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空”的智慧,用智慧解決你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與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所說的“空”,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常人所理解的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其實並非如此。“空”,是對存在的一種智慧诠釋。《心經》是佛教最短的一部經典,只有二百六十多字,但內涵極為深厚。其中,被人引用最多的是“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公式。“色”代表了物質的存在,我們不能離開存在的現象來認識空,存在的當下就是空。我們對“空”的理解,要和因果的理論結合起來。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可歸納為“因緣因果”四個字。也就是說,世界的一切存在和敗壞,都是因緣決定的,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諸法”代表存在的一切,它們都是因緣決定的。因緣也就是條件,其中,因是主要條件,緣是次要條件。除了這些條件的和合,我們找不到真實不變的存在。比如我們眼前這張桌子。“桌子”是個假名,是為交流需要而約定俗成的一個概念。除了這個假名,桌子本身只是一堆材料的組合,是木板、鐵釘、油漆、人工等眾多條件合和之後形成。離開這些條件,哪有什麼桌子?可見,桌子不過是因緣的假象。其中的每一種條件,又由眾多條件構成,比如木頭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等等。

  佛教所說的“空”,是“緣起性空”。否定有獨存、不變的事物存在,一切都是條件決定,而不是自己決定,桌子沒有自己,我們也沒有自己。以此類推,世上萬事萬物莫不是因緣合和的假象,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假有”。所謂“假”,是要我們遠離有和空的兩邊:桌子雖非固定不變的有,但假相宛然。如果認為完全沒有,那是斷滅見;如果認為固定不變,又落入常見。而佛教對世界的認識,是中道的認識,是遠離斷、常二邊的真實認識。

  佛陀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一個認識世界的公式:“所謂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桌子只是因緣的假象,並無固定不變的實質,後由我們為其安立桌子的名稱,如此而已。所以說,任何事物的存在既是有,也是空。空的是我們賦於它的諸多內涵:這個桌子好看不好看,喜歡不喜歡,有價值沒價值。這些所謂的價值都是我們賦予它的,在不同的人看來,價值會有很大區別。至於是否好看或喜歡,和人的好惡和情緒有關,我們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對象中,然後執著它。其實,這種種評判都是源於我們的心態。佛教所說的“空”,正是幫助我們透視事物的真相,透視因緣的假象。

  從佛法修行上說,“空”主要是破除“我執”。人最大的特點是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佛教認為,一切煩惱和一切罪惡皆根源於對自我的執著。如果一個人總想著個人得失,必定活得特別痛苦。我們可以這樣去觀察,如果一個人處處為大家著想,很少考慮自己,一定過得很開心、很安然。

  世界是無限的,宇宙是無限的。那麼,人究竟有沒有能力認識世界和宇宙呢?佛法認為,我們的心也是無限的,若是能開發出心性中無限的層面,自然可以認識無限。但強烈的“我執”,卻使我們的心從無限變成有限,甚至是極為有限的一點點。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都是活在這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中。有些人世界很狹窄,有些人世界很開闊。這個世界有多大,就取決於我們自己。有些人一心撲在某人身上,那個人就是他的世界;有些人一心撲在家庭上,那個家就是他的世界;有些人一心撲在事業上,那個事業就是他的世界。

  佛教關於“空”的認識,作用就在於幫助我們打破“我執”,使有限回歸無限。因為我執,使人世充滿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一旦打破“我執”,生命就會回歸到原初的自然狀態,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開發生命中所具有的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功德。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但現在,卻局限於由我執構建的非常狹隘的境界中。學佛修行就是要粉碎“我執”建立起來的城堡,將生命寶藏開發出來。整個佛法的修行,就是破除“我執”的過程。禅宗中所說的開悟,就是打開生命寶藏的鑰匙。

  ——摘自《濟群法師談人生系列叢書全十冊》

  福報由供養布施而來,《普賢行願品》雲: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如果您讀上文受益,請隨手轉發,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時修行隨喜功德,與眾生結法緣,積集菩提廣大資糧,同證佛果!

 

上一篇:積累舌根功德,浪費後患無窮
下一篇:存好心,做好人,好人頭上有靈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