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發菩提心的類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果以發心的心力大小來分,發心可分為三種:“國王式的發心”、“船夫式的發心”和“牧羊者式的發心”。

  一、國王式的發心

  什麼是國王式的發心呢?好比一個人,要擊敗群雄,當上一國之君之後,他才擁有龐大的能力與權勢,為全國百姓造福,讓所有的人民過得舒適安樂。同樣的,自己發心先證得佛果,再接引一切眾生,得渡彼岸,這是“國王式的發心”。

  這種發心的方式,是希望自己先眾生而成佛,在成佛以前,這麼發心:“當我成佛以後,願能具足廣大的能力來利益眾生,讓眾生成佛。”一個行菩薩道的人,因為發出這樣大的承諾,菩提心會愈來愈增長;當他究竟成佛之後,自己先前所發的願力,自然而然會成熟。這種“國王式的發心”,又稱之為“廣大欲樂的發心”。

  這種發心,在三種發心中,心力居下,需要經過三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像以前的燃燈古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他們都是這樣的發心。

  二、船夫式的發心

  船夫式的發心,有如船夫用船載運人渡河,自己和船客一起到達對岸一樣。這種發心的人,對所有的眾生和自己一樣慈悲,發心要救度眾生,不讓任何一個眾生比自己晚成佛,自己也不願意比眾生早成佛,希望大家一起同登彼岸,共證佛果。這樣的發心,又稱之為“殊勝智慧的發心”。

  這種發心,在三種發心中,心力居中,必須經過七大他阿僧祗劫成佛,像彌勒菩薩一樣,發願未來要和眾生一起成佛。

  三、牧羊人式的發心

  牧羊人式的發心,就像牧童牧牛羊一樣,擔心牛群或羊群的的安危,為了不讓它們受到狼群的侵襲,又希望牛羊能很安心地覓食水草,自己走在牛羊群的最後面。

  這種發心是希望所有的眾生,都先自己成佛,自己最後才成佛,這需要非常強大的心力和願力,所以稱之為“無與倫比的大發心”。

  這種發心,是三種發心中,心力最大的;以成佛的速度來講,是最快速的,經過三大阿僧祗劫,就能成佛。比如,像文殊師利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以及地藏菩薩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發心,他們都是把眾生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度盡所有天下眾生,先讓眾生成佛自己最後再成佛,這種心態是所有發心中最大的。

  依照修行成就不同來分,菩提心的種類可以分為:勝解行發心、清淨意樂發心、異熟發心、斷障發心等四種。

  一、勝解行發心

  我們進入大乘佛法,必須要學習發菩提心。剛開始練習時,我們需要勉強自己,不斷反復思考:“我要如何發出菩提心?要如何身體力行,才算具有菩提心?”這樣不斷訓練自己,讓菩提心在心中慢慢成熟。

  當我們修行,從學佛的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中的資糧道,進入加行道的時候,不用刻意,自然而然就具備了菩提心。也就是說,當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以後,會發覺以前沒有智慧解決的問題和煩惱,包括貪欲、瞋恨、愚癡、傲慢、懷疑嫉妒等,隨著我們在資糧道上不斷累積資糧,這種種負面的煩惱業習會逐漸減少。

  從資糧道慢慢進入加行道時,在加行道中,有“暖”、“頂”、“忍”、“世第一法”的次第。修行進入“暖”的階段時,由於精進的修持,福報自然增長,雖然沒有辦法用肉眼看見修行的成就,但是無形中會有一些特別的覺受。就好像燃木生火,雖然火還沒有旺起來,但已經出現暖意。到了這個階段,已經除掉部分的煩惱障,以前有些不順遂的事,慢慢都轉為順境,並且逐漸接近五道中“見道”的成就。這是“暖”的現象之一。

  在加行道中,由“暖”進入“頂”時,已經可以切斷邪見與瞋恚之根。因為邪見與瞋恚會阻礙我們修行成就,並摧毀善業功德,到達“頂”的時候,已經超越這兩大不善之業,可以保有一切善業功德。這時,過去所修的功德或所發的願力,雖然機緣還沒有真正成熟,但是福報會自然而然很迅速地現前。這時,雖然還在輪回之中,但修行的成就,已來到輪回之頂。

  “頂”以後的次第是“忍”。到達加行道中“忍”的次第時,對空性不再畏懼,能忍空性勝義,諸法實相。這時的修行成就,已經不會再投胎到地獄道、餓鬼道和旁生道三惡趣中。之後,就進入“世第一法”的階段。

  “世第一法”的成就,是世俗谛中第一的,最好的,有的人這時會很快進入初地菩薩,有的人則需要一段時間才成為初地菩薩。當進入初地菩薩的時候,去除了煩惱障,就算是證得了勝義。

  在資糧道和加行道的階段中,慢慢從貪、瞋、癡、嫉妒、傲慢五毒的束縛中,松綁解脫,這時所發出的菩提心,叫做“勝解行的發心”。

  二、清淨意樂發心

  進入初地菩薩的時候,因為已經證悟了空性,進入勝義的境界,所發的菩提心是勝義菩提心。從“初地”到“七地”的菩薩所發的菩提心,叫做“清淨意樂發心”。

  三、異熟發心

  清淨意樂發心逐漸增長,從八地到十地菩薩的發心,叫做“異熟發心”,也就是說,果位快要成熟,快要成佛時的發心。

  四、斷惑發心

  真正到了“佛地”的時候,是“斷惑發心”。因為這時已經成佛了,沒有任何疑惑,沒有任何業障和煩惱,所以稱為“斷惑發心”或“斷障發心”。

  因為大家現在都還在資糧道和加行道上努力,以上這些發心對初學者來講比較陌生,不太容易理解。

 

上一篇:蘆荟鮮為人知的神奇妙用
下一篇:星雲大師:圓滿人生,勝利的條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