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趙良玉: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 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們,晚上好!感謝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的盛情邀請和安排,感謝淨空老法師的鼓勵,使我們母子今天有機會在這裡就家庭教育的問題和大家交流,並且向在座的各位請教。在去年夏天,我們母子曾應邀到黑龍江省大慶市演講,當時我的演講題目是「教育好子女,為和諧社會做貢獻」,以這個話題來請教東北的鄉親們,沒想到反應非常熱烈。後來大會的主持人和編導人員把它錄成了影碟,而且安上「母慈子孝」這個名字流通,北京大方廣文化網也上網流通。在去年十二月份新加坡淨宗學會邀請淨空老法師演講「華嚴經對現代人的啟示」,在這個報告會的流通處當時有兩千片「母慈子孝」的影碟,被一掃而光。後來朋友告訴我,說熱心的人士就趕緊回去復制和補充。可見天下的父母都想教育好子女,而天下的子女都想做孝子賢孫。人心思善,社會盼和諧,我們非常感動,也非常理解。很慚愧的是我們母子並不是做得很好,但是今天走上這個講壇,是一種愛心的驅使,是懷著一種美好的心願,就是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擁有智慧和慈悲,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孝順和成才。
下面我們先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們母子是來自廣州市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趙良玉,今年六十三歲,已經退休多年。在退休前曾在廣州市做過廣東食品報副主編、中國食品報記者和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系部經理等職務。我只有一個孩子,就是兒子锺茂森。他今年三十四歲,是一九九五年廣州中山大學本科畢業,後來到美國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一九九九年獲得美國的金融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和美國堪薩斯州州立大學任教。
我們接受了淨空老法師的建議,在美國九一一事件以後由美國遷居到澳洲工作,兒子就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任教。由於他在教學方面獲得優秀的評價,和他的論文多次獲得國際方面的金融論文獎,所以在學校裡成為全校最年輕的教授。昆士蘭大學的商學院是澳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同時茂森也是廣州中山大學的客座教授,在去年他被聘任為澳洲淨宗學院副院長。茂森除了在大學的教學工作之外,業余時間就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並且還跟隨淨空老法師參加國際方面的活動,參加世界的和平、教育和宗教團體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擔任老法師的英文翻譯,所以每天的生活是非常緊湊而且充沛,所以至今他還是一個單身漢。
回憶我們母子走過三十年的路程,可以說是母親愛兒子,兒子愛母親,是愛的體會,是愛的感受,是愛的溝通,是愛的奉獻!今天我們就把這愛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僅僅是一得之見,希望能為朋友們提供一點參考,也希望朋友們指正。我准備從七個方面向大家匯報一下,第一個方面是家庭教育的老師,母親的第一責任,第二是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第三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孝為德之本,第四是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第五是家庭教育為龍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聖哲教育的兼收並蓄,第六是家庭教育的升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個方面,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下面就第一個問題向大家匯報,家庭教育的老師,母親的第一責任。
在茂森二十六歲的時候,那是八年前,他博士畢業,在博士畢業的前夕,他在美國給我寫了一封非常熱情的來信,他在信中說,「親愛的媽媽:我欣喜的向您報告,我的論文即將完成,我在今年八月份便能圓滿博士畢業。非常感激您四年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在學業道路上一帆風順。我如今即將戴上博士帽,第一個感念的就是您,我偉大的母親!我誠摯邀請您來我們學校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商學院參加我的博士畢業典禮。我將陪您參觀美麗的校園,我將穿上博士禮服與您攝影留念,我將介紹您認識每一位優秀的教授和同學,另外我將陪您游覽美國主要風景區。您的旅途費用將由我全部負擔,隨信附上經濟擔保與銀行證明,供簽證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充滿歡樂。兒茂森敬草。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號」。接到兒子這樣的來信我非常高興。從小學到博士畢業,茂森整整讀了二十年書,我陪著兒子走過二十年的學習生涯,現在看到他馬上就要出來,可以為社會工作,所以心情是非常高興。這種高興怎麼來形容?就好像一個園丁他種了滿院子的花草,而這些花現在都開始盛開,當時我的心情就是這樣,像園丁看到自己種滿的鮮花已經盛開了。
锺博士:感謝母親對我二十多年的培養,回憶我在二十歲生日的時候,母親曾給我一個語重心長的賀卡,她是這樣寫到,「你在母愛的陽光下已長成二十歲的青年,一年三百六十天,那是七千二百個日日夜夜!無論我是在忙碌中還是在痛苦中,無論我是窮困還是富足,你都是在溫飽和安樂中成長。從廣州第一幼兒園到中山大學,我用心血澆灌你這棵小樹,因為我是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各個階段,為你策劃安排,用智慧之水澆灌你這棵小樹,因為我是你的第一任老師。與你促膝談心,共同探討人生宇宙的哲理,用溫暖的友情滋潤你這棵小樹,因為我是你的朋友。茂森兒,珍惜青春的年華,常問問自己,二十歲,我是大學生,三十歲,我是什麼?四十歲,我將站在社會的哪個階層?」各位朋友,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美好的字眼那就是「母親」,最動人的呼喊就是「媽媽」,這是意味深長的字眼,這是平凡而偉大的稱呼,它充滿了溫暖與慈愛,它顯示了神聖的責任與教化。母親您對我的教育是與我的生命同步,媽媽,您是我的亦母、亦師、亦友!
趙老師:大家說說一個農民的喜悅是什麼?是面對豐碩的秋收。那麼一個母親的喜悅是什麼?是看到兒子成才。為家庭培養一個好孩子,為社會培養一個人才,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母親的心願,是我們每一個母親的責任,是我們的立志。當我們決心要培養一個好孩子的時候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歲的時候才生這個兒子,當時我覺得我自己應該要孩子,但是我一定要培養他,所以這時候我才開始育兒。我從自己的生活中體驗到母親的第一責任是教子。我自己也有社會工作,而且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這個工作在我的心目中是排第二,第一是教子,而做父親的應該把社會的工作排在第一位,這樣男女之間就各有重點,男的主外,女的側重在內,這樣就是家庭的和諧,也是兒女的幸福。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太太不用到社會上工作,那當然是條件更好,可以在家裡專心的相夫教子。但是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大多數的男女,夫妻還要到社會上一起來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做母親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兒女。
有些年輕的母親覺得教育兒女是一件比較辛苦和累的工作。那我們要問,如果你的兒子不能成才,成為社會的敗類,你是不是就更苦,更累了?如果母親不把兒女教好,那僅僅是你一家的事嗎?那是對社會的損害。在今年四月份曾經有一起非常驚動世界的槍殺案,這個事情是發生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一個韓國的學生他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戀愛不如意,就任性槍殺了三十二名的老師和同學。這個孩子做出這樣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因為他長期以來缺乏家庭教育,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孤僻、冷漠和仇恨的性格。他的父母就感到非常對不起美國人民,所以他的父母曾幾次自殺,後來自殺未遂,被送到醫院去。如果家庭把兒女教育好,是不是僅是你一家的事情?那是對社會的貢獻。我們中國的孔子的母親和孟子的母親,孔母和孟母能教育出孔孟這樣優秀的聖賢的人物,這不僅對當時有益於社會,而且使我們子孫萬代都受益無窮。 孩子是和母親接觸最多的,從胎兒一直到出生,到嬰兒,到少年和青年時代,以至走向社會以後,母親的影響都非常大。我們在看了許多關於教育的論著以後,才發現民國年間的高僧印光大師,他對家庭和母教的論述是非常精辟的。在這裡我願意與大家分享十條他的語錄。印光大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開示有以下幾條,「第一、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熏陶性情者,母邊最多。二、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第三、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法良民,即屬莫大功德」。我們這裡可以看到印光大師給我們父母提出一個最低的標准,就是如果你能為社會培養一個好孩子,培養一個守法的公民,就是最大的功德。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要有很大的憂慮和擔心,你只要為國家培養一個守法公民,你就是有功德的。
「第四、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所致也。第五、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第六、國無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責任更重,是以印光大師屢言教子為治平之本」。這裡印光大師提的很好,他說如果國家沒有人才,那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就是在於母親的身上,所以這是世界和諧的根本。「第七條、人果能善教兒女,自可家道興隆,天下太平矣。第八、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則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我們這裡稍做一下解釋,家庭如果有良好的教育你的兒女就優秀,兒女優秀我們的國家就有人才。有良好的教育,「窮則自淑」,就是雖然他沒有遇到機緣發達,但是他自己做得很好,可以影響周圍的人和影響周圍鄉裡。「達則兼善,普益斯民」,如果他遇到機緣,可以為天下人辦事,給天下人帶來影響,那他的獲益就更大了。這樣的利益原來是來自家庭教育,是來自家庭教育中的母教。
印光大師開示的第九條,「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為之,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這裡就是告訴我們,家庭教育這麼重要,母親的教育這麼重要,可是一向以來都被忽略,沒有人提及。所以印光大師在這裡再三的呼吁。「第十、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師是民國年間赫赫有名的大法師,是祖師級的人物,他對家庭教育的論述很多。印光大師是通儒、通佛的,我們這裡僅僅引用十段話供大家參考。所以可以看出,古人說「至要莫若教子」,就是至關重要莫若教育兒女,因為教育好兒女事關你的家庭,事關國家,事關天下的和諧。有沒有人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榜樣?在歷史上有三位非常傑出的母親,她們是教子的典范,她們的努力使國家太平,社會和諧,這三位優秀的母親就是太姜、太任和太姒,是周朝的三位母親。由於她們教子有方,所以使周朝能夠保持八百年的太平。「太太」一詞就是從這裡而來,所以太太這個詞是非常尊敬的稱呼。
我們看一看這個表,這裡列出了這三位優秀的母親,她們生的兒子,無論是做了君王還是沒有做君王的,都同樣的優秀。我們看周朝太王的妻子太姜,她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王季。王季的妻子太任,生了兒子周文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聖賢君王。周文王的妻子是太姒,她生的兒子是周武王和周公。太姜的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他們理解父親的心願,因為父親想把王位給第三個兒子王季,所以這兩位哥哥他們就禮讓,最後成就自己的三弟王季坐了王位,王季後來又把王位傳給了周文王。所以當時孔子贊歎泰伯的品德,說他的品德達到了頂點。為什麼說達到頂點?因為他孝悌做得非常圓滿。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他們成就了父親的心願,所以把孝做圓滿了,他們成就自己的弟弟王季坐了王位,所以他們的悌也做得圓滿,所以孔子贊歎他們說這是孝悌的典范,是道德的頂點。
下面我們看太任生的兒子周文王和太姒生的長子周武王和次子周公,這三位文王、武王和周公都是孔子非常贊歎和推崇的聖賢人物。由於這三位母親的教導,所以周朝有八百多年太平和諧的社會。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母親手中是操縱著天下太平、社會和諧的大權。所有做母親的,妳是給社會輸送人才,還是給社會輸送垃圾?所以我們要非常的慎重,非常的鄭重。我是很希望自己能為社會培養一位出色的教授,我覺得教書是一件很高尚的工作。所以在茂森他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就對他說,你要好好努力學習,將來當一名教授,我要做教授的母親,你要滿我的心願。兒子也很聽話,他努力學習,完成了博士學位,在大學裡教書。本來他可以到金融界,因為他是學習金融的,他可以到金融界也可以到企業界去工作,也許那樣待遇會更高一些。可是他還是重視母親的意見,選擇了在大學裡教書,而且很快的使我當上了教授的母親。當時他在美國大學和澳洲大學任教的時候,都受到學校裡的好評,學校裡對這個中國青年都一致的評論是非常的優秀。這是他和一些美國和澳洲教授們的一些照片。茂森在美國教書的時候,他是以傑出的專家和學者的身分獲得美國政府的綠卡,後來我們移居到澳大利亞,校方也非常重視,他以一個月的時間把我們母子的澳洲綠卡,就是澳洲的永久居留辦好,所以我們是拿到這種簽證以後才開始動身到澳洲去的。
茂森在去年給我的生日賀卡中他這樣總結的說,「在過去的三十三個年頭裡,您用愛心之土培育,用智慧之水澆灌,使我從一個小樹種,逐漸發芽、茁壯、長大,回首走過來的路,您可以欣慰的說,我的辛苦得到了安慰,我為社會培養了一名博士,我當上了教授的母親」。可是隨著我們母子精神層次的提高,我對教授的含義又有了更深更廣的理解。我不僅希望兒子成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授,而且我還希望兒子成為一名具有中華傳統優秀品德「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的教授,成為一名君子教授,成為一名聖賢教授。我深信孟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我們做母親的不僅立志要為祖國、為人民培養具有專業技術本領的人才,而且要為人類培養聖賢的種子,應該幫助孩子成聖成賢,走上聖賢之道。
我們看今天的世界,需要千千萬萬個孟母,我們要學習做孟母,來肩負起教育兒女的責任,肩負起母親的第一責任教子。上面我們就母親的責任方面向大家匯報,下面我們談談第二個問題,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教育要從源頭說起,教育真正的源頭是胎教,而茂森的教育是得力於胎教,這要感謝我的母親對我的言傳身教。茂森是生於一九七三年,那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嚴峻時期,那時候很多文化的書籍都被當作四舊清掃了,所以我們基本上都看不到,而胎教這個詞,我真正是從我母親那裡第一次聽到的。母親告訴我說,培養孩子一定要從胎教做起,好像培養一棵樹,要從樹苗育起一樣。所以她告訴我,人在天地之間你要受自然界的影響,比如一年有二十四個氣節,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八大節令。在這種節令的前一天,季節是非常劇烈的交替變化,在這樣的時候是不適宜同房做胎。另外像雷電暴雨的日子,也不適宜做胎,為什麼?因為做胎不穩定,而且生出的孩子會脾氣很暴躁。母親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傳統經驗告訴我這些事,應該如何做胎,應該如何注重胎教。
母親還告訴我,在懷孕的期間,眼睛要看美好的東西,耳朵要聽莊嚴的聲音,口不說輕浮的話,行動要穩重,就是古人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聽」。而且在生產的時候婦女要忍住痛苦,不要大聲叫喊,為什麼?因為妳叫喊,第一損傷中氣,損傷體力,消耗能量,第二妳會使嬰兒帶來恐懼,所以生產的時候要忍耐把這個孩子生出來。母親對我這些親切的教導我不僅是記住,而且還做到。所以在整個懷孕期間我們夫妻是分開來住的,當時我是住在母親家裡,生活很清淨,夫妻之間是互相關心,但是因為分開住,也沒有這些卿卿我我的纏綿話語。當時我白天還要工作,晚上回到家裡來,我沒有看任何這些報紙雜志,也沒有聽廣播,在當時還沒有電視出現,我每天接觸到最多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感受母親的氣質最多。我的母親是一位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婦女,她在生活中完全做到了溫良恭儉讓,至今為止還是我心目中最佳的賢妻良母形象。這有她的照片。母親是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床來操持家務,她耐心的做一天三餐,性格非常柔和,而且作風很穩重,待人很寬厚。我的父親是位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在大學裡教書,性格比較淡泊,不攀緣權貴,勤勤懇懇的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曾經發給他教育的榮譽證書。我的母親對父親是非常的尊敬,在他們六十年的夫妻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母親很恭敬的給父親端茶,倒洗腳水,我父親喜歡吃什麼東西,我母親就給他做什麼東西。我的母親也很喜歡閱讀歷史和文學的作品,特別是喜歡孩子們給她寫的信、給她的賀卡和各種詩詞。母親一直是我父親的賢內助,我的父母是白頭偕老的一個很好的典范。
在我的童年時代,父親從小就教我《古文觀止》,給我講很多歷史的故事。他給我講的歷史故事大概有五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關於孝悌方面的故事,比如像缇萦救父、木蘭代父從軍、孔融四歲能讓梨這些孝悌的故事;也給我講很多關於教育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還給我講了很多關於艱苦奮斗和刻苦讀書的故事,比如像范仲淹劃粥苦讀、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另外還給我講一些關於智能做事、精忠報國的故事,比如像蔺相如完璧歸趙,那是很有智慧的完成君王的使命;還有諸葛亮鞠躬盡瘁這些故事;另外就是講一些文學家的故事,像李白斗酒詩百篇,蘇東坡赤壁懷古等等。當時這些歷史優秀人物的形象,深深的在我腦海裡留下了典范的印象,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雖然沒有書讀了,但是這些優秀的形象,一直是我精神上的支柱,後來我也把這些故事和這些精神都傳給了我的兒子。
我們兄弟姐妹四個人,在父母的教育下,也都成為在不同崗位為祖國貢獻的人才,比如有兩位成為主任醫生,有一位成為高級工程師,還有一個是成為記者和主編,這要感謝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茂森的童年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所以外公外婆以及舅父和他的姨媽對茂森的影響都很大。當時回憶起來,在我懷孕期間,胎教的時候,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營養,當時歷史時期,我們國內生活比較清貧,一切都是憑票限量供應。我記得當時布票、油票、糖票,還有牛奶、豬肉票,都是限量供應。現在我們好像都不能理解當時的處境。我記得當時的布票每個人只有七尺,七尺的概念是二米三,就是一個人一年只夠做一件衣服。即使有錢你也不能再去買更多的,一切要憑限量來供應。
在茂森的整個胎教期間,由於我母親的言傳身教,也由於這些清淨寡欲的生活,所以想起來還是非常感謝當時的國情,給茂森奠定了一個良好的胎教,使茂森在出國留學以後,還能保持一種簡樸清淨的生活,沒有學壞。而且在國外也遠離一切娛樂的場所,特別是我要求他在整個讀書期間,不談戀愛、不結婚,他完全做到了。並且在留學期間,他能把他自己的獎學金節省下來寄給我們,供養父母,這一些我覺得完全得力於清淨的胎教。文化大革命過後,中國的這些傳統書籍多起來了,我後來才看到我們古代聖賢的君王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她是怎麼樣?她是「有胎教,致使文王有聖德」。太任在懷孕期間,「目不視惡色,耳不聽YIN聲,口不出傲言」。原來我母親當年教我的正是這樣的胎教,也正是這種傳統的胎教。
我有一位朋友朱老師,他告訴我一個訊息,他說他的弟媳婦在懷孕期間,每天晚上吃完晚飯以後什麼也不做,因為大家都照顧她,她就看電視,聽時代歌曲,而這些電視和時代歌曲都是一些你情我愛的表演,後來她生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長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居然主動寫條子給男同學說「我愛你」。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她的母親非常氣憤,而且也非常驚訝,她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教孩子。後來朱老師就對她說,妳要檢討一下妳的胎教,妳在懷孕期間,妳的孩子在肚子裡都已經學會了這一套。所以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我也聽到很多朋友告訴我說,她們在懷孕的期間能夠學習儒家的《弟子規》,學習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學習佛教裡面的《十善業道經》。所以孩子出生以後,在整個嬰兒時候非常容易護理,長大以後在童年的時候也非常容易教育,很文明也很善良,這是胎教對這個孩子發生的影響,所以胎教是非常重要的。做母親的想要培養人才,就要從胎教開始做起。其實我們民族的命運是掌握在千千萬萬個母親的手中,我們民族的希望是寄托在千千萬萬個孩子的身上,所以我們母親的責任是非常重大。古人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所以對胎教我們要非常的慎重。以上是我們做胎教方面的一些匯報,下面我們跟大家匯報第三個方面的內容,就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孝為德之本。
我曾經讀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的事跡,楊振寧先生他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天才在中學時代就表現出來,可是他的父親並沒有在這方面來發展他。楊先生他的父親也是一個教書人,他發現兒子的特長以後,他就在家裡面請了一位國學老師教兒子讀孔孟的書籍。在楊振寧初中的時候他父親為他請了一位很有名的家庭教師教兒子學習《孟子》。《孟子》是四書裡的內容之一,楊振寧能夠背誦《孟子》,而且聽老師講解《孟子》,來體悟《孟子》,所以楊振寧先生說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孟子》給他的啟發。茂森在青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我們是得力於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經典中關於孝道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儒家的《孝經》,佛家的《父母恩重難報經》和道教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呂祖勸孝文》。茂森在五歲的時候我在家中的門板上第一次用粉筆教他讀唐詩「游子吟」。「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這首短短的小詩,是茂森第一次的家庭文化課。這首小詩它寫出了母愛在生活中的微細處,也寫出了兒女對母親的這種感恩之情。當時我教茂森學這首詩的時候,他還是個很頑皮的孩子,是個頑童,而且很調皮,他這首小詩足足學了一個月才會背誦,而且很不容易從廣州話改說普通話,費了很大的勁兒,但我還是很有耐心的教他。經過初期的困難,克服困難之後,慢慢我們學習的速度就加快了。後來我們母子一起學習關於儒釋道三家孝的經典,有時我講給孩子聽,有時孩子讀誦給我聽,我們母子都學習得很快樂。
對於《孝經》上所說的,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這些教導茂森記得很牢固。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那時候茂森才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他在我們家族傳統的春節聚會上,當時春節時期,我們各個兄弟姐妹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到父母那裡去拜年,給父母磕頭,然後獻上禮物和紅包,並且讓孩子們都表演節目,獻詞獻詩,當時小茂森他的發言題目就是: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孝敬父母,《孝經》裡有這樣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質上的孝親,要讓他們豐衣足食,按時給他們一些零用錢,經常給他們買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當父母患病時,子女應盡力照顧好老人,也為自己的子女樹立好榜樣,更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們要關心老人,要尊敬他們,有事同他們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使他們精神上感到愉快。」這是十一歲的茂森在我們家庭聚會上的發言。我們家庭保留很多這些家庭文化的數據,有一大箱子,為了這次給大家匯報,我們把這些都整理了。
事隔十年,在一九九四年,茂森二十一歲的時候,他正在中山大學讀本科,在那一年我生日的時候我收到有生以來第一個特大的賀卡,這個賀卡有多大?像一個畫報的封面那麼大,上面寫著「獻給我最親愛的媽媽,小牛茂森,一九九四年一月二日」,因為茂森屬牛的,所以他說小牛。我同時也接到三千元人民幣紅包,這是茂森用他勤工儉學的收入來孝敬我的。這個賀卡的賀詞很長,我節錄一些與大家分享。「親愛的媽媽,在我眼裡,您是母親,也是菩薩!您對我無私無求的布施,給予我衣物、財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您教我風度禮儀,人情練達,辦事思惟,人生規劃,您領我走入佛法的殿堂,教我認識三世因果的道理,體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您賜給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擁有應付命運風浪的勇氣和能力,以至遠渡重洋,求學深造。啊!親愛的媽媽,您是位育我、教我的母親,您是位度我、覺我的菩薩,您的恩賜不僅使我一生受福,還使我百生千生受福。這樣似海的恩情,千生難以圖報!您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我發願為您做護法人,我要在世間取得大成就,以此來供養我敬愛的菩薩媽媽!」
茂森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期間,他利用業余時間為美國一家著名的公司在廣州的寶潔公司(P&G公司)打工,當時是做自行車廣告隊,茂森當時率領一支中山大學自行車廣告隊,為這個公司在廣州市挨家挨戶派送洗發護發的試用包,所以才能在我生日的時候給我獻上禮物。另外當時在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如果直接畢業以後到美國留學,而不能馬上在國內工作的話,要向大學繳一萬元的教育培養費。茂森為了給我們家庭減輕一些負擔,他自己就利用打工賺的一萬元繳給學校來交付國家的培養費,然後就順利的出國留學。
我們談到孝,剛剛講到儒家經典裡的孝養父母,《孝經》裡所談到的,讓父母生活、供養都快樂。那什麼是孝?孝的定義該怎麼下?「善事父母曰孝」,如果通俗的說,孝是子女對父母長輩倫理道德行為的一個統稱。《孝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在開宗明義第一章孔子就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裡孔子向我們揭示了孝是道德的根本,而且是一切教育的源頭。《孝經》並不很長,全文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個字,它在儒家最根本的十三部經典當中是最為顯赫的。我們說的儒家十三經具體是指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在這十三經當中,歷代的帝王可以說批注最多的就是《孝經》,比如說有魏文帝、晉文帝、梁武帝、梁簡文帝、唐玄宗,乃至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他們都為《孝經》做過批注。在漢朝《孝經》被訂為全天下百姓必定讀誦的一部經典。
我們會問,為什麼歷代的這些皇帝對《孝經》這麼重視?因為這些皇帝他們都很有智慧,知道提倡孝道能夠使民心純厚,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和諧,所以以孝來治理天下才能夠達到天下的長治久安。《孝經》裡所回答的就是如何以孝治天下,《孝經》上面講的是「孝為德之本」。《論語》上也講,「孝悌是仁之本」,我們也知道儒家是以仁為核心,孝又是仁的根本。《孝經》講的什麼內容?它其實概括了人一生的行為,它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裡講的是一個人的身體、四肢,乃至我們的皮膚、頭發,都是受之於父母,所以不能夠讓它毀傷,這是講要自愛、自重。所以自愛和自重就是孝的開始,然後把孝心擴展到社會,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忠於職守,效忠國家,服務人民,使天下的父母都能夠得益,這是孝提升了。最後還要努力去修身行道,去實現聖賢的主張,乃至最後建功立業,為千秋萬世立德、立功、立言,這樣才能達到終極的孝道。《孝經》上講的孝的層次它是不斷提升,可以說分為小孝、大孝還有至孝。小孝就是孝養自己的父母,大孝就是把孝心擴展到孝順天下的父母,如果能夠成就聖賢之道,能夠普利天下的眾生,這就是至孝。
孝是本源於親子之愛,所以《孝經》上說,「父子之道,天性也」。茂森在十七歲的時候,那時候還在中學讀書,在他父親過生日的時候他填寫了一首詞來向父親獻壽,這首詞的名字是「念奴嬌.子承父志」。茂森的父親是廣州市人,而且在北方工作過,也參過軍,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這首詞。
锺博士:這是我寫給父親生日賀卡上的一首詞,父親大人,今天是您生日的喜慶日子,兒感念您養育的恩情,特填詞一首,並用以自勉,發奮立志,以報答您似海的恩情之一粟。「念奴嬌.子承父志。輾轉北南,冒風雨,為國重任勇擔。半生辛苦,鬓已蒼,熬盡人世艱難。少小淒涼,年長從戰,踏遍滬粵甘。保家建國,安圖名利飽暖?曾憶窗前月下,諄諄育愛子,哪計冬伏?逝者飛逝,轉瞬間,健兒已代小犢。子承父志,豈懼寒窗苦,願仿鴻鹄。恩深難報,惟獻鮮英一束。兒茂森敬上。一九九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孝,我們講孝應該在人生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這在道教一些著名的經典都有提到,其中《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裡有這樣的話,「今日是元旦,為人間第一日,吾當說人間第一事。何謂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故謂之第一事」,所以孝是我們人間第一件事。這裡我們稍微解釋一下「參贊化育」,其它的我們容易理解。孝是所有百行之原,就是所有一切百善之先,是所有愛心的原點,精而極之,就是如果把它做到了,把這個孝做到極致,做到精誠,就可以幫助天地來化育萬物。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位最傑出的孝子,就是舜王,舜把孝做到了極致。據二十四孝故事記載,舜真誠的孝心感動了他的後母不再迫害他,而且感動了大象為他耕田,感動了小鳥為他播種,感動了當時的帝王堯王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公主嫁給他,而且感動了堯王最後把自己的王位都讓給了舜。舜把孝做到極處,這些故事我們就不詳細講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最後舜因為孝而達到有幸福的人生、有幸福的家庭,而且贏得百姓的敬愛,這一切是起源於孝。
孝德是我們第一重要的事情,在生活中如何落實?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美國大學的獎學金,他每月按時給父母寄三百美元,他節省這個獎學金給我們寄錢,其中給我寄二百美元,給他的父親寄一百美元。因為他父親早年與我分手,另外成立家庭,那時候我們都沒有學習佛教。孩子很刻苦,把錢寄給我們,那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來看一看他在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給我的來信。
锺博士:我在信中這樣寫到,「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需買棉被了。盡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兩次的冷水浴。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直至獲得博士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斷齑劃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了,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趙老師:在這封信裡,茂森說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我們也可以理解的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剛才我們提到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所說的孝為人間第一事。
锺博士:在當年,當母親收到我這封來信的時候,她是這樣給我回信的,「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中國六祖惠能大師說,人的本性、佛性裡什麼都有,具有智慧、福德等,只是人們長久以來迷失,被貪瞋癡的塵土封蓋了,使其不能顯露。用什麼方法才能開啟人性的寶藏?用孝,這是第一把鑰匙。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茂森,你先做一個榜樣給青年們看看。」
趙老師:後來我到美國參加兒子的博士畢業典禮的時候,從同學們的口中我才知道,茂森當時在生活上是處處節約,主動停止了冬天的暖氣供應,堅持素食,所以才能從他的獎學金中省下錢來寄給父母。
锺博士:記得當時為了省錢,在冬天的時候都不捨得去買棉被,蓋的是從中國帶過去的一張毛毯。冬天實在冷的時候,就把所有的衣服都蓋上,甚至把書本都壓在身上來保暖。我覺得年輕人身上少一分飽暖和安樂,心裡會多一分報恩和進取。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確實如此。
趙老師:每當茂森生日的時候,他總要在給我磕頭之後讀一遍《父母恩重難報經》,每當讀到下面這些句子,他總是含著眼淚。「父母恩重難報經。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干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如斯養育,願早成人。父母恩德,無量無邊,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饑馑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脔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忏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這裡講的書寫此經和讀誦此經指的就是廣泛的宣講孝道,因為古人印刷術不發達,所以要流通經典必定要靠書寫。古人沒有辦法做光盤流通,所以要弘揚孝道只能是讀誦孝的經典,我們現在大力的宣講孝道這就是報恩。不僅是要宣講孝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做到,要以身作則,做出孝親尊師的好榜樣,能夠立身修道,這樣大孝才能真正的報答父母的深恩。
孝是人之根,比如樹要有根才能長出枝葉和花果。我們剛剛上面一起都學習過這些孝的經典,儒家把孝看做第一善,「百善孝為先」;佛家把孝看為第一福。在《觀經》裡面提到要修三福裡面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後面還有第二福、第三福,第一福第一句話就提到孝養父母,所以佛家把孝視為第一福,而道家則視之為第一事,我們剛剛學到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裡說的「孝是人間第一事」。我們看到第一善、第一福、第一事,所以孝是非常重要,是我們的根基。行孝要靠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經典的教化力量,父母以身作則也是最權威的教化,這是無聲的命令,能令孩子不令而從。
锺博士:我們經常組織一些年輕人的孝道方面的座談會,記得在座談會上常常就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到現在為止,您還記得你做過哪些事情讓自己的父母最開心?我們年輕人,當我們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我們有沒有想到自己的父母?我記得我的姥姥,就是我母親的母親,曾經對我說:「你媽媽當她拿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就拿出這些錢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買了禮物。」這件事情讓姥姥非常高興,一直到好多年以後,姥姥提起這件事都很開心。還有令我外公外婆開心的是我母親對她的哥哥姐姐們,我母親在家裡排最小,但是她很關心自己的哥哥姐姐。不單只關心哥哥姐姐,而且連他們的孩子都關心,比如說很多生活上的事情,幫助哥哥姐姐解決工作的問題,幫助小孩入學的問題,找房子的問題等等,這也是一種孝道,《弟子規》上講,「兄弟睦,孝在中」,所以令外公外婆都非常開心。
我姥姥曾經跟我講過令她老人家最歡喜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是最讓她安慰的一件事情,是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嚴峻的歷史時期當中,我的母親始終和我的姥姥在一起沒有離開。因為當時我的外公是在大學裡教書,文革當中家庭出身受到了影響,所以工資被凍結,被趕到粵北(廣東北部)山區去勞動,接受審查。當時我姥姥年紀也很大,母親就陪著她,安慰她,而且代她老人家去到粵北山區去看望外公,因為當時我的舅父姨媽都在外地工作,沒有辦法照顧。我母親每次去都提著大包小包的衣物、食品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不僅如此,而且積極的為外公落實政策,一直堅持不懈,到北京教育部去為我外公平反,後來終於得到了解決。在那一段政治壓力很大、很困難的歷史時期,我的母親始終和姥姥相依為命,所以我姥姥提起那段時期,都跟我講,說你媽媽是跟我共過患難的。所以《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中說,「事富貴之父母易,事貧賤之父母難;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難;事具慶之父母易,事寡獨之父母難」。父母如果條件很好,很健康,衣食豐足,孝順他們還比較容易;在困難的時候,在父母衰老疾病的時候,甚至寡獨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純孝的心,這就非常難能可貴。
記得在我外公去世以後,我姥姥在寡居的日子裡,母親就常常陪伴著老人,不僅在生活上、經濟上照顧她,而且介紹佛法給姥姥,最後一直幫她送終。當時八十歲的老人家,因為學習了佛法,心裡有一種信仰,所以精神、面貌就特別安詳,特別安樂。母親親自陪著老人家學習,講解生命的痛苦與解脫的方法,向她介紹生命的最後歸趣,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姥姥當時完全接受了這些美善的勸導,在姥姥八十歲最後的日子裡,母親一直守護在旁,在她臨終的時候給予她臨終的關懷和安慰,開導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姥姥就是懷著這種很安和的心態,帶著最美的笑容離開了人間。事後母親也遵照姥姥的遺囑,按照佛教的儀式處理好她身後的事情,並且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做很多的善事,功德回向給姥姥的在天之靈。我母親為了紀念姥姥,特別編寫了一本書《如何念佛為老人送終》這本書。後來從這些認識和不認識的居士們那裡知道,這本書被一版、二版、三版,多次的翻印流通。
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會欣賞和贊歎老人的人,記得在我們家庭的這些聚會當中,有一次,那是一九七九年,我姥姥當年是六十九歲生日,在生日的聚會上,我母親寫了一首長詩贊美自己的母親。「獻給親愛的媽媽,祝賀六十九歲生日。哪一朵葵花不向著太陽?哪一個孩子不熱愛自己的娘?親愛的媽媽,一個幸福的家庭,您是舵手,有了您,爸爸才有成就;有了您,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學;有了您,我的戶口才能從農村轉回城。您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您是我們成功的後盾!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棟梁!親愛的媽媽,您的性格就是永遠給予,不求報酬。您的愛像大海那麼深廣,而我們回敬的卻是一滴水啊!您給予我們生命、學識和財富,您給予我們溫暖、快樂和幸福。我們說上帝,就是指您,親愛的媽媽!我們說您,就是指降福於我們的上帝!小女良玉敬呈。一九七九年正月」。當我們欣賞自己的父母和贊歎自己父母的時候,孩子實際在旁邊就已經學到了。《呂祖勸孝文》裡曾經說,「世之人,善莫大於孝,不善莫大於不孝。我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所以自己做到孝順,兒女就自然孝順。
在一九九二年母親節的時候,我收到了兒子給我的贊美詩,那時候茂森是十九歲,現在與大家分享一下這首詩。「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您和爸爸的愛,長出了我的胚胎。一團模糊不清的心肉,損耗了您的生命精華、窈窕青春。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創造了未來的大腦和胸懷,您以痛苦的受難和乳血,使我從無到有,莊嚴存在!您教我牙牙學語,您教我認識世界,走第一步路,念第一個字,讀第一首詩。您憑著偉大的母愛與超人的遠見,在我很小時就開始了對我的教育。您把我送到幼兒園全托,以鍛煉我獨立生活的能力。您在家裡的門板上教會了我唐詩、宋詞、ABCD,您手把手教我寫毛筆字,您是我人生啟蒙的第一個教師!您循序漸進,誨人不倦,把一個淘氣頑童教養大。您孜孜不倦,輔導我升中考試,使我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廣州市一流中學華師附中。您猶如一位向導,帶著我走上了光明之路。我上了大學之後,您對我又提出更高要求。您為我規劃一生的道路,給我講如何處理人際和社會關系,提高我的綜合素質。您為我做留學的准備,您用心良苦,望子成龍。從衣食住行,到書本用具,處處都有您慷慨的給予。您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予兒子很多很多,這全是基於您無私聖潔的愛!如今孩兒的翅膀逐漸硬朗,羽毛逐漸豐滿,然而飲水思源,我一切的一切,哪一點沒有您的關心、愛護、勞動、智慧、教育和啟迪?您是母親中的典范,是我心目中永恆不滅的星斗!在母親節之際,我要深情的說一聲『謝謝您,親愛的媽媽!』兒茂森叩呈,一九九二年五月十號母親節」。
孝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根本。你們看這個孝字,它是一個智能的符號,我們的祖先創造文字是非常有智能而且寓意深刻,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是老一代和子一代的和諧一體構成了孝,老一代上面還有老一代,子一代下面還有子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樣悠悠長遠,綿綿無盡,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我們傳統的教育。一個孩子如果心中裝著父母,裝著祖先,裝著孝,裝著愛,裝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學習哪有不努力的?成績哪有上不去的?茂森當時大學畢業的時候做了兩手的准備,一方面報考本校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另外一方面報考美國幾家大學的研究生。當時在一九九五年報考中山大學世界經濟金融專業的報考生一共有一百八十名,考試的結果,茂森的成績是名列榜首,總成績第一名,還有兩個單科的成績也是第一名,而且同時以優秀的托福成績和GMAT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幾間大學,最後選取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商學院,當時這所商學院因為能提供茂森的獎學金。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成才,一定就要給孩子這種扎根的教育,這個根扎得愈深愈好。我們要牢記至聖先師孔子在《孝經》上所教導的,「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我們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以上我們談的是家庭教育基礎方面的一些匯報,下面我們來做第四個方面的匯報,就是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談到孩子的素質教育,是我們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事情。茂森在一九九五年到美國留學以後,他在十月七日給我來了一封信,我摘錄一段,我們看看這個素質教育。這封信中的這一段是這樣寫到,「來到美國之後,才深刻體會到我過去在中國鍛煉的素質是多麼有用,因此我真感謝媽媽對我的培養。我在國內一切的鍛煉,包括學習、寫作、談吐、講演、交際、佛法、英文、做飯、做家務、購物、理財、交友、規劃安排前途、課外向李教授學習,同時承受多種事務等等,這一切都是多麼的有價值。」什麼是素質?這個方面可能有很多的答案,我自己本人認為,談到一個人的素質,它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教養、身心狀態、生活經驗和辦事能力的綜合質量。我們走在廣州的大馬路上會看到一個醒目的標題,這裡提出一個中國公民的素質,上面寫到「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共建和諧小區」,一個中國公民的素質應該是這樣提出。那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培養良好的素質?我們不用到國外去找文獻,中國家教的集大成《弟子規》中,就列出了七個方面的素質教育,這七個方面的素質教育就是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弟子規》所提出的這七種素質教育是來自儒家的經典《論語.學而篇》,原文是這樣說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任,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是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對我們子孫所提出的素質教育。
下面我就談一談這七種素質教育在茂森身上是如何體現的,是如何來實踐的。茂森在一九九六年當時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他在五月三日給我來了一封信,「親愛的媽媽:本周來一連收到您的兩封信,給我在美國的第一個生日帶來了溫馨的關懷和智慧的開示,非常感謝!您的兩封信充滿了智慧與哲理。比如,第一、到那裡要學會贊歎主人的優點。對!我應該在學期結束時寫一封感謝信給我的導師,感謝他對我九個多月來的嚴格要求,我從他那裡學到很多經濟研究的知識方法,贊歎他在經濟學領域的成就和嚴謹的治學之風。二、耐煩做生活的事。是,我見導師阿裡教授是一名知名的經濟學者,可是日常工作也同別的教授一樣,看書、寫作、備課、教書,沒有別的,唯長期耐煩做事而已,我也要學習耐煩做事。期末考試又到了,我還要耐煩應考。五月到八月暑假打工,有什麼工作就做什麼,老老實實耐煩去做。三、用什麼方法開啟人性寶藏?用孝。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媽媽,您說得太對了,我要把這個願望落實,我就聽您的,用我這一生寫出一個光輝的『孝』字!」
茂森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他每周給我打一次電話,每兩個禮拜給我寫一封信,所以信在家裡積了很多,另外每月給我寄二百美元,每年回中國探親一次。有的同學跟他開玩笑說,你每次打那麼多的長途電話,而且還要每年都回中國探親,你的花費不少!因為當時中國留學生,特別是大陸去的,基本上一年兩年內都不可能回國探親,他說如果你的錢不這麼花的話,你早可以買一部車了。可是茂森他不這樣想,他在美國留學的期間,寧願整個四年留學生活都是騎一部自行車,但是他沒有減少和我們的聯系,所以他始終和我們保持心連心。我覺得人的感情,對父母的孝心是不能用金錢的砝碼來衡量的。古人說的好,「黃金有價,情無價」。
锺博士:當母親知道了同學們跟我講的俏皮話,說你這麼多花費都可以買車了,而我沒有去做,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五號,母親給我寫了一封來信,是這樣說到,「保持和老家的聯系這個做法是心存孝道,養母親之心。古代的祭祀非常的隆重,孔子的學生說,應該廢掉這些祭品,因為這花錢太多。孔子回答說,你愛惜的是錢財,我更愛惜這種禮儀。禮儀延續下來,能使民心純厚。茂森兒,你的做法有古人的風范,我很開心。」但是我自己也很慚愧,我常常檢點自己、反思自己,做了很多令自己母親不滿意不夠尊重的行為。我記得第一次從美國回廣州探親的時候,當時就買了很多禮品,准備回來送給父母和親友,但是頭發留得長長的,心裡就在那裡盤算,在美國剪一次頭發要十二美金,回到廣州最多也是十塊人民幣。我是學金融專業的,對這些帳就算得很清楚,於是就打好了算盤,把頭發留得長長的,回廣州再來剪。於是一路上帶著很多行李,從我的學校到達拉斯轉機,從達拉斯到洛杉機,從洛杉機到香港,從香港再坐直通車回廣州,一路上風塵僕僕,等回到家門口已經是滿臉的灰塵,頭發又長長的,就像個叫化子。母親在屋裡面聽到我的叫門聲,就趕緊出來開門。這一開門,我見到母親就深深一鞠躬,然後抬頭一看,看到母親從頭到腳是干干淨淨、整整齊齊,自己覺得是又高興但是又慚愧,高興的是好久沒有見到母親,一年都沒見了,回來母子團聚很令人高興,但是很慚愧的是,很久沒見母親,也沒給母親見一個好形象。母親把我請進家裡之後,已經給我沏好茶,坐下之後母親就對我說:「我知道你今天回來,我昨天特別去做了頭發。」我一聽心裡非常難過,很無地自容。所以母親愛孩子的心,讓孩子見到一個好的形象,而自己卻是打的帳目的算盤,把錢看得比對母親的尊重更重要,所以自己是非常難過、慚愧,這哪裡算是孝?我們現在看看很多年輕人,他如果是要見異性朋友的時候,他可以打扮得很漂亮,但是他如果去見父母的時候有沒有這個心?孔子說得好,「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如果我們連父母都不愛、都不敬,而去愛敬別人,這種是違背天性、違背道德、違背禮儀的。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發誓,以後回去見父母,一定要拿出個好形象。
趙老師: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曾經八次組織中國的學生來開座談會一起學習孝道,思念中國。每次開這種座談會的時候,他總是積極的為這個會議提供茶水和食品,讓大家相聚得很開心。茂森把自己在家裡學習的關於儒釋道三家孝道方面的經典與同學們一起來分享。這些中國的留學生都很感奮,讀了這些經典以後都淚流滿面,而且都發願要好好學習,來報答中國的親人。他們都立志要學習孔子的教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且這些同學們會議之後都紛紛打電話給中國的親人們,向久疏問候的父母們致意。
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到美國北方明尼蘇達州的一家旅游城打工,當時有九個中國同學一起打工生活,租了一間房子,這個房子沒有任何家具,大家都睡在地板上。他們在一個大型的游樂場裡面工作,茂森的工作每天要干十個小時,在游樂場裡為游客們生產一種食品,叫棉花糖。棉花糖是美國小朋友很喜歡吃的一種零食,可是制作棉花糖是在一個密閉而且透明的工作間裡面,機器的聲音很大,而且不停的旋轉,只有到廁所去的時候才可以休息一會兒,每天要站立十個多小時,每小時的工資收入是六點三五美元。茂森在這裡工作了將近三個月,扣除房租之外,淨收入是三千美元,當時立即給我寄來了一千美元。這是我這一生第一次收到的第一筆最大的外匯,我是很高興,孩時時想到母親。
他在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還給寫了我一封信,這封信寫得使我很感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晚上再分享。謝謝大家。
|
|
|
|
|
|
上一篇:鐘茂森:從華嚴科學說智慧人生
下一篇:趙良玉: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 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