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網絡時代的預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言:

  早於十多年前(一九八五年),宣化上人即能預知現今電視、通訊、傳播媒體以及基因工程等,其所產生之諸多社會問題。於下面宣化上人的開示中,能令佛弟子處在現今混亂與墮落的社會中,抓住修佛前進的方向,也能令您菩提智開。

  科學的進步和物質的便利,對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好處。它的好處是有漏的,不究竟的,而智慧才能究竟圓滿地利益整個世界。以道德做為前導的思想和意念,才會對所有的人類有益無害。

  在現今科技與物質文明都這麼發達的時代裡,我們該得好好想一想,並問問自己,這可是個適於人居的好時候?科技使人生活得到改善,人當然認為它是好的,可是我們也得明白俗語所謂“樂極生悲”的道理——即科學進步雖是好事,不過好事反而也會招來禍事。

  眼前電視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我知道有人會反對我對電視的評語,而說:“法師,你怎麼愈活愈回去了呢?你真是個老古董啊!你太趕不上時代了。”雖然如 此,我還是認為電視對人的生活確實構成了威脅。你可知道,它簡直就是一個食人魔。看看現在的孩子吧!他們不做功課,只會坐在電視機前面,眼睛巴著螢幕,任由電視把他們的精氣神一點一點地吸光搾干。像這樣的孩子就跟死了沒兩樣。因為他們已經不懂得怎樣學習做一個好人,只知道看電視。

  那麼電視到底教了孩子什麼呢?就是一切你所能想得出的各種奇怪而顛倒的行徑。他們很少從電視上學到有價值的東西,反而是對那一些邪惡有害的東西,一教便會。這樣一來,不出多久,他們就會學遍一切人所能干得出來的壞事了。

  在電視尚未發明以前,這個食人魔是收音機,它也會吸干人的精氣神。在收音機流行的時代,人的耳朵老是黏著收音機,把什麼都給忘了。忘了吃,忘了睡,忘了日常生活的一切事情。現在電視也把我們迷到不知何去何從的地步了。

  接續電視而來的是電腦。中文把它翻譯成“電腦”,那麼以後應該還會有電眼、電耳、電舌頭、電鼻子、電身體……,無論這六種器官中的哪一個,都可以隨我們 的意思給模造出來(就像錄音機),再通上電就成了。從此,眼、耳、鼻、舌、身、意都將電腦化,甚至連“意”也會和“萬事通電腦記憶銀行”搭上線。這是個當人的好時期嗎?絕對不是!這正是人類史上的黑暗時期!

  生在這個愚癡的時代,人的智慧都給物質偷走了,沒有一個人真正稱得上有智慧,因為我們的自性光明全被物質蒙蔽了。而且,一旦我們以物質代替智慧,人將變得呆滯遲鈍,像白癡一樣。那個時代,智慧不見了,人都不做有益的事。

  你們要切記我說的:將來的人會退化成廢物!你們說這個問題嚴不嚴重?你們再注意看,過不了多久,人將會變得毫無用處的。

  舉例來說,現在正有一班不道德的科學家,在那裡絞盡腦汁盡發明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你要說那個東西是個人嘛,那不是真正的人。你要說那它是動物啰?它也不是真正的動物。這些人玩的是把人的遺傳基因移植到動物體,和把動物基因移植到人身上的這種基因互換的把戲。於是在人與動物基因互相交流的情況下,就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突變種。

  按照目前這個時代,人一出生很可能就長了犄角,或是長長的象鼻子。以我看,一個人要是長了像大象一樣的長鼻子,簡直就是怪物,哪還算是人?可是現在這些畸形和突變全有發生的可能。

  再說,今天的科技已經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局面了。接下來的兩百年,電話之類的東西,會全部被淘汰掉,電視和電腦自然也會消失不見。因為那時候,人類的身體會自動配備了這些機具和它的功能。若想跟某人聯絡,不需要撥電話或揿動任何按鍵,只要從裝在自己體內的電話機把對方的號碼發射出去(接收天線就裝在眉毛或頭發裡),也有同樣配備的對方,就會收到這通電話:“哈啰!早安!”你看,比起電話,這方便多了。

  關於這點,有人可能會這麼想:“法師!你所說的簡直像天方夜譚嘛!”

  那好,我問你,你可想過若是五百年前,你對人說:“五百年內,就會發明飛機、電視、收音機等等。”會有多少人相信?大家不當你是瘋子才怪。可是現在這些東西多普遍,到處都看得見!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提這個問題呢?因為我們該知道——科學的進步和物質的便利,對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好處。它的好處是有漏的、不究竟的,而智慧才能究竟圓滿地利益整個世界。以道德做為前導的思想和意念,才會對所有的人有益無害。像佛陀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就是完完全全地利益眾生的。唯有把 心念扎根在“四無量心”上,我們就可以使科學反過來為我們所用。你們聽了不要害怕,就是以後我們會忘記人的基本相貌,譬如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將來的人會一絲都想不起來人原先是長什麼樣子,因為到那時,人都長得像動物一樣了。我不是在罵人,我這個預言是非常冷酷的事實。

  這個世界總是照著一定的規則在變化的。好到極點了,就變壞;惡到極點了,就轉好。人窮到極點會突然致富;富人也常在一夜間蕩盡家財。我們在剛出生的時候,還只是個小嬰兒,然後長大、老了、病了、死了。出生和死亡,在這個世界不停地交替循環,這也就是進步到極點,然後遷變毀滅的過程。我們若能徹底了悟這 種自然規律,就不會對發財的事那麼熱衷了;而且在失財的時候,也能以這兩句話來看待事情——君子安貧守道,小人唯利是圖。所以在這麼一個不正常的時代中,我們不要隨波逐流,而忘了我們身為人的意義在哪裡。我們一定要切記,人來這個世界的根本用意是什麼。說到人生的意義,老實說,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是我這一生中所做最有價值的事。

  第一條是“不爭”:這個標准可不是單方面的,我跟誰都不作戰。

  不管你批評我什麼,我一律毫無保留地接受。你想叫我什麼都可以,小貓?好!我就是小貓。叫我是狗?沒關系,我就是狗。隨便你想讓我當什麼,我就是什麼。你看我是佛?我就是佛;你看我是菩薩?我就是菩薩。“一切唯心造”,我就是你心念的投射。

  我自己這兒呢?對於怎麼當一個人,我是有自己的原則和看法的。

  什麼原則、看法呢?就是不管對方是誰,我都不和他爭。憑你歡喜怎樣稱呼我,我都可以接受,反正我絕不和人爭。

  第二條是“不貪”:屬於你的東西,我不想要;然而任何屬於我的東西,你若想要,我都可以割捨出去。我的這個布施,不同於有種傳統的出家人,他只知道貪心地要人家“布施!布施!布施!”,嘴巴上還老掛著這樣的口頭禅:“出家人,不貪財。不過,財當然是愈多愈好嘛!”通常人總是希望別人布施給自己,可是我這個和尚對於這種布施不感興趣,這樣的態度不對,我們應該避免。

  第三是“不求”:就是不要處心積慮地拼命想發財。世上的人,常常為了利而斗得你死我活。倘若我們明白不求的道理,少欲知足,就不會和人起沖突了。誰要是領悟了這一點,他就真正了解了六大宗旨。

  為何人要不求呢?因為不求,我們就不會那麼自私了。因為有自私,人才會有所求。當利己的私心一去除,所求的理由便不復存在,人就不會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了。

  再來是“不自私”和“不自利”,這兩者在六大宗旨中,是有連帶關系的——若要“不自私”,先得“不自利”。所以“不自私”和“不自利”兩者,雖然聽起來很類似,但之間還是有些區別的。

  最後一條是“不妄語”。會打妄語是出於害怕,害怕自己的利益失去,於是乎受到這個害怕心理的驅使,他就去批評別人:“你們全都錯了!只有我才是對的!”為什麼他會這麼認為呢?因為他怕他的利益讓人得去了。而那些不把自身利益放在心上的人,就沒有打妄語的必要。總而言之,費心編派謊言去自欺欺人,你說值得嗎?

  你若真正了解這六大宗旨的涵意,就會知道它所代表的正是做人的原則。

  你若不懂六大宗旨,在這麼一個瘋狂的時代裡,你的所作所為,將無法從你爭我奪的惡性競爭中超拔出來。你一旦和這種壞風氣同流合污了,就會變成一個瘋子,追隨你的人也是像你一樣的下場。

  這些就是今天我想告訴你們的事。我希望在座的年輕人,聽了我所說的以後,千萬不要變成我前面說的瘋子;在座的年長者,從此更要努力保持自己心智的清明;在座的小孩呢?也要和大人一起學著不要變得瘋狂。那我就會這麼說:“Everything's okay, no problem!”(一切都好!沒問題!)

  在這裡還有一點我想講講,就是當你聽到我把電視、收音機、電腦叫做食人魔的時候,可不要害怕啊,我的用意主要是希望你們能清楚這些東西原是做什麼用的。你們若是了解這一點,這些電子產品就會喪失它們操控人的魔力。但若你被它迷惑了,它就會反過來駕馭你。

  見到美女的反應,也和前面的道理差不多。若你看了美女一眼,就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就表示你被色魔給吸走了。見到錢就迷,那你就讓財魔附身了。若是你有想要大大出名的念頭,就是遭到名聞魔的魔考,若是你迷戀食物的好味道(即使你覺得只是在享用一道可口的菜肴而已),然而事實上,你已經被食物所控制了。食物毀了你的靈性和法身慧命,只留下一個空殼子的你。若是這個“睡”弄得你迷迷糊糊了好幾百年,終於睡醒了,你一看手表,哦!中午了!翻個身,又繼續睡。這樣就是上了睡魔的當了。你們懂得這點了嗎?

  (上人本篇開示英文記錄稿原存於加拿大金佛聖寺,由孫果钰居士翻譯為中文。)

  出處:智慧之源第131期宣化上人開示

 

上一篇:某官,廣作陰德,挽回定數,保子平安
下一篇:忏悔自己的心中的邪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