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擔心來生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一次,佛陀回故鄉迦毘羅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樹園中。

  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來禮見佛陀,對佛陀說:

  「世尊!現在我們迦毘羅衛城這個地方,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而繁華,我每天在這裡進進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馬,橫沖直撞的人、車擦身而過,我常在想,不知哪天會被這些撞死,而死前又倉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我擔心像這樣的死法,不知道下一輩子會淪落到哪一道?出生到什麼地方去?」

  「摩诃男!不用害怕,你死後會出生到好的地方,不會淪落到三惡道去,也不會有不好的報應。這就像一棵樹,從幼苗時就傾向東方生長,繼續長大時,還是一直朝東方傾斜生長,日後如果有人砍倒這棵樹,那麼,這棵樹會朝哪個方向倒下呢?」

  「世尊!那當然是朝東方倒下喽。」

  「摩诃男!你也一樣。就像有人將裝有酥油的瓶子,丟到深水池中,瓶子當然會一直沈入水底,但那瓶中的酥油,終究會浮到水面上來一樣。摩诃男!你長久以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死後即使身體被火化了,或被棄在墳場間,任由烏鴉、鷹鹫、野狗、土狼啃食,風吹、日曬、雨淋,久而久之,身體都化為塵末了,但心靈經長期熏陶,所建立起堅固的信仰、戒行、聞思、布施、智慧,會引領心識升華,向於安樂美好之處。」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九三○經》、《相應部第五五相應第二一經》、《相應部第五五相應第二二經》、《別譯雜阿含第一五五經》,另參考《增壹阿含第四一品第一經》。

  二、依各部律典記載,釋迦牟尼於成佛後第六年,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省親(參考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七頁),就是在本則故事所提到的城南尼拘律樹園,為父王說法,後來阿育王曾在這裡建塔與僧院紀念(參考《佛光大辭典》第一八八五頁)。佛陀這次的回鄉省親,隨機說法而風靡了整個釋迦族人,傳說就有五百位釋族青年跟隨佛陀出家,其中,包括了多位佛陀的堂兄弟,如:提婆達多、拔提王、阿那律陀、阿難、難陀等(參考印順法師《華雨集(三)》第三頁、《佛光大辭典》第三六二五、六○七八頁)。在這些堂兄弟中,尊者阿那律陀就是故事中這位摩诃男的哥哥。依據《四分律》記載,摩诃男將出家的機會讓給哥哥,一直鼓勵哥哥出家,而讓自己留下來承擔家業(《大正大藏經》第二二冊第五九○頁)。之後,迦毘羅衛國的國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死後,就由摩诃男來攝理國政。後來,迦毘羅衛國的強敵,憍薩羅國毘琉璃王舉兵來犯,城破,釋迦族人傷亡慘重,摩诃男為釋迦族人而死(參考印順法師《佛法概論》第二二一頁)。有關摩诃男的事跡,請參考故事第一○一〈摩诃男捨身為眾的菩薩行典范〉。

  三、本則故事很明確地表示了:平日修學的熏陶,遠比臨終的那一念重要。印順法師說:「人的死後往生,有隨重、隨習、隨憶念的三類」,其中,「隨習」就是以本則故事來說明的,並且說這是「最要緊的」,而鼓勵我們:「學佛修行,到底平時要緊!」「信佛學佛的,決不能專憑臨終憶念的。

 

上一篇:蔡禮旭:成事不說,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下一篇:大安法師: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何無法消除凡夫的全部業障?罪業如何隨現隨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