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佛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很高興今天大家能夠聚集在這裡,一起研究關於佛教的主題!今天這個講題《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是同學們提出來的,我就以這個題目跟大家分享個人的一點心得,提供大家作參考。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當然應該關心在這個世紀裡,佛教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利益,產生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必須給「佛教」下一個定義:「佛教」到底是什麼?現在一般人往往認為「佛教」是宗教。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五十年前就提出必須為「佛教」正名。中國古代聖人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以正確理解「佛教」的定義是很重要的。當時我就提出「佛教」是「佛陀教育」這個定義。從這個定義來看,「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人離苦得樂;苦由迷惑而來,樂由覺悟而來,方法就是講經教學。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佛教確確實實是教育。

  根據漢傳佛法的記載,三千多年前北印度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十九歲出家,三十歲開悟,號「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就開始講經教學,將自己證悟的真理,傳授給世人,幫助世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講阿含十二年,相當於佛教的小學;講方等八年,相當於中學;講般若二十二年,相當於大學;最後講法華八年,相當於研究所。他一生教學四十九年,舉辦過的講經法會三百多次,一直到七十九歲離開世間為止。由此可見,他是一位終身從事於教學的職業教師,是偉大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而且由於他的教學是完全免費的,所以他可說是一位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如此,佛教可說是一種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那麼,「佛教(佛陀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呢?歸納來說,佛教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科學教育、哲學教育」,而且這五種教育都達到了登峰造極。前三種是「普世教育」,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這是二十一世紀世人普遍欠缺而急需完善的教育。後兩種是「高等教育」,是高等知識分子所接受的教育;這是在普世教育的基礎上,使個人境界更加向上提升的教育,這也是二十一世紀所必需的。

  二十一世紀急需的普世教育

  壹、佛教的倫理教育

  「倫理」是講什麼?是講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天地萬物的關系,這叫「倫理」。關系明白了,如何把關系處好,這是「教育」。

  佛陀教育裡面特別強調「倫理教育」。《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無量壽經》上說:「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六祖壇經》上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弗喧。」

  《善生經》更將倫理教育的細目逐條分列,以便於奉行——

  一、父子關系,子女對待父母:「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針對現代子女不奉養父母、忤逆不敬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敬順父母的正確作法。

  父母對待子女:「父母復以五事敬視其子。雲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針對現代父母疏於管教、溺愛放縱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教育子女的正確作法。

  二、師生關系,弟子對待師長:「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敕,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針對現代學生不尊師重道、不依教奉行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親近師長的正確作法。

  師長對待弟子:「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雲何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聞,令善義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己所知,誨授不吝。」針對現代老師不盡職責、疏於教授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教育學生的正確作法。

  三、夫婦關系,丈夫對待妻子:「夫之敬妻,亦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阙,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針對現代丈夫輕慢妻子、不知體恤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尊重妻子的正確作法。

  妻子對待丈夫:「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雲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針對現代妻子不敬丈夫、不賢良柔和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恭敬丈夫的正確作法。

  四、親屬關系,人對待親族:「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雲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針對現代人不體恤親族、不互相照顧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親愛照顧親族的正確作法。

  親族對待人:「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雲何為五?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歎。」針對現代親族之間不相往來、不互助合作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互相照護的正確作法。

  五、主僕關系,主人對待僕從:「主於僮使,以五事教授。雲何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其休暇。」針對現代上級不知體恤下屬、不照顧下屬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寬容體恤的正確作法。

  僕從對待主人:「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雲何為五?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針對現代下屬慵懶傲慢、監守自盜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盡職敬業的正確作法。

  六、信仰關系,信眾對待宗教師:「檀越(施主)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泛指宗教師)。雲何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針對現代信眾不善意承事、不恭敬供養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奉事宗教師的正確作法。

  宗教師對待信眾:「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雲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針對現代宗教師不勤於講經教學、不善於教導信眾等錯誤行為,這提供了教授信眾的正確作法。

  如果大家都有倫理的觀念,處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就不會有動亂。每個人愛父母、愛家庭、愛鄉黨鄰裡,他會為社會造福,絕對不會破壞社會。所以倫理教育非常重要!

  貳、佛教的道德教育

  在佛陀教育裡面,「道德教育」涵蓋的范圍很廣,在此僅以十善作為代表,加以說明。

  一、不殺生:就是不殺害一切動物的生命;積極的方面就是要愛護生命,這是仁愛的表現。

  二、不偷盜:就是不竊取他人的財物;積極的方面就是要布施財物,救濟貧苦,這是道義的表現。

  三、不邪YIN:就是不從事正常夫妻以外的性行為;積極的方面是要修行清淨的梵行,這是禮節的表現。

  四、不妄語:就是不說謊話;積極的方面就是要說真實的言語,這是誠信的表現。

  五、不兩舌:就是不說挑撥離間的言語;積極的方面就是要促使他人和睦相處,這是和合的表現。

  六、不惡口:就是不說罵辱他人的粗犷惡言;積極的方面就是要和言細語,這是柔和的表現。

  七、不绮語:就是不說花言巧語;積極的方面就是要說端正實在的言語,這是正直的表現。

  八、不貪欲:就是不生起貪愛執著的心;積極的方面就是要培養清淨心,這是理性的表現。

  九、不瞋恚:就是不生起憤怒怨恨的心;積極的方面就是要保持仁慈忍耐的心,這是鎮定的表現。

  十、不邪見:就是不生起偏邪錯誤的見解;積極的方面就是要生起明了因果法則的正確見解,這是智慧的表現。

  三、佛教的因果教育

  現在這個時代因果教育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時代科學技術進步,但倫理道德的墮落達到谷底,用「倫理」和「道德」來救世間都來不及了,唯有用「因果」來救世間還行得通。雖然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但是這方面的道理與事實他聽多了、看多了,就不得不信。明了因果法則能夠使人提高警覺,不敢以不善的心、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對待他人,否則統統要遭受果報,很可怕!並不是你做了之後就沒事了。

  如果人懂得倫理道德,他就不好意思為非作歹,因為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備。但是如果遇到高名厚利美色的誘惑,人往往會屈服於名利財色,於是就昧著良心,干出壞事。相對地,如果人真正懂得因果法則,他就不敢造惡,因為他知道因緣果報決定是真實的。佛在經上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現在造作一些罪業,果報沒現前,是什麼原因?是過去生中你修的福報還沒享完;等到這些福報享完了,你罪業的果報就現前,那時你就會苦不堪言、後悔莫及。

  要了解佛教的因果教育,就不能不學習唯識學;唯識學是佛門的心理學,主要講的是八個識:前六識是眼識(視覺)、耳識(聽覺)、鼻識(嗅覺)、舌識(味覺)、身識(觸覺)和意識(知覺),這在心理學是屬於所謂的「意識」層面。第七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屬於「潛意識」層面。第七識的名字是「末那」,意思是「染污」,它的作用是執著第八識能見的部分為「我」,這個作用使得前六識都被虛妄的「我執」染污,所以它名為「染污」。第八識的名字叫「阿賴耶」,意思是「含藏」,它能夠含藏一切法的種子在裡面,所以名為「含藏」。

  因果法則運作的關鍵就在於第八識(阿賴耶識)。每個眾生一切身、口、意的造作都會留下印象(記錄)在第八識裡頭,稱為「種子」,這是比喻猶如是在心田(第八識)裡播下種子。這些種子即是「因」,它們具有開花結果的能力,稱為「業力」。行善就播下「善種子」,即「善因」,具有善的業力,能夠在未來形成善的、快樂的果報;造惡就播下「惡種子」,即「惡因」,具有惡的業力,能夠在未來形成惡的、痛苦的果報。

  在因果法則裡,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成分叫做「緣」。後來所做的身口意行為,對於前面所做而留下的「種子」而言,都叫做「緣」。善行對於善種子而言是順緣,可以幫助善種子成熟;對於惡種子而言則是逆緣,會抑制惡種子成熟。反之,惡行對於惡種子而言是順緣,可以幫助惡種子成熟;對於善種子而言則是逆緣,會抑制善種子成熟。於是,雖然善惡業不能互相抵消,但是可以互相影響,所以整個從因到果的過程是相當錯綜復雜的,裡面有許多的因緣在互相影響。

  第八識不僅是善惡業種子的儲藏所,而且是輪回的主體。一個人臨終的時候,眼識等七個識逐一失去作用,最後只剩下第八識。這時第八識裡頭過去所種的種子都會爭著冒出來。最後,因緣最成熟的一個種子會產生結果,帶領整個第八識趨向輪回的下一個旅程。如果這個種子是與「十善」相應的強大善業種子,就使第八識投生到天道;如果是與「五戒」相應的善業種子,就使第八識投生到人道;如果是行善時帶著「好勝傲慢心」的善業種子,就投生到阿修羅道(似天而非天的一類眾生);如果是與「愚癡心」相應的惡業種子,就投生到畜生道;如果是與「貪愛心」相應的惡業種子,就投生到餓鬼道;如果是與「瞋怒心」相應的惡業種子,就投生到地獄道。

  《大寶積經》上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因果法則的最佳寫照。眾生第八識心田裡的善惡業種子,縱然經過非常久遠的時間,也不會消失。一旦遇到足夠的助緣來幫助它,就會產生果報,讓這個造業的人來承受。

  關於六道輪回,以前有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但是近代科學家經過各種實驗與研究,發現人確實具有前世今生與來生,也發現有些人前世是畜生。有些實驗則是證明確實有鬼道眾生和高級神靈存在。這許許多多的佐證都證明六道輪回確實是存在的,也證明佛教的因果法則真實不虛。

  明白了自己時時刻刻的行為都會留下記錄,日後都會產生報應,人們還敢造惡嗎?還敢不努力行善嗎?所以因果教育具有強大的防非止惡的功效,對社會的安定和諧產生極大的正面功效。因此明朝大德周安士先生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這些話運用於當今二十一世紀,仍然真實不虛,利益無窮。

  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高等教育

  四、佛教的科學教育

  佛教經典裡面記載許多與科學相關的內容,令現代科學家歎為觀止。佛陀在三千年前就說過,他看一杯清水裡頭有數不盡的蟲。科學家一直到十六世紀發明顯微鏡之後,才知道原來清水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細菌。佛經裡說,物質分析到最小叫「鄰虛塵」,再分下去就空了。又說物質是由心念產生的。量子力學家最近幾十年才發現,將物質分析到最小是中微子。再分析下去,物質就不見了,只剩下心念的波動現象。所以他們的結論是:物質只是心念波動所產生的一種相似相續的幻相。這個結論跟佛教的記載完全相符。

  四百年前,世人還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而早在三千年前,佛陀就把宇宙的組成講得很清楚。他說,地球繞著更大的天體在運行,而集合一千個這樣的天體稱為一個「小千世界」;集合一千「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集合一千「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宇宙裡有無數個「大千世界」。在《華嚴經》裡,佛陀甚至把這些「大千世界」的形狀與組成說得清清楚楚。

  最近三十年來,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宇宙奧秘,跟佛教大乘經上講的一樣。佛陀三千年前講的「萬法皆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全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了。又如,宇宙的源起,科學說是大爆炸,佛法裡面說不是的,不是爆炸,是「一時頓現」,這個也被現代的科學家證實了。

  佛法講因緣生法,這個科學家也發現了。科學家說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互相有聯系的,他用的名詞叫「糾纏」,互相糾纏在一起產生的現象。沒有一樣東西是單獨存在的;無論是物質、或者是精神,都不可能獨立。他說單獨毫無意義,一定是許多重疊在一起,才有意義出現。這就是佛法講的「因緣生法」,常說的「四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從宗教裡走出來了。它是什麼?它是尖端的科學、尖端的哲學,這裡頭確實有大學問。

  五、佛教的哲學教育

  自古以來,中西方哲學家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有種種的思考與理論,尤其對所謂的「本體論」,更是眾說紛纭。

  而佛教對於諸如形而上學、宇宙論、知識論、倫理學、價值論等等這些哲學領域,都有很清晰的論斷。佛陀居於圓滿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高度,將一切的真理明明白白地宣示出來了,包括宇宙人生的本體。而且更進一步,傳授了如何修行才能親身體證這些真理,這些修行方法體系都原原本本地記載在佛教經典當中。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暫時顯現的。它們隨著因緣改變而改變,隨著因緣分散而消失,變化無常,沒有屬於自己的永恆不變的實質,因此說它們都是虛妄的。必須具有永遠不變的特質,才是佛法所說的「真實」。當一個人真正看清一切現象虛妄不實的本質,放下對這一切假相的執著,他就如如不動,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而能永遠守住清淨平等覺。所以他不會瞋恨、不會貪戀,不會生起一切煩惱。

  《華嚴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整個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眾生自己的真心顯現的,都是自己的妄識(第八識)變化成的。因此,宇宙的本體就是眾生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萬事萬物的法性。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上到諸佛如來,下面到地獄眾生,跟我們自己是一體的,不能分割。外面旁及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跟自己也是一體的。 這就好比大海裡面的波浪和水泡,雖然有千差萬別的各種形象,但是它們的本質都是水。如果我們不去看它們的表相,只看它們的本質,就會發現它們都是一樣的,都是一體的。

  這又好比作夢。夢中境界裡有人、有物、有樹木花草、有山河大地,都是從哪來的?都是自己意識變現的,絕對不會有個東西跑到你的夢中去。所以夢中的境界全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變現的。離開自心以外,夢中無有一物。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就像作夢一樣,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他要是醒過來,夢醒了,這些境界全都沒有了。六道輪回夢醒了是什麼樣子?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醒過來了,看到的是四聖這個境界,六道沒有了。然而,四聖也還是在夢中;六道輪回是惡夢,四聖法界是美夢,但還是在夢中。這個夢要是破了之後,醒過來,那就成佛了。佛是什麼境界?佛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實的,十法界是虛妄的。虛妄的法界沒有了,真實的法界就現前了,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同時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同體,同一個自性,不是兩個。都是心現識變,心是真心,識是妄心。能生能現的真心只是一個,沒有兩個,所以叫做「一體」。

  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學習,把經典的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把經典裡面的教誨變成我們的言行,才能真得利益。這個利益,就是我的哲學老師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也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這是佛教的哲學教育帶給現代人的最大利益。

  二十一世紀佛教的振興

  兩千年前佛教傳到中國,大乘佛法曾經在中國大放光明,盛極一時。中國古代社會普遍受到佛教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科學教育、哲學教育的薰陶,所以世道人心淳厚,國家長治久安。佛教講經教學的傳承一直延續到一百五十年前,那時大小寺院庵堂都重視講經教學,把佛陀教育承傳下來。但是最近一百五十年來,一方面由於清朝末年開始疏忽了這方面的提倡,另一方面由於長年的戰亂與社會動蕩,導致今日大乘佛法講經人才凋零,教學傳承岌岌可危。

  在今天佛教三大語系當中,南傳佛法和藏傳佛法的講經教學制度還維系得很好,不乏師資人才。唯獨傳到中國漢地的北傳大乘佛法,講經人才嚴重缺乏。現在中國大乘佛法八個宗派都沒有傳人。在淨土宗,我們這是最後一代了,有沒有繼起的人很難說。

  如果要把大乘佛法興旺起來,必須采取古代大德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背誦經典,傳承哪一宗的人,就要背誦那一宗的主要經典。例如:傳承華嚴宗的人,《華嚴經》要背熟;傳承淨土宗的人,「五經一論」要背熟。

  學習經教、興旺佛法是很辛苦的事。不能有名聞利養的心,不要急著在外面到處講經,這會招來嫉妒障礙。一定要把心安定下來,十年扎根,專精學哪一宗,將來就能夠成為那一宗的祖師。

  如果是小孩,就要從扎根教育做起。根扎穩了,以後在經教上就沒有障礙。所以要學文字學,這是學問的根;還要扎德行的根,要扎儒釋道三個根,要在生活中落實,那就是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德行、學問要高出常人一籌才行。 小孩要保護好,絕不出名,不宣揚,老實在家讀經。每天像劉素雲一樣,一天學十個小時經,念幾個小時佛。

  跟我學習的,有兩個人相當有成就:劉素雲和胡小林。胡小林六年來專讀《大乘起信論》,學習如法。劉素雲也是在《無量壽經》和念佛上一門深入,二十年薰修,所以也得到很好的成就。因此,無論出家、在家,你必須把書讀上三、五千遍,才能自見其義,無師自通。

  希望我們大家了解了二十一世紀佛教的情況之後,也能發起興趣來研究,這將對自己與身邊的人產生很好的作用。相信大家學習得愈深,獲益就會愈大。

  最後,敬祝大家身心安康、六時吉祥!敬祝貴校教學日興,聲望日隆!敬祝貴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敬祝世界安定和平、永續大同!謝謝大家!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69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共修開示 第九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