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則故事摘取自《晉書》,主人公鸠摩羅什(公元344 ~ 413 年),簡稱羅什。其父名鸠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合稱,漢語的意思為“童壽”。東晉時後秦高僧,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诘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譯經總數《出三藏記集》作35部294卷,《開元釋教錄》作74部384卷。所譯經論影響很大,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人稱“什門四聖”。
鸠摩羅什像
鸠摩羅什吞針
鸠摩羅什捨利塔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鸠摩羅什入長安,並組織了大規模的翻譯佛經事業。但是姚興卻一直希望鸠摩羅什能後有子嗣。於是姚興對鸠摩羅什說“大師才學超眾,天下沒有第二個了,怎麼能沒有後代呢?” 說罷便賜予鸠摩羅什宮女十余人,強迫羅什接受,並將羅什接出僧群,單獨安排了住處。
這事在當時的僧人中引起震動,有些僧人羨慕羅什的艷福,便想學羅什的樣子,做個剃發在家的和尚,將出家生活與在家生活兼收並蓄。於是很多僧人也開始結婚生子,過起了俗世的生活。
鸠摩羅什不敢疏忽大意,便召集眾僧,示以一滿缽的針說“你們若能與我同樣,將一缽銀針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們娶妻蓄室。否則,絕不可學我的樣子。”說罷,竟真將一缽銀針吃到了肚裡,與平時飲食一樣。諸僧見羅什有此異能,不敢效仿,遂罷卻了娶妻之意。鸠摩羅什仍不放心,他每次登座講法,必要對大家解釋說“我被逼無奈,娶妻蓄室,行為雖同常人,精神卻超越俗事。譬如蓮花,雖生臭泥之中,卸能出污泥而不染,你們要像采撷蓮花的芬芳一樣,但取其花,不要取其泥,我的戒行有虧,但是我翻譯的經典,如果有違背佛陀的本懷,讓我深陷地獄。如果我翻譯的經典不違背佛陀的本懷,那麼讓我死後,我的舌頭不爛。”
圓寂後荼毗時顯現了金剛不壞的舌捨利,羅什大師舌的捨利,在甘肅麥積山附近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羅什寺,還有他的舌捨利塔。
【後注】歷史上有很多高僧有著很多異於常人的表現,其原因雖有多種,但究其根本,高僧們往往都是借助一些特殊的行為來破除眾生的執著。例如歷史上的高僧道濟禅師(俗稱濟公)吃肉喝酒無所不作,似乎是破戒和尚。但是在印光大師的書中就明確指出“其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所以羅什娶妻、濟公喝酒都不是常人所能輕易模仿之事。正如道濟禅師詩中所雲“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