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八【1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18、論事須適宜
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何得一向大聲念,致令傷氣受病耶。然汝此大病,雖由傷氣而起,實無量劫來業力所現。以汝精進念佛之故,遂轉後報為現報,轉重報為輕報。即此一病,不知消幾何劫數三途惡道之罪。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淨信。以淨土一法,自行化他。俾家中眷屬,與一切有緣者,同生西方。則可不負此病,及佛為現身也。(書一八四,)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於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並隨分隨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書二八,) 真辦道人,何預他事。但未能通身放下,斬斷萬緣。不妨帶培心地,以救取一半耳。(同十五,) 念佛雖貴至誠清潔,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誠默念,或出聲念,功德仍是一樣。以佛慈廣大,如父母於兒女病苦時,則不以平常之儀式見責,而且為其撫摩身體,洗濯污穢。若兒女病好,猶然令父母同彼病時一樣伺候,則當被雷打。(書二六八,) 須必居心則若賢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則親賢遠愚,取優去劣。如是則可免相染之弊,及掛誤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無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為定奪,如執死方子醫變證,則生者少而死者多矣。是在情與理相合,法與事相契,則得之矣。(書二六,) 天下萬事,皆有一定之理。而當其事者,須秉一定之理,而行因時適宜之道。理與權相契,法與道相符,斯為得之。(書二十二,) 佛法因人而施,斷不可執通途宏規,而與機相違,致失即生了脫之殊勝利益。是在當人自量根性,而為修持耳。(書二二一,)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時,在家人多用之。然宜從俗葬埋,恐執泥者妄生議論。實則燒之為易泯滅,過七七日燒彌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三年之喪,不作禮樂,固宜遵守。前清文官必丁憂,武官不丁憂,以軍事不可或辍,故不為制。今則廢倫非孝,紛紛而起,守制之期,尚足掛齒乎。吾人當依古禮,斟酌行之,不可遽變,不必過泥可耳。(書二六一,) 蓮社初開,須有定規。女人入社,斷乎不可。切不可效他方之漫無檢約。以致一法才立,而百弊叢生矣。至要至要。(書二二四,) 竊謂現今世道人心,陷溺至於極點。又加國用空乏,賦稅比前重得數倍。諸物昂貴,民不聊生。天災人禍,頻頻降作。值此時際,欲宏法道,只可普與來者,指其學佛要義。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各盡己分,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誠,克己復禮。明因識果,期免輪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天姿縱高,亦當依此而行。於有馀力時,不妨研究一切經論。令其在己家庭,隨分修持。則不須廣建屋宇,備立人員。彼此往來,曠職費日。此誠現今宏法,將計就計之最上一著也。(書二四二,) 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有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覆潘對凫書) 當此劫濁亂時,固宜提倡因果報應,及與淨土法門,方有實益。彼好高務勝者,恐一提倡,便墮其聲價,以故寧可令人不會,決不肯屈我門風,試問彼於調養生命之外物,能固執一法,不求變通否乎。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彼於一日之中,尚必取其合宜,其於宏法,則其智反不如養生之得計,謂其真欲利人可乎。(覆康寄遙書) 寂園蓮社,必須清淨香潔。主人必須恭敬至誠,不可傲慢於人,亦不可有德色於人之氣象,凡來者悉溫恭謙遜以待之。至於未念佛及念佛畢,概不得談家常,有可談敘之要義則談之,否則各歸原所。年紀太輕者,只可在自己家裡念,若常來,路近尚可,路遠或恐有意外之虞,不可不慎。此不過為地方作一提倡而已,仍須以專意在家念佛為事。(覆康寄遙書) 學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獨上下手。既能慎獨,則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處。若有則當力令斷滅,方為真實行履。否則學在一邊,行在一邊,知見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學佛自稱通家者之貼骨大瘡。倘能以不貳過是期,則學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實益矣。(覆陳伯達書)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
|
|
|
|
上一篇:智慧和善行戰勝了命運
下一篇:學佛網微博系統已經成功發布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