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2011百日共修皈依(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皈依就是下決心。皈依佛,下決心以佛為究竟的導師;皈依法,下決心以法為究竟的道路;皈依僧,下決心以僧眾為究竟的道友。

  一、因皈依的學處

  我們在相續中得到了皈依的戒體以後,要學修皈依的學處,受持皈依的戒律。皈依的學處有三種所斷之學處、三種所修之學處、三種同分之學處和五種共同之學處。三種所斷之學處是不允許有的行為,三種所修之學處是必須有的行為。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三種同分之學處和五種共同之學處。

  (三)三同分之學處

  我們皈依上師三寶以後,要將上師的身語意和眷屬視為三寶,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體。如頌雲:“上師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師即僧眾,一切能作乃上師,師為具德金剛持。”

  第一、皈依佛以後,應將上師善知識視為真佛,甚至連上師的身影也不能隨意踐踏,而要精勤承侍、供養。

  佛在《涅槃經》中講:“末時五百世,我現善知識,饒益汝等眾。”現在佛已經涅槃了,雖然我們不能親見佛陀,但是佛會化現成具德的上師善知識來度化眾生。我們要深信這個道理,視具德的上師善知識為究竟的導師,一心一意地依止。

  第二、皈依法以後,應將上師善知識的教言視為真正的法寶,依教奉行,哪怕僅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佛法廣大奧妙,若是沒有上師的竅訣,我們無法能夠領悟佛法。

  第三、皈依僧以後,應將上師善知識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們視為僧寶,緊緊跟隨,畢恭畢敬,和睦相處,共同進步。

  上師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裡,有聖者僧眾,也有凡夫僧眾。不是必須要把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聖者僧眾視為究竟的道友,這是分別執著,捨近求遠。你身邊的這些金剛道友就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在別處你根本找不到文殊菩薩、觀音菩薩。你現在看不到別的,即使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親自降臨,你看到的還是眼前的這些。因為你心不清淨,一切都不清淨;你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了。實際上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就在你身邊。尤其我們作為密乘弟子,一切都要觀為清淨圓滿。這些同修道友都是僧寶,互相都要畢恭畢敬,和睦相處,這叫皈依僧寶。若是不皈依身邊的僧眾,捨棄了他們,相當於捨棄了一切僧眾,捨棄了十方三世一切僧寶。

  佛就在你眼前,法就在你眼前,僧就在你眼前,上師三寶就在你的眼前,你在別處是找不到的。自己的上師善知識就是斷證圓滿的佛陀,你究竟的導師;上師的教言、竅訣就是正法,就是法寶,就是你解脫的道路。你要解脫,要到達彼岸,就要修持上師的教言,就要依止上師的竅訣。你身邊的同修就是究竟的道友,就是僧寶。

  (四)五共同之學處

  第一、縱遇命難也不能捨棄上師三寶。你皈依上師三寶了,無論有再多的艱難困苦,有再大的違緣障礙,也不能捨棄誓言,也不能動搖決心,這就是縱遇命難也不捨棄上師三寶,也可以說不捨棄皈依上師三寶的誓言。

  我們已經立下誓言了,下定決心了:從現在一直到獲得無上菩提果之間,只把佛作為究竟的導師,把法作為究竟的道路,把僧作為究竟的道友。上師是三寶的總體,身為佛,語為法,上師的眷屬,自己的同修道友為僧寶,可以這樣皈依;上師的意為佛,語為法,身為僧,總集三寶,也可以這樣皈依。

  智者、聖者不會輕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縱使捨棄生命,也不會捨棄誓言。什麼叫智者?什麼叫聖者?你學佛修行,解脫成佛,就是要成為智者,成為聖者。如果你有“為了守護誓言寧願捨棄自己生命”的決心,你就成為聖者、智者了,同時你也可以脫離輪回,獲得成就了。

  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最終的成就都要靠堅定的信念,靠不動搖的決心。愚公移山靠的是信心和決心,同理,我們見性成佛也要靠信心和決心。正如蓮師所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大家一定要祛除疑惑,堅定信心。信心包括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我們想要取得最終的成就,要靠勝解信心,它是任何時候都不動搖的。我們皈依上師三寶是為了解脫成佛,要達成所願就要靠決心。所以縱遇命難也不捨棄上師三寶,縱遇命難也不捨棄皈依上師三寶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學佛修行應該捨棄一切,就是說任何時候都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任何事都不能影響自己的修行,不能影響自己的道業。沒有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現在一些人常常為了世間的瑣事動搖自己的決心,放棄學佛修行,還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家裡有事,家人起煩惱了;單位有事,領導來電話了;頭疼了,腰疼了,犯心髒病了,犯血壓高了……這都是自己的決心不夠堅定,願力不夠大!你的願力沒有超越業力,所以就有這麼多事。若是你有堅定的信心,有不動搖的決心,誰也阻礙不了你,誰也影響不了你!

  縱遇命難也不捨棄上師三寶,不動搖皈依上師三寶的決心,這是戒,大家要明白。人活著最重大、最嚴重的事情莫過於涉及到自己的生命,即使如此也不能捨棄誓言。說那麼多空話沒有用,就看自己能否做到。你現在是凡夫,暫時還做不到,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定要做到”的決心,這個決心是你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凡夫把錢財看得最重要,其次是生命,最後是仁義道德。守護誓言就是講仁義道德。現在的人特別荒唐,特別愚癡顛倒,為了錢財可以捨棄生命,可以捨棄仁義道德,可以捨棄一切,包括自己的誓言與決心。若是不顛倒,應該將仁義道德、守護誓言放在第一位,生命放在第二位,錢財放在第三位。

  皈依是一種誓言,一種決心。你真正如理如法地皈依以後,相續中就有了戒體。大乘佛法裡所講的戒體是決心,你相續中若是沒有決心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就沒有皈依。你立下誓言,下定決心之後,就不能再動搖。但是要做到不動搖,難啊!如何能做到不動搖?就是要有勝解信心。勝解信心首先要明理,斷除疑惑。若是沒有斷除心裡的疑惑,你能不懷疑嗎?若是懷疑了,你能不動搖嗎?你仔細觀察一下自己,你就是這樣動搖的。假若沒有斷除疑惑,一到關鍵的時候就開始懷疑了、動搖了。

  縱遇命難也不能捨棄誓言!因為遇命難只是失去一次生命,只會感受短暫的痛苦,而捨棄誓言意味著我們要繼續六道輪回,要無數次地失去生命,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守護誓言比愛護生命還重要,它是成就的根本,是解脫的方法。若是我們不捨棄誓言,只皈依也能解脫!若是我們有縱遇命難也不捨棄誓言的這種決心,成就就在眼前!我們解脫了之後就不用再六道輪回了,也不用再感受痛苦了,可以獲得永恆的安樂了。我們今生縱然因守護誓言失去一條命,也就感受幾十分鐘的痛苦,也就是失掉了一條沒有價值的爛命而已。這樣一比較,縱遇命難也不捨棄誓言,值!

  第二、縱使獲得大利也不能捨棄上師三寶。第一條內容主要講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坎坷和磨難,現在講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利益。

  假使今天有一個人對你說:“若是你能捨棄上師三寶,就可以當總統、當主席。”若是真能如此,你會不會動搖?也許很多人都不敢肯定,也許很多人都會動搖。為什麼?因為不明理,沒有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堅定的信心是從明理中產生的,不明理的人怎麼能有堅定的信心呢?如果不明理,我們一定會選擇地位等名聞利養。我們可以對皈依上師三寶所得到的功德與利益,和你要獲得的總統或主席的地位作個比較。佛在經中講,皈依三寶的功德,若是有個形狀,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在這裡我們不講皈依其他的功德,只講其中一個功德——將來能無數次地獲得轉輪王的果位。前者是無數次地獲得這樣的利益,後者僅僅是一次。前者獲得的轉輪王位是統治整個南瞻部洲的,後者所獲得的主席或總統,和轉輪王相比只是個小小的官位,是微不足道的。若是我們在這種誘惑面前動搖了,也許是因為不知道這個道理,倘若知道了以後還動搖,那就是我們沒有深信佛的教言。否則,我們不可能選擇那種地位,一定會選擇皈依,一定不會動搖自己的決心。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天壤之別。若不是個傻子,不可能選擇那種地位。若是選擇了,還是信心不足,沒有完全相信佛,根本談不上是信佛的人。現在很多人信佛、學佛都在表面上,實際上根本沒有信佛學佛。信佛學佛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如果不按佛的要求去做,怎麼算是信佛學佛的人呢?

  我們再用錢財做比喻,假設有人給你一千萬人民幣,條件是你必須捨棄上師三寶,你會不會動搖?你是選擇上師三寶,還是選擇一千萬?

  戒律就是標准。拿這些標准來衡量自己的決心,然後就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用佛法當鏡子照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在地位、金錢等世間福報的誘惑面前,你能不能把握住自己?若再大的利益,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錢財都不能動搖你的決心,那世間的一些蠅頭小利,就更不能影響和動搖你了。

  我們絕對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不能今天說要學佛,明天又不想學了;不能今天說要出家,明天又不想出了;不能今天說要參加百日共修,沒有幾天就想下山了……還找好多理由。總是飄浮不定的,這種人到哪裡都一樣,是不會成就的。成就靠的是堅定的信念!

  第三、遇到危難的時候,不尋求別的依靠,只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家裡有事了,身體生病了,工作不順利了,不求別的,只求上師三寶的加持。這裡說的意思是,我們不是不可以依靠外在的助緣,但是都要轉為道用,都要視為佛的事業。不靠外在的助緣,不靠緣法這些外在因素,這種人就是傻子。學佛修行的人不是傻子,而是有智慧的人。不是身體生病了,不去醫院治療,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也不是今天家裡有事或生活、工作上有問題了,不靠他人的幫助,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而是要把醫療、他人和朋友的幫助等外在的助緣,看成是佛的幻化,佛的事業。

  前幾天我講過四種化身佛——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種種化身佛。凡是幫助我們、利益我們的一切都是種種化身佛,都是佛所幻化的,都是從我們的本性、佛性當中顯現的。哪一個不是本性、法性的顯現?哪一個不是佛性的顯現?作為修行人,我們要處處提起正念,處處堅定信念,這就是修行。

  所以此處講,任何時候我們都不靠別的,只靠上師三寶。意思是:一切境相,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佛的化現,都是上師的化現,一切都是佛度化眾生的方便,一切都是上師度化眾生的善巧。事實上,佛與魔都在教化眾生,佛是在正面教化眾生,魔是在反面教化眾生。我常說: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將一切轉為道用,在一切境相當中,心如如不動。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都是平等的,這就是智慧,是佛五種智慧之一的平等性智!

  生活、工作上有困難了,他人、朋友來幫助的時候,要想成是佛來幫助我們,是菩薩來救度我們。生病了,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要認識到這些都是藥師佛的幻化和游舞,都是藥師佛的事業。佛度化眾生的方便、方法叫佛的事業。把醫生、藥物都看成是佛和佛的加持品,看成是佛度化眾生的方便,這不僅是祛病還是消業。我常說:這不是著魔,而是去魔;這不是生病,而是祛病。有的人懷疑,是這樣嗎?是不是這樣,要看你的心,若是你能轉為道用就是去魔、祛病,否則就不是。

  什麼叫轉為道用?就是轉念,念轉業消,念不轉不能成就。你若是念轉不過來,即使每天都上課,都修法,還是不能成就。沒有魔不成佛,煩惱本身也是菩提,也是智慧。念一轉,煩惱變成了智慧;念一轉,魔變成了佛。其實魔和佛只是一種概念,任何境相,無論是寂靜的還是忿怒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擾亂你心的寧靜,就是佛;若是擾亂了你心的寧靜,影響了你心原有的狀態,就是魔。

  第四、無論去任何地方,都要祈禱那個方向的上師三寶。無論我們去哪裡都應該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哪裡都有佛!大家不要總是提心吊膽、患得患失:“我今天要去某個地方,會不會有違緣障礙?能不能順利?能不能如意?”你沒有必要這樣擔憂。大家一定要相信,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其實,佛沒有固定的模樣,沒有固定的位置。就像你想找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找不到。心髒不是心,大腦不是心,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心在哪兒?我們現在也認定了一個心,但這不是真正的心,而是心的作用。那什麼是心?一切顯現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我們自心的幻化和游舞。心的本性是佛,心性就是佛性。心性、佛性、自性都是一個意思,所以說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我們只要把握了心,就把握了一切,這就是佛無所不能。

  什麼是“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沒有恐懼,不提心吊膽。但是我們沒有明白,沒有深信道理,所以,我們遇到對境的時候還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都是背道而馳的,結果都是大失所望。

  凡夫愚癡顛倒,就像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扔石頭玩,把石頭扔到頭頂上去了,結果掉下來砸到自己的頭了。這個時候才知道疼,才覺得苦。沒有用,晚了!同樣,我們為了幸福快樂而上班、成家、生孩子等,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快樂,反而越來越煩惱,越來越痛苦了。這就是扔石頭砸自己的頭。所以我說,你為了錢財,為了地位,為了名譽,不擇手段,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大失所望。極少數人雖然得到了,但是幸福快樂離他們更遠了,也是失望至極。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明白、深信這些道理,沒有以正知正見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很多人平時總說“我聽上師的話”,但一到關鍵時刻就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如果你不依教奉行,永遠都會被業力牽引,永遠是業力的奴才、煩惱的奴才,不會有自在的時候。因為你不勇敢,不敢面對,不敢對治,總是向業力投降,向煩惱投降,被它們百發百中。

  我們應該處處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處處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一切都能如願以償、心想事成。在世間我們不會有心想事成的時候,等到我們真正成就那天,才會心想事成。心想事成是一種出世間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喻不可言的。等你超越了、成就了那天,才會有心想事成。

  第五、常常憶念上師三寶及他們的功德。行住坐臥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在密宗這樣高層次的境界裡講,自心是佛,自身是圓滿的壇城,我們任何時候都不離自性佛,不離自身壇城。若是我們能時時提起這樣的正念,保持這樣的見地,才是最究竟的。若是我們沒有這麼高的見解,應該想到上師三寶無處不在,走路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右肩上的虛空中,作為繞佛的對境;享用飲食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喉間,作為供養的對境;安坐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頭頂,作為祈禱的對境;睡覺時把上師三寶觀想在心間,作為夢境轉為光明的要訣,在與佛、上師無二無別的境界中進入睡眠。你們現在睡覺的時候是惡念,是無記的狀態,夢境都是亂七八糟的景象,睡都睡不好。

  若是我們能做到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能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就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若是我們連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做到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受用,先供養上師三寶,然後自己再使用。

  作為修行人,我們要時刻提起正知正念對治煩惱,對飲食、受用等物品不應該生起貪心。我們就要這樣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供養上師三寶。你因喜歡這些飲食的美味而吃,那是貪吃,現在我們要對治的就是這種煩惱。怎樣對治呢?就是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把吃、穿、用先拿來做供養,然後把這些當成加持品。這樣不僅能吃飽,還能消業;不僅能保暖,還能保護我們。

  現在很多人都在身上戴了很多的金剛結、佛像等,其實沒有必要。你所穿的衣服已經先供養給上師三寶了,都是三寶賜給我們的,裡面有上師三寶的加持,這衣服就是護身符,就是金剛铠甲。

  我們享用飲食的時候先供養,然後當加持品吃,這些飲食就是甘露、甘露丸,沒有必要再到處去求甘露、甘露丸。有的人一聽說哪裡有灌頂了,哪裡發甘露丸了,都跑去了,人山人海的,這都是沒有正見,沒有智慧的表現。有正知正見的人,有智慧的人不可能往外求,不可能往外跑。現在的眾生真是可憐,很多食品裡有添加劑、防腐劑等,吃了心裡不舒服,不吃還不行,心裡總是患得患失的。一點兒沒被污染的食品是找不到的,但是你把它當加持品吃,都是甘露、甘露丸,不會有事的。

  最好將一切觀為清淨圓滿。心清淨,一切清淨;心圓滿,一切圓滿。不要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的,不要有那麼多的顧慮。一切顯現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心的幻化和游舞。心不淨,不會有清淨的。你無法祛除物質上的染污,那就祛除心靈上的染污。若是你心靈上沒有障礙,一切都沒有障礙。

  大家有沒有時刻提起正念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若是沒有提起正念,整天打坐、念佛、誦經也沒有用,都不是修行。我們一定要轉念,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念佛念心,時時處處觀察自己心的相續;修行修心,調整心態。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三寶的光明,都能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是至關重要的。

  我講了很多皈依的戒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並且自己也想獲得這些功德,發誓發願自己也要成為具有這些功德的人。大家都不是特別喜歡聽戒律,這是不明理的表現。若是把道理講清楚了,大家思維明白了,守戒不難,持戒不難,修行不難。越明白,修行越簡單。

  真正明理了以後,輪回並不可怕,因果並不復雜,修行並不困難,成就就在眼前。希望大家都有智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1、什麼是皈依學處之三種同分之學處?為什麼說是同分?

  2、五種共同學處都是什麼?

  文:達真堪布

 

上一篇:從家庭教育中淺談邪YIN的影響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麼能把弟子規看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