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讀《壇經》,似有所悟。六祖講得明白:不思善,不思惡,行住坐臥,純一直心。據此,我寫過一篇文章《六祖不是思想家》。
於是有學佛的讀者诘問:那六祖算什麼?
六祖非不是思想家,就叫六祖。我如是作答。
這位仁兄又設問:不思善、不思惡,那該思什麼?
佛說,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議。這次我請出了老佛爺。
看來還得費點勁,唠唠祖師禅。
六祖教法,以無念作為宗旨,所謂“無念為宗”。無念,就是不產生捨棄或貪取的心念,即自心對一切都不執迷,不被束縛。
善與惡,都在兩邊,與不二法門相悖。六祖開示 “無二相”,超越一切差別對立,“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但是,“無念”並不是一點心念都沒有,假如百物不思,沒有任何思維活動,六祖說那就是死人了。落入雖無善惡卻是虛妄的無記空,這種見解大錯特錯。
六祖進一步闡明,自性能起念,“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自我本身所具有的佛性,是心念的前提。若能認識這個性體,我們將受用無窮。
《地藏經》雲: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大腦一思索,對外境有念,所念之上就會有偏見,由此產生妄想,就是有為法。《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譜系裡,上溯儒道源頭,兩家都強調回歸本元,“空空如也”、“絕聖棄智”,推崇不思議,反對用機心。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是“謀閉而不興”。孔子褒評《詩經》 “思無邪”,三百多首詩,純粹出於天然,是什麼就是什麼。
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上德表面看沒有“德”的樣子,實際上其德行是出於天然、淳樸,這樣的德才是真正的。
莊子講過一個寓言,“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如果有意加上心機等小聰明,人純淨的本性就會遭破壞而死亡。
一旦習慣思議,寶貴的潛意識資源就無法開發出來,直覺就會變遲鈍,人的本能就會退化。
一經思議,便有思維局限,就可能在段落裡面滯後偏離,糾纏於意識分別,不可避免失去整體性。
一有思議,大腦就開始算計,是非對錯,患得患失,一事當前就可能良知埋沒,失去擔當。
不思議,可免“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不以有涯隨無涯,不殆。
不思議,就是活在當下,是其是,非其非。從這點出發,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
不思議,就是不經心意,靈光一閃,直截了當。跳出格局天地寬,奇思妙想不斷,創意無限。
思什麼?不可思議!就是這個。這個需要連根拔起,需要有懸崖撒手的大無畏精神。