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居士文章                                              
:原創  
                                                                                                                        
                                                                                                                        
                                                                                          
                                                                                            
    | 
	 
	  
	
	張嘴就愛反駁挑人過,都是薄福薄命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張嘴就愛反駁挑人過,都是薄福薄命人。聖賢說:哪有資格怨老天
  見世間過是什麼?他六根著外面的境界相,著相!著色聲香味觸法,裡面生貪嗔癡欲諸想,他才見到世間過。六根著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著相,他怎麼見到世間過?自己改自己的過失都來不及,哪裡還能有時間去管別人?一管別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好德 執著之者, 不明道德
  這個意思是說: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在大眾面前言行做君子, 做高尚, 做正派, 顯得別人都修養不夠, 道德不足, 品性不高.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拿道德來指責別人不道德, 指責別人不高尚, 指責別人不清淨, 這是道德比較差的人才這樣做,也就是書上寫的“下德”.
  扁子就說得更清楚: “修養身性是為了顯示自己潔淨,為了指責映襯其他人不干不淨,這就好像是舉著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樣, 為得是炫耀自己, 像你這樣的人, 能夠保持一個完整的身體, 維持九竅的齊備, 沒有中途聾啞盲瘸, 那就很不錯了, 哪裡還有資格埋怨老天呢! 你還是快快走吧!”
  真正的道德, 他不執著做正派, 做清淨, 而是什麼對別人實實在在有益, 他就怎樣做. 所以書上說: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執著於道德的人, 其實不懂得道德.
  只認為道德是做正派, 不懂得道德是為了讓他人有益, 反而老是去做道德法官, 沒時間看自己, 光審判別人長短是非. 別人在前面做事, 自己在人屁股後做股評, 好像把別人不清淨不道德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自己就是非常道德.
  老子說, 聖人"混兮, 其若濁".
  書上解作: 聖人和凡人的最大區別——
  聖人不自以為自己是高尚清淨的人, 所以才能成為聖人;
  凡人自命高尚清淨, 看別人都不清不淨, 所以才越像一個凡人;
  佛家說道德的心重的人, 其實是大嗔心。
  因為一般凡夫有一種通病, 別人的過失纖毫都能觀察到, 而自己過失大如山也不知道. 看到別人不嚴謹, 就發出嗔恨.
  楞嚴經上說: 好哭有悲魔來找, 好清有好清魔來找.
  佛家講修定, 總看別人有過, 永遠不會得定. 因為心不停的隨著別人的境界轉.
  下德好德  -- 著相
  無論見到什麼,你也不要隨著它轉,不要跟著它跑去,不要被這個境界轉。要怎麼樣子呢?要見有若無。見到境界就和沒有見到境界一個樣,也不要生歡喜心,也不要生討厭的心。
  你見到魔,若生這歡喜心,你這也是隨著魔境界轉了;你若生一種討厭的心,你這也是隨魔境界轉了。怎麼樣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歡喜,也不討厭,見如不見,聞如不聞,也不要說:‘喔!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或者‘喔!這是不好的境界,不要來了。’不要有這個心,你如果有這種念頭,這就是錯了。
  人修道, 無論什麼也不要貪 -- 好的也不貪, 壞的也不貪, 不要生一種貪心, 你貪什麼都是不對的. -----------------------------------------------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生活中說話第一句總是想反駁別人,第一個念頭總是想批評挑錯的人,他的命運是很苦的!他的福分非常之薄,他一生波折,顛倒流離,貧窮,又經常被人辱沒!為什麼呢?——
  他永遠沒有柔順眾生的心,所以他永遠沒有順的果報。命運不會順他,眾生不會順他,工作不會順他,一切生活瑣事不會順他。
  他永遠沒有恭敬眾生的心,永遠輕眾生,所以永遠得不到尊,得不到貴,永遠被人辱,被事辱。
  他總認為這樣才能顯示自己高明,顯示自己知識,顯示自己多麼不同,卻不知道,自己這個薄福薄命,就薄在此處!
  一個人的炫耀心,恭高我慢心一生起來,自己身邊的百千萬億鬼神道,一齊對他生嫉妒,想挪揄他,他要做事怎麼都不可能順利!就好像我們平時看到人家炫耀自己成績好,工作好,總愛發個看他以後怎麼倒霉的念頭,總不想配合他。
  我任何不如意,都不敢怨老天,我知道正是我一顆薄命薄福心,腦袋裡生薄命薄福想,嘴巴裡出薄命薄福話,手上做薄命薄福事,才是這個樣子困苦失意,我還不快快找出自己的過失,轉掉這個薄命心,還要繼續過個幾十年的苦日子麼? 	
    
     |          
     |                                                                                     
    
                                                                                                       
     |                       
      
      
     |          
     |                                                                                     
    
                                                                                                       
     |                       
    
	上一篇:一位密宗師兄談他對“淨空法師”的多次認識 
	下一篇:人越罵你, 你就越好看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