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觀》裡頭有治病十法。我們現在身心都有病,大病,不是小病。這十法裡面第一個是「信,信此法必能治病」,這個法是什麼法?斷惡修善,具體跟諸位說,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道經》裡頭佛講得太好了,佛告訴龍王,龍王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代表人,就是地球上眾生。為什麼叫龍王?在畜生道裡面,龍、蛇是最善變的,拿它來形容我們現在的人心善變,取的是這個意思。你看四大天王,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左手拿著龍、蛇,右手拿了個珠,龍、蛇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人心善變,這個珠是什麼?珠就是佛法,它永遠不變。我們處在這個動亂、善變的社會裡面,保持著清淨平等覺,這永恆不變,那個是珠,守住十善業道永恆不變。十善業道真的是永恆不變,十善業一展開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十善是綱,那是細目。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決定不能夠違背,這就是處善變的社會裡頭保持我們自己不變,這個不變能治病,能治身心各種不同的病,統統能治。諸位看看《感應篇》裡面講的因果,真的忏悔、斷惡修善,極其嚴重、醫生不能治的病症突然好了,這個例子很多,所以你要相信。用什麼來治病?用你的良心治病,因為你本來沒有病,病從哪裡來的?病從煩惱來的,從貪瞋癡慢來的,因為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是讓你身體裡面的細胞產生病毒,你就生病了。如果你能把不善的這些思惟統統放下,不善的言行統統改正過來,你身體裡面所有這些病毒的細胞慢慢就恢復正常,你改得勇猛,它恢復得很快,恢復正常你就健康了。
中國這些中醫治病那個原理,可以說百分之七十是調整你的心態,用藥那只是外面幫助你,幫助你只能三分,七分是調整心態,心態一好病就沒有了。最好的心態是什麼?孝順父母、尊敬尊長,佛家也是孝親尊師,你要是百分之百做到,你百病不生。所以我們看到古人有所謂,小孩有病,十二歲以下小孩生病,是奇奇怪怪的病,沒法子治好,他的病因出在哪裡?出在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一定是不孝順的人,不知道尊敬長輩的人,這個業讓他的兒女來承擔,他得病了。如果真正忏悔,改過自新,他小孩病就好了,醫治會有效果,不醫治的話也會好,這個例子很多。孝順父母、孝順公婆,你的兒女好養,所以要相信。用現在的話說,良好的心態、清淨的心態,《無量壽經》講清淨平等覺,必能治病。這十條是《小止觀》裡面說的,止是什麼?放下,觀是看破。真能看破放下的人,少病少惱,他不生病,他沒有煩惱,這個我們應當要學。
第二講「用,隨時常用」,也就是說你常常要想到看破、放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看破是明了,我們今天講的,我們對於十善業道明了,《十善業道》的理論很深,佛在這個經的前面都講出來了,後面是事,前面是講理,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感應篇》,你真正要相信。真正要學習的人,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遇到困難了,他一定去查經裡哪一句、哪一條能夠幫助他化解,統統找得到。我們這幾年在宣傳、在提倡,看到很好的效果,用在自身,得癌症的、不治之疾的都好了;家庭不和的,現在家庭幸福了;事業上有問題的,現在問題都沒有了,一帆風順。你要相信,你要會用。
第三個是「勤,勤用不息,取差為度」,後頭這一句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活學活用。古德教人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老師教我們是原理原則,這些原理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活用,它不是死呆板的。第四「常住緣中,細心念念依法,而不異緣」,這個沒有信心不行,所以信心擺在第一。你對法可不能懷疑,懷疑就錯了。聖賢人的法經過千萬年的承傳,如果它有問題早就淘汰掉,怎麼能傳到今天?特別是綱領,不多,只有幾條。中國傳統文化的綱領,要是用一個字來說,就是「孝」字,中國傳統文化是孝文化,從孝裡面演繹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總綱領。世世代代這些聖賢千經萬論都不能夠超過這個綱領,我們講四書五經、十三經,再擴大到《四庫全書》,它們有沒有離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沒離開,所以這四條統攝千萬年傳統的文化。留下來的典籍沒有一句是廢話,你細細去揣摩、去學習,有大利益。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國文化的樞紐是教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個人,從身體健康或者是一身的病痛,與這個有關系,你要是念念依法,身體健康。這個法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身心健康。如果你完全相違背,那你就會得重病,真的,一點不假。在家庭也如此,家庭是念念依法,你家庭興旺,如果完全相違背,你的家庭決定會滅亡,家破人亡。事業也是如此,念念依法,你事業一定成功、一定順利,不可思議!所以病的根源要知道,它從哪裡起的,從自己身心到家庭、到事業、到社會、到國家,乃至於整個世界。斷惡,什麼是惡?違背倫常道德的就是惡;修善,什麼是善?倫常道德就是善。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反常,常是五常,社會動亂,導致世界末日。如果回過頭來,我們所有的人,各個人都能夠念念依法,就能恢復正常,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第五「別病因起,分別是病從何因起」,這治病。今天地球病了,今天社會病了,好好去研究這病怎麼來的,什麼原因起來的,把這個原因消除,病就好了。今天社會這個地球上的病因,第一個因是什麼?自私自利、貪婪不止,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貪瞋癡,貪瞋癡發展到極處。佛怎麼治這個病?佛用戒定慧,轉貪婪為戒行,《弟子規》是戒行,《感應篇》也是戒行,十善業是佛家的根本戒。戒什麼?戒貪瞋癡,不做這個轉變,就不從因上消除,用什麼樣的方法都產生不了效果。現在西方人用種種法令規章來約束,有沒有效?沒效,正是有些人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收不到效果,能真正收到效果還是聖賢教育,它真管用。
後面幾條是講方法,補助的方法。第六講「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恰當的方法。所以它沒有一定,它不是一定的法,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業障、習氣不一樣,生活環境也不相同,所以不是一個方法大家都可以用的,要隨順自己善根、習氣、環境,這個方法你就能收到效果。它這下面解釋,這是《小止觀》裡面講的,「吐納氣中,運心緣想,不失其宜」,吐納是呼吸,我們用呼吸來講大家都懂。在我們修淨土的人,有用呼吸的方法來念佛,呼吸不斷佛號就不斷。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功夫用久了確實能攝心,也就是說妄念少、煩惱輕、智慧長,能收到這個效果。
第七「久行」,這個很重要,「用之未即有益,常習不廢」。你用這個方法沒收到效果,你不要放棄,你繼續努力下去,長時薰修,利益就現前。我們習氣太深,養成習氣的時間太久,哪有那麼簡單一下就能把習氣控制住,這是不可能的,佛菩薩再好的方法,你也得有耐心你才能收到效果。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讀書,對書裡頭的意思還不能了解,那是你功夫不夠,功夫夠了,展卷一看意思就現前。為什麼從前展卷意思不能現前,現在一展卷意思就現前?從前有業障,現在業障消除了,障礙沒有了,道理就在此地。
第八「知取捨,知益即勤,有損即捨」。原則裡面都是好的,沒有取捨,你統統都要受。可是在這千百年當中,許許多多的前人依照這個方法去做,都能夠得到好處,我們要依照做能不能得益?不一定,為什麼?古人跟我們現在人所處的環境不相同,他那個時候可以這麼做,現在不能做,所以就有損有益。原理原則決定沒動,古今經驗裡面有不同,這必須有智慧你才能夠揀別,就是能夠選擇,哪些對我有益處的,我要好好學習,哪些對我沒有益處的,我要把它捨掉,要把它放下。雖然放下,不能說它錯,它在那個時代是對的,在這個時代不合宜,所以它在那個時候這個用法是不錯的,這個道理要懂。
第九要護,「持護,善識異緣,不令觸犯」。不同的緣,有沒有?有,尤其在現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這叫異緣。我們要不要學習?要學習、要尊重,要認真學習,要十分尊重,我們才能夠相處,才能和睦相處。不能夠產生對立,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和而不同。就好像我們吃東西,我們幾個人在一塊吃飯,有人喜歡吃甜的,有人喜歡吃鹹的,有人喜歡吃辣的,沒有沖突,他愛怎麼做都好,怎麼不好,都好,不要要求別人跟我一樣,這個道理要懂。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各得利益,人就好處了。這些年來我們跟許多不同宗教往來,我們在佛法裡認知一個原則,世界宗教是一家。在《華嚴》裡面,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比是一家還親切多了,一體。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差別有因緣的,古時候交通不方便,資訊不發達,沒有資訊,古聖先賢應化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他要適應那個時候的環境展開教學,他教學的方向目標決定是一致的,不變的,但是方法不一樣,這都是我們能理解的。所以要互相學習,和睦相處,不令觸犯,這叫持護,持是受持,護,不但護自己,也要護別人。
末後一個,「識遮障,得益不向外說,失損不生疑謗」,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得到好處你不要去誇耀,為什麼?會引起別人反感,尤其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這就是現在講的敏感問題。別人來問你,可以說,不問,不主動去宣揚,而要贊歎各種不同文化都好。對於不同的信仰,要學十大願王裡面「禮敬諸佛」,平等的禮敬,平等的供養,這就對了,世界大同、社會和諧肯定就能夠出現。我依照這個修學,可是所得的結果不是福德,而是災難,而是病苦,這怎麼辦?會不會懷疑?會不會毀謗?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種行為出現。佛菩薩、祖師大德在此地教給我們,不可以,為什麼?你失損,那就是你得到的,學佛學久了知道,消自己的業障,得了一次大病,業障消了,業障消了病就好了。所以要知道忏悔,不能懷疑,不能謗佛,不能謗法,你謗佛、謗法你罪上加罪,你對於佛法更虔誠、更認真、更努力,業障很快就消除。所以大乘教裡佛才說,菩薩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懷疑,疑是菩薩第一個重障,這前面我們都曾經學過。一定要記住,對於聖人的教誨、佛菩薩的經教,不懷疑、不毀謗。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O九二)2010/1/25 檔名:12-17-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