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由十回向所想到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經》第五會兜率天說法,自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十二卷,分為三品: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贊品,三十回向品。繼前面的十行品、十無盡藏品後,十回向品來了個大轉彎,大升華,悲心切切地救護苦難眾生。《合論纂要》卷中說:“十住所得諸佛之智十行所行出世之行,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圓融智悲不二,而回向菩提實際,總通五位利被一切,是名回向。智斷恩德由此具足,法報化身由此成就也。”《菩薩大乘藏經》中說“以少善根引無量果者,謂回向心。”

修學佛道的人每天都離不開回向。但是回向卻有很深的內涵,如何回向才能“少善根引無量果”?是偏?是直?是缺?是圓?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思維。

回向出世

很多人燒香、拜佛、供養等等善行,只為了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升官發財等現世的安樂,或者希求來世能夠大富大貴、升天享福。這些都是和信佛、學佛的目標相違背的,因為和真正的解脫背道而馳,都是集谛所攝輪回的因。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爬到了危險的山崖,看到一個很誘人的水果,於是他右手抓著一把草,左手開始吃水果,這時黑白老鼠爬了過來,一根一根的啃吃著他右手上草,他知道卻不理會,仍然繼續吃水果。這把草比喻我們的生命,黑白老鼠比喻白天和黑夜的12小時,吃水果比喻對現世的貪著。因為一時的快樂,卻忘記掉落山崖的巨大痛苦。

正如《華嚴經•十回向品》上說的,菩薩深知世間五欲和三有之樂的過患,所以發大心,利益救拔一切眾生。“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诃,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地獄、餓鬼及以畜生、閻羅王處,忿恚鬪訟,更相毀辱。如是諸惡,皆因貪著五欲所致。耽著五欲,遠離諸佛,障礙生天,何況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如是觀諸世間貪少欲味受無量苦,終不為彼五欲樂故,求無上菩提,修菩薩行;但為安樂一切眾生,發心修習,成滿大願,斷截眾生諸苦羂索,令得解脫。”

《德育古鑒》上講到明朝一個叫鄒子尹的人,平生勤行善果,救濟別人、幫助別人的好事舉不勝舉。後來大病,夢到自己到了地獄被審問,他很不服氣,冥吏打開善惡簿給他看,剛一打開就見到“名利”兩個大字,原來他一生做的好事,都是為了名利,特別為利的最多,他很愧疚地承認了。醒過來以後,對身邊的一個僧人說:“拜托您替我告訴我的親朋好友,做善事的時候,心態一定要清淨,不可為名圖利。”過了五天就死了。

《憨山大師傳》上講到一個故事:一次大師在杭州,有很多信眾來拜見,其中一位叫劉玉壽的居士說:“昨晚夢到一頭豬向我求救,說它第二天就要被殺死了,跟我有緣,求我幫助。”凌晨劉居士聽到一聲豬叫就醒了,問大師這是什麼因緣?大師說:“這頭豬過去世做人時,聽一位大法師講了一座經,因為這個因緣下一生做了一位將軍,造了很多殺業,一直在惡趣受苦。那位大法師就是你。”

因為沒有回向或回向有漏的人天福報,變成了“三世怨”,墮落受苦,想想真的太可惜啊!

在學佛以前,自己也是這樣子,追求財色等五欲,滿足於感官的刺激,對現在的生活覺得蠻好的,吃喝不愁,整天潇灑快樂的過活。後來參加工作後,才發現真的錯了。欲望的膨脹好像一個無底洞,即使你不想做的事,也不得不做。沒錢的時候,苦;等有了錢,更苦。身心得不到平衡,迷茫、困惑、失落、感傷,整個人就象是一個機器一樣,機械的不知道為什麼而忙著。後來學了佛,生命才開始轉變。學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後,知道從自身去認識苦,從心上去努力。因為外在的種種再好,事相上再怎麼成就,從長遠的生命狀態來看,毫無一點意義。

“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走哪裡,總在棺材裡。”沒有真正的修行解脫,即使做了很多功德,升了天,也是苦。佛世的醫生耆婆,命終往生天界,一次駕著馬車去游玩時,見到了捨利弗,顧不上去問候頂禮,急忙忙地離開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太快樂了。但這些也都只是暫時的,輪回就像是被關在瓶子裡的蜜蜂,無論你飛的高一點,低一點,苦性都是一樣的。

所以經常會提醒自己,把目標放遠一點,放棄現世,學菩薩行,把功德回向出世的究竟解脫。

回少向多

以前見過一個醫生,他學佛十幾年了,自己關在家裡,每天都很精進地拜《華嚴經》,看《瑜伽師地論》等,偶爾也會為慕名登門的病人看看病。問他為什麼不組織大家一起共學?他說能力不夠,世間太苦,還是念佛往生了好。這又是一種狀態,“少事、少業、少希願處”,偏向於自己用功,求快解脫。實際上真的快嗎?

《道次綱要》上講到這樣的一個公案:一次迦葉尊者跑到佛那裡,埋怨文殊師利菩薩,說有六十個初發心向道的人,本來讓他攝授,都能證果,但文殊師利菩薩卻給他們講了大乘的菩提心和空正見的甚深道理,結果他們聽後產生了邪執,全部墮落地獄。這時候佛告訴迦葉尊者說:迦葉啊,你不要這麼說文殊師利菩薩,他沒有錯,即使他們六十個人墮落地獄,因為相續中已經播下大乘道的種子,從地獄出來,也遠比證果要先成佛的。《法華經》上,佛告捨利弗說,曾經於二萬億佛所教化他令入無上道,但是捨利弗卻都忘記了,以為自己已得滅度。後來佛為他受記:“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多麼漫長的時間啊!還要從頭再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未免有些太冤枉了!

另外就是對治習氣的痛苦,這一點自己很有體會,事情多了就嫌煩,喜歡一個人看書用功,做事時也總是馬馬虎虎、拖拖拉拉、軟軟踏踏、如蜻蜓點水般的無堅實力,敷衍了事,喜歡推卸責任,躲避現實的問題,不敢出頭,不願意承擔等等,都是過去的二乘習氣。這其實比人天乘的懶惰、懈怠、放逸、貪樂還要可怕。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授:故於最初即入大乘。

菩薩的功德

《寶箧經》上說:“文殊師利,譬如林木枝葉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長。文殊師利,如是菩薩以種種門集諸善根,一切皆攝在菩提心,於一切智回向菩提以為增長。”

《華嚴經•十回向品》中說:“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回向。隨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回向。”

佛在《修行本起經》上說:“宿命無數劫時,本為凡人,初求佛道以來,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壞,復受一身,生死無量,譬喻盡天下草木,斬以為籌,計吾故身,不能數矣!夫極天地之始終,謂之一劫,而我更天地成壞者,不可稱載也!所以感傷世間貪意,長流沒於愛欲之海,吾獨欲反其原故,自勉而特出,是以世世勤苦,不以為勞,虛心樂靜,無為無欲,損己布施,至誠守戒,謙卑忍辱,勇猛精進,一心思微,學聖智慧,仁活天下,悲窮傷厄,慰沃憂戚,育養眾生,救濟苦人,承事諸佛,別覺真人,功勳累積,不可得記。”

所以菩薩發了真實的菩提心以後,就慢慢的由只緣自己的“愛自執”轉變成“愛他執”,勇猛精進地行六度萬行及一切難行苦行,回向善根“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乃至於發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不為自身而求解脫,但為救濟一切眾生令其鹹得一切智心,度生死流解脫眾苦。復作是念,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我當普為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一切惡趣中,盡未來劫受一切苦,然常為眾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我當於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

雖然每天也有念誦皈依發心偈,但內心真正與之相應多少,只有自己最清楚。以前聽或看了一些菩提心的教授,很興奮,就開始喊口號,而且喊得很大,久了以後,別人雖然不說,但是明顯地對你有看法。因為說的跟做的差距太大,生活中,面對境界升起的,都是觀過、抱怨、比較、輕毀……

這次讀《華嚴經•十回向品》,覺得很殊勝,對菩薩的功德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覺得修行不能急求果報,關鍵是種子要下對,經中的“百萬億莊嚴……”,都是回向心廣大所致。“建百萬億幢,懸百萬億幡,垂百萬億帶,然百萬億香,布百萬億鬘,持百萬億扇,執百萬億拂,有百萬億三賢菩薩二十八天八部眾等,皆從回向起。 ”

追慕菩薩的無量大心,也讓我想到了師父的功德,在無限生命中,師父一定也是這樣,無量劫來勤苦努力,饒益我們。“度脫眾生,常無休息”。

常常發願說要和師父同心同願同行,自己真的太愚癡太渺小了,猶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到師父的大願海裡,才不會枯竭!未來的路希望能夠跟隨師父的腳步,踏踏實實的一步步走下去!
 

上一篇:七種施因緣
下一篇:懈怠就是傷害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