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眼與肉眼看世界的差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裡有講到五種不同的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眾生的眼睛。我們的眼睛,雖然非常精密復雜,其實細細論來,確是有很多缺陷。我們的眼睛,只能看近,不能看遠;只能看亮,不能看暗;只能看外,不能看內;只能看前,不能看後;只能看粗,不能看細;只能看物體,不能看精神;只能看三維,不能看多維;只能看現在,不能看過去未來。

  天眼,就是天人的眼睛。天眼超過肉眼,不但在物質層面上,更在精神層面上。比如,天人能看到有限的過去和未來,等等。

  慧眼,就是智慧的眼睛。什麼是智慧的眼睛呢?佛教裡有句話,叫“慧眼了真空”。也就是說能了解真空的意義,就有了慧眼了。得到慧眼的菩薩,在位次上就是十住以上的菩薩(別教),或者七信以上的菩薩(圓教)。那麼什麼是真空呢?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回答的,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一字不說,也無法摸著頭腦,所以只能勉強來說。用一句不得以的話來說,了達真空,就是能把宇宙間所有的事物都看成虛幻,不實在的。這樣說其實還是很迷惑的。用一個例子來試著說明。我們人的眼睛常被比喻成照相機,所有知道小孔成相原理的人都可以了解當外面的事物經過眼球的晶狀體而印像在視網膜上的時侯,物體都是反過來的。於是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功能就是把從視網膜上接觸到的影像給反轉過來,所以我們才沒有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倒立著的。但是,大腦的這個反轉功能是機械的,它只是把所有在視網膜上留下的影像都反轉過來。如果我們的大腦是有意識的把視網膜上的物體反轉的話,大腦就必須首先知道這些影像是倒的,所以需要反轉過來,如果是這樣,那麼如果倒立的話,看到的東西就應該不是倒著的,因為大腦應該知道現在人是倒著的所以視網膜上的影像就是正的了。所以說,我們的大腦並不能分別怎樣才是正的,怎樣才是反的。那麼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到底是正的還是反的呢?而佛法告訴我們,其實是沒有什麼正反的,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外面的事物在我們眼球大腦內落下的影像,因為只是影像,所以是虛幻的,本來沒有正反,而被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弄出一個正反來。如果這樣不懈的去思考這種虛幻不實的道理,最終就能明了真空的意義。而我們凡夫不依靠佛法,是無論如何不能了解真空的意義的,就像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把這個世界顛倒過來而行坐如常。

  法眼,就是觀察諸法無有障礙的眼。什麼是觀察諸法無有障礙呢?這要從得到法眼需要破除的迷惑說起。前面說的慧眼是破除了見思惑所得到的智慧之眼。見思惑,用比較現代的話說就是自己在理性感性上錯誤的見解和執著。這裡說的法眼是破除了塵沙惑所得到的觀察諸法之眼。塵沙惑,就是眾生種種的煩惱習氣“如塵若沙”,千奇百怪,各個不同。破除塵沙惑,就需要了解並且能夠解決眾生種種的煩惱習氣,所以說“法眼但觀俗”。破除了塵沙惑得到法眼的菩薩,在位次上來說就是十行以上的菩薩(別教),或者初住以上的菩薩(圓教)。(這裡的佛法道理比較繁復,有興趣的同修可以看靜權法師的“天台宗綱要”)既然法眼是需要去了解並且解除眾生的煩惱習氣,就要求菩薩首先要以慈悲的心,以感同身受的理念去觀察關心眾生的煩惱習氣,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通俗的講,就是要真正把他人的傷痛當作自己的傷痛,把他人的煩惱當作自己的煩惱,才能真實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才能盡自己所能的去解決這些煩惱悲傷。所以法眼超過慧眼,因為有法眼的菩薩不但具有慧眼,能夠斷除自己的煩惱習氣,因為慈悲的心,更能擁有法眼,幫助眾生斷除煩惱習氣。

  佛眼,就是佛的眼,也就是“至善圓滿”的慧眼與法眼。菩薩雖然有慧眼或者法眼,但是都未曾究竟。只有佛,才擁有究竟圓滿的慧眼與法眼,也就是說佛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與慈悲。

  佛眼看世界,就是希望能用智慧和慈悲去看待世間的一切。現今世界,網絡和媒體的發達,讓我們不但有機會了解很多資訊事件,還提供了廣闊的平台讓我們發表自己的觀念看法。可縱觀現今網絡媒體上充斥著的,不是人雲亦雲,就是固執己見,不是嘩眾取寵,就是漠不關心,不是言不及義,就是胡攪蠻纏,有智慧的言論少之又少,有智慧又慈悲的言論,更加鳳毛麟角。佛眼看世界,讓世間少一分愚昧,多一分智慧;佛眼看世界,讓世間少一分冷漠,多一分關愛。

 

上一篇:為什麼要拜泥塑的佛像?
下一篇:益西彭措堪布 :為何世人甘願充當羅剎女的奴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