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非常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私居獨處”,就是在沒有人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中獨處。儒家常說“慎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非常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謂“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當他在獨處的時候,這一些司命之神反而是看到他的意念當中有貪的念頭,所謂“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貪著。而這個貪,事實上不只世間這個欲望會貪著,連修道有時侯也會貪法。這個想學、那個也想學,學得很雜就不得利。修行要精進,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所以師長常說,學了佛,不能這個“貪”換對象,本來是貪世間這些欲望,現在變成貪經書、貪法。看到這個經書很喜歡,請回家,結果家裡面經書好幾個書櫃,其實也都沒有看。其實經書給大眾看,給想看的人得利,這個我們也非常歡喜、隨喜。包含我們圖書館借書,假如這本書在圖書館只有一本、兩本,假如我們借很久又沒看,其他人剛好要看,他就借不到。所以不要貪,這一段時間能看什麼,全神貫注把這一部經學好,就不要拿很多這些法寶。假如只有一本、兩本,我們不借了,我們真的很想看,就到圖書館去看就好了。時時都有一個為人著想的心,這個重要。不能只想自己,想自己,自私自利也是貪。

在一切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都不能起貪著,其實這個不容易。比方說對人,以前他對我挺好,現在比較不好,有沒有貪著?有貪著,就是開始比較了。比較了之後,就開始可能生情緒、嗔恨。所以修行時時不可執著、不可貪著,要善解人意。可能他現在比較忙,我們設身處地一下,不要去求,世間任何事隨緣就好。一有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人一求,慢慢變什麼呢?求到了以後會起個念頭,慢慢變應該是我的、應該的,那個都是貪的一個心態。

假如人真正要把自私自利去掉,世間沒有事情都是我應該得到的,都長存一個感恩的心,這樣就不容易貪著。甚至於你自我期許,我就是要把我執斷掉。所以任何因緣或者對任何人無有所求,只想著怎麼利益他、怎麼利益這個因緣,絕不對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因緣有任何的所求,那就心地清淨了。有所求,那個情就開始作用了,就開始在那裡纏綿。互相要求來、要求去、互相指責,哇,累人。

 

上一篇: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愛情與婚姻
下一篇:蔡禮旭:批評是傲慢的表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