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禅心染得千山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李豫川

  古剎綠擁 峨眉黛秀絕瀛寰

  禅寺翠繞 雲山景色好留連

  游峨眉山的人,極目千峰凝翠,傾聽萬壑清音;條條溪澗,漾綠溢秀;座座峰巒,郁郁蔥蔥;不禁欣然歎曰:“‘峨眉天下秀’,真是名不虛傳!”但是,你可知道,峨眉山縱橫二百裡之內的林木,大多不是自然形成的原始森林,而是千余年來居住此處的歷代僧侶辛勤勞動的結晶。

  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7)成書的《峨眉山志》(翰林院修撰蔣超著)及現代印光法師(1861——1940年)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重修的《峨眉山志》記載,從唐代開始,歷代僧侶在建寺造院的同時,就十分注意植樹造林,點綴風光。光緒十三年(1887)成書的《峨山圖說》所列之“峨眉十景”——“金頂祥光”、“靈巖疊翠”、“雙橋清音”、“九老仙府”、“大坪霁雪”、“蘿峰晴雲”、“聖積晚鐘”、“象池夜月”、“白水秋風”、“洪椿曉雨”,十之五六都與山林有關。

  先說“蘿峰晴雲”。清順治八年(1651),禅門巨匠破山海明(1597——1666年)的高足貫之性之,為了“建一學業叢林,集有志缁流,研究佛學”,乃帶領門人,費時二十年之久,在南宋龍神堂的舊址上,建成虎溪禅林,即今之伏虎寺,為山中第一大寺。其徒寂完,生性浮躁,貫之乃令其在寺周數裡之內廣植楠、樟、松、杉十余萬株,以磨砺其志,收束其心。數十年後,四山林木聯成一片,楠松森森,樟杉郁郁,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山泉淙淙,深幽清靜,這就是今天聞名全山的“布金林”。清宣統二年(1910),江南才子鄧元蟪(音hu?/FONT>)冒雨來游,贊歎此地風景不殊,乃於伏虎寺撰書一聯:“雨後游蹤先伏虎,雲間秀色斂修蛾。”清雍正年間伏虎寺住持亦於寺中撰書一七律,詩曰:

  “登峨先向虎溪游,策杖雲深步更幽。

  一徑鐘聲瞻玉殿,萬杉煙色繞瓊樓。

  石橋水隔紅塵杳,台榭花飛綠樹稠。

  入室幸聆空妙谛,缤紛華雨孰能酬。”

  離“峨眉第一勝景”——“雙橋清音”不遠,“翠雲深處隱古寺,山徑窮時遇老僧。”現出一叢丹楹飛棟的殿宇,這便是遐迩聞名的白龍洞禅院。始建於明穆宗朱載墾隆慶元年(1567年),由臨濟宗大師無際明悟法嗣別傳慧宗首創之。別傳禅師為湖北雲夢人,畢生弘法,德高望重。他曾任峨眉山聖積寺住持,“峨眉十景”之一的“聖積晚鐘”,就是此人歷盡千辛萬苦,募資鑄造的。據《峨眉伽藍記》雲,他在當時的白龍洞旁建造金龍寺(故址今尚存)時,在四周廣植樟、楠、柏、杉。每種一樹,辄誦《妙法蓮華經》一字,並作禮拜。《妙法蓮華經》共有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七字,他也種了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七株樹。起於大峨樓下的象牙坡,止於清音閣上之向陽坡。方圓六裡之內,翠雲蔽日,濃蔭匝地,為全山長得最好、最茂盛的人工闊葉林。後人為了紀念禅師的植樹造林功德,把這片樹林稱為“古功德林”。雖經四百余年的風雨侵蝕,朝代更迭的兵戈擾攘,仍幸存四百多株十圍古木,蒼翠濃郁地掩映著紅牆碧瓦的古剎,為峨眉山避暑佳境。為表彰別傳慧宗的建寺造林之功,明萬歷皇帝朱翊鈞賜號“宏濟禅師”。

  白龍洞禅院位於萬木深處,空翠欲滴;山花夾道,香氣襲人;彩蝶翩跹,輕盈美麗;“蟬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風景絕佳!“峨眉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風”即在附近。明思宗朱由檢崇祯三年(1630),四川巡撫馬如蛟游寺,題詩勒石,詩雲:

  “郁蔥佳樹拂慈雲,幻出槎桠(yā)避斧斤。

  老衲得知山是佛,今人同誦法華文。”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一代英主玄烨御賜白龍洞禅院住持祖元和尚對聯一軸,聯雲:“掛衲雲林靜,翻經石榻涼。”1960年10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樸初先生來此視察工作,詩興大發,揮毫作《憶江南》一首,詞雲:

  “危磴上,步步入雲峰。山色千重眉鬓綠,鳥聲一路管弦同,真到畫圖中。”

  洪椿坪的開山祖師楚山和尚,在明萬歷五年(1577)建造千佛庵時,即發願在洪椿坪一帶培植旃檀林,以《華嚴經》字數為准,一字一樹。第三任住持、蜀中高僧德心和尚繼之。四百余載的滄桑歲月過去了,當年他們親手栽種的樹苗,如今早已老干撐雲。洪椿坪四周群峰環翠,山抱林擁,蔥郁幽靜,空氣清新。每當炎夏清晨,林中飽和的濕度經過涼夜的冷卻,形成奇妙的“洪椿曉雨”,使人感到清爽無比,為“峨眉十景”之一。“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洪椿坪的優美環境,山水清音,是兩位禅師為造福後人而樹立的無字豐碑!1960年10月,被國人譽為“詞仙書聖”的傑出學者趙樸初先生來此,乘興填《憶江南》一首,詞雲;“洪崖去,猶有樹留坪。雨過千枝爭滴翠,雲飛群嶺為搖青,仙境自多情。”

  在海拔二千三百米至三千一百米的大乘寺至萬佛頂一帶,有大片的冷杉林,是清末妙彩和尚率眾種植的。因植樹時依《華嚴經》一字一樹,所以又稱“華嚴林”。冷杉是一種珍貴樹木,其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都很高。這位妙彩和尚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中過武舉、虎背熊腰、力能扛鼎,可單手舉起三百斤重的鐵香爐,中年在峨眉山金頂出家為僧。他痛感高寒山區水土流失和建寺用材的缺乏,乃大力提倡種植針葉林,且身體力行。在他出家後幾十年的歲月裡,親手栽種的面積竟達方圓二十多華裡。今天,當人們漫步在凝青聚翠的冷杉林裡,會油然升起對這位大德的敬意。

  妙彩和尚圓寂於民國二年(1913)。臨終時告誡後人:如果因修建寺院需要伐樹時,伐一棵必須補種十棵,並遺言將他的骨灰撒入冷杉林中。

  “滋蘭九畹樹蕙百畝,灌園自食帶經而鋤。”——伏虎寺的這幅楹聯,反映了峨眉山歷代僧人的家風——“農禅並重”。每年雨水節、立秋節前後,他們便在寺院方圓二十華裡之內的山坡上移苗補種,松土鋤草。由於他們的精心培植管理,移栽幼苗的成活率竟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他們還對全山的樹木作了調查統計,劃出范圍,勘定地界,繪制地圖,分別由各寺院負責管理,若有濫伐,必予懲處。如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海拔二千八百米的天門石有位法名如昭的小沙彌,濫伐文珠庵界內的冷杉,即被罰菜油五十斤,並立下字據,保證;“今後天門石子孫永遠不再濫伐樹木。”

  今天的峨眉山,已知植物有三千余種,如傲霜斗雪的箭竹,婀娜多姿的杜鵑,世界罕見的珙(gǒng)桐……。群芳吐艷,爭奇斗妍,蘊秀藏幽,把縱橫二百裡的峰巒裝點得如同“雲鬟凝翠,髻(zhěn)黛遙妝”。這固然是大自然的厚愛,但也是峨眉山歷代僧人辛勤培植和精心護林的結晶。

  漫游峨眉山,人們都會看到,每個山頭都為森林覆蓋,每座寺院都是綠擁翠繞,每條山徑都是濃蔭夾道。春風蕩漾之時,或夏雨初霁之際,不盡的繁枝綠葉,直讓人覺得青翠欲滴,秀色可餐!難怪中外園林專家到峨眉山考察後,都一致評贊道:峨眉山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公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植物寶庫之一。

  回顧峨眉山僧侶植樹造林的殊勝功德和優良傳統,使人感到無比欽敬!我們在贊美“峨眉天下秀”的同時,不要忘了那些為美化環境而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僧人。

 

上一篇:吹笛的老人
下一篇:果卿居士:一勺甲魚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