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傳統,佛教徒以皈依怫、法。僧三寶為修行的開始,皈依後,成為正式的佛教徒。因為眾生皆具有佛性,所以可以說每個眾生都是佛教徒,所以,皈依只是一個正式的形式。
這樣對佛法的了解——即眾生內在鮮活的本質——己超越只把佛教當做一種宗教或派別的限制。佛教,事實上,已受限於它的名稱,它被視為是[教],就已陷入膚淺的巢臼。佛教徒變作形成某個社群的藉口,佛法變成是種生意,這些都與真正的佛法無關,當然,因為有某些原因,才會形成這樣的結果,人們總是這樣處理事情,這也是種染污的一部份,是無法避免的。把這點放在心上,我們應該越過這個陷阱,修習真正的佛法。佛法真正的修持,不需要日本昂貴的鑼與鈴。西藏的地氈及供桌、中國的瓷瓶和明朝的佛像。而是要誠實的自我評鑒。省察,每一刻每一刻都不忘唾棄如蛹般的染污,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不管你使用何種語言,什麽樣的配備,以及屋內如何地裝飾。
由皈依佛寶、法寶、僧寶開始,我們以佛為榜樣的皈依佛寶,佛是究竟證悟的導師,成佛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皈依佛法為修行的道路,在道上漸漸進步而達最終目的地。僧寶是我們的老師,是修行的向導,是修行道上提供我們協助的朋友。佛法的「皈依],不同於一般依靠某人或某事的皈依,那種皈依隨時有可能倒塌。佛法僧是永遠可信的精神皈依。
正確的皈依就是種轉化的行為,傳統上,皈依被視為轉化的第一步,但這只是膚淺的看法,一個生命可能在很久以前,甚至幾輩子以前,就已開始轉化了,此生的皈依,只是依循正規的儀式式,確認或再確認要行轉化的承諾。
皈依佛,提供渴望證悟的人,無窮地信心與鼓勵,佛陀沒有任何一點是不可信賴的。正確的皈依應該是:一個人能全然地毫不動搖的信賴佛陀。這是可能的,且不危險,因為佛陀是個完全的證悟者,他不會帶領任何人走向迷途,殊勝的信心,應可在剛開始的這一刻就建立。當一個人皈依時,他已經在做一種轉化了,他一輩子尋尋覓覓,不信任任何事物,因找不到可信賴者而感到失望:轉而得到一個無限安全之處,對一個已證悟。超越了一切的生命(已成就了一切的佛陀)產生了深刻的信心。
另一層次的皈依佛寶,是視成佛為我們活著的究竟目的。我們持續不斷的努力,直到成佛為止,成佛是最高的成就。釋尊也是由一個平凡有染污的人開始,與我們大家一樣從皈依三寶開始,釋尊後來證悟成佛。知道這點,我們皈依時,就有了目標,知道自己究竟的潛能及日後的目的地為何,無可否認的,若能使一個被染污犧牲的弱者,既無信心又無方向,轉變為有目標、有安全感的人,則是一大功德。
皈依法寶則信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佛法提供我們達到目標的方法。若無方法,則證悟的念頭無異只是個理論上的可能罷了。佛法清楚的界定了一步步的過程,讓我們去除現在所有的種種染污,漸漸開展我們的心靈,而達最終的了悟。與佛陀同世,而能親自聆聽佛陀開示的人,是有其限制的,因為時間就是個限制。佛陀不能在其親身講法的期間,就傳授超過八萬四千法門的方法,然而這些法教已足夠適用於各種不同限制的眾生。這麽多的法門,足夠我們用以成就證悟,若我們依照佛法清楚的指示去實踐,我們一定可以有完全的信心,此道路能帶引我們達到證悟。由於對轉化方法的無知,一個人仍會陷於迷惑和痛苦中而不能自拔,若他知道佛法有很詳盡的指導,有張清楚的地圖,指示每一個位置的遵循方向,如何前進,漸漸解脫,直到最終的證悟,則他馬上能夠轉化。
僧寶——菩薩、精神導師、心靈的朋友——能幫助我們進步。我們向僧寶學習,一同修持,與他一同分享在修行道上的經驗。以上是僧伽在藏傳佛教裡的字義。佛陀的法教是殊勝的,但若沒有僧寶,一般人很難了解佛法的深意。有人可能對佛法的某個主題感興趣,找佛書來看,覺得很棒,就依著自己的理解去修持,但這樣會有所遺漏。你如何判斷你理解與修持是正確的呢?若無心靈巳有相當證悟又有實修經驗者的指導,你不能確定你的修持方法是正確的。而沒有經驗的人又如何知道呢?沒有正確的指導,又不清楚正確的覺受為何,一個人可能愈做愈錯,嚴重的錯誤,會阻礙你的進步。
僧伽是佛陀的追隨者,他們已實修過佛法,他們持有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傳遞到今天的無間斷的傳承。我們由僧寶處學習,知道什麽才是正確、純淨。無偏差的教導。這些法教都經過大成就者的檢驗,在代代相傳的過程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檢驗。這樣的傳承,帶有很強的加持力,加持在虔信與慈悲心中再被強化。傅承始自佛陀傳予他的弟子,再由弟子傳子弟子,弟子成為實行者,再成為老師,如此代代相傳。在這麽長的傳遞過程裡,傅承的加持能量不斷被累積。
皈依僧寶是領受相同傳承。接受在你之前修行者所獲得的相同加持的第一步。這裡面有加持,有殊勝的法教和守則。皈依僧寶,就是找到了正確的伴侶,你對他有信心,能向他學習正確的法門;而且可以由他那裡獲得佛陀無間傳承的加持,所以,皈依僧寶與皈依法寶相似。法寶是佛陀的法教,而僧寶持有法寶,所以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當然,找到正確的老師非常重要,僧寶必須具足資格,不僅是知識上的,而且實修上的證量皆應具足,此外,還要具足慈悲心。如何選擇上師,佛陀也有開示的。
轉化的進一層修持,就是修菩提心,菩提心在大乘及金剛乘的傳統裡都非常的重要。菩提心及蘊釀菩提心的四種方法——慈。悲、喜、捨——是轉化的基本。沒有這些,是不可能進步的,因為若無此,則個體會繼續耽於可憐的貪、嗔、癡、慢、妒裡面,若是沒有菩提心,那麽看到別人成功自己就會受苦,自己遭遇不幸時痛苦更大。菩提心將這些轉向,讓別人的快樂成為自己的快樂,即使是自己遇到不幸,也都變成快樂之因,因為這是我們淨化惡業,由惡業中學習的機會,這就是一種轉化,轉化使我在輪回中的生命,起了劇大的改變,生活不再是難以忍受的事,生命成為喜悅與進步的源泉,發展菩提心就是轉化。雖然,發願菩提心也有正式的儀式 ——受菩薩戒——但真正的菩提心是由內心深處發出的,是我們每天都要發的願心。只要菩提心在的一刻,殊勝的轉化就繼續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