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談佛號功德與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說實在話,我早年學佛,對淨宗興趣不大。李老師是學淨宗的,我在他會下十年,我尊重他,對淨宗不毀謗而已,只能做到這個,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修這個法門,不行,還不肯干。一直到華嚴會上,看到佛教等覺菩薩成佛的方法有這一招,我這才一下醒悟過來了,回頭再看這個法門,跟從前看法不一樣了,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佛教等覺菩薩那些理論與方法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教念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我們采取這個法門,豈不叫一步登天了!而後才知道,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贊歎這個法門,那就是諸佛如來真正的大慈大悲。前面講了這些,按照你這些根性,你成佛至少要三大阿僧祗劫。所以這些法門之外有一個特別法門,這就是念佛法門。這個念佛法門,這些東西通通可以不談,都不需要,只要你肯信,你肯願,你願意去,這一句佛號你老實念,就成功,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理很深,蕅益大師這個《要解》裡面給我們已經透露無遺了,方法巧妙極了,信願持名,一生成佛。佛法沒有別的,自始至終就是斷煩惱。伏、滅是兩個階段,先要伏,然後就滅了。我們可以說,拿《要解》的標准,等覺菩薩都是伏,到如來果地上才滅了,這個是智慧能力圓滿地恢復了。小乘羅漢斷了見思煩惱,塵沙、無明統統在。大乘菩薩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破個幾品而已,沒有完全斷掉。可見得他對於見思、塵沙,他斷了;對無明,他伏著。所以我們煩惱斷不掉,要有能力把它伏住。這個能力,一般通途法門是定力,用定力伏住煩惱。在念佛法門裡面用佛號。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一句佛號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煩惱不起現前了,不起作用了。用這一句佛號,這個方法來伏煩惱,比用定功容易。定功必須要修持得到禅定才有這個能力,才有這個受用。念佛人用念佛這個方法比修定容易,換句話說,得到這個受用比修禅的人來得快速,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之處。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全體,都在一句佛號之中,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見到許多一生就專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他自己曉得他什麼時候走,他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們剛才同學有問我,自己學佛了,家裡老人不學佛,看到很難過,你問我怎麼辦。那怪你自己學佛不認真,你學佛沒有成就啊。香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何東居士,就是何世禮將軍,這是英國英王封他爵士。何世禮一家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母親念佛。雖然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畢竟是念過中國的古書,對母親很孝順。母親很開明,家庭裡面信教自由,彼此互不干擾,所以他家裡有佛堂。他們夫妻兒女星期天都上教堂去了,老太太在家裡念佛。老太太度他們一家人,方法實在太高明了。老太太往生,叫他兒子通知他的親戚朋友,他哪一天走。這個大事呀,家庭裡面開宴會。這個時候,他把他兒子媳婦叫過來,他說,我們家庭宗教自由,雖然信教不同,相處非常的融洽。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至少你也跟著大家念幾聲佛,送送我,算我們母子一場。這很合情合理呀。他這個兒子媳婦小孩跟著大家念佛,不到一刻鐘,一刻鐘是十五分鐘,他老太太是打坐,坐在床上就走了。何將軍親眼看見他母親念佛,沒有病苦,打坐,曉得什麼時候走,還跟大家告別。這個事情在香港轟動了一時,報紙雜志裡頭登了很多,影響很大。何世禮將軍看到這個樣子,全家念佛了。這就是他度他一家人,你看這方法好不好?我做榜樣給你看,這個不是假的呀,這個裝不出來的呀,真功夫啊。
我們在台灣,看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在台北市,李季華老居士,大家知道的。那個舊金山的甘太太那一天在場,他還敲引磬念佛,他做維那。老居士在念佛團,那個念佛團是他創辦的。他八十多歲了,他有幾個小孩都在美國,就是夫妻兩個住在台灣的。他是兩個月之前就曉得他哪一天走,所以抽出空來看看這些親戚朋友,見最後一次面,告別。走的這一天,還征求太太同意。他太太不知道啊,他跟他太太講,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得很孤單寂寞?他太太說,你要能去,那最好了,你不要管我了,馬上就同意了。不知道那天晚上就走了。這個是先征求太太的同意,他太太同意了,沒有問題了。到了念佛團,那一天是共修會,他老人家上台講經,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完之後給大家說,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為八十多歲了,講累了要回家了。哪裡曉得,下了講台,隔壁一個小客廳,他在小客廳沙發上一坐,就走了。那一天甘老居士在場,親眼看見的。我有一個老朋友,徐醒民居士,以後到台中親近李老師,他那個時候是新生報的記者,剛剛學佛沒多久,那一天他也參加了這個法會,第二天寫了封限時信給我,我在台中,他說真的,一點不假,我親眼看到的。所以這種境界必須要真正去做。
念佛並不是說一天一定要念多少,蕅益大師在此地沒有這樣說法,說的是念佛功夫之淺深,沒有說念數量多少。功夫淺深從什麼地方看呢?心愈清淨,功夫就愈深。所以假如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的妄想煩惱還照樣起來,那個沒用處,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一定要能夠看破,要能夠放下。這個放下,大家不要聽錯了,放下不是你把工作放下,不是你把每天的事務放下,不是你把責任放下,不是的。你把心裡面的妄念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是放下這些,心清淨啊。剛才說,清淨心生智慧。你有了智慧,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你會做得非常圓滿,會做得恰到好處。世間人把事情做錯了,那是糊塗,迷惑,沒有智慧。所以佛法自始至終是求智慧。名一定有實,有一個實體,我們才給它起個名字。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依法界全體而起的,因此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法界全體。諸位要明白這個意思,那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就會恍然大悟。所以有些同修來告訴我,我們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念《彌陀經》還不夠。你過去學佛念的大悲咒,念的《心經》,那個十小咒,《普門品》、《地藏經》,現在都不念了,那地藏菩薩會怪罪你呀!這個都是用我們凡夫的心去測量佛菩薩,佛菩薩也像我們一樣,得罪了要怪你。這個心態,說老實話,對於諸佛菩薩就大不敬。你把佛菩薩看扁了,看成跟凡夫小心量一樣,所以這個念頭就是罪業,就是造業啊。佛菩薩哪有那麼小器!現在我們了解了,原來一句佛號無所不包,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在裡頭了,一個也沒有漏掉。這個是真正微妙不可思議,所以諸佛菩薩都贊歎阿彌陀佛,諸佛菩薩都念阿彌陀佛,就是這個道理。
“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
這個名號不但是法界全體,即眾生本覺理性。《華嚴經》上說得很好,情與無情共一體,眾生跟佛是一個理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理是理體。理體是什麼呢?就是法界體,就是法界全體,是阿彌陀佛。法界全體是諸佛如來,法界全體也是一切眾生,法界全體也是我自己本人。這個是真正的事實,所以念這一句佛號,是念法界全體,是念一切諸佛菩薩,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哪有漏掉的呢?決定沒有漏失。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夠了,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論,什麼樣的咒,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這一句佛號圓圓滿滿的都包括了。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多方便,何必要念那麼多,念那麼雜,念那麼亂,沒有必要啊。所以說: “持名。即始覺合本。”
這個事實真的很少人知道。我們起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始覺,你開始覺悟了。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本覺。本覺是什麼?本覺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始覺合本覺,這就是菩薩心。凡夫沒有始覺,雖有本覺他不覺。本覺雖然存在,但是在事相上他不覺,這叫凡夫。菩薩在事相上覺悟了,他對於這些道理、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清楚了,能把始本合起來,這叫真修,真正修行。念佛這個法門,是真實修行裡面最殊勝、最巧妙的一個方法,是任何方法所不及的。念佛成佛。始本不二。
那麼什麼叫相應呢?在這個地方,我們把相應這兩個字意思多少也明白了一些。相應,是與這個理相應,是與這個事實相應。什麼是事實呢?法界全體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法界全體的德號,就叫阿彌陀佛。當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理事一如,念這一句佛號當中,有圓滿的理,有圓滿的事,這就相應了。念念喚醒自己,自己跟法界合而為一,跟諸佛如來合而為一,跟一切眾生合而為一,這就相應了。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佛是真佛,是圓滿的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了。
前面曾經講過,念佛人相應,就得佛的氣分了。有個同學問我,氣分這兩個字的意思不甚明白,什麼叫氣分。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阿彌陀佛心很清淨,我的心現在一天比一天清淨了,就得阿彌陀佛清淨的氣分。阿彌陀佛慈悲,我現在也慢慢學著慈悲了,那麼跟阿彌陀佛慈悲的氣分就相應了。如果今天這一段你要是聽明白了,那就真的相應了,真的接近阿彌陀佛的氣分。為什麼呢?始本不二,性相一如啊。生佛不二,理事不二。我們念佛的時候,逐漸逐漸體會這個境界,契入這個境界,這就叫得佛的氣分。這個理與事真搞清楚,我們對於這個法門,對於一心念佛、信願持名,就決定不會懷疑。這樁事情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疑斷掉了,信也就生起來了。這個信是真信,比那個正信還要高一等。通常我們講正信,現在變成真信了。正信有兩種,一種是依聖言量,佛所講的我相信,我不懷疑。另外一個是經教裡面理論明白了,我這個信是有理論依據的,這不是迷信,這叫正信。真信那是跟佛氣分接觸到了,接觸到了才真信,自己真正契入了,比正信又要提升了一層,叫真信了。這是說明佛的光明無礙。
現代的科技使我們知道,光確實有許許多多種,我們稱它做光波。我們眼的能力所能夠見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這個波度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波度短的我們也見不到。所以這個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無數光波裡面只能接收到這一小段。像無線電電波一樣,我們這機器不太靈光,只能收到一個頻道,其他頻道都收不到,這個現象確實是如此。那麼佛的光度呢?他是圓滿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他是圓滿的,在任何一個頻道裡面都能夠收得到。所以這個光它叫圓光,才叫做無障礙。
"約人民言",這是對我們來講了, "由眾生與佛緣深",
所以眾生接觸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門也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佛法對這個緣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緣。緣深的人,這一生就得度了;緣淺的人這一生都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願,是要度一切眾生的。緣深的,這一生幫他成就。緣淺的,幫他再加深。沒有緣的,要跟他結緣。佛用這種方法,叫普度眾生。沒有緣的人,這一生當中偶爾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這就結上緣了,生生世世希望把這個緣給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緣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們跟阿彌陀佛,可以說無始劫以來所結的緣,到今天也有了相當的深度,這個深度是不是到了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難講了。如果要在這一生成熟,我們必須在緣上特別加強。用什麼方式加強呢?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努力加強,這一生當中很可能就圓滿,就成功了。所以要懂得,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見到佛光,不能體會到佛對於一切眾生的真實功德,都是因為業障深重,所以見不到,所以體會不到。
消除業障的方法很多,大乘經裡面所說的種種法門,種種的修持,無非都是幫助我們消除業障的。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無過於念佛,但是很少人相信。為什麼不相信呢?業障太重了。清朝初年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個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法師,他的著作很多,有幾十種,在日本卍字續藏裡面收集了不少。《觀經直指》裡面明白地告訴我們(《觀經直指》是《觀無量壽經》的注解,他作的),世間人業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經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業障重到這個程度,都沒有辦法消除的,最後還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得掉。這一句話是很不容易說出來的,他對於這些法門,要是認識不清楚,不能夠透徹了解,他怎麼曉得這一句佛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我們今天想求消除業障,斷煩惱、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的經咒,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一切經咒力量達不到的,沒有辦法的,最後還得求阿彌陀佛。那我們為什麼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呢?為什麼不去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呢?所以只要一心稱念,念念無間。這個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修學的方法,實實在在講,大勢至菩薩講絕了,也就是教給我們這個佛號要怎樣念,才有效果,才能收到效果。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只要照他這個方法,就收到效果了。都攝六根這一句,不要去研究它。你只要真正做到淨念相繼,給諸位說,那個六根自然就收攝了,就都攝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四個字:淨念相繼。淨要注重,淨是清淨心。我們對它有懷疑,疑在裡面,心不淨了,真的沒有疑惑。假如裡面還有夾雜,這心就不淨了。譬如說有個念佛的人,這個老修行現在聽到這個法門好,現在念佛了。過去是又念《金剛經》,又念《地藏經》,又念《藥師經》,現在通通不念了,心裡恐懼:不念《藥師經》,生病的時候藥師如來不保佑了。不念《普門品》,就沒有辦法消災了。好像把這些諸佛菩薩都分配了,哪些菩薩管什麼,哪個菩薩管什麼,樣樣都要念到,不念到不行,不能得罪一個。這就夾雜了。懷疑、夾雜,這個心態去念阿彌陀佛,不靈了。為什麼?他不淨啊。淨念,完全沒有懷疑,完全沒有夾雜,一心念。一心不是二心,念佛還想到別的,那就是三心二意了,那不行。相繼,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斷,這就行了。念念無間,那個效果,大勢至菩薩講的很好:先前當來,必定見佛。佛的光明遍照,你怎麼接觸不到呢!一定接觸得到的,要緊的是淨念相繼。這是我們常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就是淨念相繼。要這樣子去念佛,才有感應,這個經上講的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句可以說是總結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而我們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也就是這一句名號。能念是我們的心想,所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那麼現在理論我們懂得了,事實也曉得了,轉變的方法也知道了,這善根福德因緣,因緣這一項可以說我們是圓滿具足了。我們肯不肯去做呢,那就是福德了。肯去做,世出世間第一福德,沒有比這個福報更大的了。第一善根啊。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你要問,信心、願心、真正實行的那個心從哪裡來的,就是理論、事實、方法你統統明白了,信心生了,願力現前了,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了。下面這兩個段落,勸願勸行。正宗分三個段落,前面勸信,我們介紹完了。這個勸願勸行非常重要,所以蕅益大師在沒有介紹之前,先有幾句話交待。這個幾句話太好太好了,說出西方世界殊勝之所以,它到底哪個地方殊勝,就是殊勝在"帶業往生,橫出三界",這是它的殊勝處。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帶業往生、橫出三界,我們決定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真的,為什麼呢?沒有這個法門,那麼一定要自己斷煩惱,見思煩惱斷盡,就是前面講證得小乘阿羅漢果,或者是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別教是七住菩薩,才能夠出三界,才能夠超越輪回。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可以說現在這個世間一個人也做不到,找不到一個人,你知道這個事情多難。禅與密號稱捷徑,倓虛大師說過,倓老高壽,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他說過很多次,他一生當中看到參禅的這些大師們,聽到的,他說得禅定的有,他見過,也有聽過;開悟的,他一生當中一個也沒有見到,也沒有聽到。諸位要知道,參禅不開悟,不能出三界。得禅定,不過是生四禅天而已,那得禅定的。由此可知超越三界了脫生死是多麼困難的一樁事情。
|
|
|
|
|
|
上一篇:海雲繼夢談念佛的層次境界
下一篇:聖凱法師:佛法談做人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