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31、如何受持《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

  果真至誠,於一瞻一禮一稱名,皆可消無量罪,增無量福,非一定須作麼修方可耳。

  而圓人受法,無法不圓。無量壽、觀經、彌陀,雖文相不同,而義意則互融耳。佛為九法界眾生說,吾人何可不自量,而專主於最勝者觀乎?丈六八尺,佛已為我輩說過矣。下品將墮地獄之前,大開持名之法,是觀經仍以持名為最要之行。無量壽,詳說佛誓,及與淨相,是為依小本修者之要訣。由有此二經,則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雖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關緊要而忽之。至於修時,果真至誠,於一瞻一禮一稱名,皆可消無量罪,增無量福,非一定須作麼修方可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30頁 復濟善大師書)

  32、為何把《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列入《淨土五經》?

  《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實為念佛最妙開示。眾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乎哉?

  諸大乘經,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而《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實為念佛最妙開示。眾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乎哉?故將此章,列於三經之後,而以《普賢行願品》殿之,以成淨土法門之一大緣起。令諸閱者,知此一法,大暢佛懷,較彼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以故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金陵《淨土四經》版,已經模糊,修淨業者,苦無最清爽之讀本。因為鑄版,以勢至念佛圓通章,附於三經之後,稱為《淨土五經》。若論法門緣起,宜以《無量壽經》為首。今為便於讀誦,故以《阿彌陀經》為首。閱者諒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33頁 淨土五經重刊序)

  33、《無量壽經》有哪五譯?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佛說阿彌陀經》、《大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無量壽如來會》。皆以康僧铠之《無量壽經》為准則焉。

  《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谶,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曺魏康(國名)僧铠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無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於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铠之《無量壽經》為准則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58頁 復王子立居士書二)

  34、《無量壽經》的要義是什麼?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

  佛在摩竭提國,靈鹫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十方諸佛鹹贊歎,十方菩薩,與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鹹得往生,等蒙攝受。是為《無量壽經》。(《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31頁 淨土五經重刊序)

  乃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境緣種種勝妙,行人修證品位因果。此經乃說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說明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華嚴唯局法身大士,此經遍攝九界聖凡。即以華嚴論,尚屬特別,況余時乎?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了生死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21頁 無量壽經頌序)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72頁 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

  35、《觀無量壽佛經》的要義是什麼?

  蓋由阿阇世王,乘大願輪,示為惡逆,囚父禁母,而為發起。其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並為未來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為說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種種莊嚴,正報佛及觀音勢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觀。於第十三觀,特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

  《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以聖則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證入,最為直捷,以故華藏海眾,同願往生也。凡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即已超凡入聖,證不退位。從茲漸修,必至圓滿菩提而後已。此經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眾惡業,及五逆十惡,將墮地獄,由稱佛名,遂得往生也。如是力用,最為洪深。蓋由阿阇世王,乘大願輪,示為惡逆,囚父禁母,而為發起。其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並為未來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為說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種種莊嚴,正報佛及觀音勢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觀。於第八像觀之首,發明宗要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須知法身入想,理實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圓悟者,方名達人。於第十三觀,物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93頁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36、《阿彌陀經》的要義是什麼?

  說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行三,為淨土法門之綱宗。

  於捨衛國給孤獨園,說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行三,為淨土法門之綱宗。具此三法,或畢生執持,已得一心,或臨終方聞,止稱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言簡義豐,攝機尤普。以故禅、教、律諸宗,皆奉為日課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86頁 靈巖山笃修淨土道場啟建大殿記)

  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圓成萬德,頓令因心,即契果覺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欤?良由一聞依正莊嚴,上善俱會,則真信生而切願發,有若決江河而莫御之勢焉。從茲挙挙服膺,執持萬德洪名,念茲在茲,以至一心不亂。能如是,則現生已預聖流,臨終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受用。是知持名一法,括囊萬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該果海,果徹因源。誠可謂歸元之捷徑,入道之要門。古德謂余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良有以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72頁 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

  寶塔巍巍聳太空,無邊法藏悉包融。

  極樂莊嚴全顯現,彌陀光壽總形容。

  六方諸佛常贊歎,九界眾生盡朝宗。

  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851頁 阿彌陀經塔贊)

  37、《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要義是什麼?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2頁 復修淨師書)

  38、《普賢行願品》的要義是什麼?

  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

  及至末會入法界品,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最初於德雲比丘處,聞念佛法門,即證初住,是為法身大士。自此遍參諸知識,各有所證。末至普賢菩薩處,蒙普賢開示,及威神加被之力,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為說偈,稱贊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一致進行。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不一說彌陀誓願,淨土莊嚴,往生因果。以此諸大士鹹皆備知,無庸復說。又華嚴一經,初譯於晉,只六十卷。次譯於唐則天朝,八十卷。二譯皆文來未盡,於普賢說偈贊佛後未結而終。(從前無紙,西域之經,皆寫於貝多樹葉。以寫之不易,或有節略。又葉用繩穿,或有散失。文未來盡,由此之故。若今經書釘作一本,則無此弊。)至德宗貞元十一年,南天竺烏荼國王,進呈《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之全文。前三十九卷,即八十卷華嚴之入法界品,而文義加詳。第四十卷之全文。為晉唐二譯所無者,乃普賢稱贊佛功德後,勸進往生西方之文。當時清涼國師亦預譯場,八十卷經,早已親制疏鈔流通矣。物為此一卷經,制別行疏。圭峰造鈔,為之弘闡。又為此四十卷全經制疏。以屢經滄桑,致久佚失。近由東瀛復回中國,故知此一卷經,為華嚴一經之歸宿。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以求生西方,為圓滿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華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49頁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39、《往生論》和《往生論注》的意義是什麼?有何特點?

  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其特點,文義顯豁直捷。真能上繼匡廬,下啟天台、西河、長安等。

  天親菩薩廣造諸論,宏闡佛乘。復宗《無量壽經》,作願生偈論,示五門修法,令畢竟得生。具顯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之法。於觀察門,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昙鸾法師,撰注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13頁 往生論注跋)

  往生論注,閱一遍。文義顯豁直捷。真能上繼匡廬,下啟天台、西河、長安等,宜細看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9頁 與康澤師書)

  卷二 淨土法門與教義教理

  第一章 特別法門與通途法門

  40、什麼是通途法門?什麼是特別法門?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裡,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1頁 近代往生傳序)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1016頁 楹聯·講堂

 

上一篇:果卿居士:清淨修行人
下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