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明如法師:人生智慧無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戰勝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來,父母從未曾放棄說服他還俗,一再以親情及豐厚的財富試圖動搖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親情與佛道之間,為此苦惱不堪。 這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向佛陀禀明,請佛陀為他開示如何降伏內心的煩惱魔。 佛陀於是向他說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鋤頭賢人,他原本是個農夫,從早到晚辛勤在園裡鋤草種菜,後來他就發心出家。出家之後,覺得很不習慣,又還俗回去種田。但是種田實在辛苦,想想,還是出家沒煩惱,就又出家去了。出家以後,他又無法適應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為了不辱佛門清淨勤樸的形象,又再度還俗。如此出家、還俗,還俗、出家,總是不能持久,而慈悲的佛陀總是方便包容了他的進退。
這一次,他維持了一段長久的出家生活,不曾動過還俗的念頭,忽然看到一把從前用過的鋤頭,心念一動,又想起從前農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麼逍遙,忍不住就荷著鋤頭,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覺來到江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決心:“都是這把鋤頭,害得我在佛道裡進進出出,來來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歲月可以蹉跎呢?今天決定不再退心還俗了!” 他毅然決然地把鋤頭往江中丟去,只見鋤頭迅速的沉沒,泛起陣陣漣漪,所有的掙扎疑悔也隨之消失,頓然有種解脫的感覺,心想自己以後再也不必掙扎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一位國王作戰勝利,率領一大批兵將班師回國,一行人浩浩蕩蕩乘船而下,鋤頭賢人忍不住大喊:“你們作戰勝利了嗎?你們能打倒敵人,卻不能勝過自己。我,鋤頭賢人,今天終於戰勝了天下最頑強的敵人——自己,我丟掉了鋤頭,放下了我的執著,戰勝了我心裡的煩惱,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啊!” 說到這裡,佛陀無限慈愛地告訴他:“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貪瞋癡煩惱。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煩惱作戰,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若有所悟,發願一定要戰勝自己,做個堪受佛法的大器。
四個兒子
有一位在家學佛的女居士,對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頂禮,從來沒有懈怠、懶惰。有一次,她請佛陀到家裡受供,佛陀知道她的來意,故意問道:“你設齋供佛,想獲得什麼樣的功德?” 女居士恭敬地回答道:“如果有福報,我希望求得四個兒子。” “為什麼要求四個兒子?”佛陀溫和地問道。 “佛陀!如果我有四個兒子,長大以後,大兒子去經商,可以賺很多錢;二兒子去務農,年年有豐富的谷米收獲;三兒子教他努力用功,將來做官光耀門戶;四兒子讓他出來學道,修成聖果,接引父母及一切人,這樣,我就滿足了。” 佛陀聽了她的心願以後,說道:“好的!讓你滿願。” 女居士很高興地供養佛陀,沒有多久就懷孕了,之後生了一個男孩。從小這個孩子就聰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寵愛有加。
小兒慢慢長大了,他的母親雖然希望有四個兒子,可是再也沒有弟弟,因此將愛四個孩子的心都貫注在這個兒子身上。 有一天,在閒談中母親將供佛及願求四個孩子的事情告訴了他的愛兒。這孩子聽了母親的話以後,牢記在心中。長大了,就學做生意,以他的伶俐聰明,不到一年,就賺了很多財寶,父母高興極了。此後,他不再做生意,改行到田裡去耕種。在他的勤勞灌溉下,谷物加倍的豐收,鄰近的人都非常稱歎。家裡既有錢財,又有米谷,已經成為大富豪。這時他就要實踐母親的第三個願望,做官光宗耀祖。本來他就是個才子,求官當然不甚困難。做了大官,家裡又富有,現在還有什麼可愁呢?可是他的最高願望並不止此,當了一年官以後,就對他的母親說:“媽媽!您老人家所要求的四個願,兒子今已完成三願,只剩下最後的一願,如果我出家了,那不是能讓您心滿意足了嗎?” 母親知道兒子要求出家,其實這也是她自己的本意,因此很歡喜地答應了。兒子高高興興地辭別母親,到佛陀那裡請求出家做沙門。仗著佛陀的功德,以及自己的善緣,加緊精進修行,不久便證成大阿羅漢。成道以後,又回家度他的父母及一家人。從此,自己踏上了弘法的道路,利益眾生,成就眾生。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鏡子,善友可以規過勸善,惡友可以引以為鑒,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為交友不慎,不辨善惡,而誤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請問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訴他:“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哪四品呢?”信徒問。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謂四品。” 佛陀接著說:“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棄;見富貴附,貧賤則棄,這是花友。 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這是秤友。 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這是山友。 何謂如地?百谷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這是地友。 ” “這四種朋友,我們該如何選擇呢?”信徒再問。 佛陀說:“前二者,攀富貴,棄貧賤,有贈則尊敬,無贈則怠慢,都是嫌貧愛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視為知己。後二者,能把歡樂給人,衛護一切眾生,恩厚不薄,這才是我們所要交往的朋友。”
|
|
|
|
|
|
上一篇:定空法師:在生活中善於用心就是修行
下一篇:辟谷奇人:丁靜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