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道之法中,哪一法最殊勝?
三弟子問阿底峽尊者:一切道之法中,哪一法最殊勝?
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痛苦的方法,都是解脫煩惱的方法,都屬於“道之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也是種形容,法門是無邊的,因為眾生的根基和意樂是無邊的。
阿底峽尊者說:“知識裡,領悟空性為最殊勝。”
我們現在學佛修行不是要學知識,而是要學智慧。若是學不好佛法,佛法只會變成知識,不會變成智慧。現在,藏地、漢地有很多這樣的人,理論上很精通,嘴裡很會說,但這都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
現在很多人都經常會說“某某人有智慧”,有些人也覺得自己很有智慧。其實按佛的教言,世間沒有智慧。智慧只有兩個,就是無我和空性。其他的都是知識,不是智慧。世間沒有真正的智慧,只有相似的智慧。相似的智慧就是相似的證悟無我的見解、相似的空性的見解。但相似的見解不是真正的見解,相似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
無我和空性二者都是超越世間的。若是不超越,就不能對治煩惱,不能對治習氣。所謂的世間,不是指你這個人的體殼,也不是你的言語和行為,而是指煩惱和習氣。是屬於世間還是屬於出世間,在於相續中是否有智慧,是否有煩惱和習氣。若是你沒有煩惱,沒有習氣,就是超越了,就不是世間的,而是出世間的。所以智慧是超越的,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才是智慧,其它的都不是智慧。為什麼說“知識裡,領悟空性為最殊勝”?若是你沒有真正證悟空性,佛法也只是種知識,不是智慧。有空性的見解,有無我的智慧,才能對治煩惱,對治習氣,才能解脫,才能成佛。
怎樣才能證悟空性?只有一條途徑,就是實修,就是消業積福。比如,在唯識宗裡,尤其是中觀裡,講了很多邏輯。通過這些邏輯,可以將萬法抉擇為空,但這也是相似的空性智慧,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我們先通過邏輯把萬法抉擇為空,在相續中具有相似的空性見解,在這個基礎上消業積福,最後就能在相續中生起真實無偽的證悟空性的智慧。
有些人說:“空性是最重要的,我現在應該學中觀了,應該修空性了”。你說的也許有道理,但你學中觀,修空性,沒有一步登天的,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消業積福。這次你們上山供燈、供水等,都是消業,都是積福。通過這些方法才能消掉業障,才能圓滿福報。資糧具足了,才會真正證得空性。有的人想走捷徑,認為直接修空性就能領悟。不可能!若是你沒有消業,沒有足夠的資糧,直接去禅修,也能進入狀態,但這都是世間的禅,不是出世間的禅。寂止和勝觀是雙運的。寂止是定,但寂止對治不了煩惱,更不可能毀壞輪回之根——我執。勝觀是智慧,是無我和空性的智慧。
現在一些修行人,尤其是一些修“禅宗”或修“大圓滿”的人,認為自己直接修禅,直接安住就可以了。沒有這麼容易啊!沒有足夠的資糧,不可能開啟智慧。一般要達到如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等世間的禅,也是非常難的。打坐時間長了,也許能定下來,能進入狀態,但那是無想禅,是無記的狀態。在無想禅裡,在無記的狀態中,也會有一些樂覺受,明覺受,無分別覺受。有的人說,有一次我打坐的時候進入狀態了,一切分別念都沒有了,這是不是見性?是不是已經可以了?不一定!這裡有標准,你用這些標准對照一下。
三種覺受裡的無分別覺受,就是沒有分別念。有時候特意生分別念也生不起來。但這只是一種覺受,不是見性,不是證悟,要明白這一點。還有一些人在打坐入定的時候,會出現樂覺受和明覺受。樂覺受就是喜樂,心裡會有無比的喜樂,世間任何一種喜樂都無法能夠與這種喜樂相比。但這也只是一種覺受,不是真正的禅,不是真正的樂空無二的大樂。明覺受就是看外物是透明的,能看到房屋外、山外很多很遠的東西。覺受和證悟不一樣,這只是覺受,不是證悟。
什麼是證悟?什麼是成就?煩惱減少了,我執減少了。這樣可能會見性。雖然見性以後也會生煩惱,但是這個煩惱沒有力量。就像被攔腰割斷的毒蛇,沒有咬人的力量了。雖然嗔恨心上來了,也許一下子又沒有了,沒有罵人、打人、傷害人的力量。
我們講過寂止和勝觀,寂止是禅定。定也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修大圓滿法,這是慧中修定,先修智慧。這一點和顯宗有所不同。顯宗是定中修慧,而密宗,尤其是大圓滿法是慧中修定。我們強調的是勝觀,就是智慧。若是沒有定,智慧無法能生起來;若是有福報、有信心,智慧能生起來! 那種上上根基的人就是這樣,先生起智慧,然後在慧中修定。先找到自心,回歸當初,然後在這當中一點一點修。我們有一種竅訣,就是如老房子滴水一般。以前的房子都是土房,上面的土特別厚。水滲進去,漏水的時間特別長,幾天內都是不斷滴、滴、滴……也許心漂泊的時間太長了,流浪的時間太長了,在這裡待著有點困難。但是心已經找到歸處了,有落腳的地方了,可以回來了。安住一會兒,安住一會兒,再安住一會兒……慢慢、慢慢地就能連起來,這樣也就有定了。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
——摘自達真堪布上師《噶當教言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