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情緣的生因、危害及對治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藥師山紫虛居士 文章來源:摘編自《談情緣問題》


  情緣發生的原因

  人與人之間由於互相接觸就會發生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一旦有喜歡的感覺出現,則“可能”就有情緣發生,這是非常微妙且經常是難以掌控的,有時我們會對某一個人有“心動”的感覺,內心有一股喜歡或甜甜的感受,這也許就是情緣發生了,你對此人可能己產生情緣,或者過去你們之間的舊情緣已經現前。“心動”的詳細原因可能每個人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癡業,引起情緣的癡業有時達到根本無明的層次。情緣的種子屬於第八識,機緣成熟時就經由末那識而現前,因此,情緣的狀況不是第六識可以控制的,各位也許有經驗,愛情之刻骨銘心,談情說愛中的男女,經常會處在非理智之中,因此會有如“海枯石爛”之類的誓言發生,這就是不可控制的顯示。

  人與人接觸後會心動生情,癡業為內在原因,而可以察覺的原因主要有二,分述如下:

  過去情緣顯現:

  若兩個人過去曾為夫妻情人或其他關系,彼此間情感親密美好,或者有一方深愛對方,這些美好的感覺若尚未消失而彼此或有一方想繼續下去,這就叫“情緣未盡”。兩人若過去有未盡的情緣存在,今生一旦相遇,則有可能心動生情,至於“心動”的強弱,就要看情緣的深淺而定。有時候當事人的自我克制力亦無法左右情緣的發生。

  某些條件吸引對方以致產生“新情緣”:

  當人與人接觸時,經常由於美貌、才能、氣質、專業甚至社會地位、金錢等因素,使人產生“心動”,這包括產生欣賞、敬佩、崇拜等情愫,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產生情緣。至於為何會如此,分析結果敘述於下文:

  表相癡業:表相癡業的一個例子是:為什麼你會特別喜歡某一種外表的人?有很多人明知某人只虛有其表而毫無內在,但還是會不自覺對他(她)心動,這是因表相癡業之故,這種癡業源於末那無明,不是第六意識可以控制的。一般人都喜歡俊男美女,也就是此因。這種表相癡業容易促成情緣的發生,但不一定就會直接形成夫妻或情人的因緣,因為這只是對表相的喜歡,一旦知道真相就不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由於對表相的喜歡,若加上“內在”條件也不錯則發展成為情人或夫妻的機會就增加。此外,由於表相癡業會使人由外表對某人產生“愛的妄想”,由此可能會對此人產生暗戀,形成正常婚姻的障礙並造成情緣問題。總之,由表相癡業產生對外相的喜歡會引發情緣的問題。

  放逸的業障:眾生由於長時間在六道輪回的結果,就有放逸的業障,這是貪、癡與YIN三類種子同時顯現的結果。屬末那無明的層次,因此也不是第六意識可以掌控的。放逸業障使人放縱自己,很多人表面端莊賢淑,但在內心深處都有放逸的傾向。例如在一大群人喝酒作樂的場合或在共同出去旅游的途中,在這些場合中,很多人的情緒會比較高亢,尤其有自己心中喜歡的對象在場時更會如此。放逸的結果使人端莊的表相破碎,情緣常會因此而產生。也就是放逸的行為,當會引發情緣。有時侯是因為你的放逸行為使他人對你生情,也有可能導至你對他人生情。人的夢境有時會顯示其內心有放逸的業障,例如有人夢到自己故意褪去衣物,使某人能看到她。這就表示她對此人已有情緣,且希望自己能得到此人的關注。

  攀緣心:所謂攀緣心就是在他(她)仰慕的人面前刻意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才能或語言,以得到他(她)的贊美、認同或歡喜,這與一般學術探討不同,在學術探討時,個人展現自己的能力或意見,但不是刻意取悅某人或給某人看。攀緣心也是促進情緣成熟的一種方式,一般在攀緣某人之時,其內心對此人也許早有些贊賞之心(如對其專業能力、外貌、氣質等)。有攀緣心出現時,內心表示可能已對他(她)產生情緣。攀緣心使情緣更增進而已。

  慈悲心的誤解:有些人具有相當大的慈悲心,但由於癡業的影響,他對別人的關愛會強烈的表現在語言上或溫柔的眼神上,以致使被關愛的人起誤解,以為是情愛,因此,情緣由此發生,若是嚴重的情況,則會因此召引到YIN魔鬼神等的干擾。修行者要觀“不捨眾生”,但也要了知“眾生如幻”,如此才能發出既慈悲又智慧的眼神,可以得到被關心者的敬愛而不是情愛。

  推理所生的法障:典型的范例是有些有護法心的男人會特別喜愛清秀瘦弱如林黛玉型的女人,其內心的理由是以為這些女人極需要他的保護。但事實不見得如此,清秀弱不禁風的女人有的也很堅強,不見得很需要他人的保護。反之,碩壯身型的女人也許是需要受保護的人。以自己的意識心推理,然後執著己見,如此也會形成對特定氣質或表相的人產生情愛,這也是癡業的一種。

  玩弄他人感情:有些人可能自己有某些確定的因素(如已決定跟某人結婚),或特殊的原因(如生理缺陷)而不應再有感情的問題,但他不願告訴追求者,且樂於被追求的快感,如此,這位追求者就在不知情之中,不斷對他造情緣,這就是他玩弄這位追求者的感情。未來機緣成熟時,他將受這位追求者的“怨氣”,這也是一種果報。很多人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是保持沉默不語,對於這種人,你若已發現他對你有情意,那你就要設法對他“表態”,清楚的告訴他自己不可能與他結婚或談情說愛,這是斷其情緣的最好方法,也是避免他受到感情傷害的方法。在一個團體之中,你若已“確定”不要有感情問題,則要設法自我“表態”,以徹底斷掉他人對你發生情緣。以上這種“玩弄他人感情”的心態也是新造情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筆者在本通訊第二十三期“道場中的情愛問題”一文中,也敘述很多由日常生活接觸中,可能導致情緣的問題,在此不再詳述,請讀者自行參閱。

  情緣對修行的影響

  以下幾點是情緣對修行的影響:

  △ 有情緣就會引發YIN欲而形成YIN業,使修行者淪落三界不得解脫。

  △ 只要情緣存在就不能登八地菩薩的果位(當然也不能成佛)。

  △ 小的情緣業力較薄弱對“入空”了生死影響不大,但重大情緣會障礙修行者內觀之進行,使其無法悟入空性。

  △ 只要到世間,情緣不論大小皆會對渡生有影響。

  △ 小乘修行者必須嚴守戒律,了一切情緣(一般皆出家)才能成阿羅漢。

  △ 情緣業障的種子屬第八識,其現前都為末那無明甚至為根本無明的層次,其力量強大,一般人無法以定力或神通力影響其出現。

  出家最重要也是最有意義的事就是了斷情緣。出家人當有情緣現前之時,佛力就將其消除,故常出家之人情緣較少,又出家人有斷情緣之心值得我們尊敬。

  修空觀稍有成就之人,或修如幻觀之人,情緣染著較少。

  眾生由無明出生後,有的已很久,但有的不一定很久,很多人有無數的情緣對象存在,但對一個累生常出家或修行守戒之人,情緣不一定很多。

  要得到自在無礙的大神通力以渡生就要到八地以後,因此不斷情緣不得成就。只要情緣存在,不論在世間或在淨土,其果位不會超過“七地”。

  有一個故事是說有一位外道的修行者,他認為只要不著五塵且以冷漠態度對人,則可以了生死,他經歷長時間修行後,得到一個沒有五官的精神身,他以為如此可了生死,但有一天,突然他心中起強烈的欲念要找他過去生的一位妻子,到此時他才知道修行不得法,心中起煩惱,只好去請教菩薩,菩薩告訴他,你如此做只是想灰身滅智空一切,但過去的情緣尚未消除,如何了生死?過去的情種由第八識內現前,定力好也控制不了,這位大德到此才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

  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回中,到底有多少情緣存在?答案每人不同。但據個人了解,菩薩道的修行者一般要到五地或六地之後才要去正式面對情緣問題,逐漸斷除過去的情緣到八地時完全解決。要斷情緣就得先發願決定不再造新的情緣,否則如何斷除?

  一般人若有願早脫三界了斷情緣,最好是出家。出家發願守戒,情緣現前時佛力會助他(她)消除(但若雙方都已為人身時,就要靠彼此的自我約束)。在家居士一旦發願要了斷過去情緣,則與其有緣的冤親債主,尤其已著YIN樂的YIN魔都會前來了情債,干擾將會不斷發生,因此,除了極少數人其情緣已很少,一般居士身的修行者最好不要急著想了斷情緣。

  我們目前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盡量減少再造新的情緣。這要由戒律方面下手,藥師山最近公布的四條守則“勿凝神對視、勿肢體相碰、男女分坐、莊重言行。”就是為了減少彼此間產生情緣的機會。

  此外,要消除表相癡業與“放逸業障”,但這必須修行者有特殊條件才可以。一般人要自己隨時提高警覺,要有“決心”不再造情緣。隨時注意莊嚴自身不放逸,對攀緣心出現時也要警覺到是否已對某人產生喜愛。莊嚴自身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尤其修“空”的人,認為“不必受束縛”,因此經常忽略莊嚴身相之事,例如,法會要依律著裝、佛前打坐衣著要整齊不可露背、弘法之時要整理儀容、說話作事要儀態端莊、吃飯要守飯桌禮儀、要隨時制心使心端正不生邪念等。身相莊嚴才能為眾生表率得眾生護持,尤其當住持或弘法之主事者更當如此,隨時注意莊嚴自身則放逸業障較不易顯現。

  在了斷情緣過程中,若過去有情緣的債主前來,應該告訴他(她)們:

  “過去情緣已是過去,今日我等已學佛想了生死,情緣乃痛苦之源,但願你能捨此情緣共同修習佛道。若你願意,我可求佛菩薩消去我們的情緣種子。若你真的執意不捨,那就等未來再敘,但今生請勿干擾我的修行。”

  這段告白很有用處,請各位作為參考。總之,要解決情緣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本師的戒律行事,也要如出家人般的隨時莊嚴自身。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以不淨觀對治對自身他身的執著
下一篇: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