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習慣——106歲的快樂法則》一書中記載了新加坡許哲女士的故事。許哲女士她一生過得很健康也很快樂,她說因為在她小的時候,看到她母親所做的一件事,從此以後就奠定了她一生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原則。有一天,母親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全家的人正准備要吃的時候,忽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許哲女士的母親走過去,把門打開一看,結果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人。這些人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向她的母親苦苦哀求,要討一點飯菜吃。許哲母親看到這樣的情形,二話沒說,轉過身來就把桌上所有的飯菜都端出來給這些人吃。當時許哲的年齡很小,她很好奇,就跟著母親在背後看。當她看到那些幾天都沒有吃飽飯的人能夠吃到一頓豐盛的飯菜時,臉上所露出的那種喜悅、那種滿足感,她忽然感受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從此以後,她就決定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做幫助別人的事業。後來許哲女士來到了南美洲的巴拉圭,幫助那裡人提高教育,幫助那裡人增進健康,無私無求,不要一分錢。現在如果我們去巴拉圭,提起許哲女士的英文名字,很多當地人還會記得她,還深深地想念著她。後來許哲女士的母親年紀也大了,就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說:你要幫助別人,在哪兒都可以,我現在年紀大了,也需要你的幫助。許哲女士聽了這樣的話,就回到新加坡照顧她的母親,一直到母親去世。
在這裡我們也印證了中國古代經典《易經》上的一句話,那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許哲女士回到新加坡之後,很多人都願意幫助她,她在眾人的幫助之下,開了二三十家的養老院。而這些養老院開起來之後,她自己都默默地退了出來,交給別人去管理。她自己在私底下還照顧了二三十位八九十歲的老人。當有人問起她的長壽秘訣的時候,許哲女士這樣說:“我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看到我所幫助的人,他們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我也會為這種笑容所感染,所以我每一天活的都很開心,沒有煩惱,因此會長壽。”許哲女士根據她自己的經歷所得出的這個結論,其實也為心理學家們所證實。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布朗教授,曾經對 423 位 65 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那些經常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或者給予他人幫助的老人,與那些從不為別人提供任何幫助的老人相比,平均壽命要長五歲左右,而那些只是接受別人幫助的老人,他們的年齡卻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這次實驗的主導者布朗教授就指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其實經常得益於對他人的幫助,而不是一味地從社會和他人那裡進行索取。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有一個實驗,實驗者對加州阿拉米達縣 700 位居民進行了 14 年的跟蹤調查,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善惡可以影響人的壽命。在《善惡影響人的壽命》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指出,一個樂於助人且和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在男性中尤其如此,而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要高出一點五倍到兩倍。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人們對他的友愛和感激之情,他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緩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慮;從免疫系統的角度看,常常行善也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康。這些研究都是表明 :助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摘自《心態即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