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經咒頌念
黃念祖:彌陀疏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根據黃念祖老居士錄音整理 今天我們講的是,蓮池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此疏鈔通序大意中,首先談得是明性。第一句是“靈明洞徹,湛寂常恆”。湛寂常恆,如果說這個東西不長久有什麼意思?我們自性,本性是沒有生滅的,是永存的。譬如說,大地還是要壞的,大地並不清淨,所以不能稱為湛,它還有所動。剛才說了,地球它有一天燒得連灰都沒了,就是毀了,完全消滅了,所以不能稱為“恆”。地球雖然是固定的,但有時候還有一些動,而我們自性的這個“常”,永遠沒有變動。 這一段,我們再把它總結一下。一個是“寂”,大地雖然很安靜,不夠徹底的“寂”啊。有的時候,還會有地震啊,一些變動啊,所以它不能稱為“湛寂”。它還是很髒,不很干淨,不能稱為“湛”。只有我們自性這個靜,這個安靜,這個清純,稱為“湛寂”。 “常”加上一個“恆”字就更常了。大地雖然是壽命長啊,剛才我們說過,等到一千尊佛出來以後,還是要大爆炸啊,還是要銷毀,還是要燒光,不用等風啊,火就燒完了。這個火燒,連灰都燒光了,溫度太高了。只有我們自性本身的“恆常”,是永遠沒有動蕩的時候,所以加個“恆常”。這個“常”不是相對的。相對的那個“常”,你短,我長;你一萬年,我萬萬年,總是在相對之中。再有,三個萬字比兩個萬字長嘛。而這是絕對的“常”,永遠沒有消滅的時候。這四個特點是:“明”,而是靈明;透徹,而是洞然的透徹;“寂”是“湛寂”,那麼清湛,那麼徹底的湛寂;“常”,永遠不壞的,絕對的,不是相對的常,是“恆常”。所以這是自性的四個方面。 底下是說“非濁非清”,什麼是“非濁”呢?“濁”不就有什麼了嗎。黃河為什麼黃?髒的時候,因為有些沙子嘛。水土流失,下雨把土沖下來,流到黃河裡去了,所以黃河就黃了。有一個瑞相,黃河清了一段。報上說,在陝西與山西之間,瀑布突然間變白,還有一小段河水變清了。古時候說,黃河清是瑞相。不過不是徹底清,一部分清,這也就希有了。這是前不久的事情。 我們說“非清”是為什麼呢?“非清非濁”,先說非濁,沒有濁啊,“濁”它就有東西來嘛。它不受一塵啊,在我們的自性裡頭,一個塵都不受啊,雖然在煩惱之中。所以我們的自性,《心經》裡頭說,不增不減,有東西來不就增了嘛。不垢不淨,髒東西來了,就把它染髒了,就垢了。它不增加什麼,又不會髒,雖然在塵勞裡頭,在染缸裡頭,不受污染。你要說是“濁”,“濁”不是有嘛,它卻一塵不受。什麼叫塵啊,實際上眾生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四句裡頭。這個塵就是煩惱。有,是第一句;沒有,是第二句;也有也沒有,是第三句;不是沒有也不是有,是第四句。這四句全是錯的。 在佛學院講課時,一個老師問我:“極樂世界的有,是什麼樣的有”?我說:“是離開四句的有啊!”所以說心的路都絕了。離開四句了,沒有塵可受啊,哪有什麼塵啊? “非濁”也“非清”。不是濁就是清,清了,什麼都沒有了。說什麼都沒有,它又不捨一法。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菩薩修萬行,沒有一個法捨棄的。度眾生所有可用的法全用了,沒有一個法捨棄啊。在真如的門中,不受一塵,沒有一塵可受啊,所以一塵不立,沒有一塵可建立啊。在萬行門中,度眾生的教化門中,一法不捨,對眾生有利的,一樣也不丟掉。所以“非清非濁”啊。說清,一樣都不捨;說濁,一切都不受。所以說是微妙嘛。 “無背無向”,什麼叫“背”?離開我跑嘛。它沒有地方去。為什麼?我的自性遍滿一切處,遍滿一切處,走到哪兒都是我。往哪兒去?你說你回香港了,還是我的自性;到美國,還是我的自性;到月球了,還是我的自性。都在我的自性裡頭。極樂世界還是我的自性,你當然能去了。所以沒有“背”啊,“背”開我怎麼能去呢。也沒有“向”,你從哪裡來?整個是我自己。你從香港來,香港就是黃念祖,哪有什麼“背向”啊。所以它是“無背無向”。背覺合塵,背塵合覺。在迷的時候是眾生,在修持的過程中,有背有向。背塵就背開塵了,就和塵勞方向作對嘛,合那個覺悟去,這就對了。這是開始覺悟了嘛,背塵合覺。愚癡的時候,背覺合塵了。你所追求的是聲、光、色啊,好吃、好穿、音樂啊、跳舞、享受啊、快樂啊,追求的是塵啊,你所向往的是塵,你所背的是覺悟,這不是有“背”有“向”嘛。這是在修持過程中的事。真正到了本體,到了自性,認識到自家,就沒有“背”沒有“向”了。這話就看怎麼說了,有“背”有“向”說得是修持過程中的事。無背無向說的是咱們自性的本體。以上的話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非清非濁,無背無向” 說明什麼呢?說明咱們本來的“靈明湛寂”的自性,不可以在“清”啊,“濁”啊,“向”啊,“背”啊,這些方面去找。舉出清濁相它代表什麼呢?代表相對的嘛。清和濁是一對,向和背是一對,這一對就代表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聖,什麼是凡;什麼是有,什麼是無;什麼是生,什麼是滅;什麼是增,什麼是減;等等,自性中都沒有這些事。 “大哉真體”。大哉是贊歎的話。是指“體”說的,“體”是大啊。至於“體”,包含著相和用,有體就有相和用。“體”它是橫滿十方的,空間是橫的,同時存在嘛。橫是遍滿十方,一切處,一切地方,我們的心是遍一切處。有人說你們淨土宗是心處求法,他不明白啊,我一向都說,我們的心遍一切處,極樂世界在我們心裡頭,不是在心外去求法。所以彌陀啊,極樂啊,都不在心外。“豎”,時間是“豎”的,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一橫一豎。當然一橫一豎是哲學上的意思,你不可能用幾何學去看。總之,“豎”是有前有後,“橫”是同時並存。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同時並存,“橫”是沒有先後。“豎”是先有這個,後有那個。“豎”包括三際。時間就是三際,三段,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一個是未來。在時間上,咱們的自性貫徹於現在,過去,未來。從過去說,找我們的自性什麼時候開始,找不到頭;從未來說,咱們的自性什麼時候消滅,也找不到頭。三際貫通,沒有終極。所以說它既是橫滿十方,豎窮三際,沒有任何法能和它相比。 所以贊歎它大啊。大哉什麼呢?“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欤”。 “體”前面加個“真”字,“真體”,“真”就是沒有虛妄嘛。因為三界都是虛假的,虛偽啊。這就跟我們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佛的看法跟我們正好相反。人總是認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是真有。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總是信不及啊。咱們這個世界是真的,極樂也是真的。其實正好相反,咱們三界,不光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欲界,有情欲啊。天界,低的天也是欲界,所以有帝釋啊,有太子啊,太子怎麼出來的,還是欲界嘛。俗話說王母,這都是女的嘛。低的天是欲界,上面是色界。色界就離開欲了,沒有人的這種情欲。人只有形色,不是這樣的肉體了,所以稱為色界。再高的天稱為無色界,連形象也不可得,甚至連思想都不可得了。所以有的天叫非想非非想天。咱們常常說想入非非,我們很多俗話是從佛教裡頭來的。有個天叫非想非非天,你這個想法到非想非非想天了,想入非非啊。它的大壽到多少劫的壽命,但有一天壽命終了,還要墮落,還要輪回。所以說三界,到了劫火的時候,還是要燒,還是要毀呀,都是虛偽啊。天界,多少劫的天界,也是虛偽啊。所以我們說“真體”的話,連高的三界都是假的,都不長存,唯此真實,只有你每個人的自性才是真實的。 有的人一說到唯心彌陀,自性淨土,就覺得是空茫茫的。唯有自性是最真實了,這是布袋和尚的偈。布袋和尚,就是一進山門,咱們現在管他叫彌勒菩薩,這就是布袋和尚的像,是個很胖的和尚。他是隋唐之間的僧人,是彌勒的化身,是禅宗的。很多小孩爬在他身上,他喜歡跟小孩子玩,扛著一個口袋。大家不知他是彌勒菩薩,也沒有名姓,所以叫他布袋和尚。知道他背著一個口袋。 “只這心心心是佛”,三個心字擱在一起了,就是這心的心的心是佛啊。“十方世界最靈物”,十方世界這是最靈明的東西了。“妙用縱橫可憐生”,有人修了禅定,得了種種的妙用,神通的妙用,縱橫自在啊,妙用縱橫可憐的很啊,可憐生啊。 只這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妙用縱橫可憐生, 一切無如心真實。 所以布袋和尚的話跟蓮池大師是一致的,唯此真實! 一聽到說心,就覺得落空。一聽說跟這個世界一樣的有,好啊,這個好。極樂世界有沒有?有!跟這個世界一樣的有,哈哈哈。所以這些道理有時候跟人家不好說,有時我就勉強這麼答。你要說極樂世界是空,你要認為這個世界是空,你才能說極樂世界是空。極樂世界是有,是比這個世界更真實的有,所以他不同與咱們世界的有。你說極樂世界是空,那你先看這個世界是空,這個世界都有,那你就不能說極樂世界是空了。 所以說到自心,唯有自心最真實,這個最真實了。《圓覺經》裡頭講,一切一切都是幻啊。首先說我們的身體是幻啊,我們先識破這個,幻身就滅了,這是一個幻的身體啊。幻身要沒有的話,什麼叫幻心呢?幻心也就沒有了。幻心要是滅了的話,也沒有內心,外面的塵,誰知道外面的塵啊,所以也就空了。沒有心,外頭有跳舞,誰看啊,所以就沒有塵了。幻塵滅了的話,都滅了,心啊,塵啊,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滅了,剩了幻滅了。幻滅也滅,這是很要緊的一步。所以釋迦牟尼佛寧可捨這個身體,請夜叉吃,請夜叉給他補上兩句。因為釋迦牟尼佛前生聽佛說法,一個偈子知道兩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後兩句不知道。誰也不知道。問夜叉他說:“我知道,我聽佛說過”。釋迦佛給他頂禮,他說不行,讓我說有條件,你得讓我吃,我餓了。佛說行,我可以給你吃。他就要吃,佛說你現在別吃啊,現在吃我還沒聽見呢,你給我說,就給佛說。聽了之後,佛就從懸崖邊跳下去,給他吃。 所以為求法,聽兩句,就給夜叉當飯了。這是試探他,當然沒有吃,把他接住了。我就說這兩句值,生命捨了也值!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都滅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不是斷滅。不是咱們電燈裡頭抽真空,空了什麼都沒有了。它這個是寂滅為樂,這是真的無比的法樂。這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了,這是真實的樂,究竟的樂。所以《圓覺經》的話,唯此真實,“幻滅滅已,非幻不滅”,這個不都是幻嘛。幻身幻心,幻根幻塵,都是幻嘛。幻滅了,非幻不滅,我們自性不是幻啊,所以說是真實啊。十方世界最靈物啊,是不可破壞的,所以說真啊。 上面的“體”字,“真體”。蓮池大師說,盡萬法不出一心之體。萬法代表一切法,種種的法,一切法都把它列舉盡了,沒有一個是離開自心的,是在一心的本體之外的。按著他文字的意思來說,就是一切萬法皆在自心的本體之內,都沒有離開自性本體,都不在自心之外。 “不可思議”。就是上面說的明,明就是明照,能夠照得一切一切清清楚楚啊,這不是作用嘛。在明之中是那麼寂,一切不動,無所作為,無為,無動,無相,而又什麼都知道。所以就是說不可思議啊,這很不可思議啊,明而又寂,寂而又明,所以極樂世界是常寂光。寂而常照,照而恆寂啊。寂是不動啊,不動之中還老在照,一切遍照,照見五蘊皆空啊。只有寂才能照啊,忙忙亂亂就沒有照了。所以常寂光是寂而常照,照而恆寂,一切都了知,然而無所動搖啊。所以極樂世界的人遍到十方世界,遍修供養,聞佛說法,可以不起於座,修法的座位他可以不起來,這些事情都做完了。在寂中可以有行動,在這麼多的行動中還是安定的,這能思議嗎!所以說是不可思議啊。 寂而復明,明而復寂,不可思議。清濁不分,說它是清,它又是濁;說它是濁,它又是清。不能說它是清,不能說它是濁,沒有法子形於外。向背莫得,你是向著它還是背著它,我們總是有向背啊。所以禅宗有一個話頭,在千萬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這個人在一千萬人中不向著一個人,不背對著一個人,這個人是誰?這就是禅宗的語言。用我們的語言說,說破了就不容易開悟了。所以禅宗就不能說破,就是自性嘛,自性哪有向背?說背著誰,向著誰。所以明而又寂,寂而又明,清濁沒法說,向背也找不找。所以心的路絕了,說話的路也絕了。佛教的語言叫言語道斷,言語這條路斷了,這些話該怎麼說,我們無法表達清楚。怎麼去想呢?心行路絕,心所能行動的路,走到絕路了。怎麼叫不可思?這一切法是經上說的,“汝暫舉心,塵勞先起”,你要想知道這個道理,心一動,先起來的就是塵勞。所以說般若,眾生沒法領會。佛打譬如,這是佛不可思議的地方。佛的原話是說,“太未蟲處處能緣,”未是小未未,最微始的,太未是極未,極未是什麼?是細菌。那個時候沒有細菌這個名詞,用的是太未蟲,極原始最微細的那個蟲,就是細菌。這個太未蟲,佛的那個時候,沒有顯微鏡,可早知道有細菌。佛說人是大蟲聚,整個都是蟲的集合啊,八萬四千種蟲,人細胞也是蟲,你看巨細細胞能吞癌細胞,它不就是生物嗎,所以是大蟲聚。蛔蟲就不說了,多少種蟲,佛早知道。佛說太未蟲處處能緣,細菌哪個地方都能緣,都能呆,什麼地方都有細菌。“唯不能緣於火焰之上”,火它不能呆。老的針灸大夫,拿針給別人扎完,然後給你扎,他就那些針怎麼消毒啊,他拿這針在火上燒一燒,然後給你扎。就是有細菌的話,細菌給他一燒,就不能活了。所以“太未蟲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火焰之上”啊。眾生的心也是一樣,處處能緣,什麼都能想,就孫悟空翻跟頭一樣,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沒有它不能去的地方。形容我們的心,形容眾生的心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獨不能緣於般若之上。就像細菌不能呆在火焰上一樣,我們要知道這個。 所以有一些人它只是弄學問,以為就懂得佛學了,都違背佛的基本教義。你達不到目的,只有開悟,修持,真正的開悟,不是說懂了。現在把懂當做開悟了,佛法衰就衰在這個地方,所以沒有真懂得的人了。因為你一起心,一起心先起來的是塵勞。是塵勞就不是般若了,塵勞就是妄想嘛。《圓覺經》上的話:“以生滅心而辨圓覺”,在生滅中,你想懂得什麼叫做圓覺,圓覺也就是真如、實相,般若自性這樣的一些東西。“彼圓覺性即隨流轉”,圓覺的本性,因為你心老在動,在轉,它就跟隨你一樣在轉動了,就不是圓覺心了。你一想圓覺,圓覺性它就跟你變動了,你所理解的是跟著你心變動的圓覺,不是真的圓覺了。所以經上說,《無量壽經》上說,“是法非語言分別所能知”,語言和分別是無法知道的。下面一句是法華經的話,換了兩個字,“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知”字換成“及”,及就是到。不是思量,無量壽經上說是語言,它用的是思量,語言你能夠說出來,當然沒有離開思量。兩個經合在一塊就好了,正好是不可思議。一個是語言所不能及,一個是思量所不能及。都是圓教的經典啊,非語言所能分別,所以說不可思。再有什麼可議呢?這個道理是圓的。你所說的,經上說,凡有言說皆成戲論啊,所有能說的話,都是戲論啊,都不真實啊。理是無窮的意思,話裡說不盡啊。所以經上說哪怕每一身上有無量個嘴,每一個嘴裡出無量個聲音,象善天女一樣,窮劫在那地方說,贊歎佛,也贊歎不完啊。所以語言不夠用啊。再一個就是說,“口欲談而詞喪”,所以說不可思,不可議,進一步的說明為什麼。既然不可思,也就不可議了。底下再補充一下,說明是無量的意思,滿身都是嘴,滿嘴都是無量的舌頭,有無量的聲音在那兒演說,窮劫也是說不完啊。 譬如說阿彌陀佛的阿字,阿字有多少含義?阿彌陀這三字有多少含義?說不完啊,無量的聲音窮劫也不夠用,都不可思議。 所以“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欤。”所謂自性,就是通於人和物,叫做法性。單指有情,有情無情也比這非生物強,不包含植物了。既包括有情,也包括無情,用法性。單指有情來說,就可以說佛性。那麼自性,當然說的是人了,自性說得就是佛性。都有佛性也就是法性,法性是更廣的一個名詞,不過用佛性更准確一點,就單指有情這一部分說的。 所以說自性者有兩個含義,一者就是本來如此,不是你用什麼方法得的,自然嘛,自性本來如此,這是一個解釋。再有,這句話說得很好,為什麼叫自性呢?“是我自己,非屬他故”。每個人看到這一句就可以說,自性就是你自己的。所以我們不要把它說成是別人的事,要把這個承認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要知道有,佛法是什麼?主要是知有,有什麼?就是你有佛性啊!這是非常寶貴的事情。五祖就說:“不識自心”,不明自性,“學法無益”啊。你不知道這個事,是心外求法。一切佛都在自心以外,佛是佛,眾生是眾生,我是我,求佛加被,既然不是我嘛,就在你自心之外。禅宗說“心外求法”,自心之外求什麼東西去了,錯誤!所以“學法無益”。要知道這一切就是我的自心啊。若明自心,識自本性,就是丈夫,天人師,佛。 六祖就是這樣開悟的嗎,明了自心,明了本性,就是丈夫,天人師,佛嘛,就把衣缽給他了。為什麼大家追?不是神秀搶衣缽,所以我老是替神秀平反。神秀看衣缽讓六祖拿去了,他派人去追?不對。怎麼可以證明不對呢?後來,武則天做了皇帝了,請神秀在宮裡頭供養,當國師。古人就是偉大啊,神秀說:“我不配當國師啊,我的一個師兄弟啊,六祖才能當國師啊,他是得了我師傅衣缽的人“。 你看,他會搶衣缽嗎。在這種關頭他推薦六祖,不然武則天怎麼知道有一個六祖,埋名隱姓的小卒啊。就派了一個官吏叫薛簡,帶著很寶貴的袈裟什麼,禮品,請六祖進宮,奉為國師。六祖不肯啊。所以大德就是大德,不羨慕人間這些東西。後來好多東西也沒收,而薛簡開悟了,他見六祖,他開悟了。六祖那兒開悟的人很多。人家派刺客來殺他,後來刺客開悟了。神秀是高明,但有人想不通,就派刺客來殺他。他已經知道了,所以桌上擺了二十兩銀子。刺客拿刀進來了,六祖在那兒打座。他說:“你來了,二十兩銀子你拿走,我只欠你的錢,不欠你的命,銀子給你”。那個人感動了,他說:“我做徒弟行不行?”“你快走,你這個樣子不行,殺人的凶犯,手裡拿著刀”。後來傳戒,他又來了,做了和尚,受歸依,開悟了,他是來殺六祖的。 那個時候,他是在廟裡頭做苦工的,還沒落頭發呢,所以稱為盧行者。他俗家姓盧,稱為行者,行者不是出家人,是廟裡頭的苦力勞工。這麼一個人,不但稱為和尚,而且是和尚的老師,是祖師啊,代表佛啊,佛的衣缽啊。誰也不能相信啊,這個事就這麼奇特。 現在國際上承認禅宗是中國的,把禅宗列在中國。中國是道教和禅宗,佛教是印度。我說把禅宗列到中國,我們很光榮。實際也是印度的,達摩傳過來的,但是到中國大盛,在印度只是單傳。在唐宋的時候,幾乎小孩子和家裡的婦女都開悟啊。現在不行了,這個時代,人的頭腦太復雜了,習氣也太重了,把世間的一些東西,勾心斗角種種的,世間的一些缺點,搬到佛教裡頭來了。佛教裡頭還是這一套,還是有派系啊,結黨營私啊。這批人排擠另一批人啊,我就擁護我的師傅啊,不管是誰啊,是對還是不對。你的那一波人就打擊啊,我的這一波人就贊揚,這不都變成世間很庸俗的東西了嗎。所以想求開悟就不可能了,這樣的法,大家不能受用。所以明心見性,講到自性的重要,就是如此。 為什麼說是自性?就是你自己啊。自性有很多名字,又叫本心,又叫本覺,真如,實相,種種的。其實就是你每一個人,你的靈知,靈覺。不是你的知覺,是靈知靈覺。你本來具有的那個心。這都用語言來說,沒法辦了,只好這麼說,不可能表達的。雖然是這樣也是表達得最好了,登峰造極了。這就是文字般若。般若分三種,寫出來都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從實相般若流出來的,非常可貴,不是一般的文字,是實相般若所流出來的。這個文字般若講什麼?它講的是什麼叫實相般若,說明什麼是本體,怎麼按照實相般若去觀照,對待一切事物。如何修習來恢復自己的實相般若做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所講的就是,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第二講得的是觀照般若,按照所講的道理去觀照,雖然不懂,你先觀照。很深的道理不能懂啊,象《金剛經》,真有四句話,可以著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誰都可以說,這個好懂啊。有為的,咱們世間這一切都是有為的。這一切都如幻,如夢,如泡,如影,你干嗎這麼認真啊。它是假的,它是一個肥皂泡。我常說是肥皂泡,好看極了,五光六色,沒有誰想用保險箱,把肥皂泡收集後存起來的。馬上就要滅,實際一切都是如此。 那個人講他的愛人,他不知道,這個漂亮的對方轉眼就滅,當時就一點點就老了。所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白頭還是美人嗎,美人就不存在了,馬上入肥皂泡,轉眼之間,馬上就過去了,一切都是如此。有的人對於這些還是能捨,名不能捨,還有人求名。其實名跟利,名一點不清高。“大哉真體”,這是我們的本體,我們要知有,它的妙用。我們不必太詳細了,這個已經很夠了,好好消化它。 “澄濁而清”,妙用其為“澄”,水髒了澄一澄,就清楚了。我們在重慶的時候吃炸彈坑的水啊,哪有自來水喝。日本人扔的都是炸彈,只有炸彈坑裡有水,水都是綠的,紅的,就喝那個水。拿礬澄一澄,髒東西就沉澱了,吃上面的水。“澄濁而清”,這個我很親切。水很濁,黃河的水很濁,有很多沙子,擱在那兒不動,澄一澄,沙子落下去了,水就清了。“澄濁而清”,濁的東西它澄一澄,不去動它,它就清了。 “返背而向”,這個“背”,我背著你跑了,我一個向後轉,就變成向了。有什麼難啊?就地向後轉,馬上就變向了,所以可以“返背”變成“向”。 “越三祗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這兩句好極了。我剛才不是說了,宗教都可以成佛,需要三大阿僧邸劫。現在我超越了三大阿僧邸劫,怎麼超越它呢?一個念頭就超越了。“齊諸聖於片言”,跟諸位大聖人,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跟他們平等,跟他們看齊,這一句話就跟他們平等了。 這“一念”“一句話”是什麼呢?持名啊。所以蓮池是彌陀化身。藕益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因為這一句佛號總包括一切。一切經論,一切禅定,一切戒律,沒有不包括在內啊,所以是名具萬德啊。淨土法門稱為捷徑,就是因為念佛。 念佛有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眾生無從下手,什麼是實相?從實相入這個很難啊。觀像念佛,老擺個像,坐火車沒有像了,修不成了,也不方便。觀想念佛,觀經就是觀想。善導大師唐朝的大師,就是觀想,日本人最崇敬了,我們也稱他為彌陀化身啊。善導大師,他觀想已經觀到西方現前了,最後放棄了觀想改持名。他在長安的時候,教導全長安人,人人都念佛,那是什麼局面。戒律高極了,見到婦女從來不露齒笑,笑不露牙。所有的錢,全寫經了。大德的大德。他念一句佛號,一道光。最後改持名了。 所以四種念佛之中,以持名念佛最為殊勝。念佛就是捷徑,跟別的教相比較,念佛就是捷徑。而四種念佛之中,又以持名為捷徑中的捷徑。捷徑到什麼程度?三大阿僧邸劫不需要去經歷了,三大阿僧邸劫,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超過去了!!!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平等,念這一句就跟他們平等。所以只是一聲,我說的一聲,別人根據錄音整理稿子,給整理錯了。這個人給整理成一輩子的一生。大家按常情理解一輩子的一生是對的。這樣理解就不是“片言”了嘛,念一句也是恆常?大家就是不甘心啊,不敢信啊,所以就沒有這麼大功德了。密宗說咒有很大功德,但唯除於咒生疑,除了你對於這個咒產生懷疑,不相信它有這麼大功德,那它就沒有這麼大功德了。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之源,功德之母,所以就是難以生信啊。學佛不難,難以生信。參禅不難,難起疑情啊。參禅要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參禅的疑不同我們這個懷疑,它是起了疑情了。 這兩句話,是贊歎法門的話,贊歎本體。那麼怎麼才能恢復我們的本體?人人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本體靈明洞徹,湛寂常恆,沒有清濁,沒有向背,這麼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的本體,現在我們不能顯現了,那怎麼辦呢?無非是叫它澄一澄嘛。你已經濁了,不是非清非濁,已經是濁了,水髒了,已經是濁水了,澄一澄。 你現在追求的是煩惱,不是覺悟,你趕快向後轉,這就是返背為向,這是原則。那具體是怎麼做?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超越了三大阿僧邸劫。跟觀音,大勢至就平等了,“齊諸聖於片言”啊,就一句話呀! 所以說“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惟佛說阿彌陀經欤”。登峰造極了,妙極了,妙用啊。所以淨土持名法門是十方諸佛同贊,十方諸佛都同贊歎,我們要好好體會這些話。千經萬論共指啊,千部經萬部論都這麼指出來的。怎麼辦?隨你了! 也不可得而思議者是什麼?那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啊。《佛說阿彌陀經》專講念佛,你看別的經上沒有。就是一日一夜,二日二夜……乃至七日七夜,持佛名號,一心不亂,就得往生。任何其它東西都沒講,就提了一個持名念佛,最簡單了。《無量壽經》還要念經什麼,但三輩往生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內容還多一些。阿彌陀經就是持名。只要信啊,當信啊,就是難信,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這是一個極難信之法,就是信不及啊,玄奘大師翻譯的,加了一個字。玄奘大師翻譯有一特點,凡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他基本上就不再翻譯了。常用的經有兩部他翻譯了,一個部是《金剛經》,鸠摩羅什大師把八句偈翻譯成四句偈,簡化少了四句,那麼玄奘給補充出來了,這個很有功德。玄奘把《阿彌陀經》又翻譯了,這個功德很大,用意很大呀,說明念佛靠他力,臨終的時候,佛來“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啊!你自己沒有力量,在臨終的時候念佛,因為你很慌亂,沒有這個水平。因為你平常念了,又如法的持戒,信心願力一切都如法,因為你有這個功德,佛就給你兌現。你跟佛兌了現了,佛就實現佛的諾言,佛來接你。接引佛接引佛,臨終佛來接引你。玄奘大師翻譯的,這時佛就“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來保佑你,“令心不亂”,讓你的心不亂。還有一部經說,佛來接引的時候,佛入三昧,令亡者也入三昧,入了三昧,還有什麼話好說。這是仗他力。所以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一到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沒斷煩惱,你還是凡夫,可是你已經是阿鞞跋致了,這都是超情離見啊! 所以昙梵贊歎極樂世界,眾生不斷煩惱而證涅槃啊,你沒有斷煩惱,可是你真證涅槃啊。這一切都超過眾生的情見,極樂世界是不可得而思,不可得而議啊。同居淨土是十方諸佛所無啊。說他是凡夫,可是他不退轉,是阿鞞跋致啊。說他是阿鞞跋致,是賢人,是聖人,可是他是凡夫。咱們去往生,實際上還是凡夫啊,一般還是凡夫啊。凡夫能夠去,最妙就在這兒!要變成聖人能去,那有什麼希奇,聖人已經是超凡了。所以有些人說出的一些話,有些話很有問題。已經是聖人無所謂了,正因為是凡人能去才是稀有啊,顯得阿彌陀佛的可貴啊,妙用啊! 昨天咱們贊歎的是無量壽經,皆以此經而得度脫,都靠這部經。這與《阿彌陀經》不是發生沖突了嗎?要知道,這是一部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一部經。《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是一部經。那麼我們往往是說把《華嚴經》拋開,淨土宗常常說大經就是《無量壽經》,小經就是《阿彌陀經》。一個經,一個大,一個小,這個名詞不太妥當。有一個更好的名詞,稱為大本,小本,古人也這麼用,選用這個名詞比較好。一個經有大本,有小本,大本是《無量壽經》,小本是《阿彌陀經》。所以昨天贊歎了大本,今天贊歎了小本,是一部經,沒有矛盾。不可思議的妙用,所以《阿彌陀經》更是心中心,直指持名。所以這些道理都擺在那兒,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大家慢慢地參究。總之,這個佛法一點不能勉強,信是從內心生起來的,沒有說我這個信是強壓來的,強壓來的那不是信。信從內心裡生起來的,總之是不可思議,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只要是真實發心,必然走上正路。 因為我們多生多劫的習慣,有很多障礙,有很多因緣。要是碰到我們過去特別信的,就跟這個接近。有很多因緣。咱們在座大家都好,有很多碰到很不好的因緣啊。 所以香港做了一件好事,香港的佛教刊物,批判了盧勝彥,還批判那個比丘尼。這個應當批判,太荒唐了。但還有好多人無動於衷,還有很多人信,所以他有這個緣嘛。你看香港的雜志上,暴露得很正確,很徹底,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應該明白了,但還有很多人信。最近還有人,這次給我送《心聲錄》的,他還信,他很失望。有一個五十歲的人,賣佛教用具的,他最近皈依了盧勝彥了。盧勝彥讓他當接班人什麼的,這些天很傷心。現在的事,一兩個禮拜之前的事嘛。所以說各有各的因緣。但是我們只是有真實心,佛始終在攝受我們。不光是臨終接引我們,佛始終在攝受我們。大勢至菩薩同樣,我們只知道觀世音菩薩,在這個世界保佑我們。而大勢至菩薩的特殊任務,攝受我們眾生,單攝受念佛的人,攝受念佛的眾生往生極樂。大勢至菩薩是專念佛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專講念佛,所以稱為淨土宗祖師。將來西方淨土阿彌陀佛要涅槃,之後觀音菩薩即位,觀音菩薩涅槃之後,是大勢至菩薩即位,大勢至菩薩永不涅槃。都是緣,都是示現。有人可能要說,佛也要涅槃呀?都是世見。念佛往生的人,在佛涅槃的時候,你看見的還是阿彌陀佛。念觀音往生的人,在阿彌陀佛涅槃之後,你看不到阿彌陀佛了,你看到的是觀音菩薩。所以你見到的事情,那只是你的緣,真實是什麼情況?遠不是你所能想象的。總之,這些緣都是好的。實際上,觀音,勢至,就是彌陀,三位是一體的,很遺憾,這個太精彩了,我這個表達的不夠,太殊勝了! “大哉真體”就是釋迦牟尼的那句話,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個最平等了。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能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怎麼度啊?眾生可以度,他本來就是佛嘛。就好像做夢睡著了,你把他叫醒就完了。自性佛道,這個更容易了,你本來是佛,成佛有什麼難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是你本來有,只是生了,溫習溫習。“煩惱無邊誓願斷”,說到煩惱,就是它障礙了你,使一切光明不能顯現。但是煩惱是虛妄的,虛妄就不真實,它本來是空的,本來是妄,本來是虛的。不然,為什麼心經說無無明?因為有無明才有貪嗔癡,所以才會造業,才受罪,才有地獄,才有天堂。《心經》這句話好啊,無無明啊。《涅槃經》說,佛在涅槃的時候,三次入種種空間,種種世界,去尋找無明的實性是什麼,不可得。所以證明無無明。無無明,這些都是一些假相,自己把自己粘住了,抓住了,不肯放松。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只要肯放,這是很快的事情,就是不大肯放。形容象個什麼呢?象個猴子。從這顆樹,跑到那顆樹,左爪抓住這顆樹,左爪一放,右爪又抓住那顆樹,兩只爪必定要有一個去抓。真正修道開悟了,這兩只爪子都要放開!要體會這個勁,那就放開了。抓住這個,換那個,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修行,實際是把世法放開了,抓佛法了。抓住一個有為法,有為的佛法。要修啊,要有得啊,要有證啊,要什麼什麼,這都是有為的佛法,又是一個抓,所以稱為法執。 我的話是有根據的,我不是隨便說的,我不敢隨便說。為什麼?我很怕地獄,真有!不是騙人的,真有地獄。大家要注意,是真實的,所以說不是好玩的。要不然,如果沒這回事,我何苦,我干點什麼不行啊,趴在這兒寫,在這兒做,何苦呢,這都是真的! 我一個密宗的師兄,很小的時候,父親讓他跟著活佛,到了貢噶山。他一直跟貢噶學佛,學得很好。在雪山上修練,穿一個綢子的背心褲叉在雪山上修煉。後來,他還是煩惱不斷,背叛了上師。解放以後,我不信佛了,始終沒有找他,現在九十多歲了。今年,忽然間傳說,他痛哭流涕,痛不欲生,驚慌極了。他怎麼著了?他看見地獄了。我就告訴他:“由於你背叛了師傅,要入地獄,你背叛了佛法,要入地獄”。我們要尊師重道嘛,一些恩啊,不報恩還背叛,還忘恩負義,這樣子要入地獄。他自己看見了,這個不能不信啊。到處找貢噶上師的弟子,求忏悔。這個弟子說:“你跟我忏悔沒有用啊,我只是他的弟子,你找轉世的貢噶忏悔。他就去找,找到沒找到不知道,非常恐慌,非常恐怖,他親眼看見地獄了。 還有一個,我認識一個中醫,是江蘇省的名醫。他還很好,四眾弟子來,他都不收藥費,而且有困難的送藥,再困難的送錢,很好的一個醫生。他的弟弟,是異母的,家裡條件不錯,父親有姨太太,姨太太生的孩子,嬌貴一些。他是成了名醫,弟弟有一些少爺習氣,做吃喝嫖賭這些事情。很年輕得了病,就要死了。一天,找他哥哥:“不得了,我要入地獄,我已經看見了,怎麼辦?”哥哥說:“趕緊念佛,我們給你助念”。這還不念嗎。他弟弟只有在母親死的時候,家裡請和尚來念經,他跟著和尚念過一段時間,平常沒有修過。他還是結了緣,這個緣很要緊,不管因為什麼。這時候他就念了,大家幫他助念,還做了放生的事情。這個醫生很好,就是在文革之後還是這樣。拿了退休金之後,不夠開支,為什麼?他要給很多很窮困的人,發放生活費。拆房子,南方的房子是木頭的,請木匠用板牆做櫃子,賣錢補足發放。他們助念的功德也很大。念了一段時間之後,弟弟很高興:“好啦,地獄沒有了,我往生了。”這個跟《觀經》講的事情一樣,這不是兩件事嘛。這件事,他哥哥親自跟我說的。他就是當事人,就在旁邊助念的,自己異母弟弟的事情,真實的事情,所以說這個地獄是真有。 有一個氣功師,很有名,到香港去表演,表演不出來了。我說很自然,他們在泰國也沒有表演成功,在美國大成功。為什麼?因為泰國和香港念佛的人多,這些就拿不出來了。這個環境就不容許,所以在什麼地方關系很大啊。他們表演不成功,表示那個地是三寶加被,護法護持的地方,所以說不簡單啊。泰國念佛的人多,到了別處,找了好多人表演啊,都是些鬼啊,所以很可怕,都是些鬼,很可憐。有個姓張的,不是嚴新,他的後台就是無頭鬼。他自己講的,這個鬼叫阿本,沒有頭,他的任務負責五鬼搬運。從前有個魔術不是叫五鬼搬運法。一個美國人見他,知道他很有名,美國人說:“你知道我包裡是什麼?你能給我搬出去,我就送給你”。一會功夫,一個照相機就出來了,他就帶走了。你說送給我的,不客氣就帶走了,不用開包就出去了。怎麼能出來?那是邪術,是鬼倒騰的,五鬼搬運嘛。 青島湛山寺,有個人閉關,他的關房上了鎖。可是,他在一念間出了關房,到了大殿拜佛。當時,我問夏老師知不知道這回事?“我怎麼不知道,當事人就是我的外甥”。後來,倓虛法師到香港,路過北京,我是台長,我給他作揖,請他來電台。我問倓老,湛山寺這個事,他說我怎麼不知道,當時我就是方丈。他這個事寫成書了,連名姓都有了。是吳佩俘的秘書,因為馮玉祥倒戈,吳佩俘失敗以後,這個秘書就跑到湛山寺佛學院當教師,教學生國語。經常用功,除了備課,就是自修,房門老鎖著用功。不用功非落空而走不可呀!弘一法師,一到吃晚飯的時候,他不吃晚飯。別人吃晚飯,他就鎖門,電報也不接,這是他用功的時間,不能打擾,一直到第二天大亮。其余的時間,你都可以來訪,這個時間不能動。他也是這樣的,除了晚課,門是鎖的。正在用功很虔誠的時候,忽然動了一念,動念有的時候,無所從來啊,就是忽然一動,想到大殿拜佛,就到了大殿很虔誠的拜佛。拜完佛之後,他想我還在閉關,在關中念佛,趕快回去。走到房門口進不去了,房門鎖著。就在那兒等,看到廟裡和尚,“師兄啊,你給我開鎖啊”。和尚說:“你叫我給你開鎖,你怎麼出來的?”,他的心在清淨的時候,動了一念,要到大殿中去拜佛,就到了大殿拜佛。哪裡有牆壁啊,通行無阻。所以說物質是我們的錯覺嘛。一切都沒有本來就是空的嘛。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這些事情很好的證明了這個事實。 他並沒有什麼法術,什麼都沒有。象他們那些表演,還有鬼呀什麼的。他這個就在清淨之中,一念之中到了大殿拜佛,這一切都不能阻擋。所以,我們不要認為這些事情不可能,這都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不可能?就因為你認為它不可能,所以就不可能。從這兒轉!所以是個認識的問題,密宗說是見的問題,你的見解問題。具有圓見的人,圓人修一天等於普通人修一劫。所以我能這麼辛苦,這麼發心,我的願望,是對大家的見能有所幫助,但是這個願望限於水平,心是有,而力不足,很慚愧!
|
|
|
|
|
|
上一篇:信願行:完美人生之路—重讀《阿彌陀經宗要:信願持名》
下一篇:果書誠心忏悔邪YIN罪惡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