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廬江實際禅寺楊帆居士,今日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深受法益,依教奉行」。
學生自二0一一年七月於實際禅寺,在上開下西法師的指導下學習復講,至今年七月滿整三年。現將淺顯的學習心得恭敬匯報如下:
一、學習復講,同修三學(戒定慧)。學生在上台習講之前,學習了《內典研學要領》,並依據《內典》簡單扼要的整理出在習講中要遵守的原則和應避免的問題。學生習講的課程是《了凡四訓》,至今已復講十六遍。在每次習講前,都要反覆的閱讀師父上人的講記,然後依據《內典》的要求,從中擇取組稿之所需。初稿完畢後,還要仔細的閱讀、審查,看語句是否通順連貫,語義是否表達清楚,之後再工工整整、一筆一劃的把講稿的內容寫在本子上。這樣,一篇講稿整理出來,至少要將講記恭讀五至六遍,正式復講之前,還要再熟悉講稿的內容。粗略計算下來,習講一個小時的課程,需要准備四到五天,講稿至少看十遍以上。因為每天要工作、上課,加之又要忙於整理講稿,所以也就沒有時間想東想西的,心比以前清淨了,妄念也少了許多。雖然每天的工作、學習很忙碌,但是很充實,心裡也很踏實。
初講之時,總是充滿了新鮮感,也會下很大功夫去學習,進步很快,可是半年之後就乏味了,進步極為緩慢。開西法師說,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貴在堅持,只要不間斷,自會受益。雖然情緒上有波動,但還是勉強的耐住了性子,繼續習講。兩年之後,復講了十遍,才慢慢體會出這其中的味道。學生還做了科判,給自己做參考。令學生歡喜的是,每一章節中的重點部分,通過科判全部都體現了出來,也從中發現每一段落、章節都環環緊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為學生在初講時,總是有幾段內容覺得很枯燥,科判做出來才發現,自己認為最枯燥的地方恰恰是整篇文章的索引。整部《四訓》,從第一章「立命之學」到「謙德之效」,都是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人要深信因果。當今社會,人類物欲橫流,為了滿足私欲,而為之造了許許多多罪業。而印光大師早已知道現代人的毛病習氣,已然為我們開好了治病的良方。也深刻體會到,印光大師在晚年極力提倡、流通《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和《安士全書》的良苦用心,祖師為後人設想之周到,讓學生既欽佩又慚愧。
二、自利。師父上人曾在講經中開示到,學習經教從始至終,沒有缺過課的只有自己,習講最受益的也是自己。的確是這樣的,在此,學生僅舉一件事例同大家分享。在這三年的學習中有進有退,也時常會遇到些使自己不如意的事情。由於自身很多問題沒有改正,加之性情急躁,還會有退心的時候,甚至想過要回家,情緒極為低落。然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學生剛好習講到改過之法,「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這一段落。師父上人舉了《禅林寶訓》中一則公案,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學生,就是完全不講理的,一見面就罵、就呵斥,有一次洗腳,洗腳水就潑在學生的身上,學生還是不走,還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以後,老和尚實在生氣了,趕走、遷單,不讓他住在這裡。學生沒法子,不能住了,於是他住在遠遠的走廊下,老和尚講經說法時,他在窗戶外一心谛聽,不讓老和尚看到。過一年了,老和尚要傳法,要退休,要推選一位新的住持來繼承他,大家不曉得老和尚要選什麼人。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聽經的那個人找過來,傳法給他,把住持的位讓給他。大家才曉得,這麼多年來,老和尚是為了要鍛煉他。如果我們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頭而去,不願接受磨煉,也就決定不會有成就。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是個真正道場,是有道學可以學的,打都打不走。
學生學習到這一段時,猶如當頭棒喝,想想自己當初來到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把自己打敗了,就退心了?開經偈上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可學生毫不誇張的說,能在實際禅寺這樣的正法道場學習,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要珍惜當下的緣分。也時常在心裡告訴自己,學無所成無臉見爹娘。自此以後,每當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總能想起那段話。每習講一遍,也都是在提醒自己要精勤辦道,不負父母、師長所望。
三、承認錯誤,勇於改過。每次習講過後,同學們都會給予批評指正。學生記得,師父上人在實習小座開示中說,人家給你提出建議,你要是反駁、辯解,不願接受,以後人家就不提了,只講好聽的,那就不會進步了。因為學生記得這段話,所以每次同學給予點評時,若是不愛聽,就表面裝裝樣子,把自己偽裝得像個好人似的。以前在家的時候,也曾經這樣對待過父母。總是放不下這張臉面,還自以為是,雖然未曾開口辯解,但心裡卻是不服。人家表揚、贊歎幾句就高興的不得了,總是習氣當家做主。《感應篇》中說「不欺暗室」,而學生的這種做法就是欺騙父母、欺騙老師、欺騙同學。
學生在復講第一章「立命之學」時,看到了凡先生經過雲谷禅師的開導,就能夠反省出自己的毛病缺點。但是學生卻從未反省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覺得那是了凡先生的事,跟自己沒有什麼關系。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無子的第三個原因是,「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學生直至復講到第十遍,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也意識到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很嚴重。因為愛惜自己的名節,不肯去幫助別人,怕別人說自己愛表現、愛出風頭,因而錯過了可以行善的機會。這種行為簡直自私到了極處。之後也逐漸的發現自己的毛病很多很多,只因心粗眼翳而未能察覺到。改過的過程就像是拉鋸戰一樣,聽經或復講的時候,能夠提起觀照的功夫,離開經教就忘得一干二淨。其實,自己身上的這些過失真的很想改,只是境緣現前,毛病習氣又起現行。這才體會古人的教學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常起覺照,照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而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長」字,定是要不間斷才行,在平時生活工作中就要練功。
四、仿效聖賢,持之以恆。在學習復講的過程中,最讓學生感動的是古人能夠知過即改,持之以恆。了凡先生第一次發願做三千樁善事,用了十年時間,第二次僅用了四年時間,往後行善效果更加顯著。一生為之,不疲不倦。俞淨意先生經灶神提醒隨即發願痛改前非,勇猛精進,斷惡修善,盡其形壽未曾改變。相比之下,學生懶惰、懈怠的毛病特別嚴重,興趣來了就學學,做事有頭無尾,常常給自己放假,常常原諒自己。《四訓》上說,「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而這些都是求學修道的大障礙,一定要把它戒除。所謂「出家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了凡先生和俞淨意先生都是高士,為學生做了最好的榜樣,理應效仿,見賢思齊。
五、知恩報恩。在實際禅寺三年多的時間裡,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所有人為護持正法道場所做的一切,更是看到上開下利大和尚為了給四眾同修一個良好的修學環境,不辭勞苦的工作,整日的忙碌奔波,也深刻的體會出護持好一個道場真的太不容易了!法師們總是不停的忙著接待外來參學的信眾,還要處理寺院日常事務,時常吃的都是涼掉的飯菜。當大家犯錯誤時,總是殷勤教導,循循善誘,就連批評時都會照顧到大家的情緒,就像父母一樣。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菩薩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敦倫盡分,有時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但內心卻是無比的歡喜。人要知恩圖報,回向偈上說「上報四重恩」,可是自己並沒有實際的功德,拿什麼回向?這不是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嗎?對學生來講,眼前要做的,就是要在生活中落實經教所學,老老實實聽師父上人的話,每日觀看、恭聽賢公和尚的光碟,老實念佛;認認真真的做好常住給安排的工作,把自己當做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踏踏實實的學好復講,長時薰修;盡己所能多去服務大眾,拓寬自己的心量,不再自欺欺人,以真實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回向求生西方。
六、立志發願,承傳聖道。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來到道場學習,並非是學生一人之事,這裡也承載了父母的希望。當學生離開家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可千萬不能讓父母失望。記得蔡老師曾在傳統文化交流分享中說到,幾天的論壇下來,大家又是感動又是激動,感動、激動之時,總是慷慨激昂、痛哭流涕,發願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回到家之後就不動了,情緒平穩之後,就全部拋到九霄雲外了,學生曾經也是這樣。蔡老師在「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四十五集中講到,我們剛好遇到一個時節因緣,在傳統文化危急存亡的這個關鍵,我們一起來參與,一起來盡我們中華兒女的本分。不只有一分熱忱,還要謹慎,還要真正用德行去力行,不是靠一個熱情就能成就一個文化的復興,必須時時提升自己的德行,增長自己的智慧。而且有勇氣對治自己的習氣,有勇氣學習自己最弱的能力,只要能利益大眾,絕不推辭。
當學生讀到這段話時真是為之一振,就像是得到一味清涼劑,讓昏惡的學生清醒了。確實,僅有一分熱忱是不夠的,與其每天生活在虛而不實的情緒裡,不如從虛幻中走出來,多做點實事。記得學生剛學經教時,和同學在一起分享時說到,從小到大,做事總是半途而廢,有始無終,更是耐不住性子。可是如今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善始善終,不僅要走下去,還要走好。承傳聖道不是靠口說的,學生資質平庸,根性陋劣,毛病多、習氣重,但是學生願意改正,也很想改正。願意為護持正法、承傳聖道盡己所能,一生為之,絕不後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眼前傳統文化能否傳承的危機時刻,佛法能否延續的關鍵之期,有志之年輕人更應該要站出來,團結起來,放下自己的私利,克服種種困難,在短暫的一生中多去做利益眾生的實事,這也是救國、救民、救眾生的大事。《無量壽經》雲:「人有至心求道,會當克果,何願不得。」只要真發心,發真心,真肯干,相信諸佛菩薩歡喜,龍天善神擁護,冥冥之中也必定會得到老祖宗的加持護佑。
以上是學生這三年中學習復講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報告,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老師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感恩之至。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老法師:楊帆同學第四回學習班的心得報告第二份,我們聽了之後很歡喜。你所有的這些問題,大家都有,有煩惱習氣不怕,怕的是不覺、不知道,知道之後、覺悟之後,就要認真把這些煩惱習氣改過來。習氣深,我遇到很多同學,自己完全知道,可是幾十年都改不過來。這個問題嚴重,嚴重在哪裡?會障礙他往生。如果真正想到往生淨土的重要,不只是千載難逢,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這樁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如果不把它抓住,太可惜了。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在輪回裡頭不知道要待多少劫,你才再遇到一次機會,不是容易遇到的。佛說的話是真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淨土宗。看看我們眼前佛教界裡頭,學佛的人有多少,學佛人當中有多少修淨土的,修淨土當中有真正求往生的,這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這才知道真難!難能可貴,難,我們要真干。
用什麼方法斷習氣?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復講,每樣東西,我自己給自己的標准講十遍,這個基礎才踏實。十遍遍遍不相同,自己才會有進步。如果一個講稿,十遍都講這個講稿,這叫敷衍塞責,他不會有進步。第一遍講完了講第二遍,不用第一遍的講稿,重新再寫講稿,才會真正有進步。習氣要重,十遍不夠,二十遍,二十遍不夠,三十遍,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真正能警策自己,讓自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日常生活當中,歡喜為人說法,為人說法的心態是請教,我講給他聽,是我學習的心得報告,請他聽了之後為我指正。在講台上,學生做報告,這樣的心態好,謙受益。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我們都會認真去想想,他說的對不對,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別人總是一味恭敬,不能有絲毫傲慢的心、自以為是的心,這是嚴重障礙。
好,你能夠記住就很好。挫折要突破,不能被它絆倒,不能因之退心,那就全盤失敗了。要學忍辱、精進,才能得定,才能開悟。你看,菩薩六波羅蜜有次第的,終極的目標是開悟,下手就是持戒。六度裡面第一個布施,我們願意以佛法布施,修法布施,給我們努力的動力,堅固不退;方法持戒,修忍辱、修禅定,這就對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五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