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491、怎樣念佛才能消除惡業,使病愈身安?

  心中常須存恭敬心,如對佛前,如墮水火,以求救援,絕不敢起一念不正當之心。從日至夜,睡著則任他去,醒來即接著念。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可望病愈身安。

  彼既不能動,則終日以志誠心念佛,或大聲,或小聲,或心中默念皆可。出聲念,則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難念,宜念四字。無論大聲小聲,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雖不能禮拜,然心中常須存恭敬心,如對佛前,如墮水火,以求救援,絕不敢起一念不正當之心。從日至夜,睡著則任他去,醒來即接著念。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可望病愈身安。病愈之後,仍不可放捨,庶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3頁 復 湯慧振居士書)

  492、如何對治悲觀抑郁想自殺的煩惱?

  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郁和想自殺的煩惱可治也。

  人生世間,貴守本分。凡一切人,發顛發狂,乃至常生悲觀,常欲自殺者,皆系不修實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財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癡福,得其所欲,則驕奢YIN泆,無所不至。如此之禍,較比自殺,當重萬倍。幸而未得,尚不至如此之烈。汝欲消此煩惱,當事事守分,不於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隨緣做事,即為人作僕,必須盡我為僕之職分,而不以為恥,及以為我非為僕之資格之心。而今得為僕,我能盡我為僕之職分,不生矜己輕人之心。主人知我,我亦不喜,主人不知,我亦不愠。我盡我分,知否任人。無計較心,無抑郁心。如此為僕,人當尊之為師,不敢以僕視矣。即人以我善於盡僕之職分,而不敢以我為僕,而以師事之,我仍不起自高自大之心。覺得僕與師皆假名,盡我職分乃實行,唯恐行不副名,不計人之待遇。古之大人,雖至窮困不能生活之時,亦無憂戚抑郁之念,即令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農夫之態度。此所謂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蕩蕩也。否則,小人常戚戚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27頁 復某居士書)

  493、念佛不相應能往生嗎?為求相應打餓七就能相應嗎?

  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為求相應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得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

  觀汝來書,系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於淨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贊歎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得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愈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後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69頁 復慧空大師書)

  494、用心過度之人應如何調理?

  息心專一念佛。其他教典,與現時所傳布之書,一概勿看,免致分心。應時之人,須知時事,固當置之不問,一心念佛。以期同得實益,為唯一無二之章程也。

  書中所說用心過度之境況,光早已料及於此,故有止寫一本之說。以汝太過細,每有不須認真,猶不肯不認真處,故致受傷也。觀汝色力,似宜息心專一念佛。其他教典,與現時所傳布之書,一概勿看,免致分心。應時之人,須知時事,爾我不能應事,且身居局外,固當置之不問,一心念佛。以期同得實益,為唯一無二之章程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頁 復弘一大師書)

  495、坐久及念久不覺久是怎麼回事?般舟三昧是否可修?

  此系心靜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為得。從茲努力做工夫,自可上進。若以此為得,則即此亦不得矣。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切勿好高務勝。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問,弟子無論居何地,清旦盥漱後,即披衣禮拜觀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後,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時過於勞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亂想;間亦有身心暢適,坐半時許,如數分鐘之短者;亦有時手捻念珠,不覺從頭至尾三百余顆之念珠,斯須即盡,心亦似知朗朗稱誦,但不甚明了焉爾;亦有時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覺糊裡糊塗念誦佛號。此等畢竟是何境界,尤望發引。

  答,坐久不覺久,念久不覺久,此系心靜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為得。從茲努力做工夫,自可上進。若以此為得,則即此亦不得矣。況上進乎。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然此顛倒錯亂,猶屬工夫所使。設無工夫,則並此糊裡糊塗之念亦不可得,況明白不錯乎。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切勿好高務勝。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得益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71頁 復恆漸法師書二)

  496、妄想來時怎麼辦?

  只置之不見不聞,彼既無勢可乘。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主人不理,彼即無勢可乘。若用剛法抵制,彼亦以剛法從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謂主人怕他,又必益加決烈。二者皆損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見不聞,彼既無勢可乘,只得逡巡而去。(《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77頁 復溫光熹居士書一)

  497、如何才能作到夢中與佛相應?

  醒時常相應,夢中自可相應矣。

  欲夢境相應,當於日間力求相應。若醒時常相應,夢中自可相應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3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498、怎樣治療恐懼症?

  吾人不做傷天損德事,怕甚麼東西。念佛之人,善神護佑,惡鬼遠離,怕甚麼東西。當此危險世道,宜放開心胸眼界,努力修持淨業。所有吉凶禍福,悉不計慮,隨緣應變。尚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可以恃怙,有何可畏。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逆來順受,則縱遇危險等事,當時也不至嚇得喪志失措。已過,則事過情遷,便如昨夢,何得常存在心,致成怔忡之病。汝既欲修行,當知一切境緣,悉由宿業所感。又須知至誠念佛,則可轉業。吾人不做傷天損德事,怕甚麼東西。念佛之人,善神護佑,惡鬼遠離,怕甚麼東西。汝若常怕,則著怕魔,便有無量劫來之怨家,乘汝之怕心,來恐嚇汝。令汝喪心病狂,用報宿怨。且勿謂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體正念,歸於怕中。其氣分與佛相隔,與魔相通。非佛不靈,由汝已失正念,故致念佛不得全分利益耳。祈見光字,痛洗先心。當思我兄一夫一妻,有何可慮。即使宿業現前,怕之豈能消滅。唯其不怕,故正念存而舉措得當,真神定而邪鬼莫侵。否則以邪招邪,宿怨鹹至。遇事無主,舉措全失。可不哀哉!今為汝計,宜放開懷抱,一切事可以計慮,不可以擔憂。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禍患鬼神。

  當此危險世道,宜放開心胸眼界,努力修持淨業。所有吉凶禍福,悉不計慮,隨緣應變。縱大禍臨頭,亦當想及同罹此禍之人,不知有幾千萬億。於無可如何中,尚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可以恃怙,有何可畏。以念佛、念觀世音,作為無畏之據,放開心量,勿預恐嚇,則病自痊愈,身自安樂矣。若不知此義,則是未遇危境,自己先陷於危中,雖佛菩薩亦莫能救。所以君子素患難行乎患難,故能無入而不自得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53頁 復同影居士書)

  499、為什麼不能有求早死早往生的執著心?

  求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7頁 復唯佛居士書)

  500、如何避免以佛法結惡緣?

  念佛人遇事只究自心,不計他非。俗知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之心。若如是則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

  昨接來書,不勝歎息。汝十數年來,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於表面上強支持。人生世間,各有職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為父母弟等,與所殺之生,念佛超度。為父母弟等,解怨釋結,何可生此極大之嗔恨心乎(孝弟之心安在)?此心,即是墮惡道毒蟲之最猛利心。若是由此命終,汝不生毒蛇猛獸中,將何所生?學佛要解脫煩惱,(盡己心,不計人之依否。)汝反增長煩惱,試思汝若不聞佛法,還能與世異趣乎?(恐汝好殺好吃之心,更盛於彼等。)祈從此只究自心,不計他非。俗知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若殺生者若所殺之生之心。又須生欣幸心,我若不聞佛法,現在同彼殺食生類,將來墮於生類,為他所殺。生此二心,極力念佛,則嗔恨不生,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華嚴行願全經雲(四十卷行願品中):“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了生死,愚學入泥犁。”吾言止此。(《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497頁 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上一篇:汪公救護生靈,後來,兒子,當了大官,朝廷诰命贈予汪公兵部尚書的官職
下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5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