,網絡游戲猶如毒品一般侵害著孩子的理性;部分家長不遵照兒童心理特點教育孩子,攀比心、功利心重,讓孩子學習很多雜亂的東西,使其大腦早早就不堪負重;部分教師單一追求分數,將課堂變成“考試+做習題”,使學生厭煩學習;孩子胸無大志,貪戀新奇玩具、美食、衣著等,注重物質享受。孩子的任何一種認識活動都離不開注意,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不佳,並不一定是由於他們腦子笨,毛病主要出在注意力上。另外,腦功能失調也是造成注意力渙散的原因之一。

  為有效快速改善孩子注意力渙散的現狀,教師要幫助孩子“戒掉”壞習慣,使其少看電視、不迷戀網絡、不把手機帶入學校、拋棄物質享受和攀比心等。佛教中強調“戒中生定,定中生慧”,遠離壞習氣,才能得到定力,有了定力,智慧才能顯現出來。這個理念也就是孔子提倡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即不雅觀的事情不看,不能淨化心靈的傳言绯聞不聽,不文明的言語不說,有損道德健康的行為不做。當孩子大腦沒有那麼多外界的干擾,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同時孩子的心也會生出智慧。

  在教學工作、生活教育中,可用這套簡易有效的“定中生慧法”提高孩子注意力:先讓孩子用4分鐘左右的時間調整好身體姿勢,閉目、調整呼吸,爭取做到心如明鏡。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著輕緩的音樂朗讀一些相關文章,然後使用積極暗示法,讓孩子用20秒左右的時間在心中默念3遍,如“我的心清靜了”或者“我的注意力很集中”一類的適合個人情況的暗示語。接著,讓孩子搓熱兩手,用手心輕輕捂著眼睛,心想“我的眼睛多麼明亮”(有助於保護視力),同時頭緩緩抬起對著天空,兩手輕輕從兩側舉過頭頂再放下,最後慢慢睜開眼睛。

  還有一些其他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如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運動,如打球、蕩秋千、跳繩、跑步等,以及讓他們參加諸如“扮演哨兵站崗”、“傳悄悄話”、“夾豆子”、“穿珠子”、“5分鐘寫字記時賽”等游戲。

  文章開頭提到的藍衣男孩,他的父母與我們老師配合,經過一年的不間斷注意力訓練,現在做事的動作利索多了,上課能認真聽講,發言也特別積極,每次考試再也沒有出現開始所描述的那種混亂的景象了。男孩的媽媽每天在家以“夾豆子”和“穿珠子”游戲為主要項目對男孩進行20-30分鐘的訓練,一個月就見效果了。而我在學校,不僅對這孩子進行訓練,還著重塑造孩子所在班級的良好風氣,每天利用上課前5分鐘帶領全班練習“定中生慧法”,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每當悠揚的古筝聲響起,課間活動後氣喘吁吁的學生馬上心靜下來,躁動的課堂立刻呈現出安靜的學習氛圍,學生注意力自然比較容易回到課堂上。感興趣的老師家長可以一試,持之以恆必然見效。

 

上一篇:淨慧法師:家庭與菩提心
下一篇:淨空法師:功德,福德,福報三者有何不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