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近科學》欄目的編導和記者,來到鎮江新區千 年古剎紹隆禅寺,對寺內千百年來出現的奇異現象“活地”進行探究、實地拍攝,並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教授蔣明鏡一行四人,攜目前國際上最先進 的地下震動測量儀,進行周密細致的現場勘測,希望能解開這千年之謎。
據悉,這塊“活地”每年約以1-3厘米的速度微微隆起,使得鋪在上面的地磚自然 升高,由於給僧人做佛事行走帶來不便,一般十年左右,他們就不得不鏟一次土,鏟平幾年後又會凸起如初,至今依然。千百年來有很多人試圖前來揭秘這一奇異現 象,但均無結果。也有人曾認為,這個地下有膨脹礦物質,但為什麼僅僅局限於這塊方桌大的地方,也難得其解。
一日上午,《走近科學》欄目組采編人員已隨上海專家赴同濟大學,對現場測量的數據及采集的樣土等,利用先進儀器進行科學分析。
神奇“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30余年來已鏟過3次
紹隆禅寺位於鎮江市東郊大港圌山風景區五峰山下,寺內古柏參天,樟木成行,紫竹 婆娑,風景宜人。“活地”就位於寺內幽深的中樓忏悔堂(原藏經樓)內。記者跨進掛有“福慧雙修”匾額的忏悔堂,玉佛像前,一塊明顯隆起的地面直奪眼球。 “活地”長2.5米,寬2米,上面鋪著羅地磚,由於地面自然升高,四角的羅地磚已被撐裂,分成兩開。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讓人驚訝不 已。
在場的僧人告訴記者,由於“活地”徐徐向上凸起,給他們做佛事行走帶來不便,不 得不鏟平。改革開放30余年來,他們已鏟過3次,最後一次是在2001年,再過兩三年,他們又要鏟土了。丹徒區佛教協會副會長、極樂禅寺住持、78歲的比 丘尼覺俊對記者說,從1983年紹隆寺對外開放第一天起,她在這裡生活了多年,先後為“活地”鏟過2次土。她回憶道,文革期間,紹隆寺成了農業中學,學生 們成天在“活地”上蹦蹦跳跳,“活地”依然悄悄地向上漲,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千年古剎紹隆寺
千年古剎紹隆寺
僧人把“活地”作為“鎮寺之寶”
紹隆寺住持、鎮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觐雲法師介紹,紹隆禅寺始建於唐朝寶歷年間 (公元825年),一高僧雲游到鎮江大港五峰山山腳下,在荒郊野外中,突然發現這塊“活地”,認為這是“龍舌”,龍是代表神聖,代表吉祥的,便決定將寺廟 建在龍頭之上,不久因一場大火夷為平地。宋紹興年間(1132年),又一高僧因為看中“龍地”,在原址重建,後又毀於火災。到了明朝,經比丘尼募化,於萬 歷14年再次修建,名曰蓮覺寺,不久又改稱為紹隆寺。
千百年來,紹隆寺眾僧尼把“龍地”作為“鎮寺之寶”,以“龍地”為榮,把“龍地”看做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常年用最好的羅地磚覆蓋,上面擱放著佛桌用來掩護,世代相傳,盡力保護,寺廟雖經滄桑,但“龍地”未受到任何破壞。
康熙題寫匾額
圍著“活地”轉一圈可沾“龍氣”?
據當地史料記載,清康熙23年,康熙皇帝南巡江南,來到紹隆寺(當時叫蓮覺 寺),看到這裡三面環山,氣勢雄偉,如入仙境,便賜蓮覺寺為靈覺寶寺。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來靈覺寶寺進香禮佛,仔細觀看,發現這塊“龍地” (活地),整座寺院像龍脈,並連聲說道:“非高僧大德者不可居之”。於是,便將靈覺寶寺賜給金山寺為下院,並信手提筆題寫“靈覺寶寺”匾額一塊和一副上書 “上有奇突山峰,下顯真像龍脈”的包柱匾,永存寺中,可惜的是,此御筆在文革動亂中被毀。記者在“活地”所在的忏悔堂看到,這塊匾額和這副包柱匾,由已故 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焦山寺方丈茗山法師補寫,以作紀念。
康熙帝親駕“龍地”賜紹隆寺“真像龍脈”,不僅吸引了眾多高僧大德前來頂禮膜 拜,而且傾倒了無數善男信女前來圍著“龍地”轉一圈,以沾“龍氣”。更有許多高僧和居士圓寂後安葬在紹隆寺後面的山上,鼎盛時塔林達300余座。目前塔林 內藏有鐵舟祖塔,另藏有曹寅篆額、《金山江天寺鐵舟和尚塔銘》碑,還有一塊由清朝江蘇候補道、出使日本國參贊官郭慶藩篆額,以及正文1446字的《觀心大 師塔銘》等。
“活地”之謎
“活地”在紹隆寺已“生活”了一千多年,這一大自然之謎,自古以來無人解開。鎮 江市丹徒區佛教協會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宗教部廳曾經請地質部門來勘察過,根據“活地”上長出的土是白色這一事實,專家們初步分析,認為可能是陶 土,陶土是一種礦物質,也叫耐火土和膨脹土,但為何僅僅只有這麼一塊地方有這種土而其它地方無,且千年不變,專家們也難以說清楚。就在“活地”前面的地上 還長有兩根1米多高,被佛家稱為“龍牙”的石筍,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至今沒有再長出來,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