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阿彌陀佛和他的西方極樂世界 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目錄:
一、極樂世界的有無問題
二、十方贊譽的阿彌陀佛
三、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
四、說之不盡的往生利益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
六、淨土三經的特別提示
七、認清我們的娑婆世界
八、往生極樂的三要三不
九、往生極樂的九字真言
十、往生極樂的三種福業
十一、一個簡單的念佛儀式
十二、古德時賢的金玉良言
十三、科學時代的往生實例
示念佛法門
示念佛三昧
一、極樂世界的有無問題 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巧合的數據如下: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叫做“地輪”。 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 ●《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近代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數理證明宇宙是四度空間的連續體,認為宇宙是膨脹的,而且是極其宏大乃至無窮無盡的!他引用“相對論”來說明質量與能量所表現的一個靜的宇宙和一個動的宇宙,兩者間的錯綜組合,形成了變化莫測的宇宙。這與佛教所說的重重無盡的宇宙觀,相當接近。 ●佛教說,百億須彌,百億日月,構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個太陽系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現代的天文學家已探測到在銀河系中,有著本身發光如同太陽的恆星近十億個,依理推測應有三百億個之多。並在太陽系的空間,還有數不盡、算不清的星雲星系,而且每一個星球都有一或兩個衛星月球。這與佛教所說的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可謂不謀而合。 ●佛經還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 一九六八年,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安東尼•休伊什研究小組的成員喬斯林•貝爾,發現了自外太空發射的神秘電波訊號,這和已往星球所發出的穩定訊號不同的是,貝爾接收到的訊號是脈動的,是一種每隔十五秒固定顯現一次的影像。於是許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證據。根據該小組的歸納,這種脈動電波是來自距離地球二百光年(光每秒的速度二九九、八○○公裡,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做一光年,等於九四、五五○億公裡)的一個自轉的星球。由於她的這個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發現,使到休伊什與其指導教授馬丁•賴爾爵士獲頒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天文學獎。 ●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即有YIN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無YIN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即連色身亦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禅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 現代科技通過電子光學望遠鏡,已可探視到太陽系之外有銀河系、銀河外系,及搜集到與我們的宇宙不同的第二宇宙(反物質宇宙)及第三宇宙(性質不明)所射出的電波,甚至已截收到來自五十億光年遠距離的星球電訊!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英國劍橋大學的宇宙物理學家弗列德•霍助教授,曾於一九六四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他所發現的新的重力理論,說明宇宙的起源。他認為星球與銀河系可能有開始、進化和終結,宇宙中每一星球,在其一生中均進行著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即在大爆炸之後又重新組合。此外,魯汶大學教授劉梅特爾創導而為多數科學家信服的原始爆炸學說,也認為宇宙有起源、發展和毀滅的過程。凡此種種,莫不與佛教的宇宙觀相一致。 ●有一次,佛坐在恆河岸邊,他的弟子取了一缽水給他,他告訴其弟子:“一缽水中,八萬四千蟲。” 此事至到十五世紀末葉,科學家發明了顯微鏡,以之向水中一看,這才發現裡面的確存在密密麻麻無數的小蟲(細菌)。 ●最可貴的是,佛教指出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一切都由各種的條件組合而生而有的意思;“性空”則是說凡是依靠眾緣的組合而生而有的事物,都沒有真實的自體,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證諸事實,宇宙萬有,的確樣樣皆緣起性空,就以人體為例,佛教說人體乃由地(固體)、水(液體)、火(溫度)、風(氣體)四大元素所組成。現代的化學說,一個成人的身體,是由大約16%的碳,8%的氫,3%的氮,1.5%的鈣,1%的磷,0.5%的其他原素,再加上70%的水所組成。 再者,科學家又用化學的方法,將一切的物體分解之後,得出許多微細的粒子叫做“分子”,它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構成的,因此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切的物體,最初都由同質或異質的原子(後來又發現在最微小的原子之中,尚有因子、質子、量子)結合而成分子,然後再由分子構成一切的物體。科學家們的此一結論,不正是證明佛教之所說:一切萬有,小至微塵,大至宇宙,無一不是緣聚則生(有),緣散則滅(空)的嗎? 以上所舉之數據,在在說明,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單單一個“緣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實相,一語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創造的神話,都無立足之地。難怪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大文豪、大詩人的泰戈爾要說:“我認為釋迦牟尼佛乃世上最偉大的聖哲!”(見泰戈爾作《論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又英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和舉世公認為最傑出的邏輯學家的羅索也說:“各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見《當代名人演講集》中〈羅索談宗教問題〉。) 世人一定會感到很驚奇,佛祖釋迦牟尼現身人間,根據“世界佛教友誼會”於一九五○年在錫蘭(即今之斯裡蘭卡)哥倫坡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公認佛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涅槃於公元前五四三年,也就是說佛乃降生於距離今天二六二四年前的古代,這比中國的老子、孔子更早。其時沒有現代數學、物理學,也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佛又憑什麼竟能對宇宙的一切一清二楚呢? 假如您是一位對佛教素有研究的人,自然就不會感到驚奇了,因為您明白佛是一位世出世間(世間和超世間)的大聖人,佛眼洞視一切,視眼看到一切,他對宇宙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夠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 科學的精神在於撥開現象探索真理,而佛教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打破現象的世界,揭開宇宙與人生之秘紗了! 所以盡管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到了叫人目眩之境地,然而就今日太空科學所發現的宇宙真相來看,尚屬粗淺。佛在二千六百多年前,便已說人類只不過是地球的過客而已,人類生死往來的范圍是三千大千世界(約等於一個銀河系),而大千世界又其數無量。但我們的科技,直到今天,莫說相等於一個銀河系的大千世界,就連銀河系中的太陽系都搞不清楚,乃至早已發現的九大行星(最近科學家又打破九大行星概念,說太陽系中有十大行星),也沒有哪一位科學家能把它的事實真相說得清楚,往往後說推翻前說,至今依然眾說紛纭,莫衷一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二: 其一,我們的地球,在太空中,只如一粒微塵,人類要從地球上去證實大千世界,實屬不可能; 其二,再偉大的科學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他們沒有六通,更沒有佛眼,根本不能像佛那樣親眼看到宇宙的事實真相,只能根據數理、物理和科學儀器來作分析、歸納、推演,這就難免一知半解,言人人殊了。 總之,沒有身歷其境,如何能說出其真相呢?這就是科學家難以突破的困境。這也就是佛教合乎科學又超乎科學的地方。 佛也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已向世人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說極樂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一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亦即一個銀河系)。但放眼看看我們現代的科技,連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都搞不清楚,更遑論離此十萬億個銀河系之外的極樂世界了。在現階段若硬要科學證實極樂世界,無異“緣木求魚”,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對於科學至今尚不能證實的極樂世界,我們又憑什麼來確認它的存在呢?在博大和精深的佛法裡面,有一個教人如何衡量和判斷事物之有無的“三量”: 1、現量。即不用意識思索,單憑直覺就能證知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人手接觸到火,就能立刻肯定它的存在是。 2、比量。當見到遠處有煙,就知其處必有火,或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其處必有人是。 3、聖言量,又名聖教量,即由聖人(指佛)的言教,或聖人所說的經典,才知確有其事。正如極樂世界,要不是由佛介紹和推薦,我們根本無從獲知在廣漠無邊的太空中,竟有如此一個既奇異又美妙的世界存在一樣。 此“三量”乃佛教的“因明學”,亦即現代人所說的“邏輯學”,它亦相等於現代哲學思惟方式的“辯證法”。但現代“邏輯學”和“辯證法”,就缺少了佛教所特有的不但放諸四海而皆准,而且歷萬古而常青的“聖言量”,所以兩者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就是憑著這種佛教所特有的、且又充滿真知灼見的“聖言量”,而堅信西方確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 我們之所以對這種“聖言量”信心十足,毫不懷疑,另外還基於以下之幾個理由: 第一、著名的《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絕對是一位講真話、講實話、所講皆符合事實真相、不講騙話、不講自相矛盾的話的大聖人。 第二、在釋迦佛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時,在場聽經的人,有許多是十方來的大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以及未來佛彌勒等等,此外尚有許多的大阿羅漢,他們皆具六神通,皆能親見親到極樂世界,如果是佛信口開河,無中生有,決定瞞不過他們的。 第三、佛有“廣長舌相”,此相乃佛三十二相之一,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伸出舔到鼻尖,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而釋迦佛即是如此。除了佛,世間誰有此能耐呢?如果連佛的話都不信,還有誰的話可信呢? 今日備受尊敬的佛門高僧淨空長老說:“在凡夫中,有地位有道德的正派人士,尚且不肯說騙人的話,何況佛豈肯打妄語?佛經中如有一項所說與事實不符,則全部佛經均可認定為虛妄不實之謊言。妄語為起碼五戒之一,凡夫持五戒只能保住人身,如佛打妄語,豈不是連凡夫都不如?” 我們還常聽人說,未曾親眼看到就相信便是武斷。對此,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學者方倫居士答得好,他說:“大家都沒有天眼,不曾看見過極樂國,也都沒有神通,不曾到過極樂國,所以不應執定極樂國為有,若執為有,便是武斷,這話是對的。但是,沒有天眼和神通的人,若執定極樂國為無,是不是也武斷呢?既是不曾看過到過,怎麼可以遽說為無呢?就因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說有說無,都沒有資格,這樣就要遵從‘聖言量’,以佛所說為依歸了。自己既無通慧,佛言又不相信,那就成為天下最頑固的絕物了。” 看了上面我們所舉的科學越進步就越能證明佛教的正確性的數據,再加上佛充滿真知灼見的聖言量,極樂世界到底是“有”還是“無”的問題,相信您必已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了吧! 二、十方贊譽的阿彌陀佛 佛教界自古就流傳一句話: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於此我們要補充一句:不念無量壽經,不知彌陀偉大! 《無量壽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中,專門介紹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三部經典之一,另兩部為《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 此經又被尊為“淨土第一經”,因它乃淨土三經之中心。又佛宣稱,在他此次的度生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一萬二千年)中,此經乃最後才滅的經,亦即一切經法都滅了,尚留它住世多一百年,以度有緣之人。由此可見其威力之強及影響之遠了! 就在這部震古爍今的經典裡,佛很詳細的敘述阿彌陀佛如何由人成佛,以及如何創造極樂世界的偉大事跡。 那是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代。當時有一國王,即妙喜國的世饒王,常去聽佛講經說法,聽了以後,不但歡喜,而且理解,隨即發起無上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捨棄國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為僧,法號叫做法藏比丘。 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懷大志,人家頂多為社會、為國家或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卻是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著想。他眼見芸芸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發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惡緣多,助道的善緣少,甭說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時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眾生早日成佛? 類似問題,終日纏繞心頭,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須先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以便吸引十方無量眾生的注目;並要建立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以便一切眾生都樂意往生;同時還要有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以便十方眾生萬修萬人去。 答案是找到了,但不知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和哪一種國土最美好?哪一種法門最微妙?於是他去請教老師世自在王佛,他向佛禀白:“我想成佛,乃想成為一位超越十方一切諸佛的佛!同時希望我將來的佛國,也是一個超越十方諸佛剎土的淨土!請問像我這樣的心願能實現嗎?” 聽了這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心聲,世自在王佛對他說:“譬如一望無際的海水,如果有人用斗去量,經過很多劫的長時間,海水尚且可以量盡。只要人的意志堅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斷的努力,就連成佛都不成問題,還有什麼心願不能兌現的呢?” 佛的話給了他極大的鼓勵,於是他跪在佛面前:“請佛慈悲垂示十方諸佛美好的淨土,以及莊嚴淨土之法,我聽了一定如教修行。” 佛感其至誠,就為他詳細的開示各種的修行方法,並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境界。不僅如此,還以不思議自在神力,將所說的諸佛剎土,一一的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清清楚楚的親眼目睹,身歷其境。 資質超卓、絕頂聰明的法藏比丘,即將所見到的諸佛剎土,選其“勝”而捨其“劣”,發現其中西方淨土,最為殊勝,於是決定在西方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又將所聽到的各種修行方法,捨其“難”而選其“易”,發現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於是決定以之作為自己將來普度眾生的無上法寶。 這樣的精挑細選,去蕪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設計,總共經歷了五劫長的時間,才完成構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絕妙淨土。 在這五劫的長時中,他一面構思,一面修行,同時還集結了許多莊嚴其淨土和幫助一切眾生修證佛果的大願。 此時他又回去見佛,向佛作一個修行的報告。他禀告佛:“我已成功構思我的美妙淨土!同時也已成功清淨之行了!” 由他後面的這一句話,證明他此時已修到心不起分別、已證入無所執的清淨境界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清淨心為因,將來所證的果報國土,一定也莊嚴、清淨。 佛見他修行已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就無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現在可以具體的宣布,你那普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的大願了!” 於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眾之中,發下他那冠絕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願: 一、國無惡道願 二、不墮惡趣願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身無差別願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九、他心通願 十、神足通願 十一、遍供諸佛願 十二、定成正覺願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十七、諸佛稱歎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十九、聞名發心願 二十、臨終接引願 二一、悔過得生願 二二、國無女人願 二三、厭女轉男願 二四、蓮花化生願 二五、天人禮敬願 二六、聞名得福願 二七、修殊勝行願 二八、國無不善願 二九、住正定聚願 三十、樂如漏盡願 三一、不貪計身願 三二、那羅延身願 三三、光明慧辯願 三四、善談法要願 三五、一生補處願 三六、教化隨意願 三七、衣食自至願 三八、應念受供願 三九、莊嚴無盡願 四十、無量色樹願 四一、樹現佛剎願 四二、徹照十方願 四三、寶香普熏願 四四、普等三昧願 四五、定中供佛願 四六、獲陀羅尼願 四七、聞名得忍願 四八、現證不退願
他的願,願願莊嚴淨土,願願濟度眾生。並在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爾者,誓不成佛。”這是展現他誓要每一願皆兌現的決心。 他這樣是踏著古來諸佛的步伐前進。古來諸佛,無不先立大願,後依願起行。因為:立大願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會有大成就,當願行圓滿之日,即是成佛之時。 職是之故,法藏比丘在發願後,對修行更加精進,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處,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進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一切諸佛和眾生,並廣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雙修。他就是這樣的在無央數劫的長時中,成功的積累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今天,法藏比丘已經“願行圓滿”而成佛了!據《阿彌陀經》說,他成佛以來,已有十劫,佛號“阿彌陀”,其美妙絕倫的國土名“極樂”,地點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 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是一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誓給一切眾生安樂,願拔一切眾生痛苦的最偉大人物!成佛之後,更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國土,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環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場,和他親自教導眾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萬德洪名,能令聞者、念者,無不獲得絕大利益! 蓋“阿彌陀”三字,乃“無量”之義,他的壽命、光明、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慈悲、相好......等等,無一不無量,故我們可以稱他為“無量壽佛”,也可以稱他為“無量光佛”。 實際上,十方三世諸佛,哪一位不也是樣樣皆無量呢?可見“阿彌陀”這一個稱號,也是十方諸佛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即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即一切啊! 根據中國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的說法,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攝法身願(包括第13、15、17三願);二、攝淨土願(包括第42、43兩願);三、攝眾生願(包括其余之四十三願)。從比例上來看,我們就不難發現,“攝受眾生”才是四十八願的主要內容,此亦顯示,阿彌陀佛發願要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救度眾生,他要一切眾生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人人都跟他一樣,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樣樣皆無量、圓滿。 世人由佛這種偉大的“願”,而認識到他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是一切眾生的救度者,故此人人皆以無比虔誠的心,敬仰他、皈依他,希望能得到他偉大的願力加持,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所以佛教界還流傳著一句“家家彌陀佛”的話,那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人念“阿彌陀佛”的意思,由此亦可見世人對其崇拜敬仰之一斑。 也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對眾生的關注太廣了,對世人的慈悲太切了,所以古德有偈贊曰: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站在理(體)上講,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與佛的道法既平等,則其果位亦平等,我們切不可妄生分別心,以為佛位有等級之別,那就大錯特錯了;但站在事(相)上言,阿彌陀佛九品度眾生,與眾生所結的緣最深最廣,勝過十方諸佛,又他的極樂世界,廣博莊嚴,超越十方諸佛淨土,的的確確阿彌陀第一啊! 阿彌陀佛的偉大,就連十方諸佛亦都同聲贊揚,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在《無量壽經》裡說: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又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說: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你看,佛不但放光利樂一切有情,還“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啊!你能不死心塌地的皈依他嗎? 我們今天既知阿彌陀佛放光注照一切眾生,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相應的,就應該時時憶佛念佛,以便我們的心與佛的心,心心相印,感應道交!這正如陽光雖然普照大地,一視同仁,不分彼此,但也要您決心從陰暗的角落裡走出來,方能接觸到它的光明和溫暖一樣。 此外,阿彌陀佛,由人成佛,創造世界,其事跡還給世人帶來幾個非常明晰的訊息: 1、佛教常說:一切眾生,本具佛性,皆可成佛。阿彌陀佛由人修行成佛,便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2、十方佛國淨土,是可以隨人的心力、願力而創造的,正如《維摩經》所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3、法藏比丘既可憑其願力功德成就極樂世界和普度眾生,而我們也可藉著憶佛念佛的願力功德,往生西方,見佛成佛。 這樣的訊息,才是全人類的真正福音啊!
三、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 我們從淨土三經中,獲悉西方有一尊偉大的阿彌陀佛,和那裡有一個無比莊嚴、清淨、美妙的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美妙,天下沒有一個詞兒足以用來形容它,它就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三十九願所說的那樣: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由於極樂世界之美,就連具有天眼的人都不能盡說其美妙,所以,我們現在從淨土三經中去看極樂世界,所看到的只是億萬分之一而已。換句話說,只是一個粗略的認識。盡管如此,已足以令人稱羨、驚歎不已了!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悭貪是餓鬼的因,嗔恚是地獄的因,愚癡是畜生的因。極樂眾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無貪;全國都是菩薩諸上善人,互相愛護,根本無嗔。一切眾生,恆聞妙法,心開意解,根本無癡。因無貪嗔癡的惡因,故無三惡道。 ●也沒有婦女。極樂世界是一個絕對清淨平等的世界,人人六根清淨,無有愛欲情事,而且人人的身形樣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故無有婦女。 ●極樂世界,廣大無邊,就是十方無量世界的眾生一齊往生到那裡去,也不會有人滿之患。 ●氣候溫和。沒有四季、寒暑、陰雨的變化,永遠是那麼涼爽舒適,令人心曠神怡。 ●地勢平坦。世間的地有崇山峻嶺,也有萬丈深淵,那是世人的心不平,故地不平;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清淨平等,因心平故地亦平。 ●黃金為地。實際是七寶為地,黃金為七寶之首,舉其首已攝其余矣。七寶者,金、銀、琉璃(青色寶)、玻璃(水晶)、砗磲(青白色寶)、赤珠(赤色寶)、瑪瑙。世間也有七寶,但都是些凡品,若以之與極樂世界的極品相比,簡直天淵之別。 ●有宮殿樓閣。其宮殿樓閣非常的奇特,能隨人之意而大、而小,可在地上,也可浮於空中,全由一寶、二寶乃至七寶自然而成,其富麗堂皇更勝過六欲天主之天宮百千萬倍,那是往生之諸上善人的居處,也是大家聚會講經說法的地方。剛剛往生的人,先在蓮胞之中靜修,等到花開時,證得法身,就可進住樓閣了。 ●有色樹。在樓閣外面的空地上,有一行行排列得很整齊的色樹。所謂色樹,即由一寶乃至七寶和合而成的色彩缤紛的樹。其樹有的高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約八十裡,中由旬約六十裡,小由句約四十裡),有的一千由旬。樹的上空還彌覆著由金縷珍珠百千雜寶所結成的羅網,美觀極了!最神奇的是,這些色樹,微風吹來,就如百千種樂器,同時演奏,令人想起三寶的功德而念佛、念法、念僧(其所念之三寶乃自性三寶,非我們所念之住持三寶)。 ●樹現佛剎。極樂世界的色樹,還能在樹與樹之間映現十方佛國莊嚴美好的人、事與物,讓觀賞的人好像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樣清楚。 ●有七寶池。有無數由七寶所成的水池,其面積由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一般,而且皆以金沙鋪地,不同我們這裡全是砂石污泥。 ●有八功德水。在無數的七寶池中,還盛滿了具有八種不可思議妙用的水:一、澄淨,非常澄清潔淨,一點雜質也沒有;二、清冷,即清淨涼冷,永遠保持同樣的溫度;三、甘美,即甘甜味美,非常可口;四、輕軟,即水的性質輕浮柔軟;五、潤澤,即滋潤滑澤,有益身心;六、安和,即安寧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七、除患,即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除饑;八、增益,即喝了這種水,或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善根。除此之外,其水還有三種的特色:一、隨意,即水能隨人之意,或增,或減,或冷,或暖;二、說法,即當池水往復激蕩時,能發妙音,宣講妙法;三、進道,即入水浴已,使人道業猛進。 ●有寶花。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在八功德水之上,有著無量無數“微妙香潔”的蓮花。微者,七寶所成,此方絕無;妙者,其色無量,又能放光:香者,異香遠聞,四時不散;潔者,出自德水,體至潔淨。其花大小不一,由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這是因為念佛的眾生有勤怠之分,故蓮花便有大小之別。這些蓮花,就是我們將來往生之花胎,誰在此世界信佛念佛,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即長出蓮花一朵,上標其名,將來往生時,即在此蓮花中化生。極樂世界的一切景物均不生不滅,惟獨蓮花變化無常,如人念佛努力,七寶池中的蓮花就愈念愈大,如改信其他法門,或停止完全不念,此花即隨之而枯萎,可見它沒有一定的形狀,變化而有,唯心所現。 ●有珍禽。極樂世界尚有百千種奇妙雜色之鳥。鳥屬畜生,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哪來這許多的鳥呢?原來這些鳥兒都是阿彌陀佛欲使法音不停宣流,而以不思議神力變化出來的。這些化鳥到處發出柔和優雅的聲音,宣講人人心中所欲聽到的佛法,實在微妙極了!阿彌陀佛變諸鳥,蓮宗九祖蕅益大師說:“凡情喜此諸鳥,順情而化,令歡喜故;鳥尚說法,令聞生善故;不於鳥起下劣想,對治分別心故;鳥即彌陀,令悟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造故。”所謂“無不具”,即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無不造”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常作天樂。極樂世界,時常天樂鳴空,隨各人之意願而聽到自己所喜歡的音樂。 ●天花缤紛。那裡還晝夜不停地從天空飄落曼陀羅等眾妙天花,又天花一著地,不須灑掃,自動消失,世間那有此等美事? ●極樂世界,下從地起,上至虛空,一切萬物,皆放光明,不但人有光,連七寶、宮殿、樓閣、寶池、色樹、蓮花等等都放光,故極樂世界,不須日月,自然光明。 ●極樂世界,不但是一個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個極其芬芳的世界,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無量寶香和合而成的,所以在在彌漫香氣,處處散發芬芳。 ●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是因為那裡的人、事和物,無不盡善盡美的緣故。 ●又極樂世界,處處皆有花台,上坐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諸行人,說微妙法,所以那裡的人,不但隨時都可以見到佛菩薩,還可以隨時聽聞到妙法,這是娑婆眾生所夢寐以求的事啊! 像這樣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可以說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畢竟它是阿彌陀佛集十方諸佛剎土之美好於一身的佛國,自然樣樣皆奇特稀有,與眾不同了! 除此之外,佛教向來強調“因果”,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了願,後經無量阿僧祇劫修諸功德,以不思議願力、功德所成就的淨土,因此它極符合“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所以,它絕對不是無中生有的、純屬虛構的神話故事。 若問極樂世界為何要如此之莊嚴美好?答案是:佛願如此。佛要未往生者,生稀有想,棲神淨域,一心念佛,求生其國;若已生者,一切俱足,不作他想,一心求道,直至成佛。 有人或還會問:極樂世界的眾生,六根所對之境,一一無非樂受,豈不妨礙道心?答案是:這就是極樂世界之妙,其處眾生雖受諸樂,但無有樂想,常在寂靜之中,這是彌陀願力加持所致。彌陀第十二願裡說:“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即是說,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也因此雖受諸樂,並不妨道。 相信還有人會追究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阿彌陀佛,十方贊譽,極樂世界,無比莊嚴;但世上到底有誰見過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呢?於此我們要舉幾個實例,以證明見過的人很多: (一)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講《觀無量壽佛經》,當講完經時,韋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皆親眼見到法相莊嚴的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還清清楚楚的見到極樂世界無比美妙的勝境。 (二)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一生曾三次見過阿彌陀佛,也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與經上所說完全一樣。 (三)古今中外,許多念佛有成就的人,都能在現生見到佛和極樂世界,有的在定中見,有的在夢中見,更多的是在臨終時見佛親來接引,而且西方的勝境,分明在目前。 世人能見佛見菩薩,確有其事,但有緣乃見,無緣則視而不見。中國國父孫中山,於民國五年,與諸同志游浙江普陀,在佛頂山親見觀世音菩薩現金身,問同游諸人,大家都說沒有看見。回來後他寫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記其事。他是基督徒,若不是親見,絕沒有理由捏造故事來為佛教的佛菩薩作宣傳的。 讀了淨土三經,我們獲悉,極樂世界,離此十萬億佛土,亦即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或銀河系之外。 今年(二○○○)年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觀測中心撰寫報告指出,“不明飛行物體”(UFO)與外星人沒有任何關系。其論據是:雖然地球以外可能有高度文明的星體,但他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也有四點三光年之遠,即使乘坐每秒高達一百公裡的高速太空船飛來地球,也要飛一萬二千八百年。除非外星人是不死身,而太空船的燃料供應可源源不絕,否則難以進行漫長太空之旅。 由這則科學報告,不禁令人聯想:佛經說,我們在此土一發心念佛,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立即長出蓮花一朵。又念佛人,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一彈指間,即至極樂世界。這樣的速度,比光速還快不知幾千萬倍,這有可能嗎? 對此,蕅益大師在其著名的《彌陀要解》裡,有很精彩的問答如下: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 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即了,見無先後。 如還不明白,請再看淨空長老對此段文字的解釋:“此疑西方與此地距離遙遠,何能即達。大乘經講十法界均是心性變現之物,心性是能變,十方諸佛剎土是所變。能變的心性無量無邊,所變的剎土也是無量無邊。西方極樂世界距我們娑婆世界,佛說只有十萬億佛土,若比無量心性乃是很短的距離。所以經上說,念佛人往生西方在一彈指間就到達了。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之內的阿彌陀佛,絕非自性外還有一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再加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威神加持接引,往生有何困難。又如以一面鏡子照外面山水,不會近的先照,遠的後照,鏡中景物,實無遠近。諸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想到那裡立刻即到那裡,《華嚴經》將此事說得清楚,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能契入這種情況,若無妄想分別執著則遠近大小都沒有了。” 一言以蔽之,我們的心性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而極樂世界雖在十萬億佛土之外,實未離於法界,亦即未離於自心。所以,極樂世界,看似遙遠,但往生乃剎那間事。 四、說之不盡的往生利益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環境叫“依報”,自己的身心叫“正報”。極樂眾生,依正二報皆莊嚴,故其世界才叫做“極樂世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同樣的,只要根據佛的四十八願和淨土三經之所說,便不難得其梗概: ●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 不管是誰,只要成功往生,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輪回,直至成佛,絕對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了。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凡是往生的人,其身體與佛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顯示:生佛不二,真實平等。 ●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法界次第初門》曰:“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為現三十二相。” 依於佛願,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國,不待花開,即生即得此相。 ●形貌皆跟佛一樣,沒有美丑的差別。 如果形貌有美丑的差別,則長得美的易生傲慢,長得丑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難免發生糾紛。因此,極樂世界的人,等同一相,無有差別。 ●壽命也跟佛一樣,無量無邊。 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得到清虛之體,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變幻無常,所以,壽與佛齊。 ●有宿命通。 往生的人,無不獲得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證得種種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詞叫做“特異功能”,這種特異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薩,菩薩又不如佛。 宿命通是一種能知自、他過去世所作種種善惡的能力。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卻能知道過去無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惡果報。 ●有天眼通。 天眼通是一種超感官的、不論粗細遠近都能看見的能力。阿羅漢最多只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卻跟佛菩薩一樣,能見無量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有天耳通。 天耳通是一種不受遠近限制能夠聽到一切聲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聞十方世界的音聲,且能聽到十方諸佛說法。 ●有他心通。 他心通是一種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清楚知道十方世界眾生之心想。 ●有神足通。 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證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種具有飛行、分身、速到、變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在一想念間同時到達十方無量世界,想到那裡,立刻就到那裡。有了這種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遍供諸佛。 極樂眾生,因有神足通,故能於極短之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佛國去遍供十方無量諸佛。此亦顯示極樂眾生,個個超越時空,他們可以一念之間遍及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或普度眾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極樂世界,聽經修道。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 分別者,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丑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獲得彌陀威神的加持,遠離妄想分別執著,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的諸法實相。 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寂靜者,杜絕煩惱叫做“寂”,脫離痛苦叫做“靜”。換句話說,沒有了心理上的煩惱,也沒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靜”。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經沒有了痛苦,這種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定成正覺,證大涅槃。 定成正覺,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證得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小乘則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一德而已,故釋迦佛說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標。 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二“定成正覺願”。淨空長老說:“此願等於阿彌陀佛為我們授記,也是阿彌陀佛給與我們的成佛保證書”。 ●女身轉男。 可以由女身轉為男身。善導大師解釋說:“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釋迦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漸離女身而為男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易事。今只須執持彌陀名號,便能蒙佛本願加持,轉女成男,往生極樂,如此殊勝機緣,豈可錯過? ●蓮花化生。 往生極樂的人,都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清淨無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薩。 ●住正定聚。 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類的意思,一切眾生分為三類,叫做“三聚”。必定證悟的一類,叫“正定聚”;畢竟不證悟的一類,叫“邪定聚”;介於上二類之間,有緣則證悟,無緣則不證悟的一類,叫“不定聚”。 往生的人,皆住於正定之聚,必定成佛。 ●遠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熱惱者,身熱心惱。往生的人,“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 清涼者,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往生的人,入於極樂世界的大清涼池(喻大涅槃)中,故皆心得清涼。 漏者,煩惱的別名,漏盡比丘即煩惱斷盡的比丘,指阿羅漢。因阿羅漢已斷盡見思惑,於諸世法,不執不著,雖受快樂而心不染著。“猶如漏盡比丘”,就是形容極樂眾生心地清淨,雖受快樂而不染著。 ●不貪計身。 貪計身,即認為人有一個真實的我而貪著計較,亦即我執。凡夫妄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著計較,處處為我著想,順者生愛,逆則生嗔,以致造業受輪回。往生的人,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已斷我執,我的念頭不會再生起來,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俱泯。 ●得金剛那羅延身。 金剛者,即金剛石,至堅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 那羅延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羅延神,其力大無比。 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大如那羅延,等同如來之金剛不壞身。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常光。光是智慧的象征,顯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之三智)。並“獲得無邊辯才”,“辯才”指善巧演說法義之才,諸佛菩薩說法的辯才叫做“四無礙辯”,或“四無礙智”、“四無礙解”,即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辯無礙。 ●善說諸法秘要。 秘者奧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辯才,故能善巧演說一切佛法之奧秘和精要。 ●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者,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為最後身等覺菩薩的別號。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證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教化隨意。 往生的人,悉登補位,成等正覺,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有的菩薩,欲返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願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眾生,來去自如。 ●衣食自至。 往生的人,思食食來,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縫,乃至一切用具,莫不稱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飲食,但在凡聖同居土的帶業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飲食的習氣未忘,故有此種設備,若上三土(方便、實報、寂光),便沒有這樣的事了。又極樂眾生的吃相與此界不同,一嗅即飽,故無大小便溺,弄髒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 ●應念受供。 眾所周知,若論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間,普令十方諸佛,應念受供。這種八地菩薩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證離生法。 往生的人,皆證得永離六道輪回生死之法,即使隨緣示現於三界六道之中度眾生,也不會再有生死輪回這一回事了。 ●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上善人,指的是等覺菩薩。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時刻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等覺菩薩在一處,討教佛法,修行佛法,這是何等榮幸的事啊! ●圓證三不退。 菩薩修行,要斷見思惑,方證位不退;斷塵沙惑,方證行不退;斷無明惑,方證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 極樂眾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願中最後一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轉。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攝受其人,如日月照著暗途,不墮坑塹,故能不退轉。三、六塵說法。極樂世界的六塵均能說法,皆說苦空無常無我,時常熏習,故能不退轉。四、菩薩為勝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外無邪魔,內無煩惱,故能不退轉。五、壽命永劫,極樂眾生,壽與佛齊,可長期修,譬如遠行,壽命長便無顧慮,終有到達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轉。 ●圓淨四土。 一切佛國,皆有四土,即一、凡聖同居土,為未斷見思惑之凡夫與為了度化眾生而現身說法之聖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二、方便有余土,為已斷見思惑之阿羅漢、辟支佛和還未證得法身之菩薩,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三、實報莊嚴土,為佛的報身與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薩,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四、常寂光土,為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無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統統斷盡,即生此土。 其他諸佛世界,四土隔離,唯獨極樂世界,四土圓融。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說:“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可見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即能同時享受四土的境界,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綜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報,無盡莊嚴,若欲細說,窮劫難盡。 極樂眾生依正皆莊嚴,在“事”上講,那是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樣樣皆美好、微妙;在“理”上說,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往生之後,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即逐漸恢復過來。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時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他一連說了五句“何期”,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他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如此的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自己圓滿具足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動搖的!沒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萬法來! 近代的禅門宗師虛雲老和尚曾經解釋此五句說:“前四句何期是攝用歸體,後一句何期是全體大用。” 由此可見,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種種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體大用”,亦即由自性本體中所顯露出來的大作用。 這樣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師一樣,要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證得;而我們只要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立刻就能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 就是因為有這樣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十方無量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極力的勸導其國眾生快點去極樂國;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也無任歡迎十方眾生快一點到來。由此可見,十方諸佛的心思是一樣的,即希望一切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又名淨土宗、念佛宗、蓮宗、淨宗等等,為大乘佛教八宗之一。 此法門,乃阿彌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時,從世自在王佛為他而說的無量法門中,精選出來的無上法寶!同時,它也是釋迦牟尼佛普度“一生成佛之緣熟”的眾生的絕妙大法! 此法寶既為佛所親選,可想而知,它必精微奧妙,震古爍金,別具許多特色了! 的確,念佛法門蘊含無數的特色,其特色一一皆如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吸引無數世人的注目!又如晶瑩奪目的寶石,令人不禁擊節激賞! 於此,我們謹將它如雲般多的特色,合之為十二,胪列於下,願與一切眾生共享。 1、易學易行 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譽的龍樹菩薩,作《十住毗婆沙論》,將佛教的一切法門,分為“易行道”和“難行道”二種。謂凡依經教,在此土積功累德,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若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於彼國中,成就佛果者,皆屬“易行道”攝。依此而論,則大乘佛教八宗之中,唯有念佛法門,才是易行道。 說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因為: (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論男女老幼,一學就會,不但學富五車的學者博士能念能行,就連不識之無的愚夫愚婦也一樣能念能行。 (二)學其他的法門,要有好的師資,沒有好師資,便很難有成就;學念佛法門,無需師資,只要把一句佛號念到底,自有不可思議成就。 中國古代衡州有一個王打鐵,一家四口,以打鐵度日,一日不打,生活即無著落,時常自怨自艾,前世不修,今世受苦。很想修行,卻不知門徑。一日見有一位游方僧,便請入鋪奉茶,請教修行之法。僧即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雖目不識丁,但彌陀聖號一學就會,從此打一下鐵,就念一聲佛,數年如一日。一天沐浴更衣,告訴其妻:“我今天要回去了。”妻問:“這不是你家嗎?你家在哪裡?”他答:“我家在西方。”其妻笑說:“那你就去吧!”過後他又依舊站在爐邊打鐵,高聲念佛,最後說了一個偈:“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完偈就站著往生去了!其時,異香彌漫,天樂鳴空,眾所共聞。 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四個字,像王打鐵那樣目不識丁的人也能一學就會,而且其成就實比現代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還大得多呢!他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而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諾貝爾獎得主,卻依然還在此五濁惡世,大搞六道輪回。 其實,念佛法門,有難有易,本來有下列四種之修法: (一)實相念佛。即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亦有亦空的中道實相至理。這種修法跟禅宗沒有兩樣,是念佛法門中最難修的一種。 (二)觀想念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中,便有十二觀都是說觀想念佛,因其廣闊細微到難以想像,不是心粗慮雜的末法眾生,所能憶持。 (三)觀像念佛。在《觀經》十六觀中,只有第十三觀述及,其他佛在《般舟三昧經》中有講到觀像念佛的修行方法,但也因境細心粗,不是我們所能做到。 (四)持名念佛。持名就是念佛名號,這是《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所說的修行方法,《觀經》到最後一觀也說持名念佛,可見三經都宣揚此法門的。因持名念佛,不論男女老幼,識字不識字,出家在家,聰利愚鈍,“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沒有一個人不會念,所以在四種的念佛中,它是最容易、最簡單和最受歡迎的一種念佛了。 其實佛早就預知,末法時期,眾生障深慧淺,觀想不能成就,觀像也極之不易,所以才為眾生“量身定制”了此簡單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門。古今中外,單憑一句佛號而成就者,比比皆是! 2、穩當方便 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要數最穩當、最方便的法門,可以肯定的說,非念佛法門莫屬。因為: (一)只要一心念佛,即常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又常為佛光之所注照,自然不會有錯入歧途,或中途著魔之事發生。故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說:“余門修行,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二)修學別的法門,未必一生能成,萬一修至半途,壽元已盡,則來生便有“隔陰之迷”,忘卻前世所修,等於前功盡廢;而修行念佛法門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親來接引,往生極樂,位居不退地,果證無生忍,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自然沒有“隔世多昧前生”之事發生了。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師說:“修行以念佛為最穩當。”宋代的永明禅師著《四料簡》,也極力勸人念佛。 (三)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方便之至。如行時,可以一步一彌陀,或一步念一個字;住(站)時,身體放松,正是念佛的好時節;坐時,不管雙盤或單盤,或跟平時一樣的坐在椅子上,都可以念佛,坐的時候念佛,最容易入靜、入定;臥時,亦可念佛,惟不宜出聲,因出聲不合律儀,只可在心中默念,最好與呼吸配合,呼時或吸時念,悉聽尊便。 (四)現代的人,生活緊張,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於學習。念佛法門的最大方便處,就是不妨礙工作和學習,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時候,都可以念佛。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便說:“拈匙放箸,口口不離;舉足動身,步步踏著。何得埋頭食飯,空過一生?玩水觀山,徒勞萬裡?”中國唐時大詩人白居易也有詩曰:“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還有一位古德說得好:“終日跑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識,別有一天堂。”這些古德的話,在在顯示,穿衣、吃飯、旅行、娛樂、工作、學習,甚至小便、大便,都可以念佛,實在是太方便了。 穩當,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不會出錯,高枕無憂;方便,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行,與道須臾不離。像這樣的法門,的的確確乃末法時代障深慧淺的眾生的首選! 3、二力兼有 二力者,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們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他力就是彌陀願力的加持。 修行別的法門,純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須把見惑(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共有八十八品)和思惑(即貪、嗔、癡、慢、疑,共有八十一品)統統斷得一干二淨,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門,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見思惑雖未斷,亦可仗彌陀威神願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 一個懂得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選修念佛法門的人,必是一個有福有慧的人,因為他懂得借用他力。這好比現在住在城市中人,若欲登百層高樓,聰明人必捨樓梯而搭電梯,如果有人捨電梯而走樓梯,你說此人是不是笨伯? 我們平日念佛,棲神淨域,便能與佛的清淨八識所顯現的淨土,氣分相投,而寄生其中。這種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它雖然沒有大海的功能,但若將之倒入大海之中,它立刻就能產生與海水一樣的作用,同一鹹味。這便是以我們現前之一念,投入如來性海的便宜處。於此亦可見,他力之大,實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 但他力雖大,尚須自力配合,才能發揮它的力量,譬如我們乘車去遠方,雖然我們是靠車子運載我們去,但是我們自己不上車,還是去不成。明乎此,則大家修念佛法門,雖說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給我們依靠,仍須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 4、成就快速 念佛法門的最大特色,就是能使人於此生中,往生極樂,也於此生中,成就佛道。 於此生中往生,《觀經》裡說,下品下生,臨終十念,即得往生;《無量壽經》中,彌陀第十八願:十方眾生,十念稱名,即得往生;《阿彌陀經》中,執持名號,七日亦得往生。 宋朝有一位瑩珂法師,他自知自己是個破戒造業的和尚,死後必定墮落,於是請致同參,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參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可免惡報。他即關起房門,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專心念佛。終於感得阿彌陀佛現身,對他說:“你尚有陽壽十年,到時再來接你。”他說:“我業障深重,再過十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業,決定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佛去。”佛見他意志堅決,就說:“好!三天後我來接你。”他很高興,打開房門告訴眾人,三天後往生,眾皆不信。時間到了,他要求僧眾為他助念,眾僧見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請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我了,我要走了!”說畢即往生去了。 瑩珂法師只念佛三天,即能蒙佛親來接引往生,此可證明佛真的如經上所說:“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亦足以證明念佛法門的確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願往生。 於此生中成佛,亦有佛經作根據,彌陀第十二願:生我國者,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 一般來說,凡夫成佛,都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即佛位)。論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萬萬為億,萬億為一兆計之,一阿僧祇劫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大劫,一大劫又等於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而且,這是從十住中之第一發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時間還不計算在內。可見從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 但我們讀《阿彌陀經》,知道阿彌陀佛成佛迄今只不過十劫而已,以十劫來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經中說在極樂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一生補處”乃指一生補處菩薩,亦即等覺菩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短短的十劫當中,竟有無可計數的人已在極樂世界成為可以繼紹佛位的等覺菩薩了。 《觀經》即清楚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開見佛悟無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開;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證入初地。這是下輩的往生者,至於中輩及上輩的往生者,時間就更加的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證無生法忍,立刻就成為法身大士。 眾所周知,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教主毗盧遮那佛的二脅士,是等覺菩薩的身分,但他們還要念佛,發願生西,為什麼呢?因為在極樂世界成佛十分迅速,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 總之,有了念佛法門,誰想成佛,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 5、普契眾機 念佛法門,自古就有“阿伽陀藥”之美譽!因阿伽陀藥能普療眾疾,而念佛法門亦能普度眾生。 它之能普度眾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眾機,適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蕅益大師是淨宗的第九代祖師,他所著的《彌陀要解》,在佛教界裡極具權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師對之推崇備至,曾說: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為《阿彌陀經》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這部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沒有私毫的錯誤。蕅益大師就在這本《要解》裡這樣強調:“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捨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他所說的“收機最廣”之“機”,指的就是根機、程度,世人的根機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禅宗專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華嚴、法華接引上、中根人,其他之經論亦以專度某一類之人,唯獨念佛法門,接引各種不同根機的人,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普度,實在不可思議。 蕅益之前有位蓮池大師,他所著的《彌陀經疏鈔》,與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及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都是研究淨土宗行人非讀不可的名著。這位蓮池大師另外有一篇“普勸念佛文”,可以作為念佛法門“普契眾機”的最佳注腳。其文說:“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看了上面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會明白,世上無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門也適合一切的人了。 6、現生獲益 人類是現實的動物,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現實的問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不是要等到將來往生西方之後,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答案是:今生念佛,今世就能獲得其利益。 今世就能獲得什麼利益呢?其范圍太廣泛了,不勝枚舉。茲舉十例,以概其余: (1)佛光注照 《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說佛“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嗎?只要你念佛,必為佛光之所注照,終身安樂! (2)諸佛護念 《阿彌陀經》的本名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凡持誦此經,或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事迪吉,一切呈祥! (3)菩薩護佑 《無量壽經》說,念佛的人,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薩在其左右。這樣當然逢凶化吉,消災免難了。 (4)人天愛戴 《無量壽經》還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微妙香潔,人人愛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蓮花一樣,到處受人歡迎、愛戴。 (5)消除業障 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重罪都能消滅,則我們日常遭遇的業障,自會重者輕受,輕者化為無了。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因為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慈雲灌頂大師說,世人業重,所有經忏不能消除者,憑一句佛號便能消除。我們若想消業障,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經咒,念阿彌陀佛就夠了。 (6)解怨釋結 念佛的人,心地慈祥,自然不會與人結怨作怼,即使過去已結的怨仇,也可藉佛願力威神,化戾氣為祥和。 (7)止息惡念 凡夫的心,妄念紛飛,而所起的念頭,大都善念少而惡念多;念佛的人,因為一心念佛,自然惡念不生,善念增長,功德無量。 (8)調伏妄心 蓮池大師說:“佛號納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可見六字洪名,是“一念治萬念”的無上妙法,也是醫治妄想的持效藥,果能一心念佛,則妄想分別執著,可以一掃而空,還你清淨本然的本來面目。 (9)福至心靈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口裡念佛,日久功深,罪滅福生,福至心靈,心想事成。 (10)三業清淨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是意業清淨;口中念佛,是口業清淨;身不妄作,是身業清淨。一個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業都清淨,那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去佛不遠矣! 這裡再說幾個歷史故事,以資證明念佛有功夫的人,自能與佛發生感應道交。 ●明代的蓮池大師,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發生亢旱,村民請他祈雨,他說我只會念佛,不會求雨,但在眾村民的堅請之下,他敲擊木魚,率領眾人,繞田念佛,未幾雨即傾盆而下,眾皆驚歎。 ●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師,雖是禅師,但求生淨土,夜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從此聰辯過人,講經說法,度人無數。 ●宋代的永明禅師,笃志西方,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由是辯才無礙,下筆萬言。 ●宋時秀州有一個出家人,常念阿彌陀佛為人治病,愈人無數,人皆稱之為活佛。時人川西的劉淨密老居士(後來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彌陀佛法水,為人消除病苦,異常靈驗。 其他,諸如念佛明目、念佛免死、念佛愈疾、念佛卻鬼、念佛免難、念佛薦亡等等,此類事跡,罄竹難書,若將之搜輯起來,可以編寫成許多部數寸厚的巨著呢! 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能使人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使人獲得最圓滿的智慧和人格,至於神奇的感應,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而已。 雖然念佛的目的,不在於追求感應,而在於求生西方,可是只要我們虔誠地信佛念佛,必然會改變氣質、人格升華、逢凶化吉,和充滿歡喜等等。 7、帶業往生 所有一切法門都說,人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唯獨念佛法門卻說,不必斷見思惑,也可帶業往生。 從前有位國王,向一位法師請教: “念佛人真的可以帶業往生嗎?” 法師反問國王:“大石頭放在水裡會沉嗎?” “必沉!”國王答。 “要大石頭不沉,可能嗎?” “不可能。” “如果將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然後載到很遙遠的地方去,這樣能嗎?” 國王恍然大悟,點點頭。 這段問答是啟示我們:眾生造惡業,必然墮落於三惡道,就好像大石頭放在水裡必沉一樣;但如果念佛,業雖重,但可仗著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得生極樂淨土,就好像把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可以無遠弗屆一樣! 這裡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此法門雖說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只帶往昔所造之業,不帶今生念佛之後所造之業。若有人以為可以帶業往生,遂咨意造業,完全依賴於佛,自己不必修行,那就搭錯線、會錯意了,倘若如此,墮落於三惡道都有份,更遑論往生了。 帶業往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古時有一人,名叫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一日病危,將欲命終,見群牛都來索命,有的以角挑其眼,有的以角刺其胸,又有的以頭撞其背,或以腳踢其身。他感到十分恐怖,即吩咐其妻請僧救度。其妻請僧到來,立刻告訴善和:“這是你今生殺業太重,才有如此現象,只有一法可以救你,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可以為你解冤,可以令你脫苦,現在請你隨我念佛。”僧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善和合掌胸前,也隨僧念佛。甫念數聲,善和說:“牛已經去了!”僧勸他再念,求生西方。善和一一依僧之言,過不多久,高聲說:“佛來接我了!”最後念佛而逝。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我們多生多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其情形猶如被三軍重重包圍,唯一的辦法就是突圍,憑念佛功夫,可以帶業往生,可以沖出重圍。 念佛之所以可以帶業往生,因為它可以化“業力”為“願力”,業力雖不可思議,願力更不可思議。 8、決定往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曾發四十八度生大願,其第十八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稱其名號,雖只十念,亦能往生。 第十九及二十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往生。 又第二十一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諸佛,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作善事之後,若將功德,回向求生極樂,必得往生。 由阿彌陀佛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這是向世人保證:不管您是持名念佛,或發願求生,還是修諸功德回向,必定往生。 唐時善導大師(據傳乃阿彌陀佛之化身),更直接了當的說:“萬修萬人去”。綜觀佛教歷史,真的,只要真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如何證知一個人決定往生呢?決定往生者,臨終必有瑞相,諸如:1、心不顛倒(沒有恐懼、掛礙);2、預知時至;3、淨念不失(即心中一直欣向淨土,厭離娑婆);4、洗漱更衣(臨終時會先盥洗、漱口、更衣);5、自能念佛(自己能出聲念佛或在心中默念);6、端坐合掌;7、異香滿室;8、光明照身;9、天樂鳴空;10、說偈勵眾。如果具足以上十種瑞相,那當然生品必高,但只要具有其中一或數種,亦決定往生。 9、九品往生 念佛法門,常為人津津樂道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九品往生”。 九品者,念佛人的智慧功德,有深淺的不同,可以分為上、中、下三輩。在三輩中,每一輩又可分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也就是九種的品類的意思。不管哪一品,皆可往生。 由於往生的人有九種的品類,所以所托生的蓮花叫做“九品蓮花”,所往生的極樂世界叫做“九品淨土”、“九品淨剎”、“九品安養”或“九品蓮台”,所修的九種淨行也叫做“九品行業”,阿彌陀佛更號稱為“九品覺王”。 修怎麼樣的因,就得怎麼樣的果,誰想知道自己將來的生品高低,只要看你現在所修的“九品行業”是屬於哪一種品類,就可預知其消息了。《觀無量壽佛經》指出: 上品上生者:生前須發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回向願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一定要受持讀誦方等經典,但要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中生者: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極樂國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上生者: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中生者:生前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死後應墮地獄,命欲終時,獄火煎迫,遇善知識,贊說彌陀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聞已除八十億劫重罪,獄火化為清風,吹諸天花,花上化佛來迎,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者:生前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地獄,臨終遇善知識,說法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念念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由上面所說九品往生的情形來看,上三品之往生者,乃悲智雙運之菩薩;中三品之往生者,乃緣覺聲聞之聖眾;下三品之往生者,便是我們這些帶業往生之凡夫。 再者,九種品類的眾生都可以往生,可見念佛法門,的的確確,徹上徹下,無所不宜,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不管是誰,只要聽到念佛法門,能信,能願,能行,即屬“緣熟眾生”,即有資格往生,不退成佛。 念佛法門可以九品往生,這為世人敞開了超凡入聖之大門,而且下下品往生,也勝過三界之最高天!也因此,有許多世人,以得少為足,常說:能下下品往生,就夠了!對此,淨空上人時常苦口婆心的教誡世人:“念佛要求上品往生,千萬不要說,我下品下生就可以,這個志氣未免太劣啦!上品上生生不了,還有中品可持;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就完了!這一生不就錯過了嗎?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達不到中品,下品確實還有分;千萬不能定得太低,太低就沒有把握。”世人應緊記上人的教誡為是。 10、活著往生 往生是“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但許多人都把神聖的“往生”當作“死”的代名詞,那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大錯而特錯! 為了證明“死”與“往生”有實質上的不同,我們要舉一個實例,就是:死的情形,淒淒慘慘戚戚,所以許多人都怕死;往生的情形,正與此相反,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盛大的慶典能與之相提並論或更隆重的了!《觀經》裡說: ●上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無數菩薩,至行者前。同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行者見了,無限歡喜,自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剛台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好像一彈手指那麼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中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與千化佛,同時都伸出手來,握著行者的手。行者見了,自己看見自己坐在紫金台裡,像轉一個念頭的短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下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同時伸出手來迎接他。他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蓮花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念佛人一見佛光,心裡非常歡喜,自己看見自己的身體,坐在蓮花裡頭,雙膝跪在地上,合掌向佛行禮,在頭還沒有抬起來的短時間,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中生者: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上,當蓮花合攏時,行者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下生者:命欲終時,遇到善知識,向他細說極樂國土種種的快樂,和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願。行者聽了之後,隨即命終,譬如像身強力大的人,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間,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上生者:阿彌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來接行者。行者看見化佛所放的光明,遍滿其室,心裡非常歡喜,他就坐在寶蓮花裡,跟在化佛的後面,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中生者:命欲終時,因生前造作諸惡,故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好在遇到善知識,為他演說阿彌陀佛的威德、光明、神力,他聽了之後,立即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地獄猛火立時化為清快涼爽的風,吹來無數天花,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薩來迎接他,像轉一個念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下生者: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惡,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像這樣的人,應墮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裡,經歷多劫,所受痛苦,無窮無盡。這樣愚癡的人,臨命終時,碰到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他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他以極真誠懇切的心來念佛,具足十念,念念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到金色的蓮花,像太陽一樣,停在他面前,只有像轉一個念頭那麼短的時間,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況之後,你就曉得往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也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絕對與死不同。是故許多人視“往生”等同於“死”,那是有眼不識泰山,把“寶”當作“草”,贻笑大方。 除此之外,往生還有比上面所說的盛況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就是:許多世人由於種種原因,從這一個國家移民到另一個國家去,當移民時,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是移民,因為這個世界太苦了,很難修行,成佛不易,所以大家決定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當往生時,也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 淨空上人在無數次的開示中,都強調念佛人往生,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樣,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老人家的結論是:“念佛人往生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人很清醒,神識清楚,神情安祥,看到佛菩薩來迎,還會告訴旁邊的人:佛菩薩來了!我看見了!我要走了!你就曉得往生是活著走的,不是死後才走的。跟佛菩薩走時,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可見念佛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如果死了,才去投胎,那已經是第二世,不是這一生了。”(見法師主講《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一書) 淨空上人還說:“念佛法門乃一個令人不死的法門”。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有據的: 昙鸾大師是後魏時代的人,少年出家,因病而感人命危脆,旦夕無常,想學神仙不死之術,遂到江南去找陶隱居,懇求仙術。陶隱居給了他仙經十卷,欣然而返。途中至洛下,遇到三藏菩提留支,便向留支請教:“佛法中有不死之法,勝過這些仙經所說的嗎?”留支告訴他:“世上哪裡有長生不死之法?縱然得到長命,暫時不死,最終還是要六道輪回,這有什麼可貴?要論真正的長生不死,就是佛所說之道。”隨即送他一部《觀無量壽佛經》,並說:“學裡面之法,就不會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也不會再在六道之中輪回,壽命之長,恆河沙數劫量,都不能相比,這才是佛教所說的長生。”他聽了非常歡喜,即把仙經燒掉,立志專修專弘淨法,求生西方。晚年還感得龍樹菩薩現身對他說:“我就是龍樹,久居淨土,你是同道,故來相見。” 以此印證淨空上人之所說“念佛乃不死之法”,誠不我欺也。 11、畢竟不退 《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轉”的意思。什麼東西不退轉呢?一、位不退,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依蓮花化生之後,即永不退墮於三界六道;二、行不退,三界的見思惑既落,塵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余土,進趨佛果,即永不退墮於同居土;三、念不退,破無明,顯法身,生實報莊嚴土,分證如來寂光,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亦即諸佛究竟圓滿之菩提)。 根據一般經論所說,要修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才能圓證三不退,但《彌陀經》說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還能使念者、聞者,皆得“畢竟不退”。聽過佛號,他的阿賴耶識中種有阿彌陀佛名號的種子,所以臨終才會念佛。若無善根,即不能臨終要其妻請僧救度,亦不會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彌陀名號,一歷耳根,真的如吃小金剛,永世不化啊! 一句佛號,能令人畢竟不退,這就為我們制造了許多自利利他的機會,如平日與人見面,念一句“阿彌陀佛”,既可代表問候與祝福,同時還可為他人種下將來必定得度的善因,自他兩利,何樂不為? 12、暗藏道妙 釋迦牟尼佛曾勸其父王:“行念佛三昧,稱是功德,有無量深妙境界,不可思議,為一切三昧中王!”可見念佛法中,含有甚深學理,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 這個法門,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其實暗藏道妙,諸如: ●念佛念到由“事一心不亂”而至“理一心不亂”,即禅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境界。 ●念佛人的心念佛,佛也念眾生,即密宗所說的“三密相應”。 ●念佛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及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律宗所說的“由戒生定,由定發慧”。 ●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無心,就是天台宗所說的“止觀”中的“止”;每一句佛號,每一個字,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觀”。 ●不管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此即《華嚴經》所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至理。 ●念佛人都攝六根,令六根對六塵時,意識不起妄想分別執著,此即唯識宗所說的“轉識成智”。 ●一心念佛,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時,即是般若宗所說的“空有不二”境界。 蕅益大師真不愧為一代宗師,他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致教理,都在裡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嗔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要不是大師點出,我們還真不知道在一句佛號裡,竟然具備百行,統攝萬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在其中!至此我們也才明白:持佛名號,若論行事,愚夫愚婦,都能做到。若論窮理,等覺菩薩,尚未徹底,真的是“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究竟”。 有人曾經說過,這一句佛號是斬群邪之寶劍、破地獄之猛將、照黑暗之明燈、渡苦海之慈航、出輪回之徑路、脫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訣、換骨髓之神丹。非常貼切的把彌陀聖號之無窮妙用都一一的點將了出來了。 知道了念佛法門具有如斯眾多之特色,和在一句佛號裡便具有無窮無盡的妙用之後,你能不“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和死心塌地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嗎?
|
|
|
|
|
|
上一篇:武漢老婦阻拆遷遭挖土機活埋
下一篇:阿彌陀佛和他的西方極樂世界 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